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不足和人口下降,哪个影响日本经济更大?

万事皆空70


创新不足和人口下降都可以替代的,取决于日本的改革问题。


创新不足实为人才问题


日本不能说创新不足,单看日本几乎每年都有个诺贝尔奖,这能叫创新不足吗?但是日本的创新必须要产业化,还得走得对。在互联网时代落后了,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弥补。

根据日本最大的财经媒体《日本经济新闻》去年的报道


日本是发达国家,但是根据报道,美国IT人才收入是行业平均收入的2.4倍,中国为7倍,印度高达9倍,而日本仅为1.7倍,没有形成比较大的落差。

由于日本常年使用年功序列的方式来经营企业,一个员工的收入不是因为他能力高,或者作出贡献的多少,而是根据这个员工进入公司时间长短来加薪,目前日本IT企业都有5成以上保留着年功序列,可想而知这种年功序列对企业伤害有多大。


华为在日本设点了以后,因为开的薪资比较高,在日本一度还引发了新闻


华为在2017年夏季在日本以理工科学生为对象,给了大学生相当于人民币2.31万元的薪水,给硕士2.48万元的薪水,一度引发了日本的行业招聘大地震,人才这个东西是流动的,华为即便是在国内的薪水其实也不低。


人口下降


人口下降分为两个:一个是生产不足,一个是消费不足。

其中生产不足是有办法弥补的,现在的日本家庭,是丈夫出去工作,妻子在家里做家务。

日本女性就职率远低于中国,女性在职场上没有地位可言。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日本现在出名的女性CEO有多少?恐怕各位一个都没听说过。

而在中国女性CEO到处都是,从白手起家的CEO,到加入公司后升职成CEO的一大堆,比如说白手起家的老干妈,格力集团的董明珠,天齐锂业的吴薇,宋城演艺的张娴,美尚生态的王英燕,华宝国际的朱林瑶,星宇股份的周晓萍等等一大堆。

如果日本能够充分释放女性劳动力,完全可以弥补这个缺陷。


消费不足的话,可以其他国家签订进出口贸易协定,但是这个仅仅能缓解,实际上日本的消费不足才是真正的祸患。

简单的说,年轻人没钱


造成这个结局的,是日本长达二十年的经济停滞,导致年轻人不能消费,不敢消费。

老年人的用品卖的比年轻人更好,成年人纸尿布比婴幼儿纸尿布卖的更好,这都是日本目前的现实。

要打破这个局面,必须要从税收和福利两方面改革,我觉得消费不足才是日本最大的问题所在。


李建秋的世界


是人口对日本未来的经济影响更大,假如人都没了,谁来创新?创新又是为了谁?日本是个位于东亚地区的岛国,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个大岛以及其他6000多个小岛构成,总面积约37.8万平方公里。其中位于日本列岛中部的本州岛是主岛,这是世界第七大岛屿,本州岛的面积约22.8万平方公里。在2017年,日本人口约1亿2678万,其中居住在本州岛上的人口约1个亿。在地形方面,日本的丘陵和山地约占了其总面积的七成,日本平原的面积较小,也不连片。日本列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多地震和火山。除了森林和渔业资源外,日本其他自然资源都是相当匮乏,工业用的主要原材料都需要从海外进口,但是在2018年日本依然是世界第三经济体,其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尤其发达。

二战以后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1970年代),日本的经济飞速增长,1978年,日本超过了前苏联成为了当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1990年代)日本经济长期萎靡不振,被称为“失落的十年”,但是进入新千年二十一世纪后,日本经济还是持续的低迷,2000年代和2010年代,日本经济又继续“失落了二十年”,在2010年日本的GDP退居世界第三位。但是日本经济低迷并不意味着日本的创新不足,在2018年在一个“全球创新指数”的国家排名中日本列第十三位。由于日本大企业有控制“上下游产业链”和“终身雇佣”的特征,这就导致人才流动性差,中小企业活力不足生存困难,在互联网等一些新兴行业创新不足。但是日本人做事细致,极具工匠精神,在其所擅长的高科技领域创新能力还是很强的,发明专利的质量和转化率都比较高。并且日本在基础科研领域还是有较强的实力,从2000年到2018年,日本籍的诺贝尔奖得主有16人。所以说日本的创新不足是不客观的,相对于日本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问题,我觉得对日本经济影响更大的应该是日本人口的下降。

先看两个图,第一个是1960年到2017年日本人口增长图,在1960年时日本的人口大约为0.925亿,在1967年时日本人口突破了1个亿,此后日本人口还是在逐年增长,直到2008年的1亿2806万,之后开始稍微下降了一点。在2010年,日本人口达到了一个峰值那就是1亿2807万,之后就开始了逐年的下降,在第二幅图里这种趋势看得更为明显。在2010年日本65岁以上的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了22.6%,并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还有一点就是从长期的预估来看,到2100年日本的人口可能还是长期的下滑,尽管有一些人口学家认为日本人口下降可能对日本是一件好事,会使得日本变得不再拥挤,但是如果日本的生育率以及人口在2100年以后如果还是持续下降呢?

这些枯燥的数据其实反映了日本现在存在的一个大问题,那就是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日本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低欲望社会”。日本年轻人不仅推迟结婚的年龄,甚至一些人会选择终生不婚,更可怕的是现在很多日本年轻人甚至连恋爱都懒得谈了。他们更喜欢的是“宅”,日本有遍布全国的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便利店里生活日用品的啥都有,不做饭可以吃便当或者叫外卖,对于很多“宅”的年轻人,可以没有爱情可以没有配偶,但不能没有便利店。没有爱情也不打紧,可以看爱情片打发内心的无聊,日本有发达的影视业和娱乐业以及其他的一些发达的高科技。人类不得不思索的一个问题是:科技的发达和经济的进步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其实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但是还是要相信人类的智慧,或许在将来科技发达到某个阶段后,人类又开始了“返璞归真”。2017年,日本公民婚姻登记数量下降至60万,就算是结了婚的,生育的欲望也普遍不高,日本的儿童也是在减少,日本现在每年都在关停一些学校。如果日本这种生育率下降和人口减少的趋势持续一百年,恐怕日本就会沉沦为一个“平庸”的国家了。

这些将会对未来日本造成严重的影响:劳动人口的不足,消费力的下降,工作年龄的延长,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渐严重,在惜土如金的日本,房子和土地很多可能就会变得没人要了,日本社会将会越来越没有活力。现在就差日本政府挨家挨户地催着日本的年轻人去谈恋爱去结婚,去生孩子了。其实不仅仅是日本,就全球来讲,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日渐加深,总的趋势看来,世界人口的增长在逐渐放缓,但是也存在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目前就全球各大洲来看,唯一的例外可能就是非洲大陆了,在未来的几十年非洲的人口依然是增长迅猛,可能是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成为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非洲大陆可能会从现在的10亿增长到2100年的40亿,会使得非洲不堪重负。人口爆炸或者人口爆炸似的增长超出了地球所承载的极限固然不好,人口爆炸会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和资源枯竭甚至会因为抢夺资源而爆发战争等很多问题,但是对于日本这样的人口减少国家而言,人口严重地萎缩或者严重的下降恐怕也不是一件好事。


十三叔看历史


创新不足和人口下降这两个现实问题,不仅仅困扰日本,甚至可以称之为羁绊着是包括欧美日,乃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性的“区域性困境”……。

对于创新不足与人口下降而言,前者是个对未来未知的一种既定式的预测,它是已创新不存在极限的为前提的(如果创新是有极限的呢?,这是另一个一题了,不展开……。),创新不足,最多停滞不前,如果确定了创新没有极限,那充其量只能看作减缓或延迟了现有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进度和节奏,从历史上看自有“创新不足”的一笔“春秋”,人类大概率如原有方法方式存活繁衍,人类能可持续性存续繁衍,创新才有现实意义……。而后者人口下降,指的是人口出生数比人口死亡数呈现下降,这种下降趋势若不得到扭转或该变,那这种下降持续到某一个时间节点时,人类将无法进行种族延续直至消失,细思恐极的场景,所以人口下降,这关系到的人类种群繁衍存续的紧迫性问题,在与可被通过人类学习而获得的“创新”而言,后者的紧迫性比前者更强……。

为此,欧美等人口下降的国家,在很长时间开始对外国移民持开放态度……。


牧月之饕餮


有替日本操心的工夫,为什么不操心一下国内,创新不足,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本创新不足,还在一年一个的拿诺贝尔奖,在20,30年后,或许现在的诺奖就是今后日本的新技术,成熟技术。别替日本操心了,想想自己今后的路怎么走,日本是发达了之后出的问题,咱还穷着呢,问题就出来了,怎么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