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七日·《马关条约》·思

《有感一章》

谭嗣同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1895 年《马关条约》后,面对国土被侵、主权旁落的民族危机,谭嗣同满怀悲痛和无助,感怀于国家的羸弱与苦难,困惑国家到底路在何方,不禁与同胞们一起黯然泪下,有感而发,直抒忧国之情。

《马关条约》

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四月十七日·《马关条约》·思

北洋海军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1888年正式成立,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

北洋水师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舰队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前八名分别为: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

后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落后日本。

甲午海战

甲午海战指1894年9月17日中国和日本发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的一次海战,该次海战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甲午海战爆发。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清政府花费数百万两白银打造的北洋水师在与日本联合舰队的一系列激烈交战后,损失惨重,退守威海卫基地。

四月十七日·《马关条约》·思

威海卫战役

1895年1月,日军两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偷袭威海卫炮台,并以军舰封锁东、西港口。由于李鸿章避战求和,陆上防备亦未加强,威海卫最后失守。北洋海军困守刘公岛之后,广大士兵仍然积极抵抗。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胁逼海军提督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降,于2月11日自杀。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殉国将领

丁汝昌

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海军提督。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未得到上级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最后在弹尽粮绝,援军来援的希望破灭之后,拒绝了劝降,服毒自杀。

四月十七日·《马关条约》·思

邓世昌

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

四月十七日·《马关条约》·思

刘步蟾

清末海军将领、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元月十一日威海卫保卫战中,"定远"被偷袭入港的日本鱼雷艇击伤,被迫搁浅在刘公岛东部充作"水炮台",因进水过于严重,丁汝昌下令放弃"定远"。当时刘公岛局势日益恶化,因恐"定远"将来落入敌手,丁汝昌、刘步蟾于正月十六日下令,将"定远"舰炸散。

当夜,刘步蟾追随自己的爱舰,自杀殉国。实践了生前"苟丧舰,必自裁"的誓言。

四月十七日·《马关条约》·思

杨用霖

福建闽县人,清代海军将领。1895年年2月11日,丁汝昌和刘步蟾先后自杀。北洋水师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等,推举杨用霖出面与日军接洽投降。杨用霖严词拒绝,回舱后口吟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命诗,用手枪从口内自击殉国。

四月十七日·《马关条约》·思

国之殇,民之殃,位卑未敢忘忧国。

人总是健忘的,历史总是感觉离我们很远,其实从1895年到现在也才不过100多年,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