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長制”守護下的美麗蛻變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自2016年底,中央全面推行河長制開始,平涼市積極部署,構建黨政同責、部門聯動、水岸同治的治水機制,通過“一河一策”、“河長+警長”等方式,出方案、定目標、建制度,多措並舉全面推進河長制工作向縱深發展,兩年多來,平涼已經實現了由“見河長”向“見行動、見成效”的轉變。

“河长制”守护下的美丽蜕变

鮑章半是靜寧縣境內葫蘆河流域的一名村級河長,他負責著城川鎮附近9公里的河道管護。每次巡查他都要詳細記錄巡查情況,掌握轄區河道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4月22日,他在巡河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大片生活垃圾,鮑章半立即組織了環衛工人進行打撈。

村級河長是責任河道巡查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他們具體承擔著河流的日常巡查、問題處置和結果反饋工作。一旦發現問題後,需要第一時間制止和清理,這也是鮑章半在日常巡河中最主要的職責之一。

清理乾淨後,鮑章半回到村委會,通過村內廣播,給村民再通知,再宣傳。

葫蘆河發源於寧夏回族自治區,由北向南流經平涼市的靜寧、莊浪兩縣等,葫蘆河在靜寧境內全長52.4公里,流域面積413.69平方公里,途徑5個鄉鎮。“水”於靜寧,是景、是情、更是生命線。河水的流入,滋潤著田地,為當地蘋果為主的林果產業貢獻著力量。曾經,水臭、岸髒是生活在距離河水不到300米處的咀頭村村民的第一印象。

“河长制”守护下的美丽蜕变

地表水按功能高低劃分為五類,而葫蘆河此前是最低標準V類。地表水V類,給當地政府敲響了警鐘。優化生活汙水的處理,是改善葫蘆河水質的關鍵;為此,靜寧縣政府在2017年引進企業,成立了方圓工業和生活汙水處理有限公司,來解決葫蘆河汙水排放的這一最大問題。

汙水處理,是河流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之一。方圓工業和生活汙水處理有限公司按照“一個廠區運行、兩套管網收集”的方案設計,在汙水中投放微生物和紫外線殺毒,實現了城鎮生活汙水和園區工業汙水收集、處理的雙規合一。

通過汙水處理廠處理後的排放水達到國家一級A標,葫蘆河的水質明顯得到了改善,環境變好、水變乾淨、空氣變新鮮、河道兩旁的百姓住的更加安穩了。

2016年以來,靜寧縣堅持推行“河長制+全域無垃圾+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綜合治理,集中開展河道採砂、入河排汙口、河流溝道垃圾等專項整治,關停取締非法採砂場21家,整治入河排汙口37個,清理河溝道垃圾230餘噸,治理河堤8.2公里。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系列綜合治理下,如今,葫蘆河的水質已達到地表水Ⅲ類,實現達標。

“河长制”守护下的美丽蜕变

平涼市河道管理站的大屏幕上顯示著涇河重點段位的實時監控畫面,通過監控,工作人員發現了兩名群眾在較危險的河岸邊釣魚,隨即他們通過監控和廣播制止,直到群眾離開河道。

涇河流經平涼城區段長37公里,河道長度近百公里。為了及時制止群眾亂倒垃圾、亂排汙水、釣魚、戲水等問題,2015年,平涼市河道管理站在河道重點地段安裝了無線監控,實現了涇河城區段河道的實時動態監控。

涇河是崆峒區境內主要的河流之一,全長37公里,隨著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非法採砂日益猖獗,原本清澈見底的涇河被挖的千瘡百孔,隨意亂堆的沙子,深不可測的採沙坑,噬人的故事時有發生,因此,護水治沙成了崆峒區人的心病。

“河长制”守护下的美丽蜕变

隨著全市河道採沙集中整治行動的推進,特別是河長制的落地開花,去年開始,崆峒區取締了所有非法採沙場,建立了一家標準化砂石料加工廠,採用集中化管理,統一生產,

古有大禹治水,今有河長治河,在這場治沙護水的戰役中,平涼市共設置市級總河長2名,市級河長7名、縣級河長127名,鄉級河長391名,實現了“每條河流都有河長”的目標。自從河長制工作推進以來,平涼市的43條河流全部編制了“一河一策”實施方案。其中,涇河的治理方案中,生態護坡工程是其中最重要項目之一。

兩年來,平涼市的河流治理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其中,完成了21.2公里河道綜合治理,新建成堤防12.7公里;種植蘆葦、寒芒、千屈菜等生態綠化淨水植物1420畝;加固生態邊埂32公里,栽植檸條104萬株、紅柳2萬株、棣棠20萬株、爬山虎15.6公里;建設河道溢流堰11處,形成生態溼地10.8萬平方米,修建引水渠道19公里。河道水環境逐步恢復,城市水景工程效益初步顯現,河道水環境逐步改善,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正在崆峒大地徐徐展開。

近年來,平涼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強河流日常巡查、管理、保潔等各項工作,深入推進河流生態治理與保護工作,切實履行河長責任。河長制,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今年,平涼將進一步發揚“繡花精神”,努力讓水岸同治的“雙面繡”成為現實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