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


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


【一】

趙之謙(1829—1884)字益甫、撝叔,號悲庵,別號鐵三、無悶、冷君、憨寮、梅庵等,浙江會稽人。工書擅畫,尤精篆刻,是位才華橫溢、在多方面都有很高造詣的藝術家。但也許是“天於絕代偏多妒”,他一生坎坷,溷跡俗吏,未至耋耄,五十六歲便謝世長去。

▼趙之謙《梓臣尊兄公祖大人屬篆潛夫語》


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


趙之謙祖籍浙江嵊縣,後遷至會稽大坊口,他家數代經商,直到他才出現了讀書人。據其子趙壽鈺《府君行略》雲:“叔天稟瑰異,穎悟倍常童,甫二歲,即能把筆作字;稍長,讀書過目輒成誦。又好深湛之思,往往出新意以質塾師,塾師不能答……蓋自髫齔至成童已便便然稱學笥矣。”

▼趙之謙《書古人句四條屏紙本》

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


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



但就在他幼年時,家道衰落;十五歲時其兄又為訟案以致家產蕩盡,生活“日益危苦,經歲奔走賣衣續食”而卒歲。趙之謙從年輕時代起就開始了鬻書賣畫的生涯,他也當過塾師,即便如此,也難以飽腹。每當飢寒交迫之時,他便乾脆閉門讀書,其聲琅琅若金石,人以迂怪目之,亦不介意。後入紹興知府繆梓的幕中,三十一歲才中了恩科鄉試第三名,成了舉人。同治元年十二月,由溫州航海赴京,據云途中因風暴曾飄至日本界。抵京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到京後,他的書畫篆刻受到祁藻、毛昶熙、潘祖蔭這些高官的激賞,由是聲名大振,名動公卿。這時他還和友人胡澍、沈樹鏞、魏錫曾等時常聚會在一起,鑑賞金石,考證研討。他前後一共參加了三次會試,但均未能考中進士。四十四歲時,應巡撫劉坤一之邀離開京城去江西,擔任修編《江西通志》的總編,後任鄱陽、奉新、南城知縣,五十六歲卒於南城官舍。


▼趙之謙《篆書許氏說文敘冊》局部


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


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


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


趙之謙雖然仕途蹭蹬未能得志,但始終未棄用世之心,去江西后誓不治印,畫亦少作。其摯友魏錫曾集拓他的篆刻作品成《二金蝶堂印存》,他報以“稼孫多事”四字,其跋雲:“然令我一生刻印賦詩,學文字,固天所以活我,而於我父母生我之意大悖矣。”他所孜孜以求的,卻是“為五斗米折腰”,難怪他的同年好友張鳴珂有“誰知著作才,乃是風塵吏”(見《寒松閣集》)的感嘆了。

【二】

清代碑學的興盛,掃除了因帖學及館閣體所造成的媚弱書風,給書壇帶來無限生機。其篆、隸、北碑之成就跨越宋元,鹹同之際北碑盛行,大有壓倒唐楷之勢,就是在這種形勢中,趙之謙的北魏書拔萃而起,巍然於諸家之上。


▼趙之謙《楷書心成頌》軸

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



撝叔自雲幼年即讀過阮元《揅經室文集》,毋庸說集中的《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曾給予他重要的影響。叔學書由顏魯公入手,看他二三十歲時所書,筆力雄渾,結字寬博,且沒有絲毫時俗學顏的圓熟習氣,顯示出他對顏字的深湛功力。後來他又接受了包世臣的書學理論,遂皈依碑學,於北魏、六朝造像用力尤勤。這樣他由“平畫寬結”的顏字,一變而為“斜畫緊結”的北碑,清勁拔俗,面目一新。清代寫顏字的人很多,但能出其樊籠者,不過伊秉綬、劉墉、何紹基、趙之謙數人而已,他們真正得到顏書的精髓,創造了各自不同的風貌。

▼趙之謙《篆書鐃歌》冊


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


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


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


撝叔於北碑主要取法於《張猛龍》、《賈思伯》、《鄭文公》、《龍門造像》、《石門銘》、《瘞鶴銘》、《李仲璇》,而對鄭道昭諸碑尤為推崇,嘗雲:“北朝書無過熒陽鄭僖伯。”(見印跋)他寫北碑與金農、鄧石如方法迥異。金、鄧追求碑刻的效果,故斬釘截鐵,鋒鎩畢露;叔重在領悟筆意,故婉轉圓通,化剛為柔。因此他的北魏書不僅是“顏底魏面”,其用筆方中帶圓,筆勢飛動,結字茂密洞達,能別出心裁,自成一格。而相形之下張裕釗、李文田諸家便稍遜一籌了。正如日本學者伊滕伸先生所云:“趙之謙根據典型的北碑,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書風。所以我們以‘北魏書’命名其字,是非常適宜的,因為我們很難用語言來曲達其妙。”(《書跡名品叢刊·趙之謙吳鎮詩》)

誠然,撝叔的北碑書與北碑相較,似欠古拙之氣,在眾多作品中也有極少數作品略有輕滑之感,但這絕不能作為貶低他在北魏書上卓越成就的口實,事實上他在同治四年寫的《南唐四百九十六字》,法度謹嚴,氣息高古,直逼北魏,後來他以行草筆意作書,脫盡恆蹊,創造出“叔北魏書”的面目,若《王右軍祠堂碑》、《急就篇》,又如《益齋款屏》,均堪稱合作。康南海贊南碑、魏碑有云:魄力雄強、氣象雄厚、筆法跳越、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興趣酣足、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廣藝舟雙楫》)。以此“十美”來稱讚他的“北魏書”,殆亦俱足,並無愧色。

▼趙之謙《為覺軒臨鄭僖伯白駒谷題字軸》

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


▼趙之謙《隸書七言聯》灑金箋

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



趙之謙的篆隸亦冠絕一時。他的篆隸受鄧頑伯的影響,但能與頑伯拉開距離,用筆有強烈的個性,篆隸點畫起筆處,其橫畫常常順勢直下平拖,而豎畫又時向左側取勢,作篆隸摻以其作北魏書的筆意,不強調逆筆,故顯得輕鬆活潑,他不追求頑伯的厚重,風格因之而立。叔篆書用筆暢達,線條彎曲的幅度大,頗具姿態。他曾雙勾漢碑多種,在隸書上下過很深的工夫。其隸從《劉熊》、《武榮》、《封龍山》、《三公山》諸碑出,其書黑多白少,虛實相生,燕尾處挑筆,重按而側鋒橫刷,一波三折,節奏自具。

▼趙之謙《楷書南唐四百九十六字冊》局部

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


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


趙之謙的行草書也別具一格。“草貴流而暢”,但以北魏體勢作行草,極易寫得愣頭愣腦,造作呆板,而叔的行草卻能規避其弊,真是化機之手,生花之筆,令人歎服。何紹基的行草是“魏三顏七”,趙之謙則“魏七顏三”,而在叔行草中比其北魏書更易窺見顏字端倪。其小楷亦佳,如《補寰宇訪碑錄》手稿,極有北朝墓誌風韻。

【三】

趙之謙對篆刻頗自負,嘗雲:“生平藝事皆天分高於人力,惟治印則天五人五,無閒然矣。”(見印跋)他很早就開始治印,初摹浙派,後又力追皖派,同時能以詔版、漢鏡、錢幣、瓦當、封泥入印,敢於創新,自雲“為六百年來摹印家立一門戶”(語見印跋)。陽文北魏書及肖形邊款,也為其首創。

▼趙之謙《隸書七言聯》紙本

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


▼趙之謙《為少筠書八言聯》


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


撝叔篆刻,大小、朱白印均擅長,大印“滂喜齋”有二寸餘,而“悲翁小記”卻不到半釐米。大印不散,小印無拘,筆勢恣肆,刀法清峭,信為絕藝。叔典型風格的白文印,筆畫橫豎交疊,十分古拙。其中有一種線條較粗,如“庸曼德室”、“以分為隸”、“二金蝶堂”、“胡澍之印”近漢鑄印,叔刻白文印很喜歡留朱,有時甚至將四邊的朱加寬,以增加章法的虛實對比。另一種線條較瘦,朱多白少,如“會稽趙之謙印信長壽”、“松江沈樹鏞收藏印記”、“靈壽華館”、“朱志復字子澤之印信”等,則參用秦詔版、漢碑額的大意。其朱文印線條雖細如絲髮,卻圓潤流走而又不失筆意。他善於發揮印章中篆書特殊的裝飾趣味,如“長守閣”、“人書俱老”、“華延年室”、“大興傅氏”、“定光佛再世墮落娑婆世界凡夫”等印;再如“鄭齋所藏”、“叔度雙勾”、“鶴廬”諸印,則又是從浙派衍生而來,筆畫平直,秀挺勁拔。

古人論印所謂白文如“寒山稱雪”,朱文若“春風舞花”,趙之謙可臻此境。用他的話來講,朱文印“龍泓無此安詳,完白無此精悍”;白文印“息心靜氣,乃得渾厚,近人能此者揚州吳熙再(載)一人而已”(均見印跋)。是自詡亦是自評。叔印見重於當時並與揚州吳熙載齊名。雖然這兩位藝術家無緣覿面,但趙叔對吳熙載很欽佩,同時也為他“謹守師法,不敢逾越”(見趙之謙《吳讓之印譜序》)而感到惋惜。吳熙載六十五歲時看到《趙之謙印稿》,也十分驚歎其藝術才華,為刻名印兩方相贈,而題叔印稿有“竊意刻印以老實為正,讓頭舒足為多事”的勸告,兩種觀點正表達了兩種不同的創作思想。後來的吳昌碩說得好:“悲盦先生書不讀秦漢以下,且深通古籀,而瓦甓文字爛熟胸中,故其鑿印奇肆跌宕,浙派為之一變,可寶也。”(《悲盦印存》題詞)

▼趙之謙篆書作品《一月得四十五日居》

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


▼趙之謙篆書《悔不十年讀書》

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


【四】

趙之謙不僅是書法家、篆刻家,同時又是畫家、詩人、學者。其著作有《悲盦居士文存》、《詩》、《六朝別字記》、《補寰宇訪碑錄》等,他的學問主要是研究漢儒經學、小學、金石考證。曾撰寫《續漢學師承記》,其文“師法謹嚴,論說精美,在江藩書之右”(程秉銛撰《趙之謙墓誌》),惜未完稿。叔一生嗜書如命,博聞強識,多收藏珍本秘籍,連零箋斷楮也不放過,為購置書籍而省衣節食。曾自校編刻《仰視千七百二十九鶴齋叢書》,在序言中記述了為刻此書籌款之艱難困苦,後因病夢遊仙境,醒後遂發奮編刻叢書云云,而序中描寫山仰觀群鶴一節,波譎雲詭,若夢似幻,文曰:“……但聞空中大聲獵獵,如烈風,仰視則群鶴翔舞而出,羽翼蔽日,因問鶴數,豎言山外鶴不知其億萬兆也,此皆膺籙者,近已一千九百二十有九矣。已而清淚間發,變異殊甚,齊飛過前溪,俯瞰則水中影鸛、鵝、雞、鳧皆有之,且雜螳、蝱、蜣、蚚、螇、蠮螉之屬,其為鶴者,百不一焉。”其實這是借夢抒憤,自鳴不平而已,也就是序中所云“俯仰身世十數年中,悲憫窮愁,噩夢忽覺,同治初元,航海入京師,屢試皆黜,棲遲逆旅”,而那些金榜題名的進士們,“其為鶴者,百不一焉”,相比之下,自己雖有經世之才,卻不能奮飛,能不三嘆?

▼趙之謙《行書南田詩四屏》

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


▼趙之謙《為子鶴書八言聯》

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


撝叔工詩,但不多作,其“矜此七品官,遠過萬里程”、“老幹槎枒酒氣魄,疏花園滿鶴精神”,均清雋可誦。同時他又是近百年來最傑出的畫家之一,尤擅花卉,其畫早年筆致工麗,後來受到青藤、八大、“揚州八怪”的影響,縱筆潑墨,直抒胸臆,對近代繪畫發展影響頗大,著吳昌碩、齊白石繪畫之先鞭。

▼趙之謙《行書七言聯》

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


▼趙之謙《南田老人詩行書扇面》

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


潘衍桐《輯雅堂詩話》雲:“叔以孤憤、好嬉笑怒罵;詩文皆務為新奇,可愕;坐是不諧於世。”他亦自認:“猶有狂名在人口,致令文章為戎首。”因落第、喪妻給趙之謙在精神上造成創傷,使之成為雙重性格的人。一是狂放不羈,獨立遺世的藝術家氣質;一是嚴謹求實,一絲不苟的學者風度。他在京城,曾赤膊坐海王村書畫肆,揮扇縱談,旁若無人;而在江西任上,為一件爭宗族的訟案,一直考證至《宋史》,清理宗譜,然後作判詞達萬言,使訟者結舌,數代懸案頃刻大白。

▼趙之謙《跛麻姑仙壇記》


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


▼趙之謙《篆書七言聯》

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


趙之謙的藝術造詣是多方面的,單就其北魏書而論,在那端莊穠麗的字形上回蕩著一股鬱勃之氣,清豔而不顯富貴,妖嬈而不失骨體,其品與芙蕖相似。這是他的書品,其實也正是他的人品,是他藝術的生命,靈氣、風格之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