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汉唐时期

长安

作为著名的丝绸之路起点

东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绚丽多姿的异域文化在这里

与华夏传统文化交融互鉴

造就了京都兼容并蓄、灿烂夺目

壮丽多彩的盛世气象

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

在咸阳的九嵕山上

也有一座“长安城”

兴建于唐开元年间

规模甚至超越当时的都城长安

九嵕山上的“长安城”

站在坦荡的关中平原上,

遥望云雾缭绕的九嵕山,

瞩目高耸的主峰,

就如明代诗人赵崡所描述的

“众山忽破碎,突兀一青峰”。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千年前,这里也有座庞大的“长安城”,

面积2万余公顷,周长60千米,

(唐长安城鸟瞰复原图周长达35.56公里)

甚至超越当时的唐长安城,

占据着群山,墙垣回绕,楼阁林立。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

皇后长孙氏病危,临终之时遗言薄葬 。

唐太宗遵照长孙皇后的遗言,

在皇后崩后,把她临时安厝在九嵕山新凿之石窟,

陵名昭陵

并决定把昭陵也作为自己的归宿之地,

驾崩后与皇后合葬。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此后,唐昭陵便开始了为期107年的兴建工程,

从贞观年间开始,直至开元二十九年,

百余年内形成了庞大的昭陵陵园。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而其平面布局,

更是仿照唐长安城的建制设计

昭陵工程是由唐代著名工艺家和美术家

阎立德、阎立本兄弟设计。


丨阎立德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丨唐昭陵九嵕山 这里有陪葬墓180余座,是国内独一无二的最大的帝王陵园,这么大的陵园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有的。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丨唐长安城复原图

长安由宫城、皇城和外廓城组成。宫城居全城的北部中央,是皇帝起居的地方;皇城在宫城之南,为百官衙署(即政治机构);外廓城从东南北三方拱卫着皇城和宫城,是居民区。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丨昭陵墓葬示意图 180余座陪葬墓,以陵山主峰为轴心,呈扇形分布在主峰两侧和正南面。太宗陵寝居于陵园最北端的九峻山主峰,居高临下。陪葬墓的分布以昭陵元宫为中心,向南辐射成一面扇形,犹如群星拱月一样,拱卫着昭陵,恰为君臣生前一样,帝王面南背北,朝臣侍列殿堂,象征着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力。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图/昭陵博物馆)

昭陵的陵寝居于陵园的最北端,

相当于长安的宫城,可比拟皇宫内宫。

在地下是玄宫,在地面上围绕山顶建为方型小城,

城四周有四垣,四面各有一门。

据史书记载,

昭陵玄宫建筑在山腰南麓,穿凿而成。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昭陵四周当时建筑,

根据北宋学者宋敏求《长安志图》记载:

“以九嵕山山峰下的寝宫为中心点,

四周回绕墙垣,四隅建立楼阁,

北为玄武门,南为朱雀门,周围12里”,

可见其规模之宏大。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其中,光是供墓主人灵魂饮食起居

及宫人、官员和守陵军队居住的下宫,

在其遭受大火焚烧

修葺后房屋就有378间,

且是“但修葺而已”,

可见原建筑面积之一斑。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从献殿遗址出土的一件鸱尾

(高1.5米,重150余千克)的高度

宋敏求推想献殿的屋脊,

其高应在10米以上,

应该是九间重檐,

足见当时殿堂的高大雄伟。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拥有180余座陪葬墓的天下第一陵

“遥望九嵕山,古冢何累累。

上有名王宫,下藏贤臣衣”

“当年宏帝业,灵爽群臣聚”


昭陵不只因为唐太宗李世民

是我国历史上公认的很有作为的皇帝,

也不仅因为昭陵地理环境的宏阔,

陵山气势的雄伟是历代帝王陵墓所难以比拟的;

还因为陵园之大,陪葬之多,

不要说在我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因而被誉为“天下名陵”。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在目前已确认的180余座陪葬墓中,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夫妇合葬墓,

因而陪葬者远远超过200人。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其中,历史上为人们所熟知的

长孙无忌、程咬金、魏征、秦琼、

房玄龄、李靖、尉迟敬德、徐懋功(李绩)、

长乐公主、韦贵妃等人,都埋葬于此。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唐昭陵里的万国来朝

在司马道门内列置了十四国君的石刻像,

有突厥的颉利、突利二可汗,

阿史那社尔、李思摩,吐蕃松赞干布,

高昌、焉耆、于阗诸王,

薛延陀、吐谷浑的首领,

新罗王金德真,林邑王范头黎,

婆罗门帝那优帝阿那顺等。


丨昭陵北司马门出土五辫蕃酋像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这些石像刻立于高宗初年,

反映了贞观时期国内各民族交往、

唐对西域的开拓以及与邻邦关系的盛况。

这些石像在早年已遭破坏,

今可见者仅有七个题名像座,

几躯残体和几件残头像块。


丨昭陵出土南亚人蕃酋像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前人曾说这些石像

“高逾常形,皆深眼大鼻,

弓刀杂佩,壮哉,异观矣”!

可惜的是,这些来自异域的勇士,

并未保护昭陵的陵主

那个在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地留下

辉煌名声的唐太宗李世民,

他的陵墓依然被不同朝代的盗墓贼频频光顾。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再强的帝国,总有衰落的时候。

强盛的大唐没落后,昭陵屡遭盗贼洗劫,

后又经战乱破坏,地面建筑已破坏殆尽。

但陵园遍布丰富的古迹和文物,

还藏有大量的古代美术工艺品及其他文物。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图/昭陵博物馆

昭陵六骏

说到昭陵,最不容过错的

莫过于昭陵六骏石刻。

唐太宗生前最爱的六匹骏马

石刻随入墓葬,

代表唐代石刻艺术巅峰的杰作。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六骏名为"特勒骠"、"青骓"、"什伐赤"、

"飒露紫"、"拳毛騧(guā)"、"白蹄乌"。

其中"飒露紫"、"拳毛騧"二骏,

于1914年被盗运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其余四骏现存西安市碑林博物馆。


丨飒露紫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丨拳毛騧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三大碑林之昭陵碑林

昭陵碑林集中展示陪葬墓前的墓碑

及出土的墓志近百件,

可谓“撰、书皆名流,文、字俱佳品”,

与西安碑林、山东曲阜碑林并称中国三大碑林。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其中有欧阳询的《温彦博碑》、

褚遂良的《房玄龄碑》、

唐高宗李治御制御书的《李勣碑》

……

另有孔颖达碑座的刻字,

尉迟敬德墓志盖的“飞白书”都是稀世珍品。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昭陵唐墓壁画和《兰亭集序》

昭陵博物馆内的昭陵唐墓壁画展,

展示昭陵陪葬墓出土壁画88幅,

有婀娜多姿的侍女,

翩翩起舞的乐伎,神态各异的给使,

还有贵夫人成牛车出行的场面等等。


丨长乐公主墓《云中车马图》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丨长乐公主墓《甲胄仪卫图》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相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

和钟繇等古代著名书法家的许多墨宝

也都藏于昭陵。

苏轼更有诗曰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整个昭陵陵园,

再现了当年贞观遗风。

昭陵陵园地上、地下遗存的大量历史文物,

以及那180余座陪葬墓,

伴随着久远的故事和传说,

静静地躺在九嵕山上,

仿佛在等待着

下一个千年。


九嵕山上 贞观遗风 当咸阳遇见另一座“长安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