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保溫杯的古代,怎麼保溫呢?

天真冷,又到了脫衣服靠勇氣,洗衣服靠毅力,起床靠爆發力的時候了!

在沒有保溫杯的古代,怎麼保溫呢?

自從11月15號,全國供暖之後(在這裡對沒有暖氣的南方小夥伴說一聲抱歉),室內溫度一下子就上來了,躺在地板上感覺自己都要被烤熟,可是,當你在享受這種冬日福利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幾千年前的古代人怎麼取暖的?

沒有空調、暖氣、電褥子,那還不得在瑟瑟冷風中被凍成狗?那你就太小看我華夏文明瞭,古人的取暖方式可厲害了,加哥這就給大家補補歷史,深挖古代上至天子下至百姓的採暖神器吧!


我國是最早用煤的國家,用煤生火取暖在古代是最普遍的方式。但是,取暖也分三六九等,不同階級的用煤取暖的方式都是不同滴。

溫室殿

在漢代,皇室設有溫室殿,是將花椒搗碎成泥,刷在牆壁上製成保溫層,再掛上壁毯,生火豎屏風,地上鋪毛毯,床邊掛幔帳。

在沒有保溫杯的古代,怎麼保溫呢?

這樣的“空調房”,保暖效果槓槓滴,這也就是“椒房殿”的由來。

在沒有保溫杯的古代,怎麼保溫呢?

火牆

火牆類似於現代暖氣,是建築師將宮殿的牆壁砌成空心的“夾牆”,俗稱“火牆”。外阻高內阻低,通熱入牆取暖。

在沒有保溫杯的古代,怎麼保溫呢?

除了這兩樣大工程,皇室還靠一些小物件取暖。

燻爐

看宮廷劇的應該見過這東西很多次,屋子的正中央永遠擺放著一個鼎狀的東西,它類似於我們現在室內烤火的炭爐,是利用炭熱來散熱取暖的。

在沒有保溫杯的古代,怎麼保溫呢?

手爐、足爐

《甄嬛傳》熟悉吧,手爐在這部劇出現的次數可是數不清,每個小主娘娘手裡必備那麼一個。

其原理和熱水袋差不多,不過爐子裡裝的是火炭或者尚有餘熱的灶火,爐外用精美的縫製品包裹,放在袖子裡或捧在手上。

在沒有保溫杯的古代,怎麼保溫呢?

而足爐就比手爐大些,用錫或者銅製成的扁瓶子,裡面灌滿熱水,主要用來焐腳,或放入被窩中暖床用。

在沒有保溫杯的古代,怎麼保溫呢?

不過,對於古代普通人家來說,取暖的待遇就沒這麼好了。

火塘

火塘也叫火坑,就是挖坑填炭,以此取暖。現在還是很多偏遠地區也有許多人依舊用這種方式取暖,效果可見一斑。

在沒有保溫杯的古代,怎麼保溫呢?

火盆

除了火坑,還有簡約版“燻爐”,亦叫做火盆。它是用泥制的盆,盛裝燒火做飯的“灶灰”取暖。

在沒有保溫杯的古代,怎麼保溫呢?

以上是古人用來取暖的方法,從中不難發現,很多方式也沿襲到了現代,只是換了一個說法而已,手爐變成了暖寶寶,燻爐變成了散熱器……

但是其取暖原理並沒有改變,比如其中的溫室和火牆的取暖原理,就跟當下爆款保溫杯是一樣的。

在沒有保溫杯的古代,怎麼保溫呢?

保溫杯原理

保溫杯是由內、外兩層殼體組成。通過將夾層中間的空氣抽掉,形成真空層阻絕熱量的傳導,從而達到保溫、保冰的效果。

溫室殿,是將花椒搗碎成泥,刷在牆壁上製成保溫層,再掛上壁毯。相當於保溫杯鍍銅工藝,內膽鍍銅,阻隔輻射產生的散熱,和傳統的開水瓶鍍銀一個道理。

火牆,是將砌成空心的“夾牆”,外阻高內阻低,通熱入牆取暖。相當於保溫杯的真空層,不同的是保溫杯的技術工藝更成熟,密封效果更好,區別在與保溫杯是隻負責保溫容器內的食物,而火牆還需要散熱來給外界取暖。

溫習一下:保溫杯的構成主要分兩個部分,一是它的主要組成零件,二是表面處理工藝。如下圖所示。

在沒有保溫杯的古代,怎麼保溫呢?

不過,別以為只有現代才有保溫杯。其實,幾千年前的古代早就有“保溫杯”的存在了,不信的話,請往下看吧~~~

在沒有保溫杯的古代,怎麼保溫呢?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能工巧匠們就已發明出一種既能保溫又能儲冰的器物,被現代人形象地稱之為“古代的冰箱”。它就是曾侯乙墓室出土的最古老的保溫箱——著名的銅鑑缶

在沒有保溫杯的古代,怎麼保溫呢?

整座器皿由內外兩件器物構成,外部是鑑,內部是缶。鑑與缶之間有較大的空隙,夏天可以放入冰塊,冬天則貯存溫水,這樣就能起到保溫的作用了。

在沒有保溫杯的古代,怎麼保溫呢?

到現代,1892年蘇格蘭人詹姆斯·杜瓦爵士發明了保溫瓶,才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方便。當時因為工作,需要設計出一種能使氣體與外界溫度隔絕的容器,於是他請玻璃技師伯格為他吹制了一個雙層玻璃容器,兩層內壁塗上水銀,然後抽掉兩層之間的空氣,形成真空。

在沒有保溫杯的古代,怎麼保溫呢?


這種真空瓶又叫“杜瓦瓶”,可使盛在裡面的液體不論冷熱,溫度都保持一定時間內不變。由於在家庭中保溫瓶主要用於熱水保溫,故又稱熱水瓶。 隨著時代不斷髮展,技術不斷個新,進一步形成了現在保溫杯。

發展至今,保溫杯基本成為生活標配,無論是日常飲水,還是外出野餐、海濱遠足和野外露營都會攜帶保溫杯。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審美的認知也逐步提升,因此,保溫杯也作為時尚元素之一,成為一部分人的裝逼神器

在沒有保溫杯的古代,怎麼保溫呢?

那麼,回到文章最初,跟古人相比因此,現代人的保暖工具還是比較靠譜滴。秋衣秋褲加暖寶寶、帽子手套配圍巾口罩,還有北方的良心供暖……真是幸福的不要不要滴~~~

與此相比,秦淮以南(南北供暖線)的寶寶們就比較受苦了,沒有供暖,看著北方的小夥伴穿著短袖吃雪糕,自己只能靠著一身正氣來抵禦寒冬,正是應了那句:你在南方的豔陽裡大雪紛飛,我在北方的寒夜裡四季如春

在沒有保溫杯的古代,怎麼保溫呢?

默默的心疼南方小夥伴們三秒鐘 ,此刻,建議南方的盆友趕緊拿起保溫杯,喝一口熱乎乎的熱水,要是在一個高逼格的場合,暖心的同時,還能裝一把高大尚,何樂而不為呢!

在沒有保溫杯的古代,怎麼保溫呢?

冬天雖冷,但也美哉,願我們在這個吃冰激凌的冬季年代裡,

不要一味地追求“風度”而不要溫度,注意保暖,呵護自己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