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崛起之魂,日本的“商鞅”:大久保利通,為改革流盡鮮血

今天是5月10號,距離5月14還有4天,把時間調回到141年前的今天,距離號稱“東洋的俾斯麥”的大久保利通遇刺身亡只剩下4天。

日本近代崛起之魂,日本的“商鞅”:大久保利通,為改革流盡鮮血

大久保利通

大久保利通(おおくぼ としみち,1830年9月26日—1878年5月14日),幼名正助,號甲東,後改名利通。生於日本薩摩藩(今鹿兒島),原為武士,日本明治維新的第一政治家,號稱東洋的俾斯麥。為了改革翻雲覆雨,鐵血無情,不論敵友,擋在他前進道路上的只能是灰飛煙滅。他最後被民權志士刺殺身亡,但也成就了明治維新的成功。

一、少年得志

1830年9月26日,大久保出生在薩摩藩鹿兒島下家治屋町的一個城下武士家庭,儘管在士農工商四民中屬於統治階級——士的一員,但城下武士在武士中卻屬最下層。加治屋町的居民多為薩摩藩下士,生活都不富裕,大久保家自然也不例外。西鄉家也住在加治屋町,且與大久保家只隔著一條街道。大久保利通在飢餓難忍時,常會默默地走進西鄉家,西鄉隆盛便會將自己的吃食分一些給大久保利通,大久保利通也並不道謝,靜靜吃完後再默默走回家去。

也許是年幼家貧之故,大久保利通身體孱弱,他並不喜歡習武,而是將更多的時間用來讀書。大久保勤奮刻苦,學業超群。1846年,17歲的大久保當上了薩摩藩屬下的記錄所書役(書記官)。但在他19歲那年,薩摩藩因藩主繼位人選問題發生“由羅騷亂“,其父大久保利世支持的開明的島津齊彬一派失勢。在父親受株連被流放鬼界島之後,身受免官和幽禁雙重處分的年輕的大久保,獨力承擔起了供養母親和三個妹妹的生活重擔。他並不因生活困苦而沮喪,在逆境中反而增強了堅韌的性格和追求權勢的野心。

日本近代崛起之魂,日本的“商鞅”:大久保利通,為改革流盡鮮血

年輕時期的大久保利通

大久保一面為生活而奔波,一面組織和開展勤王改革活動,經常在家召集西鄉隆盛、吉井友實、稅所篤、有馬新七、伊地知正治等同鄉好友,討論藩內外政治形勢,直至深夜,久而久之,他們就形成了一個勤王的改革派組織"精忠組"。德川幕府的首席老中(最高行政官)阿部正弘是個開明派,是島津齊彬的支持者。在他的壓力下,1851年齊興隱退,其子齊彬當了薩摩藩主,大久保和西鄉等人立即受到器重,成了改革派藩士的中堅人物。1853年,大久保恢復了記錄所書役的職務,其父也結束了流放生活。1857年28歲的大久保被提升為步兵監督。

然而好景不長,保守的井伊直弼代替病死的阿部正弘成為幕府大老之後,興“安政大獄”,許多愛國志士慘遭屠殺。齊彬恰在此時病死,井伊任命齊彬之弟久光之子忠義為薩摩藩主,保守派開始在藩內抬頭。形勢的逆轉曾使傑出如西鄉者絕望自殺,大久保卻決心在真正的實權人物久光身上下功夫,以圖扭轉不利局面。他發現久光愛下圍棋,便苦練棋藝,以便交流。聽說久光想看《古史傳》,他便設法弄到多達28冊的《古史傳》分冊借給久光,並乘機在書中夾帶紙條以讓久光明白自己對形勢的見解。功夫不負苦心人,久光終於逐漸疏遠保守派,開始重用大久保, “精忠組”也獲得合法地位。

二、公武合體

薩摩藩和幕府都在策劃讓幕府和朝廷合作以對付外來危機的公武合體運動,但兩者的實質卻迥然不同,幕府心目中的公武合體,是要回復一切政事委於幕府的幕府全盛時代的制度,而薩摩藩則是要建立一個朝廷對幕府具有政治上發言權的橋頭堡。久光進諫天皇敕命德川慶喜為將軍監護,讓越前藩主松平慶永就任大老,由薩摩藩兵任京都的警衛,並於1862年同大久保一起率藩兵一千人進京,向朝廷施加壓力。這樣的軍事行動在德川幕府時代尚屬首次。

就在大久保積極推進公武合體運動之時,早年的“精忠組”同志有馬新七等人因早已投入更加激進的尊王攘夷運動,正在策劃乘久光進京之際襲擊佐幕派公卿。大久保為達到自己的目的,在派人勸說無效後,斷然派兵殺死有馬新七等人,是為“寺田屋事件”。此事件造成公武合體派和尊王攘夷派的完全分裂,並加速了公武合體運動的進程。朝廷頒佈敕命,基本滿足了久光的要求並宣佈要改革幕政。1864年初,作為公武合體運動結晶的雄藩會議籌備就緒,設置了慶喜、久光等六人組成的“參與會議”,在天皇主持下討論國策。然而,因各雄藩各懷私心,政見不同,慶喜則夢想幕府重新獨攬大權,不到三個月,“參與會議”便因六參議的相繼辭職而煙消雲散。公武合體運動遭受重大挫折。

日本近代崛起之魂,日本的“商鞅”:大久保利通,為改革流盡鮮血

大久保利通

1865年初,另一雄藩長州的藩政權回到尊王攘夷派木戶孝允、高杉晉作等人手中,長州開始實行倒幕割據政策。幕府策劃第二次征討長州。本來薩摩曾在禁門之變、第一次征討長州的戰爭中多次與長州兵戎相見,這時卻因長州通過薩摩購買英國武器而逐漸與之接近。大久保早年即有“一國割據”思想,此時看到它以另一種形式在長州實現,便逐漸轉變為倒幕派。1866年2月,薩長兩藩在坂本龍馬、中岡慎太郎的斡旋下,結成了倒幕同盟,薩摩藩與慶喜的友好關係從此中斷。為確保倒幕成功,大久保與朝廷公卿巖倉具視合作,利用天皇權威,於1868年1月3日成功發動宮廷政變。朝廷發佈的“王政復古大號令”,廢除了朝廷的攝政、關白制度與幕府的徵夷大將軍。隨後朝廷的軍隊擊敗進至京都郊外的幕府軍隊,自殺未死的西鄉在此後的戊辰戰爭中消滅了幕府。大久保則擔任參謀後又任總裁局顧問處理內務,協助西鄉指揮作戰,從而建立並鞏固了明治新政權。

以天皇為首的朝廷在倒幕過程中的作用,給大久保以很深的印象。他斷定,為了領導日本,天皇必須首先“一新”朝廷之舊弊,為此就必須使天皇與象徵舊弊的京都割斷聯繫,創造適應新時代的天皇性格。明治政府成立後的遷都、改元等都反映了他這種思想。

三、輔佐明治

明治政府的成立,結束了統治日本長達近700年之久的封建武士領主統治。日本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明治政府在徹底消滅幕府勢力後,為加強中央集權,先後實行奉還版籍、建立御親兵、廢藩置縣等措施,大久保在其中出力甚大。

他先擔任新政府的參與,又於1871年6月任大藏卿。此時日本已成為一箇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新政府決定以巖倉具視為特命全權大使,以大久保為副使,同參議木戶孝允、工部大輔伊藤博文、外務少輔山口尚芳等構成考察團的中樞人物巡訪歐美。1871年4月,使節團踏上征途。在巡訪中,普魯士的“鐵血宰相”俾斯麥給大久保以最深印象,大久保對德國首相俾斯麥佩服得五體投地,決定回國按照德國模式經富;人民之貧富則繫於物產之多寡;而物產之多寡,又起因於是否鼓勵人民之工業。因此,歸根結底是依靠政府官吏誘導獎勵之力。"所以,大久保力主"非由殖產興業入手"不可,他認為日本想富強只有如此行事。

明治政府從公佈《五條誓約》到大久保提出"關於殖產興業的建議"的6年間,逐步制定了一套比較合乎日本國情特點的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方針和政策。在推行文明開化政策時,有人曾指責大久保過激了。大久保卻對他們說:"在文明開化的問題上,一定會出現過頭現象,到那時讓後代的政治家去修正好了,如今必須在這個道路上突飛猛進"。

日本近代崛起之魂,日本的“商鞅”:大久保利通,為改革流盡鮮血

大久保利通

正當大久保在歐美訪問的時候,國內以西鄉隆盛為首的留守政府主張侵略朝鮮,以轉移士族對政府的不滿。大久保得到這個消息立即回國,此後,日本政府於10月召開一系列會議以解決此問題。對於“徵韓”問題,他列舉了七大理由,尤其提到國內不穩的情況——留守政府頒佈的《學制》《徵兵令》和地稅改革等措施已引起農民的大規模反抗。

大久保絕不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他只是感到日本尚不具備外徵的條件,當務之急是抓緊學習西方,大力推行“殖產興業”政策,加速日本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步伐。於是大久保和巖倉具視結合起來,施展政治手腕,擊敗以西鄉為首的徵韓派,把他們趕出中央。這場政治鬥爭,史稱“明治六年的十月政變”。

三、殖產興業

在徵韓論爭中取得了勝利後,以三條實美為太政大臣、巖倉具視為右大臣、大久保為內務卿的專制政治體制成立了。大久保以英國為目標,著手創建資本主義。在政治方面,他也把英國的立憲政治當做理想,但在當前,他感到仍需學習後進國的普魯士。這決定了大久保政權政治上的保守,但在其他方面,大久保卻努力推行“殖產興業”、“文明開化”政策。

因為他發現日本與英國地理條件頗為相似,都屬於面積小、資源少的島國,所以認為日本應像英國那樣大抓海運和工業。他同時還非常重視礦山開發和鐵路建設,強調煤和鐵是製造業興盛的動力。內務省的管轄範圍包括勸業、警保、戶籍、驛遞、土木、地理、測量7個方面,大久保特別重視的是勸業和警保。勸業的意思是殖產興業,內務省的任務是與管理礦山、鍊鐵、鐵路、電信等骨幹產業的工部省相呼應,謀求培育“以農業為基礎,使工商業與之相適應”的傳統產業,具有創立資本主義實業的巨大作用。

日本近代崛起之魂,日本的“商鞅”:大久保利通,為改革流盡鮮血

大久保利通

警保把行政警察納入了內務行政的一環,同時統一了全國的警察事務,內務省成為國家治安的中樞。鑑於內務省的龐大職權範圍,並以大隈重信的大藏省和伊藤博文的工部省為左膀右臂,從這時起到大久保被刺殺的明治政權被稱為大久保政權。

四、鐵血改革

日本近代崛起之魂,日本的“商鞅”:大久保利通,為改革流盡鮮血

大久保利通 右一

大久保政權繼續推行地稅改革,1876年強力推行“秩祿處分”,公佈“金祿公債發行例”;剝奪武士階級的俸祿,從根本上瓦解了舊的封建武士階級,促進了日本資本的原始積累。在外交方面,大久保也並非是個絕對的和平主義者,1874年派兵侵略臺灣,1875年侵略朝鮮。他認為,日本最大的外部敵人是俄國,曾力排眾議啟用戊辰戰爭中的對手榎本武揚為海軍中將,派他出使俄國。榎本武揚果然不負眾望,於1875年與俄國簽訂了《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暫時解決了日本的北方邊患問題。

大久保注重人材的選拔和吸取外國先進科學文化。他不惜工本,用高薪招收、聘用外國科技人員和各種專家學者,改造山林、河川和港灣。他還積極培植養蠶制絲業和振興農業。他曾派人到外國學習先進技術,回國後大膽授予開發養蠶之全權。

帶頭推進文明開化的大久保雖然不會跳交際舞,但也常常出席舞會。他還率先剪短長髮入朝覲見天皇,群臣都為他的大膽舉動驚駭。但十多天後,明治天皇也剪短了頭髮,於是群臣競相仿效,除去頭頂髮髻。政府的“斷髮脫刀令”等文明開化政策終於在最高統治者的親身示範之下迅速推行。

久保的改革雖然成功,但並非一帆風順,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和不滿士族的叛亂是不斷威脅大久保政權的兩大要素,但這兩股力量都被大久保血腥鎮壓了下去,即使是最大規模的士族武裝叛亂“西南戰爭”也最終告敗。

日本近代崛起之魂,日本的“商鞅”:大久保利通,為改革流盡鮮血

日本底層武士

大久保執掌大權時,走上了專制統治的道路。他毫不留情地鎮壓所有的反抗活動。對版籍奉還、廢藩置縣一直心懷不滿的島津久光上書天皇,提出14條建議,反對各項資產階級改革,並要求撤掉大久保的職務。當然大久保等改革派不能接受,對保守派進行反擊,島津久光被迫引退。當島津等舊藩勢力在內部進行反政府活動的時候,對明治維新各項資產階級改革強烈不滿的反動士族公開發動了反政府的武裝叛亂。最先發動的是1874年2月由江藤新平和島義勇領導的“佐賀之亂”。結果被大久保鎮壓下去。

大久保的專制受到日本人民,特別是以垣退助為首的愛國公黨的抨擊。他們提出設立民選議院,以此與大久保的獨裁統治相對抗。1874年4月,日本以臺灣高山族殺害琉球漁民事件為藉口,出兵侵入中國臺灣,招致中國的反抗。大久保以全權大使身份到北京,在交涉中迫使清政府付出50萬兩白銀的賠償金。1875年9月,製造侵略朝鮮的江華島事件。翌年迫使朝鮮訂立不平等的《江華條約》。他鎮壓農民起義和一切反政府活動,以《誹謗律》、《報紙條例》等壓制自由民權運動。1876年3月政府發佈了廢刀令,8月又發行金祿公債,廢除俸祿制,使失去利權的士族更為憤怒,在熊本爆發了“敬神黨之亂”。在其影響下福岡縣爆發了“秋月黨之亂”,在山口縣爆發了“萩之亂”。這些叛亂都被大久保一一鎮壓下去。

五、改革之殤

農民起義和士族叛亂暫告平息後,自由民權運動也在大久保的鎮壓下轉入地下,北方的邊患已經解決,日本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有了一定提高。此時的大久保躊躇滿志,準備將已經取得一定效果的各項改革繼續推進,以完成日本與萬國對峙的夙願。他萬萬沒有想到,殺身之禍正悄悄來臨。1878年5月14日,大久保到太政官去辦公的路上,他乘坐的馬車突然遭到石川縣島田一郎等六名徵韓黨士族的襲擊,大久保當即身亡,時年49歲。

日本近代崛起之魂,日本的“商鞅”:大久保利通,為改革流盡鮮血

大久保利通

刺死大久保利通的兇手石川縣士族島田一郎是自由民權派壯士,曾於1875年2月出席愛國社創立大會。西南戰爭末期的1877年6月民權派內部出現了武裝起義與西鄉相呼應的主張。西南戰爭一結束,大久保以計劃造反的罪名逮捕林有造、片岡健吉、大江卓、竹內綱等許多民權派領袖,將他們投入監獄,自由民權派在嚴厲的鎮壓下被迫轉入地下。然而有“鐵石之志”的島田一郎,“為國家萬萬不忍坐視”,決定“義舉”,行刺大久保。

大久保雖然死去,但他的事業後繼有人,伊藤博文等人繼續推行殖產興業、文明開化、富國強兵三大政策,終使日本成為一個資本主義強國,而束縛日本多年的不平等條約也於1911年全部廢除。

大久保死後,日本政府追贈為右大臣、正二位。並且為他舉行維新以來第一場國葬,葬於東京青山墓地。大久保利通雖然因為政敵的刺殺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但他的後繼者繼續沿著他開創的道路,完成他未竟的事業,迅速使日本成為近代化的資本主義強國。

日本近代崛起之魂,日本的“商鞅”:大久保利通,為改革流盡鮮血

西鄉隆盛、馬新七、大久保利通

結語:縱觀大久保跌宕起伏的一生,不難發現他在政治上的天分及善於把握時局的功夫實在是超乎常人。為掌握薩摩藩,政他先跟從齊彬後投靠久光,而為使日本與萬國對峙,他從公武合體派轉向尊王攘夷派,後又變為開國倒幕派。他有鐵血性格,因政見不同可將早年的政治夥伴有馬新七、西鄉隆盛置於死地。而當久光這個大恩人不能跟上時代時,也被他一腳踢開。在推翻幕府,建設現代日本國家等方面,他功勳卓著。儘管壯志未酬身先死,但日本被威爾斯評價為“從未有一個民族像當年的日本那樣昂首闊步”,應該說是大久保為這一切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