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晚、不說話?家長彆著急,三招讓孩子早開金口

慧姐是兩個小朋友的媽媽,哥哥已經有六歲了,妹妹只有兩歲。我們平常聊的話題也大多跟孩子有關,最近慧姐又跟我大倒苦水了,自己家的老二都已經兩歲多了,除了會叫“爸爸、媽媽、哥哥”之外,什麼都不會說,例如:某天晚上,兩個孩子因為玩具起了爭執,於是老二就跑來跟媽媽告狀:“哥哥...哥哥”,慧姐:“哥哥怎麼了?”寶寶:“啊...”。

在一旁的爸爸也是有些著急了,爸爸:孩子都兩歲多了,怎麼話還說不好?

孩子說話晚、不說話?家長彆著急,三招讓孩子早開金口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也經常遇到家長詢問類似孩子語言發育的問題,有的寶寶就像慧姐小女兒這種情況,有的寶寶乾脆就用動作來代替說話,這可愁壞了家長們。

其實每個寶寶都是有個體上的差異的,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也是有早有晚,語言表達也有清晰不清晰之分。但只要瞭解孩子語言發育的規律,做到心中有數,也就不會過分焦慮了。

孩子說話晚、不說話?家長彆著急,三招讓孩子早開金口

語言學習的三個階段:

一、0-1歲為語言準備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基本以簡單的發音和稱呼為主,在陪孩子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聽到他們咿咿呀呀的說話,卻不知道孩子在說什麼。其實,這時的寶寶正在積累語言信息。

二、1歲-1歲半為語言理解階段:這時的寶寶對大人的語言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知道大人在說什麼,但是還只能用簡單的詞彙表達自己的意願,卻無法用邏輯性的語言表達出心中所想。

三、1歲半-3歲為語言發展的躍進期: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已經具備使用簡單句子與大人交流的能力,可以用簡單的語句來表達自己內心所需。

其實寶寶說話晚的原因有很多,有語言環境的因素,家長沒有正確的引導,也有可能是寶寶大腦發育節奏較慢。

孩子說話晚、不說話?家長彆著急,三招讓孩子早開金口

當孩子有下面這些情況時,就該及時帶孩子去醫院了:

一、發音器官不正常:例如舌繫帶過短、唇裂、顎裂等疾病因素,就會出現發聲氣流走向失常和發聲協調困難從而影響發音。

二、聽力問題:如果孩子有聽力問題,就會導致寶寶無法感知外界的語言環境,孩子小時候都是通過聆聽來學習語言的,所以說十聾九啞,聽力有問題的孩子大部分都會語言發育遲緩。

三、孩子有孤獨症或是智力低下,都會導致語言發育遲緩。

孩子說話晚、不說話?家長彆著急,三招讓孩子早開金口

排除了孩子的疾病因素,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寶寶說話呢?

一、語言刺激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多跟寶寶說話,即便是寶寶還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內心所需,家長要儘可能的跟寶寶介紹每一個遇到的事物,平時可以堅持給寶寶唱兒歌、讀故事書。另一方面,家長要積極回應寶寶,當寶寶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時,可以模仿寶寶的聲音,這樣寶寶就會很開心,這樣可以激發寶寶學習語言的興趣。

孩子說話晚、不說話?家長彆著急,三招讓孩子早開金口

二、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所需

每次寶寶剛用手指指向某樣東西的時候,家長便立刻心領神會的幫寶寶達到目的,絲毫不會怠慢,但殊不知,這樣其實是害了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家長可以故意拿錯兩三次,當寶寶知道光用手勢行不通的時候,就會激發學習語言的興趣。同時,這樣做還可以讓孩子長大後脾氣溫和,不會焦躁不安。

孩子說話晚、不說話?家長彆著急,三招讓孩子早開金口

三、創造語言環境

家長儘量說普通話,給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還可以讓寶寶多與別的孩子玩耍,尤其比自己孩子稍微大點的孩子,一方面可以培養寶寶說話交流的慾望,另一方面,稍微大一點的孩子詞彙量相對豐富,而且語言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邏輯性,寶寶可以在玩耍的同時積累詞彙,當然了,一定要選擇素質較高的孩子。

在寶寶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批評孩子,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將來能不能打開金口,跟家長有著很大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