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的省會,原本在西部的張掖,為何遷往了東部的蘭州?

樂聖傑


甘肅省的省會歷經甘州(張掖)、鞏昌(隴西)後,最終移至蘭州直到現在。這個省會的變遷是隨著歷史上甘肅省行政區劃的變化而變化的,它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我們要了解甘肅省會的變遷史,首先得了解甘肅行政區劃的變遷。

(蘭州水車)

甘肅行政區劃的歷史變遷

“甘肅”二字來源於西夏在河西走廊設置的“甘肅軍司”,甘是甘州的簡稱,是今天的張掖;肅是肅州的簡稱,是今天的酒泉。甘肅形成省制的歷史還要追溯到元朝,距今約有七百三十多年的歷史。

公元1261年,忽必烈立行省於中興,就是現在的寧夏銀川。反覆兩次罷立,後來改成宣慰司。1286年,甘肅行省設立,甘州就成為甘肅的首個省會。行省下轄甘州路、亦集乃路、永昌路、肅州路、沙州路、兀剌海路、寧夏府路、山丹州、西寧州。

(元代甘肅行政區劃)

我們從圖上可以看到,元朝的甘肅行省包括了現在的甘肅、寧夏全部和新疆、內蒙局部地區。甘州正好處於人口聚居的中心位置,因此也被作為省會來使用。到了明朝,甘肅行省變成陝西行都指揮使司。

與甘肅行省相比,陝西行都指揮使司行政區劃發生很大的變化。陝西行都指揮使司下轄十二衛及四千戶所,原甘肅行省的四府三衛劃歸陝西省管轄,即鞏昌府(隴西)、臨洮府、平涼府、慶陽府、洮州衛(卓尼)、岷州衛(岷縣)、胡虜衛(靖遠)。

清朝時期,甘肅的行政區劃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清順治二年,設陝西總督,駐地先後為固原和西安,監管四川省的軍務。同年設立陝西按察使司、布政使司和甘肅巡撫,甘肅巡撫駐地為甘州。順治十七年,甘肅巡撫移至涼州衛(武威)。

(蘭州鐵橋)

清康熙二年,陝西布政使一分為二,陝西右布政使移駐鞏昌(隴西),管轄河西地區及臨洮、鞏昌、慶陽、平涼四府;陝西左布政使依舊駐西安,管轄西安、延安、鳳翔、漢中四府及興安州。

清康熙三年,增設甘肅按察使,駐第為鞏昌府,管轄臨洮、鞏昌、慶陽、平涼四府。陝西省形成一省二治的格局,這也預示著陝西分省、甘肅建省的開始。管轄陝甘兩地軍務的陝西提督署,也遷設至中間地固原。

至此,甘肅實際上已是一省,但名義上還是屬陝西省。康熙四年,寧夏巡撫被裁撤,其轄區劃歸甘肅巡撫,巡撫轄區與布、按兩司轄區一致。康熙五年,陝西右布政使司改名為甘肅布政使司,從鞏昌移治蘭州。

(明代甘肅行政區劃)

同年,甘肅巡撫、按察使司也從鞏昌移至蘭州,至此陝甘分治的過程最終完成,也標誌著蘭州正式成為甘肅省的省會。康熙九年,甘青寧三處駐防部隊由甘肅巡撫統轄。乾隆十九年,陝甘總督移駐蘭州,兼管甘肅巡撫事宜。

蘭州作為甘肅省會的優勢

清朝時期的甘肅省下轄六道十五府州,蘭州成為行政中心。康熙初年,甘肅的省會還在鞏昌(隴西),隨著西北戰事的爆發和持續,鞏昌作為甘肅的行政中心已然不能有效的發揮對西北邊疆的控制作用,鞭長莫及使得鞏昌的地位很少尷尬。

(清代甘肅行政區劃)

蘭州作為自古以來的戰略要地,再次受到了清政府和康熙的關注。蘭州是古絲綢之路必經的咽喉要道,其西北方向是絲路的主通道,翻越烏鞘嶺便可直達河西走廊;西南方向可控制河州地區,而東北方可直抵寧夏平原。

蘭州的位置,正好處在這些戰略要地的交匯點上,每個戰略方向上都夠得著。蘭州與甘州相比,它地處人口比較稠密的地區,更加靠近關中平原和中央政府。與鞏昌相比,更加容易控制西部邊疆,而且蘭州自古易守難攻。

(蘭州黃河)

以上都是蘭州作為甘肅省會的自身優勢,這些優勢不論是從戰略上,還是從經濟、文化上來說,是甘肅其它城市所不具備的。蘭州自1755年成為甘肅省會以來的264年間,一直髮揮著它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作用。

蘭州能發展成為甘肅省會,這既有甘肅行政區域歷史變遷的原因,也有蘭州具有自身特殊優勢的原因,也可以說是歷史發展的一種結果。


野史也是史


甘肅行政區域最早成型於西漢

  • 西漢時設涼州
  • 與當前行政區比較,
  • 1978年額濟納旗劃給內蒙古
  • 1958年新建寧夏回族自治區
  • 1929年新建青海省,西寧、海東及周邊地區劃入青海。
  • 金城郡包括現蘭州、海東、西寧及海北、黃南部分地區,也是今天蘭西城市群核心區域。



  • 張掖郡包括現張掖、額濟納旗。
  • 西漢涼州區域圖



  • 1954年甘肅行政區(新疆南、北疆沒有分開,這張圖為其他文章所制),主體只看甘肅。



  • 漢以後,甘肅行政區域多次變化,但整體成型於2000多年前的西漢。

元,吐蕃納入中華多民族大家庭

  • 漢,打通西域



  • 唐,絲路繁華



  • 元,吐蕃納入中華多民族大家庭

  • 在這之前甘肅向西主要是通西域,河西走廊處處要地,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均極為重要,軍政中心多在武威。

吐蕃納入中華後,在甘肅區域內,金城郡戰略功能超越武威郡

  • 金城郡沿湟水控吐蕃咽喉交通要塞
  • 金城郡出祁連山,西可達敦煌,疆南,中通張掖,東接武威,控中原通西域要道。
  • 東沿黃河河谷搖控河套地區,出太原進石家莊,過西海固、平涼進關中。
  • 南沿渭河河谷過天水接陝西,沿嘉陵江過武都接巴蜀。
  • 金城郡成為西北政治、軍事、交通中心。



歷代王朝對西北經略,要麼大跨度前置西域,要麼後撒西安。

  • 大跨度前置西域,甘肅河西積弱,常被掐斷咽喉。



  • 後撤西安,中原王朝勢力西進多抵金城郡收關,河西走廊無力長期有效控制。



  • 西北反覆在以新疆、陝西為中心的政治定位中搖罷,中華傳承文明影響力日漸減弱,伊斯蘭文明東進影響力日益增強。
  • 清,西北迴族己經成為影響地區的重要力量。
  • 清總結歷史,認為西北軍政戰略核心在甘肅西寧-蘭州-銀川,河湟一線。
  • 1748年甘肅自川陝總督分治
  • 甘肅開始西北戰略佈局
  • 西寧按副省級建設,總理青海省軍政,籌建蘭州右翼中心
  • 銀川按副省級建設,籌建蘭州左翼中心
  • 新疆伊犁因多種原因,軍政中心地位已動搖,甘肅籌建甘肅新疆省,籌建迪化軍政中心。
  • 1759年川陝總督解體,四川新建西川總督,陝西與甘肅新建陝甘總督,總督府蘭州,甘肅巡府蘭州,蘭州成為甘肅軍政中心。
  • 1773年新疆迪化軍政中心功能增強,伊犁逐步退出。



  • 1866年左宗堂開始平定陝甘回族叛亂
  • 1876年陝甘回族叛亂平定
  • 1876-1878年平定新疆回族叛亂



  • 1884年新建新疆省,軍政中心迪化(烏魯木齊)。



  • 1929年新建青海省,首府西寧,省會培養達181年。
  • 1929年新建寧夏省,首府銀川,省會培養同樣達181年。
  • 甘肅新疆省培養136年,新疆省首府迪化,培養136年。



甘肅在西北的軍政交通中心地位是地理、歷史造就的,蘭州取代河西各郡首府地位也是地理、歷史造就的。

  • 甘肅強則是西北大腿骨,黃色堅挺!



  • 甘肅弱則西北大腿骨缺鈣,綠色將再次加深!



  • 陝西將成為前沿?還是大後方?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在我國的西部,黃河上游,有一個東西蜿蜒1600多公里的狹長省份,這就是甘肅。甘肅全省面積42.59萬平方公里,在我國省級行政區劃中排名第七,人口兩千六百餘萬。甘肅作為省級單位的名稱最早起於西夏,西夏曾置甘肅軍司,是取甘州(今張掖)與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元代設甘肅省。甘肅,是取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由於西夏曾置甘肅軍司,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置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




漢代,霍去病北征匈奴,打通河西走廊,漢武帝在此設置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元封五年(前106年),武帝將全國設為十三個刺史部(州),其中帝國版本的黃土高原西緣和河西走廊是涼州刺史部的轄區,涵蓋河西四郡和隴西三郡(隴西、安定、金州),古時的甘肅----涼州在真正意義上成為了省級行政區。

從漢朝一直到唐朝初期,甘肅的省會一直在武威,主要是武威扼守河西走廊的最東端出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武威水草豐美,既適合耕種又適合放牧。彼時的武威成為僅次於長安和洛陽的全國第三大城市。

唐初,因吐谷渾和吐蕃的邊患,出於整個戰略攻防格局的考量,貞觀年間設置隴右道時將道治選在了青海鄯州(樂都),自此,武威的省城生涯終結了。隨著唐朝的崛起,開始向西部地區開疆拓土,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唐王朝遂把甘肅地區的政治、軍事中心轉移到了更往西的張掖。



到了宋朝時期,河西走廊都在西夏的控制之下,金州(蘭州)成為了西北地區重要的軍事要塞,成為了拱衛關中地區的屏障,宋和西夏在此反覆爭奪。

元朝統一全國以後,建立了沿用至今的行省制度,其中就包括甘肅行省,彼時的省府就設在張掖。明朝建立後,由於西北邊疆的收縮,沒有再設立甘肅都司(省),而是把甘肅併入陝西省,此時的張掖雖然不是省會,但是也是西北地區一座重要的城市。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把自己的二十多個兒子,除太子朱標之外,其他人全部分封到各地成為藩王,用以拱衛他老朱家的大明江山。其中,第十四子素王朱楧被封到了甘肅,於1395年就藩甘州(張掖),建文元年(1399年),遷至蘭州。由此,逐步奠定了蘭州的主導位置。


肅王府大門

到清朝陝甘分治,康熙三年(1664年),分別成立左、右兩個布政使司,管轄甘肅地區的右布政使司(後改甘肅布政使司)治鞏昌(隴西),增設的甘肅按察使司也駐鞏昌。八年末(1670年)定省治蘭州府。將原明肅王府作為甘肅省衙門的駐地,蘭州以此開府建省,從此蘭州成為甘肅的行政中心。

康雍乾三代,西部邊疆少數民族叛亂接踵而至,西部邊疆軍務繁忙,特別是準噶爾部的崛起(對準噶爾的戰爭一直到道光年間還有小規模的作戰),對張掖(甘州)構成了極大威脅,鞏昌又遠離前線,不適合作為指揮作戰的中心。而蘭州正好可以扼控東西南北四個戰略方向。它和鞏昌相比更接近前線,和甘州涼州相比則更靠近中央政府,其背靠黃河的盆地地形又使之易守難攻,正是控制甘肅並進而西進的絕佳所在。

民國時,青馬馬步芳集團盤踞蘭州。1949年8月,人民解放軍在彭德懷司令員指揮下發起了蘭州戰役,8月26日,蘭州解放。


再來看一下甘肅的衛星圖

在下方的甘肅東部地區以及青海與河西走廊之間有一個深顏色凸起的山脈,那就是深入乾旱戈壁的祁連山脈。正是有了祁連山的雪水,才使得河西走廊地區產生了一個個的沙漠綠洲城市。在蘭州向北通往武威的中間,橫亙著繞不過去的烏鞘嶺。


廣義上的烏鞘嶺包括代乾山、雷公山和毛毛山。雷公山、代乾山同祁連山東部的主幹山脈相接。

從太平洋吹過來的暖溼季風,在跨越了秦嶺和太行山的阻擋後,被烏鞘嶺阻攔住了最後一絲水汽,也斷絕了廣大西北地區獲得大規模降水的可能。所以身處400毫米等量降水線上的烏鞘嶺,也是我國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的地理分界線的一部分。

大家知道,400毫米等量降水線是農耕文明與草原文明的分界線。而到了現在,大規模的城市建設意味著城市人口激增,作為河西走廊的武威、張掖、酒泉年平均降水量只有一百多毫米,如此乾旱的氣候僅僅依靠祁連山的雪水供養是支撐不起一個現代化大城市的用水需求。

而蘭州雖然年平均降水量只有三百多不到四百毫米,但是蘭州沿黃河兩岸興建,源源不絕的黃河水給蘭州提供了豐富的水源。這也即是蘭州現在的人口是武威、張掖、酒泉三市之和的重要原因。



蘭州能作為甘肅的省會,區位優勢明顯。黃河穿蘭州而過,水源豐富,環境優美;地處交通要道,幾條交通線路交匯在蘭州,交通便利;明朝以後,由於絲綢之路斷絕,武威、張掖、酒泉的經濟逐漸凋敝,而蘭州是甘肅經濟發展最好,人口最多的城市。所以說蘭州市不管是出於軍事戰略考量還是氣候條件以及地理環境、資源環境、經濟條件等各個方面都適合成為省會城市。


我淡如菊


甘肅簡稱甘或隴,位於黃河上游,省會為蘭州。甘肅是取甘州,今張掖市與肅州,今酒泉市二地的首字而來。

從歷史看。張掖在先秦時是西部少數民族輪番登場的地方。到了秦漢時期,北方的匈奴人強大起來。擊敗並趕跑了原來的月氏人,統治了張掖地區。到漢武帝時,驃騎將軍霍去年病進軍張掖,戰敗匈奴,開始統治該地區,以後又置張掖郡。由此可見甘肅以前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重心在河西走廊西部,省會自然在張掖,或者酒泉,武威等地。

而蘭州作為甘肅省省會的歷史並不長,清初甘肅省是由陝西省管轄的範圍。由於陝西民風彪悍,而且管理的轄區面積太大,清朝就把甘肅重新設省。而當時西北的準噶爾汗國在處於鼎盛時期。準噶爾對甘肅虎視眈眈,清政府為了避其鋒芒,不敢把甘肅形政首腦設在張掖。而東部的蘭州依靠黃河天險能夠確保省會安全。蘭州向東能拱衛關中平原,向西能夠進入青海地區。並且蘭州是絲綢路上的商埠重鎮及交通要道,人口密度大,地理位置優越,幅射範圍更廣,因而省會選擇在蘭州。

現在蘭州是甘肅省最大的城市,是國家二線城市,更是甘肅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fanfan果園


甘肅最早的省會是隴西,秦統一六國在全國設郡,西北設隴西郡,郡址在臨洮,後因臨洮臨近邊關,郡址移址今隴西縣,霍去病遠征匈奴,先後徵下金城,武威,張液,酒泉各地,但都轄於隴西郡,所以隴西是甘肅最早的省會,後甘肅被不同民族戰領,省會多有變化,但主要還是稱作涼洲的武威和隴西兩地,名稱有變,但一直是甘肅的政治軍事中心。清朝初年陝甘合為一省,但在甘設隴右節度使,統領甘肅政治軍事,統帥府設在鞏昌府,也就是今隴西,康熙年間,陝甘分治,設甘肅省,省會從鞏昌遷至蘭州,從此蘭州便一直成為甘肅的省會。


夫子


甘肅,顧名思義,是甘州(張掖)和肅州(酒泉)二地首字的合稱,元朝設甘肅行政區域時,甘肅只管理河西原西夏的地盤,“省會”放在張掖是由於其位置居中,當時包括蘭州在內的河東地區,屬於陝西管轄。清朝乾隆年間,為了“分治”,把本來屬於陝西的慶陽、平涼、固原、隴西、天水、隴南等,劃給了甘肅,此時張掖作為“省會”,位置明顯太偏了,而蘭州的位置,最適合作為新的“省會”。


漢風唐韻828


張掖 武威 酒泉可獨立建省,河西省。


學習也是一種娛樂



草泥馬8888888


我不知道你這從哪兒看的,第一甘肅的現代基礎是在清朝,只經歷過鞏昌,蘭州這兩個;第二,元朝的甘肅行省相對於目前並沒有多少參考意義,而且張掖也並不是省會。第三,其他朝代的制度裡面也沒有任何一個時代,不說全省,河西那塊也不是張掖能當老大的


GFBXV


什麼時候張掖成為甘肅的省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