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講:你該如何配置保險?

這套保險課程你能看到到這裡,想必你基本上已經解決了保險相關的基礎理念。

你大約會心急如焚地和我說,保哥,我知道保險很重要。但是,如何購買保險呢?你介紹了這麼多的保險,優先級順序是如何的呢?保額應該有多少?保費應該交多少合理?

這節課我們就來講講“保險如何配置”的問題。

由於保險是極為個性化的產品,需要根據你的生命階段、家庭收入、身體狀態和規劃的目標來綜合規劃,所以我也很難給出一個全面的方案適合所有人。

這也是為什麼在互聯網渠道興起的今天,保險代理人依然無法被簡單替代的原因。當然,這不是今天的主題。如何選擇購買渠道,我也會單獨開一講,從全市場的角度來看,找到適合你的購買渠道。

回到保險配置的主題上來。我整理了各種紛繁複雜的情況,將保險配置的方案統歸到最常見的三種場景。

第一種,單身全職工作的狀態。

第二種,普通三口之家,雙薪家庭。

第三種,單薪家庭。

那麼,無論哪種場景,我們在配置保險的時候都遵循最基本的原理,我稱它為“保險需求金字塔”,分為底層、中間層和最高層,三個層次。

在“金字塔”的底層是意外、重疾和壽險,這些最基本的保障型險種是為了將有可能的風險對家庭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

中間層是教育和養老,這兩項都是為了讓你“存住錢”,不讓資產貶值或者流失;

最高層的才是投資型的險種,在有了該有的保障以後,如果還有富餘的資金,那麼我們還能夠尋求一個更高的收益回報。

所以,保險一定是“先保障、後投資”,這個思路無論購買海外保險還是大陸保險都是通用的。

基於這個原則,我們進入最常見的第一種場景,就是單身全職的年輕人。

你可能是剛畢業小几年,手裡的積蓄也沒有那麼多。像現在很多都是獨生子女,說不定也不在父母身邊。出門凡事都要靠自己。給自己買上保險,受益人寫父母,更能表達你的孝心。

在這裡呢,葉老師給年輕的小夥伴們兩個方案,基礎版和加強版。

基礎版的簡單配置,只要1000元左右就能搞定。

1000元花在哪裡呢?你只需要一份消費型的意外險,加一份定期型的重疾險,最後再加一份定期壽險。這就可以了。

如果有的朋友在一些乘坐飛機頻繁的行業或崗位,你可以再買一份航空意外險。

這些基礎款,你在各大互聯網渠道都可以看到。差異性不是特別大。

那什麼是加強版呢?加強版的組合是一份消費型意外險;一份定期型重疾險或長期的重疾險;第三份是將基礎版裡的獨一份的定期壽險替換成“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的組合”,這個組合的保額與之前等量,但是,保費又比獨一份的終身壽險要便宜;最後一份,你可以適當買一些醫療險。

加強版更適合年收入較高的白領,這個群體的消費者對品牌和品質的要求也會更高。

這是你在單身狀態下的保險配置思路。受益人主要寫父母。

第二種場景,就是慢慢的,更多的朋友會逐步走入婚姻的殿堂,生兒育女。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三口之家。通常來說,家庭早年的奮鬥之初,夫妻兩個人都需要工作。

這樣的家庭需要的哪些保障呢?

我們從需求的輕重緩急來看。

首先,夫妻雙方的人身保障、重大疾病保障;

其次,夫妻的養老準備金;

最後,小孩的人身保障、重疾保障、教育金、婚嫁準備金。

在最基本的人身保險上,很多家庭會首選為孩子購買保障,這其實是違反保險基本邏輯的。

家庭投保最需要保障的應該是家庭的經濟支柱,也就是兩位大人。因為一旦他們發生風險,家庭收入就會大幅減少,從而嚴重影響家庭生活質量。

相反,孩子發生意外或者重疾的幾率較小,同時保險產品也在不斷更新迭代,可以等孩子長大一些再購買人身保險。

所以,人身保險上需要大人各自購買重疾和意外險。

雖然說,雙薪家庭抵禦風險的能力比起單薪家庭要強。但是,經濟條件允許的話,大人可以再各自買一份壽險。受益人寫夫妻對方,這個就是“夫妻互保”。

“夫妻互保”簡單點來講,就是夫妻雙方分別當被保險人,而受益人就是對方。

夫妻互保的優勢是什麼呢?夫妻互保,如果選擇“雙豁免”,一方身故或發生合同約定的殘疾、重疾,夫妻雙方在後期的保費都可以免交,合同保障不變。

在家庭遇到風險時,最大程度減輕了家庭負擔,提供充足保障。但是“雙豁免”保費貴一些。

保障完了大人,那小孩的教育金和大人的養老怎麼解決呢?

教育費用和養老費用我們可以用年金險來解決。

先來總結一下投保小竅門:

1、家庭內的投保順序是“先大人,後小孩”。

2、一般保障型產品的支出佔家庭收入的15%左右。

3、有餘力的情況下,夫妻雙方可以選擇“互保”和“雙豁免”。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第三種場景,單薪家庭。

通常一個家庭在組建5~10年內會步入成熟期。這個成熟,一方面是指經濟能力上的紮實;另一方面,第一個孩子也長大了,甚至準備二胎。此時,很多女性朋友會選擇放棄工作,迴歸家庭。

但是,和雙薪家庭相比,此類家庭的抗風險能力差很多,一旦經濟支柱發生了風險,對整個家庭的打擊是致命的。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幾個月前刷爆朋友圈的一篇文章。一位先前在一家知名科技公司工作的中層管理員工,在“被離職”後,家庭遭遇的經濟危機。

這位先生年收入四十多萬、兩個孩子、兩套房子、一輛車、十幾萬的股票,太太是全職主婦。這是常見的中產家庭的配置。現金流雖然緊張,但也能維持。

直到有一天,先生被迫離職,發現能找到的新工作,稅後月薪才1萬多。但兩套房子每個月的房貸就要3萬。一下子把他推到了一場巨大的財務危機中。雖然,這樣的情況遠沒有觸發到保險中的賠付條款。但是,單薪家庭的經濟脆弱性可見一斑。

所以,除了基本的意外和重疾之外,作為家庭經濟唯一來源的先生必須配置一份定期壽險。

定期壽險的優勢就是比較靈活而且保費低、保額高,可以給這樣的家庭足夠的抵抗風險的保障。

另外,很多中產家庭雖然收入不低。但是,為了追求生活品質會變成“月光家庭”,消費和投資理財的習慣不是太好。等到真的要供養子女出國留學,或者實現夫妻倆的環遊世界夢想,才發現儲備遠遠不夠。

如果是這樣,我倒是建議,可以認真考慮下養老年金險,用當下的現金換取未來的現金流。

本節課的最後,保哥再來提煉下保險配置的核心要點:

第一, 保險金字塔分三層,最底層是人身保障,中間是儲蓄,頂層是投資。我們遵循“先保障,後投資”的投保原則。

第二, 全職單身小夥伴可以用1000元配置基礎版的保險方案,順序依次是消費型意外險、定期型重疾險和定期型壽險。

第三, 三口之家的配置原則,其一,先大人後小孩;其二,保障型保險的支出佔家庭收入的15%;其三,重點關注家庭經濟主力;其四,即使當下的收入不菲,也要對未來有所規劃。必要時就配置儲蓄型保險,未來多一份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