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北宋王安石变法?

盧豔


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积贫积弱的状况发展到无以复加的时刻开始的。变法旨在通过财经制度、土地制度、军功制度、取仕制度等达到抑制高利贷者、大地主、大官僚甚至皇族,适当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增加国库收入。

但是变法最终失败了。原因:第一,正是由于积弊太深,变法遭遇包括太后在内的守旧派集团的重重阻挠;第二,变法的主要仰仗宋神宗态度经常游移,经常给守旧派以反扑之机;第三,王安石侍宠而飞扬跋扈,不善于分化守旧派;第四,变法派集团同样没有被王安石治理好,以至于权力被自私自利的政客攫取,打击异己不遗余力,贪赃枉法趋之若鹜,变法变了味道;第五也是最重要的,变法指望自上而下的改革,没有动到宋朝重文轻武、忌外压内的基本国策。


董元奔古典情怀


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开始实施变法, 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以,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出发,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还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

王安石的变法对于增加国库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缓解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熙宁六年的一天,有人画(流民图),图中暗示皇上说实验是王安石造成的,因此神宗受到刺激,开始对变法产生怀疑。熙宁七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熙宁八年,从召王安石复职,继续执行新法。后来,王安石因爱子去世,求退金陵,从此静心学问,不问世事。

公元1085年,宋神宗病逝,其子赵煦继位,即宋哲宗,年仅只有十岁,其母宣仁太后以大皇太后的身份执政。而宣仁太后是原来宫廷中反对王安石的后台。她掌权后更引用司马光、文彦博等保守派到政府中,从而将反变法的力量聚集在了一起。

司马光更以,以母改子,为由,反对新法。他把所有变法的责任都归咎于王安石,全盘否定新法。于是新法大部分被废除,许多旧法被一一恢复。他全部罢黜了王安石等人的变法派官员。变法派人人人自危,惶恐怖不己,直到宣仁太后死后。复辟旧制的反变法派才随之垮台。

历史上总结其失败的原因有,首先变法触及了大地主打官僚主义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其次,神宗的立场不坚定,曾对宪法产生怀疑,王安石本人刚愎自用等,王安石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飞天ZY漫雪


王安石变法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很多人只看到王安石变法时一些弊端,而没有深刻的体会到变法给后世带来的种种好处。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王安石变法给后世带来的种种好处。

第一,税务方面。王石变法确立了以现金税收代替实物及劳役税收制度,一直沿用到今天。

第二,货币改革。王安石发明并推行了折二钱制度,打破了北宋以前货币流通是以货币本身的质量价值决定流通价值的习俗,解决了北宋王朝的钱荒问题。在折二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银票,即世界上最早的纸质货币,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经济发展方面。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是现在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雏形。青苗法所规定的官方年贷款利息不得高于20%,为后世王朝所继承和发展,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重大的影响力。王安石推行的市易司,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国家经济发展改革委员会。它不但解决了当时社会的物资流转问题,还别出心裁地发明了城市工商管理制度。在王安石变法以前,城市的街道上是不允许小商贩摆摊吆喝卖东西的,王安石不但允许小商贩在街上摆摊,而且还赊借货物给这些小商贩做生意,政府专门派人管理收税,不但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还解决了许多老百姓的就业生存问题。

第四,科举考试及教育改革。王安石变法以前,科举考试文武两门都是合并在一起考的,而且由于政府重文轻武,武举出生的人才得不到政府的重视。王安石在前朝的基础上,从实际需要出发,不但将文科和武科分开来考,还创建了太学生制度,以政府的名义发展军事,法律,医学人才。王石的这些教育改革,超越了当时的社会整整800多年。

第五,军事方面。王安石及其儿子提出了由国家集中工匠和物资生产军事武器装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比美国的流水化生产提前了将近1000年。王安石提出的精兵简策措施,不但大大的提高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还让军事将领在实战中发明了机动兵团作战的重要性。正是从王安石变法以后开始,军事将领在实战中大量使用机动兵团作战,其影响力一直到现在,在新中国开国将领中,粟裕大将就是大规模使用机动兵团作战的名将之一。

第六, 皇室宗亲任职制度。王安石变法以前,北宋政府对皇室宗亲一律采取重金厚养,这样就导致国家每年都要支出非常巨大的财政资金在这些不学无术,无所事事的皇室宗亲身上。而且北宋规定,成年的皇室宗亲男子都可以出来担任政府官职,这样就造成公务员队伍的庞大臃肿。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废除了皇室宗亲终身制,规定了五服以外的皇室宗亲就没有贵族的身份了,与平民百姓无异。北宋政府为了安抚这些失落的皇室宗亲,规定了他们可以直接参加科举考试,并且录取比例高于普通的试子。南宋初期,宗室赵汝愚就是在这一制度下高中状元。

事实上,王安石变法对国家的贡献非常多,我只是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了一下。如果想了解王安石变法,最好买一本梁启超撰写的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书来自己研读揣摩。


云南王国栋


宋朝建立后,为解决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君主权力,进行一系列改革。

一、王安石变法背景

政治上,分割相权。中央设置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行政权。地方派文臣担任地方官,同时设通判监督。

经济上,设置转运使,统一地方财政权。

军事上,收归兵权,抽调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这样,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君权。但是,削弱军队战斗力。降低政府工作效率,增加政府财政负担。军队数量激增。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为宋朝埋下积贫积弱的祸根。

二、王安石变法内容

为解决积贫积弱问题,1069年(熙宁二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经济上实行富国之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均输法。

军事上实行强兵之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政治上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

富国之法: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弥合社会的冲突,疏通了产品的流通,厘清了地税的关系,降低了运输的成本。革除冗费,实行开源节流,最终达到求富的目的。

强兵之法:寓兵与农,兵农合一,精兵简政,治乱维稳;扩充骑兵,改进军种,增强军力,加强国防;将兵合一,平战合一,优化建制,强化军训;严格管理,严密监督,改善军需,改良军械。消除边患,振兴军力,达到求强目的。

取士之法:增强时事考察,整顿学风,唯才是举。

王安石变法的作用:

积贫局面改变:

变法后,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上升,政府府库储存的货物,可供政府20年的财政支出。史书记载,那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水利工程,在熙宁年间就兴修上万处,使得36万多顷土地获得灌溉之利。福建莆田的木兰陂当时修好后,就使万顷土地“变泻卤为上腴,更旱暵为膏泽”。

方田均税法实行后,政府清丈出交税田占总田数的一半以上。大量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被清丈出来。

积弱局面改善:

王安石变法使北宋政府的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善。

保甲法实行后,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安定,而且寓兵于农,既实现了兵农合一,又为精简军队创造条件。地方治安大有好转,“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军队数量也有原来的110余万减少至80万。

军器监的设立使武器的质量得以改进,产量也大大增加;保马法的实施使马匹的质量和数量都得以提高,政府还大大节省了养马费用。

将兵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战斗力有所加强。

总之,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的情况下,王安石的改革,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中国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惜,王安石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

之所以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是变法触犯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最终已失败告终。

一是,触犯大地主的利益,守旧派激烈反对。他们采取各种方法阻止改革。他们利用天人感应现象说事。比如说日食、地震、山崩等自然界的反常现象和比较严重的水旱灾害,都是由于变法违背了天意。

二是,宋神宗的动摇。随着改革的深入,阻力越来越大。连太皇太后、皇太后都反对,导致皇帝态度转变,王安石被迫辞职。

三是,变法急于求成,出现用人不当造成民众反对。一些变法措施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青苗法的实施大大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在推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一些地方官为了追求政绩,强制农民借贷;同时,利息偏高,对农民造成沉重负担。

最终,王安石辞职,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最终新法被全面废除。





人文行天下


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三冗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想通过政治,尤其是经济改革来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此时的北宋王朝,外有西夏、大辽环伺,内有三冗内耗,但王安石的经济思想太超前,遭到的反对很多,有些措施实践过程中也有些问题,但总体而言,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中少有的经济改革尝试。


李三人


王安石变法治标不治本,没有解决土地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