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他們欺負我”,媽媽截然不同的做法,影響孩子的格局觀!

自家孩子被欺負了,哭得不成樣子,寶媽肯定很心疼。安慰孩子之餘,自己估計也是一肚子氣吧,這氣要往哪裡出呢?寶媽通常有兩種選擇:

1、發洩在孩子身上 2、自己消化

“媽媽,他們欺負我”,媽媽截然不同的做法,影響孩子的格局觀!

  • 例一:鄰居曉玲的孩子在學校經常被欺負,每次回家都哭得不成樣子。曉玲見孩子又被欺負了,氣就不打一處來。也不問孩子委不委屈,為何被欺負,反而張口就是“你怎麼這麼蠢?”、“別人打你你不會打回去?”、“為啥人家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孩子聽完更加委屈,哭得更起勁了……後來,曉玲的孩子得了自閉症,被迫退學了。
  • 例二:朋友阿淳的孩子受欺負後,回家也向阿淳哭訴。阿淳很生氣,卻又更心疼自己的孩子。只能先蹲下替孩子擦擦眼淚,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再問孩子為啥被欺負。孩子講出原因後,很快也就不哭了,阿淳也教給了孩子一些應對校園暴力的方法。從此以後,孩子就再沒被欺負過。
“媽媽,他們欺負我”,媽媽截然不同的做法,影響孩子的格局觀!

面對孩子被欺負的情況,很明顯是阿淳的做法更妥當。家長火氣再大,也不能對孩子說“你沒用”、“為啥人家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這樣的話。像曉玲的做法,只顧著發洩自己的怒火,根本不顧孩子的情緒,對孩子的性格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最後弄得孩子自閉,後悔也來不及了!

“為啥人家不欺負別人?”說這話的媽媽,十年後悔不當初!

孩子被欺負後,肯定很委屈,這時候最希望的是有個人能安慰他。而寶媽不顧青紅皂白,上來就質問孩子“為啥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說得孩子像個草包一樣。孩子當然不會喜歡被欺負,孩子肯定反抗過,只不過施暴者太強了,反抗無濟於事。

這種做法很容易讓孩子失去“安全感”,因為家長並不會在被欺負後成為自己“堅強的後盾”,反而會在自己的傷口上撒鹽,以後再被欺負,孩子也不會向家長哭訴。同時,孩子的性格也會因此變得內向、敏感,甚至是自卑、自閉。往往當年經常這樣質問孩子的媽媽,十年後都會對當初的不認可,不相信,悔不當初!

“媽媽,他們欺負我”,媽媽截然不同的做法,影響孩子的格局觀!

孩子被欺負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這樣,家長要學習

  • 孩子被欺負後,家長一定要先安撫好孩子的情緒,通過轉移注意力等方式,先讓孩子平靜下來。
  • 要弄清楚其中的原委。家長要讓孩子自己把整件事情的經過說出來,再根據事實進行 評判。千萬不要說“人家是不是推你了”,“人家是不是先動手了”這樣誘導性的話,可能導致孩子“賣慘”來博同情,不利於事實的還原。
  • 家長要同孩子一起找出被欺負的原因,如果是孩子有“稜角”,那就要慢慢磨平、改正,和同學和睦相處。如果是對方蠻橫無理,家長可以教給孩子講道理、武術、找老師、大人求助等方法來保護自己。這樣一來,肯定能大大減少孩子再被欺負的幾率!
“媽媽,他們欺負我”,媽媽截然不同的做法,影響孩子的格局觀!

孩子受了欺負,寶媽肯定會很心疼,生氣也是能夠理解的。但這“氣”最好還是自己消化掉,千萬不要發洩在孩子身上,說出類似“為啥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這類的話,不僅無法解決校園暴力,還會傷了孩子的心,影響孩子性格的發展,最終肯定會後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