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个行动到底是不是愚蠢?

小平头001


并不是,日本偷袭珍珠港完全是其海军扩张道路上必定要走的一步棋。

众所周知,日本从明治维新过后开始崛起,先是打败了中国,赢得了甲午战争的胜利。其次,又是跟沙皇俄国打了一仗,并且成为了历史上亚洲第一个击败西方列强的国家。

一战的时候,又为了与德国争夺在华的利益而干了一仗,最终接手了德国在华的相关利益,获得了日本梦寐以求的青岛、威海卫等地。

而这一切正是为日后日本的陆军全面侵华扩张埋下了伏笔。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岛国,想要进行对外扩张的前提是必须拥有足够的资源。但恰恰相反地是日本并不具备资源充足的这个必然条件,所以日本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中国,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拥有一切日本都急需为战争作准备的资源。但是日本又低估了中国的实力,更是在战争初期叫嚣着要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但事实上,全面侵华甚至全面占领中国并非易事,最终在中国军民的团结一致的抗日下,让日本陆军狂妄分子被打脸了。

既然想维持全面占领中国,称霸西太平洋的美梦,那么日本必定少不掉资源与经济的支持。既然在中国本土的战争处于胶着状态,获得不了相应的资源。不如就直接进攻东南亚,既能从当地获得资源又能从中国的西南后方对其发动战争来起到围攻的作用。

不过,东南亚又有大部分地方是英国的地盘。这样攻占东南亚又会影响英国在亚洲的利益,攻占太平洋又会影响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如果两边都不攻击的话,那么日本就不能维持其当下的战争,也做不到全面占领中国称霸太平洋的美梦。更何况,美日的关系又在进一步的持续恶化。1939年7月,美国就已经宣布了与日本的贸易条约在次年到期之后,就不再续约。而一场战争的全面发动是需要经济与资源来支撑的,日本在战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向美国出口丝绸,但在1940年年中,日本的南下,欧洲殖民帝国的利益受到严重挑战。在经济危机尚未过渡的情况下。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支援美国的盟友,也对日本实施了经济制裁。致使美国对日本向其出口的丝绸征收了大量关税,得不到经济来源的日本政府也很是无奈,且进退两难。

要么,日本政府接受美国的要求以达到解除经济制裁的目的,即放弃日本在亚洲大陆上所征服的大部分领土,要么吞并英属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群岛以获得新的资源来源地。当然,在日本政府以及陆海两军的高级将领面前,显然第二种方式更适合此时的日本,但可能会引起美日冲突。不过美国提出恢复美日贸易的条件也毫无吸引力。对于日本政府来说,这无异于向其敲诈威胁使其屈服。

日本领导人也不愿意作出让步,毕竟又不是没跟西方列强打过仗。况且日本陆军和海军的配合,在中国战场更是处处胜利。正是由于在中国战场的胜利,让日本政府的领导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因此决定向西方国家发动战争,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发动偷袭珍珠港的这个行动不是一项愚蠢之举,反倒是一次出其不意的胜利。

而美日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不仅仅是因为美日之间矛盾冲突加深,更重要的是亚洲以及其它地区发生的战争和利益冲突都是爆发战争原因的一部分。

对于日本海军来说,称霸整个西太平洋是他们最终的目的,而要如何称霸,那么首先得将阻碍其海军扩张的美国佬赶出这篇海域,从而做到与其盟友德国、意大利三者都想重构全球势力体系的目的。

而要将美国赶出西太平洋,日本海军就必须消灭美国海军的太平洋舰队,为其称霸扫除一切不必要的障碍。刚好,在日本海军袭击珍珠港之前,英国海军以及成功的从航母上起飞舰载机将意大利军港内的军舰给予了重创,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航母舰载机袭击军港的成功案列。

一年多以后,山本五十六也开始了他的偷袭珍珠港的计划,毕竟山本曾是个在美国被赌场拒之门外的赌神。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胜利,也让日本海军离其称霸太平洋的美梦又近了一步。


以上均为个人看法,多有疏漏,烦请纠正。

文|宇泽历史


宇泽历史


如果单纯从短期来看,这个偷袭珍珠港是非常聪明的,但同时,也是日本无可奈何之下的一个办法。

我们可以先看下日本,日本其实很聪明,很有野心。而山本五十六,打过日俄战争,留学美国,天生爱赌。这个人,有谋略,有见识有胆量。珍珠港事件,就是山本一手策动,那么山本五十六是蠢人么?明显不是。


我们再看,日本当时面临的情况,在中国打了好几年,除了地盘,啥都没占到。而这会儿,日本国内资源紧张,和美国谈判谈到地老天荒,啥也没谈来。然后呢,日本能得到石油的地方,要么苏联,要么东南亚。而苏联,惹不起,根本打不过去。

当时,日本将野心伸到了东南亚,而东南亚是英美势力,日本一步一步在挑战英美底线。当日本占领法属印度支那,美国就对日本经济开始制裁,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财产,禁运石油,英国荷兰也都这么干的,日本这就等于被逼上了绝路。



这个时候,日本面前两条路,要么放弃战争,要么南下东南亚。对于日本来说,放弃战争,不可能。而南下东南亚,就势必要和美国开战。那就只有一条路,和美国开战。


日本并没有侵略美国的想法,不敢想。日本的目标是东南亚,如果想保证日本侵略顺畅,就必须掐断东南亚美军的后援。而他们的后援就是,驻守在夏威夷的太平洋舰队,干掉太平洋舰队,东南亚的美军都是瓮中之鳖。这才有了偷袭珍珠港,重创太平洋舰队。

其实日本对美国开战,就是在赌,赌的是日本占领东南亚,失去了太平洋舰队的美国,同日本谈和。要么恢复曾经的贸易往来,要么这地日本就要了。然而,日本没想到的是,美国人居然同仇敌忾,直接举国动员开战,这日本就是赌输了。



可以这样说,当时的日本,无路可选,只能舍命一搏,和美国开战,用自己的未来做赌注。


军武文斋


不偷袭珍珠港,日本连落后的中国都打不动。这个举动并不能以聪明还是愚蠢来定义,因为日本人别无选择。

受疯狂的军国主义影响,日本人的二战方略相当混乱,有时候连他们自己都不明白自己想搞什么。虽然通过9.18事变,日本人控制了中国的东北,并通过扶持伪满洲国这个傀儡政权,攫取了极大的利益,并且滚雪球一般将关东军给扩大了好几倍,但日本人并没有知足。

消化掉东北以后,他们一改“蚕食”中国的方法,在1937年全面进攻中国,还打出了“一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

别怪日本人猖狂,37年日本人的御前战争会议中,裕仁和陆相杉山元进行了这样一场对答:

裕仁:中国事变需要多长时间结束?

傻瓜元:一个月足矣!

显然日军是相当看不起中国的,随后这个时间在中国军民的抗战中被改为“3个月”,再然后日本人干脆没脸喊了,开始一边扶持汪精卫做傀儡,一边与蒋谈判媾和。因为日本人实在打不下去了,实际1938年以后他们就已经消耗掉了相当多的战争储备物资,如果不是美国等国家的物资贸易在支撑,日本早已歇了菜。

战争的扩大化让日本入不敷出,虽然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的资源,从粮食到药材、木材、矿产甚至人力,但这依然让资源贫乏的日本陷入了无以为继的危险局面。

日本人相当不情愿看到这种局面,军国主义的膨胀虽然短期内取得了极大的胜利,可究归根结底也打破了日本的大陆政策,直接影响到日本对中国的长期掠夺节奏。更因为侵犯了欧美列强的在华利益,引发了他们的反弹和关注。这无疑让日本的战略陷入了被动。

很快,美英方面开始对中国进行了小规模的援助,并且逐步掐断了对日本的资源贸易,皇家壳牌和标准石油以及各大钢厂对日断贸最为致命,这意味着日本人很快就再也无法维持对华装备优势。飞机、坦克、大炮、航母更是开都难得开出去。

其实很早日本就在选择新的突破口来解决问题,但日本海军和日本陆军的表达完全是反向的。以杉山元陆相为首的陆军马鹿们,希望能在国际大势之下与德、意结盟,对美英势力展开压迫,从东南亚取得自己的利益。

而以海相米内光政为首的海军马鹿们,极不希望与美英闹翻;米内光政、井上成美、山本五十六组成的铁三角一致认为这是蠢笨的愚行,对美英开战,反而与德意那俩并不怎么强大的货色结盟很傻。而且日本的海军根本不足以对付美英海军,“日本海军是保卫国家的,不是拿来打着玩的”,米内如是说。

日本陆军海军的激烈冲突造成了严重的内阁混乱,同时中国战场这个泥潭也愈发的令日本人手足无措。最后杉山元让米内气得罢相,直到平沼内阁建立以后,才重新启用了中国战场表现出色的板垣征四郎为陆相,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也跟着成了次官。

然而板垣征四郎仍然坚持着杉山元的那些观点,他更激烈的推动着与德、意的合作联盟,这代表着日本需要在国际上站好队,以应对未来更大的战争形势。

“铁三角”为首的日本海军大臣们一开始并不热衷于扩大对华战争,战争实际扩大后,他们又极力煽忽着搞“北向”政策,即往北边走,像鬣狗掏肛一样干掉苏联在远东的力量,靠西伯利亚广阔的资源和萨哈林油田来完成日本的涅槃。米内认为:“需要在张鼓峰、诺门罕一代引发事端,谋求与苏联打一仗看看”。

结果我们看到了,1939年5月到9月的诺门罕事件中日本大败亏输,刚放出来的朱可夫狠狠的教了日军精锐们怎样做人。这一下子就把日本给打龟缩了,他们一直到二战结束都没有再找苏联的麻烦。关东军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在远东拼命修筑着防范苏联的永备工事。

而且这期间还爆发了一件事,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并瓜分了波兰,这事儿彻底将海军派系给砸趴了。因为板垣征四郎等人不断宣扬与德意结盟,两只马鹿开始了激烈互喷,双方竟搞到造谣对方被刺杀的地步。突如其来的《互不侵犯条约》令海军彻底哑了火,米内光政、井上成美、山本五十六这三大将也垮了台,要么被发配,要么赋闲插花。

到1940年时,辞去军职的米内光政被天皇点为首相,但海陆的争端仍然是白热化的,米内公开声称:“为什么要拿海军的船与美英打?与德国舰队打还差不多”。此举气得陆军大臣畑俊六再次以罢相威胁,直接把米内内阁整垮了。

失去掣肘的陆军开始膨胀,海军马鹿吹嘘的北面自然是走不通的,那么当然是往南发展咯!日本在此前的许多年间,不断的往南洋地区渗透,不光布下了大量的暗桩,还以“亚洲最先进国家”的名头赢得了极大的好感。

于是日本一方面在越南挑起反法骚乱,一方面通过支援泰国等国的反法战争,布下了大大的一盘棋。与此同时,德国人在欧洲挑动的战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欧洲列强们再也管不住东南亚殖民地的破事儿了,面的嚣张的日本,唯有敢怒不敢言。

日本人早对东南亚垂涎三尺,这里拥有日本人最渴望的石油,来自加里曼丹群岛的婆罗洲原油品质优良,这与日本专门发展的舰艇“重油专烧锅炉”相得益彰,可以不需要精炼,直接灌注给军舰使用。

而且南洋地区经过日本人的经营,对日相当友好,这使得日军能够通过“大东亚共荣圈”和反击“白皮鬼畜殖民者”的政治口号得到很大支持。日本人一时之间将“南向政策”当做了一等一的大事,这关系到他们往后的国运。

但是,如果日本要侵略东南亚,美军、英军都将是无法回避的存在。英军被德军按着打,1940年5月来了场“敦刻尔克大撤退”,已经自顾不暇。南洋英军只有些殖民地部队而已。最大的问题是美军,他们在亚洲拥有相当多的正规军,而且还拥有能直接威胁日本的舰队。

日本要拿下东南亚,就必须先干掉美军。山本五十六在极力的反对后无奈接受了这项战略的策划。在他的战略里,日军呈梯次在太平洋上设伏,依靠航母、战舰进行机动作战,并通过大量的节点岛屿冲当堡垒和支持基地,如此一段段的阻击美军,最大限度的迟滞和消耗美军,用赢下的时间,让取得资源的日军拼命发展,最后大军进行最终的逆袭决战,一举打服美国。

当然,山本五十六其实还计划了一个“上策”,即:有限度的、有礼有节的打击美国,让他们的民众更进一步深陷“孤立主义”,从而争取到最大时间。只是这个“上策”出的漏子特别多,无论是舰队指挥官南云忠一,还是日本大使馆递交国书的官僚,都没有完成好自己的任务。而美国的罗斯福总统也属于20世纪不世之豪杰,反倒让美国人爆发了。不过,这是题外话。

日本要活命,就得上南洋争霸,而上南洋就得顶住美国,要顶住美国,当然没有什么比干掉美军太平洋的舰队基地更好的法子了。这一点都不愚蠢,只是日本人选择了战争,陷入了战争,必须直面战争罢了。


王司徒老百科


不要总以上帝视角看这些问题,很多网友总是站在已知整个战争过程和结果的角度去看所谓的“蠢与不蠢”,但是对于1941年已经出现了战争资源紧张和经济制裁的日本来说他有的选吗?要么屈服于美英等国,要么赌一把,以当时的日本可能选择屈服于美英撤出中国吗?所以北上还是南下必须要选一个,也就是说招惹苏联或美国是免不了的,只是时间问题。而为什么不对苏还有为什么在珍珠港不炸油库这个我们后面再具体说。下图为亚利桑纳号纪念馆,该舰1941年12月7日被击沉

为什么说日本没得选?对于日本这种岛国来说资源是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从1937日本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开始就注定整个国家要为日本的战争机器埋单。有这么几段话:

从昭和13年(1938年)开始,东京等城市街头就开始渐渐看看不到出租车了。他们一家是开日本饭店-----炸“天妇罗”(日式炸鱼)维生的,可是很快就难买到汽油以生火了,只能用焦炭。到1939年,连炸天妇罗的食用油与鱼都很难买到了。1939年11月全国开始强制配给制,连衣服、稻米、木炭都配给。1940年更从日本首都开始,连火柴都要配给!《大东亚补给战》哀叹:“基础国力还在不断下降,国家计划没到日中战争第三年(1939年)就开始破产”。

虽然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初期进展还比较的顺利,但是从1941年开始日本与中国军队已经开始呈现胶着和相峙状态,短时间内全面占领中国已经无法实现。此时日军装备的损耗和资源的消耗量都十分惊人,甚至超过其产量。在整个对中国战争中日本付出了严重的代价,经济全部投入到整个战争当中,国内包括石油、粮食在内的战争物资消耗到几近枯竭。这个时候必须要把目光放到国外那些盛产资源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东南亚。下图为东南地区的资源分布图,可看到石油、橡胶、铁、铜等重要战争资源应有尽有,这是日本选择这里的根本原因

虽然美国等国家一直因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进行所谓的“制裁”,但是这些制裁说白了都是表面上的事情,美国仍然向日本出口大量的石油等战争物资。1940年英国、法国和荷兰等国在欧洲战场的失利使得日本坚定了进攻东南亚夺取资源的想法。当年9月24日,日军进入印度支那北部,26日美国对日本进行了“废铁禁运”,但是这只是日本触碰美英利益的警告性制裁,2个月后恢复。1941年7月24日,日本出兵占领印度支那南部,但这次就没有上次那么好运,美国于7月26日冻结日本资产,7月28日对日本石油禁运。这次制裁几乎是全面性的,日本此时已经没有选择,面临日益的资源消耗和经济崩溃,他只能赌上国运先下手为强,打掉美英等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全面占领东南亚。这就是空袭珍珠港的原因,所以无所谓是否愚蠢,哪怕日本对一些结果有预见性也必须要赌,只能说这个办法虽然“愚蠢”,但这是唯一选择。1941年12月7日,日本空袭珍珠港,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

如果说日本“愚蠢”,那是因为低估了美国的战争潜力,低估了美国战争机器恢复的时间。按照日本的估计,空袭珍珠港打掉美国在太平洋的海上势力之后,美国需要大概2-3年的时间恢复,日本利用这段空隙继续发展达到与美国抗衡的能力,进而逼迫美国进行谈判,强迫美国默许日本在太平洋一系列行动和占领。但是仅仅在几个月后的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海战日本就遭受到了重大挫折,之后的事情大家想必都知道了,日本的进攻势头开始遭到遏制,再就是太平洋战争的全面失败和投降。

主要的说完了,我看到有朋友还认为日本应该进攻苏联,和德国一起逼死苏联的观点。这么说吧,下面张图是各时期苏联远东地区的兵力,1941年6月苏德战争刚爆发时时苏联在远东地区总兵力达到70.3万人,坦克3188辆,飞机4140架。而同期日本关东军兵力只有40万。即便日本在1941年7月以关东军特别演习的名义进行增兵,最终兵力也只扩充到75万人和1025架飞机。1941年10月莫斯科战役爆发,苏联开始由远东地区向莫斯科方向调遣技术装备,坦克下降至2124辆,飞机下降至3193架,但是兵力却从70.3万人增长到134.3万人,此时日本关东军的坦克数量只有414辆。无论是兵力还是技术装备仍然全面压制日本关东军。而且经历了之前张鼓峰和诺门坎的2次交锋,虽然日本对苏联造成了一些损失,但是日本深知全面战争根本不是苏联的对手,或者说根本不是苏联远东方面的对手。

除了技术兵器和兵力上的技术差距问题之外,当时日本的后勤能力根本不支持全面进攻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日本关东军在1941年7月以关东军特别演习时所储备的弹药仅供30个师团2-3个月,食物15个师团2个月,汽油15个师团5个月。而且如果日本无法进“速战速决”,一旦战争拖延至11月,那么严寒会让入侵的日本军队有来无回。其实当时的西伯利亚地区并没有让日本值得进攻的诱惑,因为1941年的日本需要的是资源!而西伯利亚地区并不能向日本提供橡胶、粮食、石油这类战争物资(很多矿藏当时并没有被探明),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日本并不想去干,不如全力进攻东南亚获取自己最需要的东西。下图为日本关东军进攻苏联的方案之一,但是前提是苏联远东地区兵力下调到15个师、坦克下调至900辆、飞机则下降至1000架,但是事与愿违

再就是日本为什么取消第三波次攻击油罐的问题,并且把锅甩给南云。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日本的第三波次攻击本来也没打算炸油库。下图为珍珠港的美军油库,油罐本体为混凝土油罐,中间还筑有防火墙,当时储量大概60万吨重油。但是这60万吨说白了真不能像网上说的那样全面瘫痪美国在太平洋的势力,美国的T3快速油轮大概二十到三十艘船就能全补回这些损失,要知道当时仅“约克城”号自己加满就要4400吨,这点损失根本不会撼动战争解决。

而且日本当时能对这些油罐构成致命威胁的就是用战列舰改造的800公斤航空炸弹,然而这些航弹在第一波攻击中已经对珍珠港内的战列舰用的差不多了。剩下的250公斤航弹及60公斤航弹根本难以短时间内摧毁这些油库,60公斤级甚至连对战列舰补刀都够呛,对半地下要塞化结构根本无动于衷。就算有那个能力打击油库,就那点弹药根本无法完全摧毁。所以油库压根就不是日本打击的重点,不是什么放弃炸油库是日本的战略失败。

第二波空袭中日本飞机的损失随着美国的空中和地面防空力量恢复开始变多,第一波空袭日本损失零战3架、97舰攻5架、99舰爆1架共9架,但是第二波攻击中却损失了零战6架、99舰爆14架共20架,如果此时发动第三波攻击,那么出击的日本舰载机能回去多少?当时对于美国航空母舰的位置日本也没有多大把握,去掉第三波次攻击本身就没有问题,让南云背所以所谓的“取消第三波次攻击让美国保留了油库”这种说法本身就是错误。


雏菊西瓜Peterpan


从上帝角度视角来看肯定是不明智的决定,但站在二战的角度来说,当时日本海军非常强悍,仅仅排在大英帝国、美国之后排在第三,与美国海军的差距不是很大。当然在工业实力上差距很大,国力上差距更大,这点日本国内是明白的,比如日本海军司令山本五十六就反对偷袭珍珠港计划,在偷袭成功后山本五十六也不是很乐观,预计美国会在1943年底占据优势,于是才有了在此偷袭中途岛计划,当然最终失败,美国提前夺回了主动权。

之所以日本还是要对美国开战,主要原因还是主战派居多,更有话语权,甚至很多反对和美国开战的人,会被表上懦弱、怕死等标签,甚至很多人被抓起来。更何况美国政府已经告知日本,将在半年后停止与日本人做生意,日本是一个极度缺乏资源的国家,70%的战争资源从东南亚方向获取,而这一块被美英控制着,怎么办?向美国宣战还能搏一搏,不宣战战争资源最多还能用1年,日本陷入两难境地。最终当偷袭珍珠港的那一刻,日本就已经走在一条不归路上。

日本偷袭珍珠港前海军实力是非常强的,仅次于英国和美国。虽然这时候美国的海军排名靠前,其实实力上非常接近,而且航母比日本少(战前日本已装备10艘航母)。但日本资源不足,战争潜力差;而美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国,但谁也没想到工业实力已经达到那样的地步。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成功歼灭整个珍珠港内主力战舰,美国3艘航母在外运输“泥巴”逃过一劫,这时候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占据着绝对优势。但是到了1944年,美国太平洋航母从3艘增长到了100艘,其他各型战舰超过1000艘,而日本3年时间仅仅造了1艘信浓号航母,而且刚试航就被潜艇击沉了,成为二战最短命航母!

特别是战争后期,日本海军遭受毁灭性打击,即使向大和、武藏这种7万吨的战列舰也给美国击沉了,而日本本土更是遭受美国轰炸机轮番轰炸,甚至还遭受2颗原子弹轰炸,这时候的日本从一个发达国家打成了一穷二白。

现在以上帝角度看来当时日本惹美国却是愚蠢,但是不惹美国就没有战争资源,等待日本的又会是什么呢?


狼烟火燎


上周末看了口碑极佳的《血战钢锯岭》这部影片,电影本身如何精彩不再赘述,只说看完后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当初日本为什么要作大死去偷袭珍珠港?以美国在当时的地位,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本来说毫无益处啊。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查阅资料,联想起自高中毕业到现在尚且没被我遗忘的那些历史事件,将主要事件按时间线串联在一起,竟也发现了一丝端倪:

1、日本陆军和海军严重对立,陆军主张北进攻打中国和苏联,称霸大陆,海军主张南下攻打台湾和东南亚,称霸大海。

2、中国国内蒋介石政府顽强抵抗不投降政策,随着长期战争的消耗,日本已无力发动大规模战争,至1938年10月以来,日本与中国处于战略相持阶段。而1939年9月,日本在与苏蒙联军的对战中吃了败仗,陆军北进计划几乎停滞。

3、德国在欧洲迅速取得了胜利,这大大刺激了日本的南进欲望,给一直看陆军眼红的海军制造了发挥空间。终于,在德国攻占法国后,日本趁机入侵印度支那,这让美国重新认识到日本的野心,对日采取石油禁运、钢铁制裁政策。

4、当时我国大庆油田并没有被发现,亚洲的石油产地主要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日本为了争取石油资源,准备入侵马来和印尼。

5、美国海军主力已经进至夏威夷,对日军南进造成严重威胁,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舰队不断加强,日本海军恐怕难以取胜。

6、日本并不知道美国国内孤立主义,不主战的态度,怀疑如果入侵马来西亚和印尼,美国必将参战。日本国内兵力较弱,虽不断招兵买马,但精锐部队损耗严重,如果海军出兵,以美国在太平洋的实力,如果乘机宣战,太平洋舰队极有可能打到日本老家。

由此不难看出,日本想要维护战争果实,鼓舞士气,必须南进,而美国不仅是日本南进计划的拦路虎,还是一个不定时炸弹。珍珠港既是美国海军在太平洋的主要基地,又是美国和远东、西太平洋之间的交通枢纽,不如先发制人,向美国宣誓日本入侵决心。

他们认为最好的结果是:德国传来在苏联胜利的好消息,美国知道大势已去放弃“复仇”,而最坏的结果无非是:炸掉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大型舰船和飞机,使其无法在短期内参战,更无法突袭日本国内,进而取得制海权,掩护海军继续南进。

偷袭珍珠港并非出于决策者的侥幸心理,也不是日本海军的自信心过于膨胀,而是山本五十六等人经过精心设计衡量之后的必然选择。只是万万没想到,正是因为珍珠港事件,将美国从主“和平”的梦想中唤醒,促使美国加入到战争中,推进了世界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的进程







搞笑娱乐王爷


偷袭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的事件。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那么日本为何会突然对一个强大的对手发动打击呢?这就要从当时日本所处国际背景说起。

1941年日本开始将侵略扩张矛头指向东南亚各国,这引起了当时仍为殖民者美英的不满,为了给日本一点颜色,美国冻结了对日本的经济贸易,对其实施制裁。其中重要的是石油,没有石油日本飞机无法升天,舰艇无法出海,日本就不能继续对外扩张。

加上日本的石油只能维持半年的时间,日本明白,要么从中国撤兵,停止对外扩张,外交上向美国靠拢。要么自组旗帜,南下夺取战略资源,继续加强对外侵略。南洋有美英殖民地,进军南洋就等于向美英两国宣战。

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夏威夷东距美国西海岸,西距日本,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间,跨越太平洋南来北往的飞机,都以夏威夷为中续站。日本认为先在太平洋上夺取制空制海权就意味着南下的道路畅通无阻,必须先摧毁珍珠港,于是日本策划了珍珠港突袭。

然而日本也明白美国强大的军事工业实力,所以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尽最大可能消灭美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就连这场袭击的主要策划者山本五十六也认为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势,所以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在这一年内一鼓作气,扩大战果,稳固阵地,保持中太平洋以西的绝对优势。





驰骋大洋S


日本偷袭珍珠港无论能否成功,后果都是可以预见的,那就是日本不得不向美国宣战,为什么日本要敢于冒这么大的风险呢?就这个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的历史背景。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后,日本军方高层的内部就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主张,一部分人主张北上,就是进攻苏联,和德国联合夹击苏联。但是在1939年日本关东军和苏联红军正面交战的时候,日本关东军受到了重创,史称“诺门坎之战”。在北上受阻的情况下,主张南下的人占据了主动,于是日本开始全面进攻东南亚,驻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也被调往了东南亚参加作战。我们都知道东南亚许多国家都是美英法等国的殖民地或者说利益所在。这一下子触动了美国的利益。美国先是切断了对日本的武器供应。进而又实行对日本钢铁和石油的禁运政策。限制了日本在东南亚的活动范围。没有钢铁日本就不能造军舰,大炮,没有石油,日本的战机就不能升空。这让日本感觉到了空前的危机。

我们都知道珍珠港是美国通向亚洲的重要的交通枢纽,是美国最大的一个军港码头。用山本五十六的话来说:如果能除掉这个港口可以带来一年的战略优势。经过半年的精心谋划,日本决定偷袭珍珠港。于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皇家海军出动六艘航空母舰加上多艘战列舰还有潜艇驶向了美国夏威夷群岛。航母上的舰载机多达441架,经过两轮对珍珠港停靠的军舰和美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的轮番轰炸,使得美军损失惨重,死亡两千多人,有多艘战列舰被炸沉或炸毁。所幸的是当时美军的航母和新锐战列舰都不在港内,有人据此推说这是美国人的阴谋,是罗斯福的苦肉计,其实是没有根据的。我个人的观点认为,这是美国低估了日本人的胆量。二战中日本人敢于硬碰硬,说明日本这个民族富有侵略性,敢于对外扩张。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行动是日本国内精心策划的一场行动。是日本对美国的一次豪赌。



格局现状


日本偷起珍珠港的行动是否愚蠢?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结果,在此我不再想浪费篇幅了!

今天我想说的是日本的民族特性,只有了解日本的民族特性、日本民族的性格缺陷,才知道每一次 愚蠢的军事侵略行动都是从骨子里面发出来的。

日本岛国的性格特性:极自卑又自强,极文明又尚武,极自负又好学,极隐忍又刚毅。高尚的行为和小人的 缺点它都有。

大清康熙是这样说日本的:倭子国,最是反复无常之国。其人、甚卑贱,不知世界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故不得对其有稍许颜色。又看看罗斯福是怎样评价日本的:日本人是有史以来我见过的最卑鄙、最无耻的民族。

日本建立东亚共荣圈,偷袭珍珠港这种人心不足蛇吞象的 愚蠢行动都能做得出来,不得不说是日本人特性 的性格缺陷造成。

中国有句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们现在的小邻居。占着背后有当初击败他的萧何,又站起来了,国人要睁大眼睛,防止他做出愚蠢的行动。勿忘国耻!切记!切记!!!


傲骨冉济铭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当时的日本与德国制定的策略是共同进攻苏联,日本也在1939年的时候在诺门坎尝试进攻苏联,不幸的是日本遇上了二战著名的指挥官朱可夫元帅,被苏联击溃,通过这一次战役,苏联把日本的北上的战略企图彻底粉碎,到了1941年,欧美等国又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与石油,钢铁等战争资源的进用,为了夺取东南亚丰富的战争资源也是对诺门坎战役造成北上战略的放弃到底日本南下,夺取东南亚的资源,而东南亚又是欧美等国的殖民地,珍珠港又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基地,为战争准备多年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必然要进攻珍珠港,虽然日本海军内部有山本五十六等人对美日两国的综合国力对比非常清楚,奈何军部高层的战争狂人早已失去理智,不听山本五十六等人的劝告,后来的战争进程正如山本五十六所料,日本每况日下,最终被自己发动的战争所毁灭,所以日本进攻珍珠港是必然的,并不是愚蠢,从另一方面来说,日本进攻珍珠港,导致美国参战,缓解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压力,也缓解了欧洲对德国法西斯抵抗的压力,对二战的胜利有这种大的意义,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多了一个强有力的伙伴,对二战的胜利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