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和吳昌碩的書法老師楊峴,用草書寫隸書,該怎麼欣賞

1899年9月25日上海《中外日報》上刊登有一則題為《後起之秀》的潤格廣告:

李漱筒,當湖名士也。年十三,輒以書法篆刻名於鄉。書則四體兼擅,篆法完白,隸法見山,行法蘇黃,楷法隋魏。……綴潤例如下:書扇五角,楹帖一元,堂副諸例……。

文中所述李漱筒,即李叔同;當湖又名柘湖,為浙江平湖古稱;見山,即楊峴。此則廣告說明其隸書師法楊峴。

李叔同和吳昌碩的書法老師楊峴,用草書寫隸書,該怎麼欣賞

弘一法師《臨楊峴隸書四條屏》

楊峴,(1819——1896),字見山,又字季仇,號庸齋、藐翁、遲鴻軒主等。歸安(今浙江湖州)人。咸豐五年(1855)舉人。應會試不中,遂以幕僚身份輾轉各地,曾入曾國藩、李瀚章幕中,參佐軍務。五十歲以後負責海道漕運的義務,官至鹽運使。其間曾知常州府數月,六十五歲知松江府時,因得罪上僚被劾罷官。此後即寓居蘇州,讀書著述,以賣字為生。

這是楊峴隸書《臨婁壽碑》。楊峴在書法上專攻隸書,於漢碑無所不窺,尤致力於《開通褒斜道》、《石門頌》、《禮器碑》。由於他取法廣泛,臨習勤奮,因而下筆極其熟練,個人風格也十分明顯。本文所選的隸書四屏條在楊峴作品中堪稱精品。此四條屏寫的是漢代的《婁壽碑》(見圖)

李叔同和吳昌碩的書法老師楊峴,用草書寫隸書,該怎麼欣賞

楊峴隸書《臨婁壽碑》

此四屏條在用筆上的一大特點便是:跳躍,灑脫,緩急適度。隸書一般以方正、嚴冷見世。而見山隸書的撇捺左右伸展,波挑飛揚,將漢碑的雍容端莊變成一種活潑飄動、神采煥發的形象。這種現象曾被人稱為用草法寫隸書。這種寫法在當今書壇不乏其人,他們的隸書往往在氣息上更勝人一籌。

李叔同和吳昌碩的書法老師楊峴,用草書寫隸書,該怎麼欣賞

楊峴隸書《臨婁壽碑》

細品楊峴此四屏條,無一筆不變化,無一畫有類同。“匠”與“家”之間往往就是一步之遙,太有規律可循,那便是匠人堆砌。藝術是人之心靈與萬物之間擦出的火花,見山隸書的耐看之處便是線條的豐富變化。圖中的林字,兩橫並立,但由於起收的不同,風神盡顯。“多”字先蓄勢,後以強勁、有力之筆剔之,收得果敢、乾淨,而點畫之間的虛空則進一步增添了這幅作品的內在活力。

李叔同和吳昌碩的書法老師楊峴,用草書寫隸書,該怎麼欣賞

值得一提的是,見山的行書也風格鮮明,點畫沉著。體勢奪宕,字形或瘦長,或方扁,或緊結,或離散,變化多端而力避平淡,其豪縱不羈與俊逸飛動,一同於隸。

李叔同和吳昌碩的書法老師楊峴,用草書寫隸書,該怎麼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