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總統府——走進它的歷史

想要了解南京的歷史,總統府你一定要來

旅遊篇|南京總統府——走進它的歷史

南京總統府

南京總統府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292號,是中國近代建築遺存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築群,也是南京民國建築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遺址,現已闢為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

南京總統府建築群佔地面積約為5萬餘平方米,既有中國古代傳統的江南園林,也有近代西風東漸時期的建築遺存,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其歷史可追溯到明初的歸德侯府和漢王府,清代被闢為江寧織造署、兩江總督署等,清康熙、乾隆南巡均以此為行宮。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今南京)後,在此基礎上擴建為天王府。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此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闢為大總統府,後來又為南京國民政府總統府。

南京總統府自近代以來,多次成為中國政治軍事的中樞、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國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這裡發生,或與這裡密切相關,一些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動過,現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南京總統府歷史沿革

旅遊篇|南京總統府——走進它的歷史

旅遊篇|南京總統府——走進它的歷史

明朝初年,今總統府為當時德侯府和漢王府。清軍入關後,明漢王府舊址被闢為江寧織造署、江南總督署、兩江總督署,清康熙、乾隆下江南時均以此為“行宮”。康熙六下江南,四次居住在當年的江寧織造府,因此就把江寧織造府所在地稱為大行宮,並沿用至今。 [4]

清咸豐三年(1853年)3月29日,太平軍佔領南京,定都天京,建立太平天國政權。暫住藩習衙署,不久後開始修繕兩江總督署,5月開始在原兩江總督署的基礎上修建天王宮(今天王府),隨即以原兩江總督署為中心,擴建為天王府。至11月,不慎失火,夷為平地。

清咸豐四年(1854年)2月,天京天王宮再次破土動工。

旅遊篇|南京總統府——走進它的歷史



清同治三年(1864年)6月1日,幼天王洪天貴福繼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隨後清軍屠城,湘軍攻破天京後太平軍放火燒城,湘軍在大肆搶劫後也到處縱火,焚燬宮殿建築。

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兩江總督署。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劉坤一、沈葆楨、左宗棠、張之洞、端方等均任過兩江總督。

清宣統三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江浙聯軍克復南京,遂議決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

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先生在此處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組建中華民國,定1912年為民國元年,併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同年4月,臨時政府結束,在這裡成立了以黃興為留守的南京留守府。

民國二年(1913年)“二次革命”中,成為討袁軍總司令部,黃興、何海鳴先後任司令。

旅遊篇|南京總統府——走進它的歷史

民國二年至民國十六年(1913年至1927年),這裡先後成為江蘇都督府、江蘇督軍署、江蘇將軍府、江蘇督辦公署、副總統府、宣撫使署、五省聯軍總司令部、直魯聯軍聯合辦事處等機構。軍政主官有程德全、張勳、李純、齊燮元、盧永祥、馮國璋、孫傳芳、楊宇霆、張宗昌等人。

民國十六年(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不久,即於9月移駐這裡辦公。

民國十七年(1928年)10月,國民政府實行五院制,闢國民政府東院(東花園)為行政院辦公處,國府西院(西花園)為國民政府參謀本部和主計處。至1937年11月,譚延闓、蔣介石、林森先後任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闓、宋子文、蔣介石、陳銘樞(代理)、孫科、汪精衛先後任行政院長;李濟深、何應欽、朱培德、蔣介石、程潛先後任總參謀長;陳其採為主計長。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月28日,梁鴻志等人在南京成立日本傀儡政權中華民國維新政府。

旅遊篇|南京總統府——走進它的歷史

國民政府時期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月,維新政府和另一傀儡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併入汪精衛南京國民政府。汪偽政權的正式成立,表明汪精衛集團完全淪為日本侵華的工具。國民政府先後成為日軍第16師團部和偽維新政府行政院,以及汪偽政府的立法院、監察院和考試院;國府東院成為偽交通部、鐵道部等機構;國府西院成為偽軍事參議院。 [5]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5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後,仍為國民政府所在地。東花園成為國民政府社會部、地政部、水利部和僑務委員會;西花園則成為國民政府主計處、軍令部,總統府軍務局、首都衛戍總司令部。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5月20日,蔣介石、李宗仁在行憲國大分別當選總統和副總統後,國民政府改稱總統府。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24日凌晨攻佔總統府,南京解放。南京解放後,總統府一直作為機關辦公場所。 [6]

旅遊篇|南京總統府——走進它的歷史

人民解放軍攻佔總統府

1982年2月,南京總統府以太平天國天王府名義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機關單位陸續搬遷,並於1998年在總統府舊址之上,開始籌建中國近代史博物館。

2002年9月3日,南京市舊城改造過程中,總統府大照壁於零時30分遭到拆除,拆下來的部件加以保存,並承諾日後重建。

2003年3月,中國近代史博物館建設工作完成,並正式對外開放。

2004年,南京總統府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13年1月,南京總統府門樓保護性修繕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歷時2個多月的外立面修繕基本完成,門樓為1932年的外觀進行保護性修繕。

南京總統府建築佈局

概述

南京總統府除中軸線外,東西兩側還各有三四條自成一體的小軸線。總統府建築群經歷六朝、明、清、太平天國和民國等歷史時期,最終奠定建築群現今的基本格局,在一次又一次擴建、改建、重建過程中,先後產生了大小共八條軸線。 [8]

中軸線

旅遊篇|南京總統府——走進它的歷史

大堂

總統府建築群的主軸線,由門樓、大堂、二堂、八字廳、會客廳、麒麟門、政務局樓、子超樓組成。建築風格前半部分以中式為主,後半部分則以西式居多。

門樓建於1929年,姚彬設計。這裡也是太平天國天朝宮殿的真神榮光門、清兩江總督署以及舊督軍署大門舊址。在這典型的古羅馬建築風格門樓前,保留了督署前石獅,並加建了照壁(後於2003年因長江路拓寬被拆除)。

門樓與大堂間的廣場由水泥條石鋪成,有些柱礎規律地掩於條石下。東、西朝房依舊保持清代建築風格,東朝房曾為督署的吏戶禮三科,西朝房曾為兵刑工三科。民國時期是衛士室。

紅柱灰瓦、方磚鋪地的大堂建於太平天國榮光大殿原址,大堂正中懸掛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橫匾。大堂後有東、西廂房各一,其後由封閉的西式通體方格毛玻璃封閉穿堂與二堂相連。穿堂東面是一清代四合院,西面是大禮堂。

旅遊篇|南京總統府——走進它的歷史

麒麟門

二堂位置是洪秀全處理軍國大事的真神天父殿,內有4根粗壯紅柱,拱形的北門上部是空格窗,天棚、四壁、屋頂、門窗皆為木結構,加上重簷青瓦,粗看是標準中式建築,其北面外部卻又是典型的西式風格,碩大的拱形門上嵌有拱心石,並飾以西式花紋。

二堂北面的拱門外廊與東、西建築相連,正北的敞開式穿堂與一座西式平房相連,平房造型與西花廳相似,門前的彩色石子臺階呈“八”字狀展開,故稱“八字廳”,是當年送別賓客時經常合影留念的地方。

八字廳通入的平房建於1917年,是馮國璋任副總統時期在一次大火後的廢墟上所建,後來作為內、外賓會客室。後面又是一條中西合璧的開放式長廊,地面上的彩色磨石至今花紋鮮亮如新。

旅遊篇|南京總統府——走進它的歷史

子超樓

東、西所通平房都有拱門外廊,走廊中卻是一樘極具中國傳統的紅色雙扉木門,至今仍用門臼開啟,名曰“麒麟門”。不過,真正的麒麟門已在上世紀50年代初被拆除,地址位於紅門以北兩三米處,那裡地上還留有“建康營造廠制”、“民國二十四年”的字跡。

長廊後的兩層西式樓房建於1925年,是子超樓建成前總統府內最好的辦公樓,曾作為文官處辦公樓,後來是政務局辦公樓。

中軸線的最北端,就是大名鼎鼎的子超樓,也是總統府內最重要的建築。虞炳烈設計,1935年12月由魯創營造廠建成。這是當時少見的高樓,中間高些,有六層;兩邊稍低,為五層,左右對稱,鋼筋混凝土結構。

西軸線

西一軸線

旅遊篇|南京總統府——走進它的歷史

總統府攝影處(俗稱“八字廳”)

由臨時大總統秘書處、中山廣場、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室、國民政府參謀本部樓組成。

這條線的建築以展現孫中山業績為主,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室是核心。這幢仿法國文藝復興風格平房,是清末兩江總督端方赴歐美考察回國後所建,初名“寶華盫”,作為接待重要賓客的館驛。因位於督署西部,又名“西花廳”。

臨時大總統秘書處系2003年根據史料復建。它與臨時大總統辦公室之間的庭院,於2011年紀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際擴建為中山廣場,並立有孫中山先生坐像。

建於1935年的參謀本部辦公樓,現為孫中山與南京臨時政府史料展廳。樓北面的博愛湖,是2003年將周邊零散房屋拆除後挖掘而成,種有綠化植被,供人們小憩。 [8]

西二軸線

旅遊篇|南京總統府——走進它的歷史

熙園

由太平湖及周邊建築、“圖書館”樓、遊客餐廳組成。

太平湖是西花園的中心,原是通向楊吳城壕的池塘小溪,後經多次開鑿,呈東西對稱、北窄南闊的瓶形,周長500餘米。東榭西樓,北閣南舫,不對稱地圍湖而建。

建在太平湖東岸的忘飛閣水榭,與同樣三面臨水的夕佳樓隔湖而望,是觀賞園中美景的絕佳之處。

不繫舟石舫是大院最古老的遺留建築,為清兩江總督尹繼善所建,名字是乾隆親賜。如今除石質材料外,木質結構已更換多次,太平天國風格的船艙則是新中國成立後修建的裝飾。

漪瀾閣立於水中,左右只有石橋與岸相連,所以太平天國機密房選址於此。上世紀30年代初為高級參謀室。

湖北的三層小樓建於1929年,初為參謀本部辦公樓,後為國民政府文官處圖書館。其後平房原為檔案室,現改建為遊客餐廳。 [8]

西三軸線

由主計處辦公樓、桐音館、花廳、觀戲臺及孫中山起居室組成。成形於1870年,曾國藩重修督署時期。

主計處辦公樓建於1935年,呈回字形,後作為軍令部、參謀本部、首都衛戍司令部辦公用房。現為江蘇禁毒展覽館展廳。桐音館掩於數棵青桐之中,民國時期為軍務局局長室。此館與花廳間的假山系多次壘建而成。花廳、觀戲臺及其東部長方廊均為晚清建築,孫中山曾在此議事會客,後用於詩會、堂會,後為軍務局辦公處。孫中山起居室的二層小樓,晚清時供總督內眷居住。[8]

西四軸線

主要由貴賓休息室、禮堂、四小院組成,成形於上世紀30年代。

貴賓休息室的中式院落是民國時期醫務室用房。中西合璧的禮堂建成於1930年,系盧樹森設計,許多重要活動都在此舉行。四小院由3排平房與1幢兩層小樓組成。民國時期先後為典禮局、印鑄局用房。

東軸線

東一軸線

旅遊篇|南京總統府——走進它的歷史

南京總統府攝影圖集(13張)

主要由東部諸小院、東湖及文官處宿舍樓組成。

東廂房及相連小院如今為清兩江總督文物史料展廳,復原了兩江總督大堂、花廳等場景。大堂後東面的清代小院現為太平天國與天朝宮殿文物史料陳列廳,復原了天王寶座、天王書房、樞密室、娘娘宮等場景。兩展用房系清末建成,民國時期為總務局辦公用房。東湖系2003年拆除原址建築挖掘而成。上世紀30年代初這裡建有禮堂、餐廳及職員宿舍。 [8]

東二軸線

主要由6排平房組成。

這裡原有10排平房,在太平天國及督署時期為馬廄,民國時期先後為印鑄局工廠、軍樂隊、警衛隊、交通隊、清潔隊及參軍處、主計處宿舍。2003年,整體規劃拆除了4排平房。餘下的,4排作為晚清與民國展覽用房,2排用於復原馬廄和軍樂隊的場景。 [8]

東三軸線

主要由陶林二公祠及行政院南樓、北樓和北門組成。

陶林二公祠原址在長江東街4號(現屬江蘇省美術館新館範圍),於2007年整體移建於此。

行政院北樓1928年建成,為二層混凝土建築,兩邊向南伸展,呈“凹”形。中間屋頂為尖形,兩邊為平臺。南樓由趙深設計,1934年6月建成。兩樓底層地下均有防空洞,這也是戰時民國建築的一個特色。

行政院北門其實並不是面朝正北,而是略微偏東。由於國民政府、參謀本部正門向南,佔據了國府路(今長江路)以北的全部區域,而東面東箭道上的那條貫穿市內的鐵路,限制了辦公區域向東和向北擴展,行政院只好屈於東北一隅。東箭道的路面畢竟不夠寬暢,車輛往來有所不便,不久就在東面不遠處又開了東門。這兩門均頗具特色,現保存完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