桫欏(Alsophila spinulosa (Wall. ex Hook.) R. M. Tryon)


桫欏,別名蛇木,是桫欏科、桫欏屬蕨類植物,有“蕨類植物之王”讚譽。

桫欏是能長成大樹的蕨類植物,又稱“樹蕨”。桫欏的莖直立,中空,似筆筒,葉螺旋狀排列於莖頂端。是已經發現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極其珍貴,堪稱國寶,被眾多國家列為一級保護的瀕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稱。桫欏是古老蕨類植物,可製作成工藝品和中藥,還是一種很好的庭園觀賞樹木。

桫欏是極少數一些木本種類其中的一種。生於林下或溪邊蔭地,產於中國大陸的西藏貴州赤水及南方各地,在尼泊爾、印度錫金、不丹、印度、緬甸、泰國、越南、菲律賓及日本南部也有分佈。


桫欏莖幹高達6米或更高,直徑10-20釐米,上部有殘存的葉柄,向下密被交織的不定根。葉螺旋狀排列於莖頂端;莖段端和拳卷葉以及葉柄的基部密被鱗片和糠秕狀鱗毛,鱗片暗棕色,有光澤,狹披針形,先端呈褐棕色剛毛狀,兩側有窄而色淡的齧齒狀薄邊;葉柄長30-50釐米,通常棕色或上面較淡,連同葉軸和羽軸有刺狀突起,背面兩側各有一條不連續的皮孔線,向上延至葉軸。

桫欏生於山地溪傍或疏林中,海拔260-1600米。桫欏為半蔭性樹種,喜溫暖潮溼氣候,喜生長在沖積土中或山谷溪邊林下。氣溫在5-35℃的山區、壩區和庭院均可栽培。可地栽,也可盆栽或桶栽,但相對溼度要大。

桫欏喜生長在山溝的潮溼坡地和溪邊的陽光充足的地方,常數十株或成百株構成優勢群落,亦有散生在林緣灌叢之中。桫欏在我國分佈很廣,從北緯18.5°-30.5°。最北的記錄為四川鄰水縣,該地處四川盆地東部,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受地形影響,氣候較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偏高約2-4℃,具有冬暖、春旱、夏熱、秋雨、溼度大、雲霧多、日照少、乾溼季節明顯等特點。土壤多為酸性。


桫欏主要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東南亞和日本南部均有分佈。主要分佈於日本、越南、柬埔寨、泰國北部、緬甸、孟加拉國、錫金、不丹、尼泊爾和印度。

桫欏在自然環境下基本無病害,但經過移栽施肥後也有病害產生。只要用甲基託布津和多菌靈,每月對樹體和樹盤噴施一次就可消除病害。害蟲主要有螞蟻和蝸牛,螞蟻可用百樹得或功夫農藥噴霧滅殺。蝸牛喜潮溼環境,主要危害樹體嫩葉和嫩稈,可用農藥蝸剋星和滅蝸靈等撒在樹盤表面滅殺和人工捕捉。

由於桫欏科植物的古老性和孑遺性,它對研究物種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區系具有重要價值,它與恐龍化石並存,在重現恐龍生活時期的古生態環境,研究恐龍興衰,地質變遷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桫欏樹形美觀,樹冠猶如巨傘,雖歷經滄桑卻萬劫餘生,依然莖蒼葉秀,高大挺拔,稱得上是一件藝術品,園藝觀賞價值極高。

桫欏由於地質變遷和氣候變化,特別是第四紀冰期的影響,加之大量森林被破壞,種類瀕臨滅絕,分佈區也大幅度收縮,僅殘存於熱帶、亞熱帶。經歷過無數滄桑的桫欏,由於人為砍伐或自然枯死,現存世數量已十分稀少,加之大量森林被破壞,致使桫欏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變得越來越惡劣,自然繁殖越來越困難,桫欏的數量更是越來越少,已處於瀕危狀態。脆弱環境中“避難”引起國家植物學家及各界有識之士的重視和焦慮。

由於桫欏隨時有滅絕的危險,更由於桫欏對研究蕨類植物進化和地殼演變有著非常重要的科學意義,所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桫欏科的全部種類,列入國際瀕危物種保護名錄中,成為受國際保護的珍稀瀕危物種。


由於它是現今僅存的木本蕨類植物,極其珍貴,中國早期公佈的保護植物名錄,也將桫欏與銀杉、水杉、禿杉、望天樹、珙桐、人參、金花茶等—道,列為受中國國家一級保護的珍貴植物,並在貴州赤水和四川自貢建立了桫欏自然保護區,廣東也在五華縣建立了旨在保護桫欏的七目嶂自然保護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