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禮新中國七十華誕 “影視陝軍”在行動

獻禮新中國七十華誕 “影視陝軍”在行動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

《周恩來回延安》首映發佈會在京舉行

獻禮新中國七十華誕 “影視陝軍”在行動

▲首映發佈會現場 主辦方供圖

5月10日,為獻禮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而創作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周恩來回延安》首映發佈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中央黨校、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全國總工會、中國作家協會等單位領導,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天津市委宣傳部、陝西省委宣傳部等電影出品、攝製方領導,周恩來總理親屬、當年總理身邊的工作人員,電影主創、顧問團隊,以及文藝界、評論界專家學者等社會各界人士共700餘人參加了首映發佈會。該片由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天津市委宣傳部、陝西省委宣傳部共同攝製,陝西文化產業(影視)投資有限公司等單位出品。

電影《周恩來回延安》歷經四年精心籌備,以1973年6月身患重症的周恩來總理在特殊歷史時期肩負歷史使命,懷著對老區人民的深厚感情回到延安的歷史事件為敘事中心,通過周恩來總理的視覺回顧了中國革命在延安時期13年的重大歷史事件,以四個時空交錯進行的藝術手法講述了周恩來在延安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將歷史與現實打通,創新而巧妙地串聯起了延安人民、北京知青、身邊工作人員等人物群像。

獻禮新中國七十華誕 “影視陝軍”在行動

影片出品、攝製方以及主創團隊在四年的時間裡為此部影片做了大量充分準備:深入採訪周秉德等周恩來總理親屬,以及周恩來秘書趙煒、警衛高振普等總理身邊工作人員,從多方面瞭解當時的歷史,進一步瞭解總理的工作、生活及個人思想等,為創作做準備;深入採訪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重大革命和重大歷史題材影視創作領導小組、全國周恩來思想生平研究會的多位專家,詳細瞭解相關史實,為創作做好鋪墊;收集整理大量與周總理本人以及“回延安”這段歷史有關的文獻資料,包括圖書、影像及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史料等;召開專家座談會、創作座談會等主題會議,對影片主題、內容、創作手法等進行全面、細緻的討論。劇本進行了十餘次修改,精益求精。

與以往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作品著力刻畫領袖群像相比,影片首次以周恩來總理個人視覺及情感為情節推動力,以歷史閃回、時空穿越的手法表現了民主革命時期的延安革命、新中國特殊時期的延安建設和當下的新延安,回顧和展現革命戰爭時期“延安精神”的形成、國內建設時期“延安精神”的延續,最終迴歸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回顧歷史,著眼當下,展望未來。

獻禮新中國七十華誕 “影視陝軍”在行動

電影《周恩來回延安》根據我省著名作家曹谷溪文學作品《周總理回延安》改編, 70多次成功扮演周恩來總理的特型演員劉勁親自執導並擔任主演,攜手唐國強、盧奇、黃薇等實力戲骨,演繹一代偉人對人民的深情牽掛,謳歌中國共產黨與人民血肉相連及不忘初心、不懈奮鬥、砥礪前行的偉大精神。據悉,即日起至本月15日,電影出品及主創團隊還將在天津、濟南、成都、西安、延安五地,開展點映活動。影片將於5月15日登陸全國各大院線。

中哈首部合拍片

《音樂家》西安舉行看片會

獻禮新中國七十華誕 “影視陝軍”在行動

▲首映發佈會現場 主辦方供圖

5月11日下午,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首部合拍故事影片《音樂家》,在西安舉行看片會。陝西省委宣傳部、陝西省電影局、西安市委宣傳部等單位的有關領導,以及文藝界、評論界的專家學者,各院線代表近300人出席看片會。

電影《音樂家》由陝西省委宣傳部、西安市委宣傳部等聯合攝製,北京閃亮影業有限責任公司和哈薩克斯坦國家電影集團共同出品,西安曲江影視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影視陝軍”的力量突出。

讓中哈兩國人文交流落地生花

《音樂家》由我國著名演員胡軍、袁泉、劇雪和哈薩克斯坦國寶級演員別裡克·艾特佔諾夫、阿魯贊·加佐別可娃等聯袂主演,講述了上世紀40年代,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被戰火阻擋在異鄉,受到了哈薩克斯坦音樂家拜卡達莫夫及其姐姐一家的救助,在戰亂中心懷祖國,用音樂激勵人們抗擊法西斯的動人故事。

獻禮新中國七十華誕 “影視陝軍”在行動

▲電影《音樂家》劇照。冼星海飾演者為中國演員胡軍。

昨日看片會電影放映前,陝西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電影局局長王吉德代表活動主辦方致辭,他表示,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譜寫的《黃河大合唱》鼓舞過無數華夏兒女,而戰爭音樂史詩電影《音樂家》作為向新中國七十華誕獻禮的精品大作,也是“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哈兩國政府間《中哈合作拍攝電影協議》的啟動項目。兩國合拍此片,極大促進了中哈兩國人文交流。

據悉,《音樂家》已定檔5月17日在中哈兩國同步上映。

創作拍攝近5年 2萬人參與

昨日看片會現場,《音樂家》的總策劃和出品人、閃亮影業董事長沈健在現場,為西安觀眾分享了影片背後故事。

獻禮新中國七十華誕 “影視陝軍”在行動

▲劇照:《音樂家》再現了冼星海和哈薩克音樂家拜卡達莫夫(彈鋼琴者)之間的患難之交。

他表示,在中國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艱難歲月,《黃河大合唱》為中華民族奏響了最激越的音符。可很多人並不知曉,《黃河大合唱》曲作者、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去世時年僅40歲,而且他生命中的最後一段時光,是在異國他鄉艱難度過的。“《音樂家》為我們揭示的,就是這樣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我們希望通過這部影片,讓更多人瞭解冼星海輝煌人生的最後歲月,也真正理解什麼叫作忠誠、使命、奉獻與不忘初心。”

沈健表示,劇組在創作拍攝中,投入了真情實感,為將冼星海的動人故事搬上大銀幕,整個幕後團隊耗時兩年在中哈兩國實地走訪,收集與冼星海有關的一手資料。攝製組輾轉中哈俄三地拍攝,先後有300人參加劇組,2萬人參與拍攝,整個創作拍攝歷時近5年,“《音樂家》這部電影的意義已經超越影視作品本身,成為中哈兩國友誼的象徵。”

再現冼星海的光輝人生

今年正值《黃河大合唱》延安首演80週年,當《音樂家》電影大幕拉開,影片展現的冼星海人生的最後歲月,讓不少現場觀眾動容。

獻禮新中國七十華誕 “影視陝軍”在行動

▲電影中表現的冼星海與幼年卡拉姆卡斯的相處情景。

從延安到莫斯科再到阿拉木圖,冼星海在生命最後5年的漂泊歷程中,始終懷著對祖國的深切思念。片中冼星海在中哈邊境對祖國的多次回望,跪下抓一把祖國土地上的積雪等細節,令人印象深刻。此外,影片中冼星海與拜卡達莫夫的外甥女小卡麗婭情同父女,這段關係與他對遠在延安的妻女的思念互相輝映,兩段“父女深情”的故事貫穿電影始終,配合電影開場時冼星海留給妻女“半年之後我就能回來”的承諾,非常打動人心。

片尾,冼星海穿越中哈兩國,再度指揮演奏起那首《黃河大合唱》。旋律激昂的歌曲鼓舞了兩國人民,也成為這位人民音樂家生命最後的絕唱,釋放出巨大的情感力量,讓許多當日觀影的西安觀眾潸然淚下。

文字:張靜 孫歡

圖片部分來源網絡

出品:魅西安

西安報業新媒體中心

獻禮新中國七十華誕 “影視陝軍”在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