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北宋王安石變法?

盧豔


王安石變法是在北宋積貧積弱的狀況發展到無以復加的時刻開始的。變法旨在通過財經制度、土地制度、軍功制度、取仕制度等達到抑制高利貸者、大地主、大官僚甚至皇族,適當減輕農民負擔,大力增加國庫收入。

但是變法最終失敗了。原因:第一,正是由於積弊太深,變法遭遇包括太后在內的守舊派集團的重重阻撓;第二,變法的主要仰仗宋神宗態度經常遊移,經常給守舊派以反撲之機;第三,王安石侍寵而飛揚跋扈,不善於分化守舊派;第四,變法派集團同樣沒有被王安石治理好,以至於權力被自私自利的政客攫取,打擊異己不遺餘力,貪贓枉法趨之若鶩,變法變了味道;第五也是最重要的,變法指望自上而下的改革,沒有動到宋朝重文輕武、忌外壓內的基本國策。


董元奔古典情懷


熙寧二年二月,王安石開始實施變法, 他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以,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為原則,從理財出發,頒佈了,農田水利法、均輸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稱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稅法,還推行保甲法和將兵法。

王安石的變法對於增加國庫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也緩解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熙寧六年的一天,有人畫(流民圖),圖中暗示皇上說實驗是王安石造成的,因此神宗受到刺激,開始對變法產生懷疑。熙寧七年,王安石第一次罷相。熙寧八年,從召王安石復職,繼續執行新法。後來,王安石因愛子去世,求退金陵,從此靜心學問,不問世事。

公元1085年,宋神宗病逝,其子趙煦繼位,即宋哲宗,年僅只有十歲,其母宣仁太后以大皇太后的身份執政。而宣仁太后是原來宮廷中反對王安石的後臺。她掌權後更引用司馬光、文彥博等保守派到政府中,從而將反變法的力量聚集在了一起。

司馬光更以,以母改子,為由,反對新法。他把所有變法的責任都歸咎於王安石,全盤否定新法。於是新法大部分被廢除,許多舊法被一一恢復。他全部罷黜了王安石等人的變法派官員。變法派人人人自危,惶恐怖不己,直到宣仁太后死後。復辟舊制的反變法派才隨之垮臺。

歷史上總結其失敗的原因有,首先變法觸及了大地主打官僚主義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反對,其次,神宗的立場不堅定,曾對憲法產生懷疑,王安石本人剛愎自用等,王安石變法最終以失敗告終!🐴🌺🌺





飛天ZY漫雪


王安石變法對中國乃至世界歷史的發展有著巨大的貢獻。很多人只看到王安石變法時一些弊端,而沒有深刻的體會到變法給後世帶來的種種好處。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王安石變法給後世帶來的種種好處。

第一,稅務方面。王石變法確立了以現金稅收代替實物及勞役稅收制度,一直沿用到今天。

第二,貨幣改革。王安石發明並推行了折二錢制度,打破了北宋以前貨幣流通是以貨幣本身的質量價值決定流通價值的習俗,解決了北宋王朝的錢荒問題。在折二錢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出了銀票,即世界上最早的紙質貨幣,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第三,經濟發展方面。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是現在農村信用合作社的雛形。青苗法所規定的官方年貸款利息不得高於20%,為後世王朝所繼承和發展,即使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有重大的影響力。王安石推行的市易司,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國家經濟發展改革委員會。它不但解決了當時社會的物資流轉問題,還別出心裁地發明了城市工商管理制度。在王安石變法以前,城市的街道上是不允許小商販擺攤吆喝賣東西的,王安石不但允許小商販在街上擺攤,而且還賒借貨物給這些小商販做生意,政府專門派人管理收稅,不但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還解決了許多老百姓的就業生存問題。

第四,科舉考試及教育改革。王安石變法以前,科舉考試文武兩門都是合併在一起考的,而且由於政府重文輕武,武舉出生的人才得不到政府的重視。王安石在前朝的基礎上,從實際需要出發,不但將文科和武科分開來考,還創建了太學生制度,以政府的名義發展軍事,法律,醫學人才。王石的這些教育改革,超越了當時的社會整整800多年。

第五,軍事方面。王安石及其兒子提出了由國家集中工匠和物資生產軍事武器裝備,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比美國的流水化生產提前了將近1000年。王安石提出的精兵簡策措施,不但大大的提高了北宋軍隊的戰鬥力,還讓軍事將領在實戰中發明了機動兵團作戰的重要性。正是從王安石變法以後開始,軍事將領在實戰中大量使用機動兵團作戰,其影響力一直到現在,在新中國開國將領中,粟裕大將就是大規模使用機動兵團作戰的名將之一。

第六, 皇室宗親任職制度。王安石變法以前,北宋政府對皇室宗親一律採取重金厚養,這樣就導致國家每年都要支出非常巨大的財政資金在這些不學無術,無所事事的皇室宗親身上。而且北宋規定,成年的皇室宗親男子都可以出來擔任政府官職,這樣就造成公務員隊伍的龐大臃腫。王安石任宰相期間,廢除了皇室宗親終身制,規定了五服以外的皇室宗親就沒有貴族的身份了,與平民百姓無異。北宋政府為了安撫這些失落的皇室宗親,規定了他們可以直接參加科舉考試,並且錄取比例高於普通的試子。南宋初期,宗室趙汝愚就是在這一制度下高中狀元。

事實上,王安石變法對國家的貢獻非常多,我只是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了一下。如果想了解王安石變法,最好買一本梁啟超撰寫的關於王安石變法的書來自己研讀揣摩。


雲南王國棟


宋朝建立後,為解決唐末五代以來的藩鎮割據局面,加強中央集權,提高君主權力,進行一系列改革。

一、王安石變法背景

政治上,分割相權。中央設置樞密使、三司使、參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軍權、財權、行政權。地方派文臣擔任地方官,同時設通判監督。

經濟上,設置轉運使,統一地方財政權。

軍事上,收歸兵權,抽調精兵強將,充實中央禁軍。

這樣,加強中央集權,強化君權。但是,削弱軍隊戰鬥力。降低政府工作效率,增加政府財政負擔。軍隊數量激增。造成冗官、冗兵、冗費的局面,為宋朝埋下積貧積弱的禍根。

二、王安石變法內容

為解決積貧積弱問題,1069年(熙寧二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變法的內容:

經濟上實行富國之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均輸法。

軍事上實行強兵之法:保甲法、保馬法、將兵法、設軍器監。

政治上取士之法:改革科舉制度、整頓太學、惟才用人。

王安石變法的目的:

富國之法:民不加賦而國用足,彌合社會的衝突,疏通了產品的流通,釐清了地稅的關係,降低了運輸的成本。革除冗費,實行開源節流,最終達到求富的目的。

強兵之法:寓兵與農,兵農合一,精兵簡政,治亂維穩;擴充騎兵,改進軍種,增強軍力,加強國防;將兵合一,平戰合一,優化建制,強化軍訓;嚴格管理,嚴密監督,改善軍需,改良軍械。消除邊患,振興軍力,達到求強目的。

取士之法:增強時事考察,整頓學風,唯才是舉。

王安石變法的作用:

積貧局面改變:

變法後,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幅度上升,政府府庫儲存的貨物,可供政府20年的財政支出。史書記載,那時“中外府庫無不充衍,小邑所積錢米亦不減二十萬”。水利工程,在熙寧年間就興修上萬處,使得36萬多頃土地獲得灌溉之利。福建莆田的木蘭陂當時修好後,就使萬頃土地“變瀉滷為上腴,更旱暵為膏澤”。

方田均稅法實行後,政府清丈出交稅田佔總田數的一半以上。大量豪強地主隱瞞的土地被清丈出來。

積弱局面改善:

王安石變法使北宋政府的國力增強,積弱局面有所改善。

保甲法實行後,加強了封建統治秩序,維護了社會安定,而且寓兵於農,既實現了兵農合一,又為精簡軍隊創造條件。地方治安大有好轉,“盜賊比之昔時,十減七八”。軍隊數量也有原來的110餘萬減少至80萬。

軍器監的設立使武器的質量得以改進,產量也大大增加;保馬法的實施使馬匹的質量和數量都得以提高,政府還大大節省了養馬費用。

將兵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兵將分離的局面,戰鬥力有所加強。

總之,在北宋中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的情況下,王安石的改革,促進了北宋社會經濟發展和政治軍事實力的壯大,中國歷史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可惜,王安石變法最終還是失敗了。

之所以失敗最根本的原因是變法觸犯大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遭到他們的反對,最終已失敗告終。

一是,觸犯大地主的利益,守舊派激烈反對。他們採取各種方法阻止改革。他們利用天人感應現象說事。比如說日食、地震、山崩等自然界的反常現象和比較嚴重的水旱災害,都是由於變法違背了天意。

二是,宋神宗的動搖。隨著改革的深入,阻力越來越大。連太皇太后、皇太后都反對,導致皇帝態度轉變,王安石被迫辭職。

三是,變法急於求成,出現用人不當造成民眾反對。一些變法措施也加重了人民的負擔。青苗法的實施大大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但在推行的過程中出現問題:一些地方官為了追求政績,強制農民借貸;同時,利息偏高,對農民造成沉重負擔。

最終,王安石辭職,宋神宗死後,司馬光任宰相,最終新法被全面廢除。





人文行天下


王安石變法是在北宋三冗問題日益凸顯的背景下,想通過政治,尤其是經濟改革來實現富國、強兵的目標。此時的北宋王朝,外有西夏、大遼環伺,內有三冗內耗,但王安石的經濟思想太超前,遭到的反對很多,有些措施實踐過程中也有些問題,但總體而言,王安石變法是中國古代史中少有的經濟改革嘗試。


李三人


王安石變法治標不治本,沒有解決土地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