生命 定格在抗疫路上——追記大理市銀橋鎮鶴陽村委會副主任張理南

2月5日13:00時,沒有哀樂、沒有辦理客事,沒有浩浩蕩蕩的出殯隊伍,大理市銀橋鎮鶴陽村委會副主任張理南在親人壓抑不住的痛哭聲中出殯。村民記得張理南生前的叮囑,忍住送行的腳步,選擇在網上、微信朋友圈裡默默悼念這位倒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戰士”。

2月3日,年僅57歲的張理南在疫情防控卡點巡查中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倒在了“抗疫”路上。就連出殯,他都保持著“抗疫”的“姿勢”。

生命 定格在抗疫路上——追记大理市银桥镇鹤阳村委会副主任张理南

圖為張理南同志生前照,來自雲報客戶端

“張理南在工作中是我的左膀右臂,在生活中是我的好兄弟。他是一個好乾部、一個好黨員、一個好兒子,他畢生都在履行著這三個諾言。”大理市銀橋鎮鶴陽村黨總支書記董餘香哽咽著說。

至今,鶴陽村沒有出現疫情,張理南用實際行動和生命換來了鶴陽村756戶村民的平安,用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踐行著三個諾言的故事在蒼洱大地流傳開來。

一個好乾部

“先夫張理南於2020年2月3日下午加班回家過程中突感身體不適,送附屬醫院後因心肌梗塞搶救無效於20:00時辭世,享年57歲。”這是2月5日,記者在張理南家門口看到的訃告。家門口還貼著同事自發寫的悼詞:“聽聞你去世的消息,我淚如泉湧,我們是同事更是戰友,洱海保護你夙夜在公,疫情防控你勇於向前……”。

“當很多人在抱怨不能出門的時候,我們的基層幹部已經累倒在疫情防控的崗位上……”網友陳興福這樣寫道。

1月25日,大理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級響應後,張理南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同村委會工作人員一起,只用了4天時間,鶴陽村四百多返鄉人員、三十多戶租戶的排查、登記、宣傳工作就全面完成。

在巡查中,張理南發現,村裡有一名高壽老人去世了,為防止人群聚集,張理南一直在老人家裡做工作,勸告老人家屬等疫情過後再操辦後事。在村“兩委”班子成員集體勸說和張理南積極做工作後,老人的親屬同意等疫情過後再操辦後事。

“張理南副主任每天都會來我執勤的地方看一下,瞭解一下情況。”在村口執勤的村民楊偉創說。

2月3日晚上7點多,張理南在結束巡查等工作回家途中,身體不適,被緊急送往醫院,最終搶救無效,與世長辭。

“這幾天,我們要求每天早上8點到位,張理南每天都到得很早,大家齊心協力,對所有的路口進行巡查,張理南在巡查之後還要負責上報情況,13天下來,我們天天連軸轉。張理南在村委會工作28年,我和他一起工作了24年,他對群眾工作非常熟悉,一直是我的得力助手。”說起張理南,今年64歲的董餘香淚光閃爍。

一個好黨員

“作為一個黨員,他是盡責的,把父親的骨灰盒放置972天只為殯葬事業邁出艱難的一步……”網友昕這樣寫道。

2016年,張理南的名字被很多人熟悉,他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頭推進殯葬改革,和村裡另一位村民放棄千百年來的土葬方式,率先將家中過世老人的骨灰送到骨灰靈堂安放。

張理南作為黨員,積極響應殯葬改革,他耐心地給父親講土葬的危害和殯葬改革的重要性,開明的父親明白兒子的良苦用心,同意了張理南的建議。為了不讓兒子為難,他立下遺囑:死後願意火葬。2012年,張理南的父親離世,悲痛萬分的張理南將父親的遺體進行火化。直到鶴雲峰骨灰堂正式投入使用,他才把存放在家中的骨灰盒存放到骨灰堂中。如今,鶴陽村已實現了100%火化和骨灰盒100%入駐骨灰堂。

一個好兒子

“我的父親對長輩很孝順,對我們兩姊妹要求很嚴厲,也很慈愛,他的言傳身教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他是奶奶的好兒子、我們的好父親。”張理南的兒子張四軍說。

張理南的兒子和女兒均已成家,妻子在下關幫兒子帶孩子,照顧78歲、癱瘓在床的母親的重擔就落在他肩上,從每天的一日三餐、幫母親換洗衣服到更換護理墊等,他沒有絲毫怨言,他的母親臥床三年半,身上沒有一塊褥瘡。

張理南的妹妹張理平說:“我哥經常對母親說,你為家裡苦了很多,只要我有一口氣在,都要照顧好您。”

銀橋鎮黨委書記李學忠說:“失去這麼好的一個基層幹部,我們心裡非常難過。”(記者 楊豔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