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都不吃這口粑粑!” “真香!”


“打死都不吃這口粑粑!” “真香!”



若干年後,若有人問我“人生中吃到最奇特的菜是什麼?”

“鴨子粑粑。”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

還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吸著冬天的尾氣,我們踏上了長達2個小時的漢陽之旅,只為一口全武漢獨家的鴨子粑粑(不知道哪裡想不開)。

攔江路地鐵出來直走就是,雖然門口在圍欄,但絲毫不影響它的人氣。下午三四點鐘還屢屢有人闖入店中,畢竟在武漢,想要吃到地道湖南味實屬難事,這家湘妹湖南菜館則是為數不多之一。


“打死都不吃這口粑粑!” “真香!”


起先,聽到名字,是抗拒且害怕。

直到端上桌,立即被繚繞的鴨子香氣迷住眼睛。外表看上去與武漢的糊糊有幾分相像,舀上一勺,手感竟有些像小時候玩的攪泥巴。

阿姨瞅見我們臉生,特意介紹了一般:這是將鴨子燒爛,去骨,再加入米粉與骨頭湯熬製。依稀可以看到鴨肉的痕跡與米粉的顆粒狀。

“打死都不吃這口粑粑!” “真香!”


鴨子粑粑是湖南新華的一道傳統菜,地道的鴨子粑粑是整隻鴨子帶骨頭一起燒。

老闆娘根據武漢人的口味改良,將每隻鴨子剔骨出肉。一口咬下去,不會有被骨頭磕掉牙齒的風險,只有綿軟的鴨肉在口中盪漾。

“以前新化人每年八月十五都要吃的”,老闆娘是個在武漢長大的湖南新化人,沒有學過做菜,只是從小吃爸媽做的菜長大,再將它們全都呈現在盤盤碗碗裡,將味道保留下來。

“打死都不吃這口粑粑!” “真香!”


每個包房都用湖南省縣城取的名

20年前她在汛合村開起了小店,幾平米的小店,只圍繞著新化傳統菜做,從漢陽散發的家鄉味,吸引了武漢八大家的新化人前來打卡。

那時候路況還不太好,導航還未普及,要找到老闆娘的店不太容易,得順著手寫指路牌一路問一路找。

漸漸地,一傳十、十傳百,名聲就響起來了,成為了來漢漂湖南人的港灣,就指著這口家鄉味撫慰自己的胃。

有意思的是,她做的菜不僅受湖南人喜歡,武漢人也頗為喜愛。過年的那幾天,阿姨休息了,來覓食的吃貨撲了個空,隨即電話被打爆,老闆娘哭笑不得的聽著吃貨哭訴:“他們說幾天不吃饞死了,叫我快點開門”。


“打死都不吃這口粑粑!” “真香!”


看到這裡,你對新化菜的印象是否只停留在鴨子粑粑?

絕不僅僅如此,看老闆娘花式做菜:把臘排骨熬成湯、燻成非洲豬的豬臉、韭菜藕夾心的炸圓子......隨著一道道菜品出場,對新化的印象也在逐漸加深。

剁椒牛肉 人氣第一

“打死都不吃這口粑粑!” “真香!”


“打死都不吃這口粑粑!” “真香!”


這道人氣王,位列網友推薦菜的第一名。

老一輩的人喜歡用剁椒,在湖南那邊剁椒是很出名的炒菜搭檔,紅彤彤的模樣,瞬間抓住眼球,不僅色澤看起來豔麗,與之相配的牛肉更是吸取了其之精華,鮮香麻辣。

像瘦瘦這樣,挖上滿滿一勺牛肉蓋在米飯上,讓這碗米飯變得噴香四溢,迫不及待想收進肚囊。

四寶合一 一罐湯

“打死都不吃這口粑粑!” “真香!”


“打死都不吃這口粑粑!” “真香!”


見慣了藕湯雞湯魚湯,這個湯頓時讓武漢伢傻眼,滿肚子的料:臘排骨、豬蹄、肚片、雞肉。這四寶全都相遇在這『一罐湯』裡。

位處山丘丘陵地帶的湖南,以前條件艱難,臘肉燻肉比較多,就有人想出了用臘排骨燻雞燻豬蹄煨湯這個法子,竟意外的美味。

老闆娘加入了西葫蘆粉條調味,一鍋純白醇厚的湯汁,油味卻不厚重,口感是很神奇的味道。

富有彈性的燻豬臉

“打死都不吃這口粑粑!” “真香!”


“打死都不吃這口粑粑!” “真香!”


看到這個菜名,瘦瘦就毅然決定點了它。上桌之後,立馬拍下發給摯友:我現在要吃你的臉啦。

不得不感嘆摯友的臉頰竟如此之豐厚肥嫩,滿滿的膠原蛋白,被老闆娘掛在燻房裡,經過兩天一夜的熏製,煙燻的香味滲透臉頰肉,肥肉的油膩一掃而光,

Q彈十足,非常適合做下酒菜。

“打死都不吃這口粑粑!” “真香!”

“打死都不吃這口粑粑!” “真香!”

“打死都不吃這口粑粑!” “真香!”

“打死都不吃這口粑粑!” “真香!”


除了地道的湘菜,老闆娘還研製出了許多特色菜,炸韭菜園子與藕圓子的『脆皮雙元』、糯米與藕丁做成的『香煎糯米腸』、還有獨家『粉蒸牛蛙』,每一道菜都是老闆娘的心血結晶,都可以收穫到無限驚喜。


一傢俬房改造的館子,不大、不新、簡單、樸素。老闆娘雖然是在武漢長大,卻是從小伴著湖南菜生活。

用精力心血哺育了這家小店,只為可以天天吃到爸媽菜的味道。這個世界上最能慰藉鄉愁的,

一定是一桌地道的家鄉菜。

(via:武漢吃貨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