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樹傳奇:做人當如鬆 傲骨挺立天地間

松树传奇:做人当如松 傲骨挺立天地间

樹木傳奇·美麗中國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推薦詞

松樹自古以來,多少人就歌頌過她,讚美過她,把她作為崇高品質的象徵,人們對松樹總是懷有敬仰之心。你看她“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這正是中華民族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精神風貌的真實寫照。

松树传奇:做人当如松 傲骨挺立天地间

長白美人松 宗玉柱攝

松字為左右結構,松=木+公。木,指示樹,公為何意?《說文》曰:“公,平分也。”松樹的枝條和針葉均勻分佈,恰應公之平分之意。此外,公還有無私、正義,大家的、共同的意思,以及對男子的尊稱。松樹沒有爭奇鬥豔的花朵,也沒有碩大多彩的葉片,寒來暑往,四季如春,一身整潔綠色“外套”,加上筆直挺拔的軀幹,令人肅然起敬。

天下為公

百木之長 大道之行

王安石《字說》雲,“松為百木之長,猶公也。故字從公”“柏猶伯也,故字從白”。松為“公”,柏為“伯”,於公侯伯子男五爵中,松居首,柏居三。《禮記》載:“尊者丘高而樹多,卑者封下而樹少。天子墳高三刃,樹以松;諸侯半之,樹以柏;大夫八尺,樹以欒;士四尺,樹以槐;庶人無墳,樹以楊柳。”在這裡,以樹種代表了尊卑等級。漢武帝罷黜百家,表彰六經,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上升為主流意識形態。儒家經典著述中宣揚的等級觀念,以及與之配套的禮儀受到推崇。從此以後,天子、達官貴人、豪紳地主、平頭百姓墓地所植之樹就有了嚴格規範,松是天子身份象徵。

南山松壽

松鶴延年 卓然不群

松樹松齡長久,經冬不凋,實為仙物,常用以祝福長長久久。這種象徵意義為道家所接受,後成為道教長生不老的重要原型。道教神話中的松,往往是不死之象徵。道士服食松葉、松根,以期長生不死。松常與鶴為伍。鶴是山世之物,高潔清雅,有飄然仙氣。仙物自然長生,松鶴延年順理成章。

在傳統繪畫領域,“松鶴延年”是重要題材。其中,唐代僧人虛谷之作尤為著名。畫面奇峭雋雅,意境清篩蕭森,情調新奇冷逸,以偏側方折之筆寫出松針與丹鶴,線條生動,筆斷氣連,極具福壽康寧之美感,體現松鶴延年高雅旨趣,散發著瀟灑出塵之飄逸情懷。

玉雕作品亦多有此類題材,往往設計成孤松一株指雲天,仙鶴長嘯款款來,松靜鶴動,松剛鶴柔,加之質地細膩,剔透玲瓏,寓指夫妻長壽百歲。直到當今,“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仍是最為常見的賀壽佳聯。

松树传奇:做人当如松 傲骨挺立天地间

松樹林海 邱明江攝

傲雪凌霜

大雪壓青松 青松挺且直

冰凌霜欺,松不改其姿。松樹體現了正直之美、樸素之美、堅強之美。松樹在幼小的時候,與不起眼的小草並無二致,不會引起人的注意。杜荀鶴《小松》“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李商隱《題小松》“憐君孤秀植庭中,細葉輕陰滿座風。桃李盛時雖寂寞,雪霜多後始青蔥。一年幾變枯榮事,百尺方資柱石功。為謝西園車馬客,定悲搖落盡成空”。更多人稱頌之松,則是成年之松。陸惠心《詠松》“瘦石寒梅共結鄰,亭亭不改四時春。須知傲雪凌霜質,不是繁華隊裡身”。荀子《大略》“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至此,松柏與君子並列。

至宋代,文人雅士將松與竹、梅並稱為歲寒三友。宋人樓鑰《題徐聖可知縣所藏楊補之畫》詩曰“梅花屢見筆如神,松竹寧知更逼真。百卉千花皆面友,歲寒只見此三人”。在中國人文精神中,賦予松樹以崇高品質的象徵。東晉的陶淵明因官場黑暗,棄官歸田,躬耕隱居,其《飲酒》詩寫道:“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凝霜珍異類,卓然見高枝。”李白《贈韋侍御黃裳》雲:“太華生長松,亭亭凌霜雪。天與百八高,豈為微飆折。桃李賣陽豔,路人行目迷。春光掃地盡,碧葉成黃泥。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後知君子。”梁範雲《詠寒松詩》:“修條拂層漢,密葉障天潯。凌風知勁節,負雪見貞心。”陳毅同志在贛南山區遭受敵人圍困時,曾留下詩作名句:“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松树传奇:做人当如松 傲骨挺立天地间

意大利植物所後院的地中海石松 張守攻攝

松風傲骨

何當凌雲霄 直上數千尺

松樹常生長在立地條件比較差的環境當中,高山深谷抑或懸崖峭壁,這裡包含著“險境生存”的隱喻。因此,松樹成為人們抒發內心懷才不遇情感之對象。恃才傲物的唐代詩人王勃,在遊歷蜀中茅溪途中,看到松樹冒霜挺雪,蒼然萬丈,遂作《澗底寒松賦》:“惟松之植,於澗之幽,盤柯跨險,沓柢憑流。寓天地兮何日?沾雨露兮幾秋?見時革之屢變,知態俗之多浮。故其磊落殊狀,森梢峻節,紫葉吟風,蒼條振雪。嗟英鑑之希遇,保貞容之未缺。攀翠崿而形疲,指丹霄而望絕。已矣哉!蓋用輕則資眾,器宏則施寡,信棟樑之已成,非榱桷之相假,徒志遠而心屈,遂才高而位下。斯在物而有焉,餘何為而悲者?”顯然,詩人睹松思己,以寫松來抒發自己仕途坎坷壯志未酬之意,將懷才不遇之感傷情思躍然紙上。

白居易的《澗底松》更直白:“有松百尺大十圍,生在澗底寒且卑。澗深山險人路絕,老死不逢工度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兩不知。誰諭蒼蒼造物意,但與之材不與地。金張世祿黃憲賢,牛衣寒賤貂蟬貴。貂蟬與牛衣,高下雖有殊;高者未必賢,下者未必愚。君不見:沈瀋海底生珊瑚,歷歷天上種白榆。”歷代名家以松樹抒情之作不計其數,柳宗元《孤松》:“孤松停翠蓋,託根臨廣路。不以險自防,遂為明所誤。幸逢仁惠意,重此藩籬護。猶有半心存,時將承雨露。”李商隱《高松》“高松出眾木,伴我向天涯。客散初晴後,僧來不語時。有風傳雅韻,無雪試幽姿。上藥終相待,他年訪伏龜”。

松树传奇:做人当如松 傲骨挺立天地间

白皮松球花 丁洪美攝

深情厚誼

凌風知勁節 負雪見貞心

松歷風雨雪霜,隱喻人忍受磨難,象徵忠貞,相伴追思。宋代文豪蘇東坡一生愛松,據《東坡雜記》記載“少年頗知種松,手植數萬株,皆中樑柱矣”。當結髮妻子王弗病逝後,在其墳塋四周親手植松苗萬株。經寒歷暑,沐雨櫛風,萬株幼苗長成了常青之樹,歲歲年年,生生世世,伴隨在愛妻身旁。輾轉十年之後,他寫下了摧心扼腕、痛斷肝腸的《江城子·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生時十年相伴,死後十年相思。蘇東坡極其深情地寫下這傳誦千載的愛情絕唱“不思量,自難忘”“年年腸斷!”尤其是“明月夜,短松岡”之句,每每讀之,不禁愴然。南朝樂府民歌《冬歌》唱道:“淵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復何似。果樹結金蘭,但看松柏林,經霜不墜地,歲寒無異心。”

閱讀鏈接

疾風草勁雪松堅

雪松又稱喜馬拉雅松,別名“番柏”“香柏”“寶塔松”,有“樹之皇后”“雪中皇后”之美稱。主要分佈於中國西藏南部、印度、阿富汗。樹高可達80米,樹幹雄偉挺拔,樹冠呈坐地尖塔形,終年蒼翠,姿態既雄偉又柔美。印度民間視雪松為“聖樹”,《聖經》中稱之為“植物之王”或“神樹”。在中國樹文化之松樹文化中,雪松可謂後來居上,是青島、三門峽、晉城、蚌埠、淮安市樹,黎巴嫩國樹。雪松與日本金松、南洋杉合稱“世界三大著名觀賞樹”,雪松與金錢松、日本金松、南洋杉和巨杉合稱為“世界五大公園樹”。

黃山多奇松當屬天下第一

黃山松,又稱臺灣松,中國特有樹種,獨長可成林,黃山市樹。分佈於黃山、廬山、衡山以及福建、臺灣等地。每一棵黃山松,在長相、姿容、氣韻上各具特色,有奇特之美,玉屏樓上舉世聞名的“迎客松”,獨伸一枝的“送客松”,始信峰霸氣十足的“黑虎松”,天都峰探詢雲海的“探海松”,黃山松是黃山美景“五絕”之一。清代黃山慈光寺僧人海嶽《黃山賦》寫道:“黃山奇松多矣!有負石絕出,幹大如脛,而根盤以畝計者;有以石為土,其身與皮幹皆石者;有臥而起,起而復臥者;有橫而斷,斷面復橫者;有曲者如蓋,直者如幢,立者如人,臥者如虯,不一而足。”九華山“鳳凰松”,距今1400年,成為古今眾多詩人、畫家、攝影家的讚美詩篇和優美畫幅中的主角,當代著名畫家李可染將“鳳凰松”譽為“天下第一鬆”。

山樹相依靈秀秦嶺華山松

華山松,又名胡蘆松、五須松、果松,以秦嶺為中心,包括陝、甘、豫、晉及川西、鄂西南、貴西北、滇北以及西藏雅魯藏布江下游均有分佈,因集中分佈於華山得名華山松。《西山經》雲:“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其上多松。”《五代史·一行轉》載:“鄭遨聞華山有五粒松,因徙居華陰求之。”《寰宇記》曰:“唐時華州貢五粒松。”山因了樹,平凡中透出剛勁,樹因了山,添幾許嫵媚靈秀,山滋養樹,樹肥沃山,山樹相依,樹在山的懷抱裡風姿綽約,山在樹的陪伴下偉岸堅韌。沒有樹的山平淡乏味,離開山的樹羸弱孤獨。山樹相依風景歷歷,氣象萬千連理天成。中華民族的祖山——華山,僅存古松50餘棵,且深受病蟲之害,呈衰微之勢,保護華山松刻不容緩,期望中華祖山古松岑天。

斑斕如龍白皮松身美名揚

松树传奇:做人当如松 傲骨挺立天地间

白皮松 丁洪美攝

白皮松,也稱虎皮松、白骨松、三針松等,古時曾稱“栝子松”,東亞唯一三針松,寶雞市樹。中國特產珍貴常綠樹種,常培植在宮廷、寺院和名園中,是中國傳統園林景觀絕品。古人云“松骨蒼,宜高山,宜幽洞,宜怪石一片,宜修竹萬竿,宜曲澗粼粼,宜塞煙漠漠”。古人視白皮松為“白龍”“銀龍”或“神龍”。歷代多有讚美白皮松的詩詞,唐代張著《白松》詩云“葉墜銀杈細,花飛香粉幹。寺門煙雨中,混作白龍看”。乾隆御封北海團城兩棵白皮松“白袍將軍”,並寫下《栝歌行》“五針為松三為栝,名雖稍異皆其齊。牙嵯數株依睥睨,樹古不識何人栽”。中國最著名的兩棵白皮松,一棵是山東曲阜顏廟唐代白皮松,有“古白皮松之最”的稱譽,另一棵在西安市長安溫國寺,據傳是唐代淨土宗祖師善導大師所植。

擎天傲骨頂天立地看紅松

紅松,也稱之海松、果松、紅果松、朝鮮松,中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伊春市樹,伊春被譽為“紅松故鄉”。因心邊材區分明顯,邊材淺駝色帶黃白,常見青皮,心材黃褐色微帶肉紅,故稱之紅松。分佈在中國東北的小興安嶺到長白山一帶,以及俄羅斯、日本、朝鮮部分區域。樹幹粗壯,樹高入雲,偉岸挺拔,是天賜“棟樑之材”,在中國著名建築中,紅松是無可爭議的“脊樑”。紅松生長緩慢,樹齡很長,是長壽象徵,一般可活六七百年,四百年紅松為壯年。清代黑龍江志曾對小興安嶺紅松原始森林記載“參天巨木、鬱郁蒼蒼、枝幹相連、遮天蔽日,綿延三百餘里不絕”。

山巒波濤靜心聽油松

油松,也稱豆葉馬尾松、東北黑松,是瀋陽等市之市樹。原產中國,長江以北均有分佈。樹幹挺拔蒼勁,樹冠展開,年齡愈大姿態逾奇,老枝斜展,枝葉婆娑,每當微風吹拂,猶如千軍萬馬,如同大海波濤,俗稱“松濤”。早在秦代,油松就用作行道樹,黃河、長江流域的驛道每隔3丈栽一株松樹。在古典園林中,油松作造景樹,《洛陽名園記》中載有“松島”之境,承德避暑山莊有“萬壑松”景區。一株成景者甚多,如北京戒臺寺的“臥龍松”。在名山古剎中,可見數百年油松古樹,據《史記》記載,秦始皇登泰山時避雨於松下,松因護駕有功,被封官爵“五大夫松”。北京北海團城一株800年古松,被乾隆皇帝封為“遮陰侯”。

樹木檔案:

松樹是松科松屬植物統稱,全世界種類有80餘種,為常綠樹,多數種類是高大挺拔的喬木,極少數為灌木狀。其材質好,不乏棟樑之材,輪狀分枝,節間長,小枝比較細弱平直或略向下彎曲,針葉細長成束,雌雄同株。

黨雙忍經濟學教授,生態文化學者,三農問題專家。畢業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現任陝西省林業局副局長、陝西省林業科學院暨大秦嶺研究院院長。出版《秦嶺簡史》《中國樹文化》《學習力》《制度並軌與城鄉統籌》《三農治理策論》等著作。先後在耶魯、北大等演講《大秦嶺·中國芯》,致力於創建秦嶺學,推動大秦嶺保護。

松树传奇:做人当如松 傲骨挺立天地间

《中國綠色時報》2019年4月16日

松树传奇:做人当如松 傲骨挺立天地间松树传奇:做人当如松 傲骨挺立天地间

樹木傳奇向您約稿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

從3月12日植樹節開始,中國綠色時報社、中國林學會、亞太森林組織聯合啟動“樹木傳奇·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公益傳播活動,向樹致敬,感恩那些賜福中國的樹木。

每一種樹木,都是一本活的史書、一部美的傳奇。古往今來,在中國人的生存繁衍、民俗風情、社會經濟、民族性格乃至文明演進、國家發展中,樹木的影響總是無處不在。

“樹木傳奇·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公益傳播活動,通過專家、媒體與公眾互動,從生態、經濟、社會、歷史、審美、人文等方面,揭示一種或一類樹木的獨特價值,及其對中國和中國人產生的深遠影響,向公眾傳播樹木知識,弘揚森林文化,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

《中國綠色時報》特開闢《樹木傳奇·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大型專題欄目,全年面向社會各界專家學者、科普作者和熱心公眾特約徵稿,並將適時推出“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公眾排行榜網絡投票活動,結集出版面向公眾的樹木科學與森林文化讀本。

同時,為用影像記錄樹木之美,傳播樹木科學與森林文化,揭示樹木在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建設中的重要價值,中國綠色時報社、中國林學會、亞太森林組織從3月21日國際森林日起,推出“樹木傳奇·美麗中國”全國攝影大賽,作為“樹木傳奇·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公益傳播系列活動之一,現面向全國廣大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有獎徵集優秀攝影作品。

現邀請攝影愛好者和樹木愛好者們用鏡頭髮現四季樹木的自然形態之美,用影像記錄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與傳奇傑作。無論專業攝影師,還是攝影愛好者,人人都可報名參賽,只要你所聚焦的樹木有顏值擔當,深受國民喜愛,所拍攝的圖片角度特別,精美搶眼。相機、手機、航拍器攝影作品均可。

瞭解“樹木傳奇·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公益傳播系列活動,可關注“生態話題”微信公眾號,查看歷史消息,也可致電編輯部諮詢,電話:010-84238477、84238571。

樹木傳奇專題欄目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樹木傳奇攝影大賽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松树传奇:做人当如松 傲骨挺立天地间

樹木傳奇·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

松树传奇:做人当如松 傲骨挺立天地间

↓點擊標題 別有洞天↓

銀杏,穿越時間的永恆

黃帝手植柏:民族根華夏魂

國之瑰寶 降香黃檀

白樺,穿越冰川期的白衣少年

金葉榆,中國的“金枝玉葉”

中國鴿子樹,綠色的和平使者

毛白楊,質樸偉岸的生命

香樟樹,東方佳木寄鄉愁

竹子,民族文化的代表元素

南國桉樹:洋為中用 國之棟樑

梧桐樹:會表情達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