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瓦戰役讓意軍淪為國際笑柄,墨索里尼復仇得不償失,希特勒高興

杜瓦戰役讓意軍淪為國際笑柄,墨索里尼復仇得不償失,希特勒高興

如果說德國又一次成為世界大戰的始作俑國,那麼一定來自《凡爾賽和約》的制裁,經濟大蕭條的“逼迫”,以及英法綏靖政策的縱容;如果說希特勒底氣十足的發動武裝入侵,那一定離不開墨索里尼的“功勞”。

作為法西斯的“鼻祖”墨索里尼,自封“新凱撒”,早已有了侵略擴張的野心。可是,歐洲列強已將海外殖民地爭奪的差不多了,沒有辦法,他把擴張的重點放在了非洲小國埃塞俄比亞(當時稱:阿比西尼亞)。這是為什麼呢?

杜瓦戰役讓意軍淪為國際笑柄,墨索里尼復仇得不償失,希特勒高興

愛慕虛榮的法西斯“老大”。

首先,上臺後的他一直在致力於如何鞏固自己的地位。他的法西斯統治,引發反對的聲音依然強大。為了更好的體現自己的地位,轉移國內的熱點矛盾,將埃塞俄比亞納入其版圖,勢必得到全國上下的支持,從而提高自己的威望。

其次,向希特勒證明自己的實力。作為“後起之秀”的“小鬍子”,自上臺以來,表露出咄咄逼人的面目,在各方面都超過了他。尤其是軍事上,武器裝備先進,部隊士氣高漲,這讓法西斯“老大”多少有些不服氣。

杜瓦戰役讓意軍淪為國際笑柄,墨索里尼復仇得不償失,希特勒高興

尤其是,當時的奧地利總理被納粹黨徒悄悄暗殺了之後,在其庇護下的奧地利政府向其求援。雖然德、意兩國已經是盟友了,但自認為“老大”的墨索里尼出動4個師,部署在德意兩國的邊境上。

其實,保護是假,想在“小鬍子”面前樹立“老大”的威望是真。結果,“小鬍子”非但不給面子,沒有撤軍的意思,反而進一步的威脅意軍,最終意軍不得不從邊境撤軍。這件事讓他很沒有面子,他要極力想辦法證明自己的實力。

杜瓦戰役讓意軍淪為國際笑柄,墨索里尼復仇得不償失,希特勒高興

更為重要的是,該國曾經是羅馬人心中“永遠的痛”。

原來19世紀後期,意軍出兵埃塞俄比亞,雖然埃塞武裝奮起反擊,但雙方軍事實力懸殊太大,意軍毫不費力地向前推進。新當上該國國王的孟尼利克,他可是一個見過世面的人,為了維護本國主權,他決定先麻痺對方,而後發展軍力。

因此,為給軍事準備贏得足夠的時間,他與羅馬簽署了《烏查裡條約》同意割讓一部分領土。並在以後的幾年裡,進口大量先進的槍炮和裝備。然而,在意軍看來,這位韜光養晦的君主就是一個沒腦子的土著人。

杜瓦戰役讓意軍淪為國際笑柄,墨索里尼復仇得不償失,希特勒高興

囂張的羅馬人為了將其完全淪為殖民地,再次出兵該國。面對突變的局勢,孟尼利克帶領著國民奮起反擊,現在他的大部分戰士,都有了歐洲和美國提供的精良武器。

渾然不知的意軍,一直認為他們只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當意軍出現在阿杜瓦時,如潮水般的埃塞軍人從四面殺出,儘管有進口的武器和裝備,但是與意軍想比,他們的軍隊畢竟是中世紀的產物,還是處於劣勢的地位。

杜瓦戰役讓意軍淪為國際笑柄,墨索里尼復仇得不償失,希特勒高興

但是手持長劍,揮舞火槍的埃塞武士並沒有後退,他們勇往直前,衝向意軍陣地。最終,埃塞軍隊贏得了勝利,並將1896年3月1日作為他們的國慶日。他們為了民族獨立,視死如歸的精神,在被人們驚歎為奇蹟的同時,也贏得了全世界尊重。

相反,意大利人聽到戰敗的消息後,徹底憤怒了,這是一個十足的恥辱。西方社會也一片譁然,因為他們都無法理解,一個裝備先進武器的軍隊會被一群非洲土著士兵殺得丟盔卸甲。

杜瓦戰役讓意軍淪為國際笑柄,墨索里尼復仇得不償失,希特勒高興

阿杜瓦戰役,非但沒有讓其淪為殖民地,反而使得意軍淪為國際的笑柄。直到1935年,墨索里尼的30萬大軍再一次踏上了這片土地,除了向“小鬍子”展示意軍強大的戰鬥力外,更是為了洗刷他們念念不忘40多年前的恥辱。

一場得不償失的勝利。

同當年一樣,埃塞軍人頑強地抗擊著這支兇狠的法西斯軍隊,他們利用山區地形,組織伏擊戰,多次挫敗了意軍的進攻,給驕橫的意軍以沉重的打擊。這場正義的戰爭,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支持與同情。

杜瓦戰役讓意軍淪為國際笑柄,墨索里尼復仇得不償失,希特勒高興

在強烈的輿論譴責下,國際聯盟宣佈意軍的行為屬於侵略性行為,要求其撤軍並對其實行經濟制裁。但是英法等國“雷聲大,雨點小”的做法,其實就是綏靖政策的縱容。7個月後,意大利宣佈埃塞俄比亞為其殖民地。

這場久違的勝利,讓全體意大利人歡呼雀躍。然而,這場被墨索里尼吹噓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殖民戰爭”並沒有停止,佔領地的人民仍堅守著山區進行抵抗,他們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同時,也讓對手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杜瓦戰役讓意軍淪為國際笑柄,墨索里尼復仇得不償失,希特勒高興

首先,回報抵不上支出。雖然征服了埃塞俄比亞,讓其的版圖因此擴大了一倍。但是這個除了不缺沙子基本什麼都缺的國家,佔領之後可以掠奪的資源極少。同時,工業基礎十分薄弱,人口素質低,能夠利用的東西很少。

說白了,就是一個不毛之地,一切都要從零開始。為了穩定佔領地的局面,常年在外部署大量的兵力,卻不能“以戰養戰”,所需物資還要從國內運輸。其實,明眼人都知道,他們得到的回報不足以抵償為此支付的成本。

杜瓦戰役讓意軍淪為國際笑柄,墨索里尼復仇得不償失,希特勒高興

其次,非正義戰爭遭到全世界的反對。一場“以大欺小”的侵略戰爭,自然不會得到世界人民的認可,隨後而來的各種經濟制裁,鋼材、稀有金屬、橡膠等戰略物資都被列入了禁運名單,讓本就資源緊缺的意大利工業更加捉襟見肘。

更要命的是,它幾乎掏空了意大利的國庫。這個非洲國家是如此的遼闊和貧困,各種基礎設施投入高得驚人:佔領期間他們至少投入了60億里拉,是海軍一年預算(13億里拉)的六倍,這筆錢可以造9萬輛坦克。

杜瓦戰役讓意軍淪為國際笑柄,墨索里尼復仇得不償失,希特勒高興

這個沉重“包袱”,對其經濟可謂致命一擊。歷史學家亨利.亞當斯曾這樣評論:“一個國家的命運此時已註定,因為這場因虛榮發動、且未經深思熟慮的戰爭,它過早地消耗了為世界大戰積攢的資本。”

當然,這場戰役,收穫最大的要算希特勒了。在他擴軍備戰的同時,最擔心是就是歐洲各國的戰略部署和政策決心。有愛虛榮的墨索里尼為他“趟路”,讓他徹底看清了英法美等國的真實嘴臉,為其發動戰爭增添了更大的底氣。

杜瓦戰役讓意軍淪為國際笑柄,墨索里尼復仇得不償失,希特勒高興

都說二戰中意軍的表現更像是“滑稽演員”笑話不斷,但從其法西斯“老大”的“無腦”做法,也正好詮釋了“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