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特獨家

5月10日,在Conflux媒體開放日上,Conflux創始人兼CEO龍凡、CTO伍鳴、技術總監楊光齊亮相,為媒體介紹了Conflux近期的進展,並解答了大家的疑問。

今年2月採訪龍凡時,他曾告訴我,Conflux 的目標是實現以太坊沒走出的路。實際上就是堅持基於POW,在保證去中心化的同時,實現高TPS下的安全性。4月4日,Conflux測試網上線,其官方數據顯示,目前TPS穩定在700以上,顯著高於其他基於POW的項目。例如BTC(7TPS)、ETH(15TPS)、Grin(30TPS)、BCH(100TPS)。

在媒體開放日上,我問龍凡,如今以太坊上能做的事,是否Conflux主網上線後也可以做?他非常有信心的表示:“以太坊上所有可以做的事情Conflux都可以做,但以太坊一年的交易量我們在一個小時內就可以處理完。”

不僅僅是吞吐率,在確認時間方面,Conflux同樣有了突破,Conflux CTO伍鳴表示 “比特幣確認一筆交易要10分鐘,Conflux僅需要30秒,而這必然會使Conflux將來的實際應用場景更加廣闊。”他還告訴我們,Conflux主網將於今年Q3至明年Q1上線。

以下是巴比特的現場採訪內容

巴比特:你們剛剛說主網上線時,會有一些合作同步發佈,請問是偏向於哪方面的應用?

龍凡:現在的區塊鏈世界就是一個“賭場”,在交易所兌換籌碼參與賭博,回首ICO熱潮,就是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為什麼會這樣?原因是區塊鏈世界和真實世界是脫節的。

我們希望利用Conflux更高的吞吐量,把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連接起來。舉個例子,如果我想在區塊鏈上針對PM2.5搞個互助保險,這是不是和真實世界就有點關係了呢?

但問題是,在區塊鏈上由誰告訴你,北京當天的PM2.5到底是多少?其實解決了這個問題,應用就可以在區塊鏈上落地。真實世界的信息如何上鍊,這是關鍵,是一把鑰匙,當真實世界信息上鍊有了突破以後,就會有更多有意義的應用能夠上到區塊鏈,這是我們的方向。

巴比特:把真實世界的數據跟區塊鏈連接起來,現在業內是通過預言機的方式,你們所做的和預言機有什麼區別?

伍鳴:預言機現在主流的解決方案還有一些問題。它通常的做法是在主鏈周圍部署一個新的分佈式協議,用一些節點來執行,再通過主鏈的智能合約交付,分佈式協議主要是用來收集真實世界的數據。但我覺得裡面有一些問題,比如小集合做的分佈式協議,它的安全性不夠,於是會設計非常複雜的分佈式協議,去懲罰壞人,真正處理的時候延遲會非常長,有很多步驟。我們也想通過預言機的方式來做,但我們會用一些新的方法解決現有的問題。

龍凡:預言機是一個在區塊鏈上並沒有解決的問題,它還只是一個名詞。伍鳴講得比較專業,我來翻譯一下。首先,提供數據的人被稱為預言機。比如我們寫一個智能合約,關於PM2.5的保險,分佈式協議在Conflux上跑起來了,會被Conflux所有的全節點執行,沒有人可以作惡。但是,如果數據是由一個人提供的,這件事情就沒有意義了。

比如我們找北京市氣象局提供這個數據,看起來很可靠,但意味著上鍊前又變成了對於單點的中心化的信任,如果氣象局服務器被攻擊了,那麼我們在區塊鏈上所做的一切去中心化努力都沒有意義了。

所以通常我們需要一個去中心化的預言機,很多人一起投票決定昨天PM2.5到底是多少,去掉最高點,去掉最低點,取個平均值,這是最基本的想法。如果站在博弈論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什麼情況下可以保證你拿到的是真實數據,我們必須分析這件事情,把模型建立起來。我們要知道這些人串通在一起所壞事,所受到的懲罰是多少。比如買一個保險,保險的賠付額最終只有1000人民幣,而作惡懲罰遠比這個高,就可以相信他不會冒這個風險來騙保。

現在預言機上有理論都不完善,大家只是說說,並沒有跟公鏈系統化地連接起來,案例也不多。而且其它公鏈本身也沒有數據的承載能力,而Conflux有,所以我們在思考怎麼根據Conflux設計一個好的預言機。

巴比特:Conflux之前有說想做更好的以太坊,那麼以太坊現在能夠做的事情,Conflux主網上線之後是不是可以做到?以太坊現在做不了的事情,有什麼是Conflux可以做的?

龍凡:以太坊上所有可以做的事情Conflux都可以,而且我們的智能合約都是和以太坊兼容的。內部實驗已經把以太坊第一年所有的歷史交易全部取了下來,第一年三四百萬交易,用Conflux網絡上四、五百個全節點處理,可以到2000—4000TPS,也就是說,以太坊一年的交易量,我們在一個小時內就可以處理完。

那麼,什麼是以太坊不能做而我們可以做的?當吞吐量提升2個量級,帶來的是這個鏈的使用交易成本會下降。比如在以太坊上提交一筆交易,擁堵的時候手續費可能是10塊人民幣,不堵的時候3、4塊人民幣。

那麼想象一下,如果在區塊鏈上有一個打車應用,會怎麼樣?人們都有手機,按一個按紐,將位置傳到區塊鏈上,我要一臺車。那邊司機每開一會兒都要傳一下它的位置,然後系統根據他的位置派單。你傳一個位置5塊錢,司機再傳一個位置5塊錢。在北京市內打車平均也就三四十,用區塊鏈在以太坊上打車,就算做出來了,最理想的情況下,每一單的成本大概15塊錢,而且你還不能頻繁地傳位置,只能傳一次,這還怎麼落地?

Conflux上線,由於吞吐量能夠提升2個量級,每一個單位的交易成本在相同的使用場景中也可以下降2個量級。所以什麼是以太坊不能做而我們可以做的?那就是真實世界的信息有序地到區塊鏈上來,利用我們的吞吐量優勢達成新的應用。

巴比特:但是我們注意到,現在有很多的DeFi項目是圍繞以太坊展開的,而目前並沒有很好的跨鏈解決方案,這些智能合約只能在以太坊上進行交互,你們有辦法解決嗎?

龍凡:跨鏈這件事情其實是預言機的一個子集。預言機所做的是把所有的真實世界信息帶到鏈上,而跨鏈是將一個鏈上的信息帶到其他鏈上,這和預言機直接相關。我們正在推進,也一定可以去做這件事情的。

巴比特:區塊鏈概念的範疇太大了,導致大家經常討論的問題不在一個層面上。互聯網我們都清楚它有七層,每一層具體在做什麼。但是對於區塊鏈的結構,似乎大家還比較模糊,不知道你們對此有沒有思考?

龍凡:
我們從來沒有正式討論過,我認為像Conflux這樣的底層公鏈,其實是最底層的協議,解決的是更高效地達成共識這一件事情。在這之上,可能會有一些出於安全性權衡的嫁接,比如現在討論比較多的layer2。再往上會有一個應用的連接層。

假設Conflux是一個操作系統,操作系統上面可能有一些加速器,就像layer1、layer2,可能還有一些跟操作系統無關但是很重要的驅動程序,比如預言機,它不屬於公鏈的一部分,但是很多應用都需要這樣的功能,再往上就是大家能夠想到的一些應用,真正的應用場景的實現層。

伍鳴:你剛剛所說的互聯網的七層,是針對網絡系統的協議。但其實我們討論層的時候,它也是有一個層次的。比如我們談論應用,應用的軟件又佔好幾層,這些層跟你說的七層是完全沒有關係。區塊鏈系統也有不同的層級關係。比如節點要通信,有P2P的網絡層,上面還有共識層、存儲層。如果我們討論一些具體技術,還是可以針對某一個層去說事情的。

龍凡:我補充一點,除了對於性能的加速之外,還有關於怎麼提供匿名的需求,這也可以在公鏈之上架一個層。比如我們都有數據,但我的數據只想你們驗證而不想讓你們知道,可以架另外一層來做這個事情,因為在公鏈做這個事情效率太低,現有的技術都很難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