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雷为什么被称作是航母杀手?

洋姜视频


鱼雷的起爆效果更好一些,这可以说是最简单的原因了。

例如,最常用的反舰导弹AGM-84

这是一枚直径340mm长度为4.64米的导弹,重量只有1110千克,战斗部装药量为210千克。

通常的情况下命中一枚可以摧毁一艘2000吨级水上舰只。

而常用的鱼雷,例如MK48,直径为533毫米长度为5.85米,重量为1500千克,战斗部装药量接近300千克。


看似和导弹的装药量差的不算特别多,但要注意一点的事情是,两种武器的攻击形式是不完全相同的。

在AGM-84攻击一艘大型舰船的时候,导弹在接近目标的时候会爬升到1800米的高度上,然后会近乎垂直的俯冲到目标上空爆炸。这其实是因我200多千克的炸药很难彻底摧毁大型军舰,所以就采用了一个退而求其次的方式——炸毁大型军舰的上层结构和指挥、电子系统使这艘军舰失去战斗力。

但航母基本上舰桥的大小就差不多是一艘驱逐舰的吨位了,AGM-84这种攻击形式是没有太多效果的。


相反,鱼雷的攻击则是依靠接近于水位线的位置爆炸,由于水是一种几乎不可压缩的物质,因此水是可以传递大部分爆炸能量到船体上的。

这样一枚装药量并不比导弹多更多的鱼雷则可以直接炸断一艘船。

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则在于鱼雷并不好防备。导弹的防御是可以靠雷达进行早期预警的,但是,鱼雷运行在水面之下,对鱼雷探测只有靠声纳系统进行。而目前很多军舰仅仅使用被动声纳,需要精确探测目标的时候才会开启主动声纳。因此对鱼雷攻击的防御窗口太大,往往会探测不到鱼雷的来袭。


而且

即便探测到鱼雷来袭,军舰除了做出机动躲避外,很难实施真正的有效防御手段。近防炮一类的武器是很难打到水线以下航行的鱼雷的。


现代鱼雷又大多具有很高的智能性,对于航母这类的大型船只,只要一旦锁定,则很难脱靶。

至于射程,虽然水下运动是一个短板,但目前鱼雷通过携带大量燃料射程已经可以达到过百公里的距离。

配合潜艇等投放手段其实对航母的威胁还是很大的。


另外,传统意义上的鱼雷也被做出很多改进。

例如现在已经将鱼雷和巡航导弹进行合体了。在这样的状态下,前段飞行是导弹,后段攻击是鱼雷的兵器也是切实存在的。


军武数据库


说到“航母杀手”,相信绝大多数观众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弹道导弹以及反舰导弹,而另外一种古老的兵器却常常被忽略:这便是我们今天的主角:鱼雷。

实际上,鱼雷早在1866年就已经被研制出来了,要论资历的话,如今风头正盛的反舰导弹反而还得叫鱼雷一声大哥,有意思的是,如此古老的兵器至今仍然没有被淘汰,相反的,最近我国更是研制出了一种设计非常独特的新式鱼雷,而纵观全球,各国海军也始终把鱼雷视为一种准战略装备。

因为鱼雷的一项优势是反舰导弹甚至弹道导弹都无法比拟的,众所周知,导弹打得位置无外乎水线以上的甲板,舰岛,舰桥等上层建筑,这些部位即使被击中也只是丧失战斗力而退出战斗,海战史上出现过不少甲板上方都被削平了,舰艇照样大摇大摆地开回去再修好并重返战斗的案例。

而鱼雷可就不同了,它专门攻击水面舰只的薄弱以及要害位置,即水线之下的船底,纵使这些部位都有相应的防御措施,但在装药量极大的鱼雷面前,总是能够轻而易举地炸出一个大洞,要知道,再大的船,哪怕是航空母舰这种满载排水量在十万吨级别的巨舰,船底一旦漏个大洞,照样也得沉没。

当然,鱼雷也存在不少先天缺陷,首先是射程近,相比较动辄上百甚至上千公里的导弹,鱼雷那15到20公里的射程根本不够看,潜艇很有可能在进入最大射程范围之前就会被反潜武器提前截胡,同时,航速慢,并且没有制导也增加了鱼雷可被规避的概率,限制了该种武器的应用范围。

但是这些问题随着国产新式超空泡鱼雷的横空出世,都一一迎刃而解,这是一种设计非常的独特的鱼雷,它最早由前苏联发明出来,没错,正是大名鼎鼎的,有着“水下火箭”之称的暴风雪鱼雷,由于水的阻力非常大,比空气大900倍,因此鱼雷的速度被严重限制,无法和导弹相提并论。

而超空泡鱼雷的独特设计原理,能够为自身自动制造出一层气体外衣,让整个鱼雷包裹在其中,最大限度上避免与水直接接触,从而获得非常快的速度,据悉,暴风雪鱼雷的最大航速可以达到每小时400公里,即每秒111.11米,这已经相当于一架飞机的速度了,几乎无法被躲避。

我国曾经向前苏联加盟国购买过至少100枚以上该型鱼雷,并在其基础之上将航程提高到了90公里,将时速提高到了555公里,同时还通过高速光纤指令传输技术赋予了它转向导航的能力,使其成为了水下的反舰导弹。

那么问题来,观众朋友们觉得,除了弹道导弹,反舰导弹,鱼雷以外,还有什么装备可以用来反舰艇呢?欢迎各位在留言区发表见解,洋洋非常期待和大家一起交流看法。


迷彩虎军事


任何军舰(包括航母)宁愿挨一枚重型反舰导弹,也不愿挨一枚重型鱼雷,世界独立研发导弹的国家有两位数,而能独立研发重型鱼雷的国家也就只有个位数。鱼雷自诞生以来就是一等一的军舰杀手,并且在不断完善,威力也不断增大,它也是小国打不对称海战当中的利器,这也是为什么二战时期日本那么重视鱼雷的研发,而日本海军的整个九段渐渐邀击战术都是围绕鱼雷来制定的。而经历过百年的蜕变,对于这一种,水下武器不仅没有像大口径主炮那样被反舰导弹给淘汰,反而成为海军的技术核心。



鱼雷之所以能让所有军舰这样忌惮就是因为它的破坏来自于水下,而军舰则是就是浮在水面上的作战平台,一旦自身浮力遭受破坏,那么即使你拥有再强的战力也不顶用。因为来自于水下的结构破坏是损管解决不了的,舰艇损管三大项目排水、堵漏、灭火中,有两个项目就是专门是针对鱼雷破坏而制定的科目,军舰就算你上层建筑被烧到稀巴烂,只要水密结构不被破坏就不会沉。在中途岛海战中,日本的沉没的4艘航母有声书就只是上层建筑被炸得稀巴烂,但是并没有丧失浮力而沉没,最后你只是被几分发射鱼雷击沉而已。


同样是被飞鱼导弹命中,上图还爆炸了,而下图没爆,但是下图的却沉了?为什么?

而现代航母1000多个水密隔舱中,水下就有几十个大型防雷隔舱,一旦中雷它唯一的自救方法只有关水密隔舱并在向未中弹的一侧注水恢复平衡,并积极抽水,才有可能将军舰拯救回来。所以这也是鱼雷一直被潜艇携带没有被导弹替代的原因。而据说中国海军能在鱼雷技术上快速突破,我国南海地区的渔民功不可没,南海作为美国的常客,经常在南海搞一些小动作,经常在南海“撒鱼苗”,而中国渔民就经常打捞起一些奇奇怪怪的“鱼”,听说这种鱼的价格非常高,经常有价无市。所以有想要去南海“打鱼”的吗?ヽ(•̀ω•́ )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