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沒有可能再次分解?

素格布藝軟裝設計


1947年印度獨立前夕,英國保守黨反對黨領袖溫斯頓·丘吉爾表示:“權力將落入流氓和自由盜手中。只有空氣是自由的,這些飢餓的百萬人的鮮血將流在艾德禮的頭上。這些人都是草人,一年後就找不到蹤跡了。他們將在彼此之間戰鬥,印度將在政治爭論中迷失。

丘吉爾並不是出於真正關心印度人民的福祉。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考慮到目前印度各地正在發生的事情,他的演講被證明是預言性的。

解體的癌症繼續蔓延並毒害印度的政治機構。

1976年“憲法”(第42號修正案)通過改變憲法的序言增加了不便之處,憲法宣佈印度為“主權民主共和國”,稱其為“主權社會主義世俗民主共和國”。從那以後,每個人都以正確或錯誤的方式談論世俗主義。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侵略性的自由主義鼓勵原教旨主義的崛起成為自然的必然結果。

即使獨立68年後,印度人也傾向於用狹隘的、宗教的或語言的術語來識別自己。對這一部分的忠誠已強於對印度的忠誠。當從印度的角度談論國家一體化時,有一種矛盾。這源於民族主義的概念。民族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產物,在17世紀和18世紀把歐洲變成了民族國家。民族主義主張每一個有文化、語言、傳統和宗教聯繫的不同群體都有獲得國家地位的權利。因此,從歷史上看,它常常是分裂的政治力量。


走進伊拉克


印度在近代歷史上確實解體過一次,就是在1947年,英屬印度殖民地分裂成為“印度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印巴兩國當年走向分裂是因為宗教問題,到20世紀,當時整個南亞次大陸一共有三大主要宗教,分別是:印度教、伊斯蘭教、錫克教。當然南亞也是佛教的發源地,但是到了此時佛教早已經衰弱了。

這三個宗教互相都不太對付,其中信仰印度教的教徒和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人口最多,這兩個宗教爭鬥的也最為嚴重。在建國前夕,兩大宗教信徒經常爆發慘烈地宗教屠殺,數十萬人死於宗教衝突,就連聖雄甘地也沒能調和兩大宗教之間的矛盾。

(圖中綠色區域是穆斯林聚集區,紅色的部分則是印度教徒聚集區)

1947年英國印度總督L.蒙巴頓提出了關於兩大宗教分別建國的《蒙巴頓方案》,根據此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各自獨立建國,英屬印度被分成了兩個國家。

在各自獨立之後,印巴因為歷史問題和克什米爾問題至今一直保持對立,大規模的戰爭前後打了三次(三次印巴戰爭),小規模的邊界衝突則是月月有,週週有。

平心而論,如果印巴不分裂,印度將成為南亞一個巨無霸國家。但現在因為有巴基斯坦在西北擋著,極大地牽制了印度的野心。那麼印度有沒有再度分裂的可能性呢?

答案:幾乎沒有。

由於印度民族眾多,所以印度在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政權徹底地控制過整個南亞次大陸,即便是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莫臥兒王朝,也沒能真正的統一整個印度。而印度的誕生,則必須要感謝英國人。如果不是英國征服了這裡,並且將這裡整合為一個國家,恐怕現在的印度版圖上就是諸國林立了。

鑑於歷史原因,在建國之後印度選擇了聯邦體制,將全國劃分為有27個邦、6個聯邦屬地及1個國家首都轄。

在聯邦制國家中,中央的權力是來自於地方的,因為與中央集權制國家不同,聯邦制國家是由許多小國家聯合組成的,所以地方政府保留了很多權力。而印度的27個“邦”,就類似於美國的50個“州”,邦政府擁有很大的自主權。

(印度閱兵式上有許多的民族方陣)

<strong>

在印度的這些邦中,東北部的幾個邦獨立傾向一直非常嚴重,當地的武裝部隊也是層出不窮,印度中央政府雖然多次派重兵圍剿。但面對當地複雜的地形,以及打了就跑的游擊隊,印度政府始終無法用武力消滅這些反政府武裝。

但是隨著世界局勢的發展,暴力武裝對抗已經不再是世界的主流。雖然印度政府很難剿滅這些民族武裝,可這些人尋求獨立的希望也非常渺茫。而更讓這些獨立分子頭疼的是,伴隨著印度國力的強大和國民教育的普及,當地的年輕人已經不再熱衷尋求獨立了,他們開始漸漸地認同自己印度人的身份,不願意去參加游擊隊了。

沒有新鮮的血液,隊伍就不能維持下去了,而且大家忙活了幾十年了,到了現在也沒買上買車,這些武裝的大哥們也需要給手下的兄弟們找條出路了。於是面對中央政府拋出的橄欖枝,許多武裝都相繼選擇招安,搖身一變為當地的合法政黨,開始了自己奔小康的幸福前程。

印度在建國之後,不斷的強化英文教育,加強愛國主義宣傳。到今天為止,大多數印度人對於國家的自豪感還是非常強烈的。凡是去過印度的朋友都深有體會,印度人對自己的國家非常自戀,孟買再不努力,十五年後就要被上海超越了!這份自信絕對不是一般人能駕馭得了的。

(印度金融中心——孟買)


千佛山車神


如果中國大規開發“紅旗河”,藏水入疆工程!印度就可能分裂。

藏水入疆,一方面減少了地面徑流,另一方面大規模藏水入疆,會大大增強西北甚至中亞的水汽含量。而降雨的形成的必要條件是要有疑結核。通常人工降雨也是向天空散佈凝結核來實現的!我國西北和中亞的揚塵在風的作用下來到東亞和南亞成為降雨的必要條件!!!如果“l紅旗河”工程完成,印度地區和我們南方因為凝結核減少降雨都會減少。但是中國南方因為工業化原因“PM2.5”原本就超標很多,所以降水減少不會很多。而且我國西高東低,南方減少的降雨也會從西和北流回南方和東方!

印度就完全不一樣,其南方高溫高溼,夏天40多度都正常,一但降水減少情況很嚴重,而且印度洋暖溼氣流會更深入北方,形成降雨落在北方卻流不到南方,本來不毛之地的克什米爾會“長毛”!這樣情況下,印度糧食產量會大規模減小!!!!


維度的


印度2017年GDP總量已經升至世界第六,經濟增長速度也超越中國,甚至有機構預測印度將在2030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是,拋開經濟總量來看,印度2017年人均GDP只有1940美元,還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國內的基礎設施還相對落後,工業製造能力也不強,存在著延續上千年的種姓制度,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矛盾衝突,國內還存在比較嚴重的分裂傾向。與其說印度一片欣欣向榮,倒不如說在經濟高速發展下隱藏中重重危機。

印度獨立以後,印度為了成為世界大國對周邊領土進行了一些列的整合。武力佔領克什米爾、收回葡屬和法屬印度領土、佔領藏南領土、控制安達曼群島、吞併錫金王國,同時對周邊小國進行滲透,以達到影響這些國家政局的目的。印度通過這一些列的活動,擴大了自己的版圖,實現了國家的真正統一,為未來發展打下了基礎。

這些年隨著印度的改革開放,經濟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經濟增速已經名列前茅。如果印度的國內保持穩定,政府持續對基礎設施進行投資,改善發展環境,那麼印度的經濟實力及綜合國力會穩步提升。畢竟有13億人口作為支撐,不管是勞動力市場,還是消費市場,都會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按照這樣發展下去,印度會成為世界大國。

但是上面只是理想狀態下,不存在內部爆發危機和外部勢力干預的前提下,而一旦印度內部由某一因素誘發危機,再加上印度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本來就弱,很容易造成印度的局部地區可能脫離印度而獨立。

那麼,印度目前存在哪些有可能導致印度走向分裂解體的因素呢?

一、印度缺乏大一統的歷史,統一的根基不牢。

印度作為一個統一的國家歷史比較短,在歷史長河中大部分時間處於外族的統治之下,且各地相互割裂,邦國林立。即使是印度歷史上比較強大的幾個王朝,如孔雀王朝、貴霜帝國、德里蘇丹國和莫臥兒帝國,但也只是實現了南亞大陸局部的統一,並未實現整個大陸的統一,因此印度在歷史上只是個地域概念而已。

近代在英國軟硬兼施的策略下,印度大陸被勉強捏合到一起,統一到英國女王的名義下,但是實際上各地王國、土邦依然各行其是,並未實現真正的統一。在英國結束殖民統治時,印度大陸本來有機會繼續以一個國家的名義存在,但是由於內部已經形成了分裂勢力,尤其是以真納為代表的穆斯林政黨和以甘地為首的印度教印度國大黨,這兩股勢力的分裂才是形成印巴分治的真正原因。

印度獨立以後,雖然未發生過分裂,而且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國家實力也在大幅提升,但是印度建國的基礎較為薄弱,是在繼承英屬印度殖民遺產的基礎上嫁接的現代國家,因此內部存在比較嚴重的分裂勢力,並且這些分裂勢力為了自身的利益在不斷地鬥爭。

比如,印度東北部七個邦在歷史上本不屬於印度板塊,是英國強行將其納入英屬印度的,這一地區的曼尼普爾、阿薩姆等邦存在著地方武裝勢力,並且同印度中央政府對抗了幾十年,目的就是謀求本地區的獨立建國。印度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這一地區在歷史上就很少被納入中央政府,長期以獨立邦國存在,泰米爾納德解放軍長期與印度政府對抗。在北部的克什米爾地區,存在著多個聖戰組織,並且還製造過轟動印度的恐怖襲擊。包括西孟加拉邦、旁遮普省等地區也都存在地方分裂勢力。以上這些都是印度不安定的因素,在印度和平時期,還勉強留在印度體系內,一旦印度發生戰爭或各種危機,那麼這些地區就有可能脫離印度而獨立。

二、千年毒瘤印度種姓制度,人為造成社會的不平等。

印度除了存在各種分離勢力以外,印度的種姓制度也是千年來遺留下來的毒瘤。放眼世界各民主國家,沒有哪個國家的制度能同印度的種姓制度相比,這一制度不但限制各階層的自由流動,還禁錮人的思想,而且身為賤民的印度人還被排除在各種權利之外,也就是不拿他們當做人來對待。雖然印度政府早已宣佈廢除種姓制度,但是由於印度的種姓制度和印度教捆綁在一起,只要信仰印度教,自然就會受到這一制度的影響。並且種姓制度在印度社會根深蒂固,短期內難以改變。由於種姓制度剝奪了很多人的權力,造成了整個社會的不平等,因此這也可能成為印度社會矛盾爆發的導火索。

三、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矛盾衝突會一直延續下去。

英屬印度之所以分裂為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因為宗教信仰的不同,但是當初印巴分治的時候還有相當一部分穆斯林留在了印度,目前印度穆斯林的人口已經達到1.79億,這跟整個巴基斯坦的人口相差不大。但是穆斯林在印度作為少數,國家權力基本上控制在佔多數人口的印度教徒手裡,這種國家權力分配的不平衡也會引發穆斯林和印度教之間的矛盾衝突。

在目前和平發展環境下,印度可能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綜合國力會逐漸提升,成為世界大國。但是,一旦這種和平發展環境被打破,進而引發國內危機,那麼印度也有可能會發生分裂,走向解體。畢竟印度存在一些短期內難以解決的社會矛盾,分離勢力也蠢蠢欲動,如果國家經濟發展不能使所有人受益,那麼社會矛盾遲早有爆發的那一天。


銘蘇先生


▲印度首都新德里

首先來說文化基礎。印度共和國可以說是世界上民族關係最為複雜的國家,雖然明面上是多民族統一國家,但該國大大小小的民族接近兩百個,而且主體民族——印度斯坦族只佔全國人口的30%,其餘各個民族加起來是印度斯坦族的兩倍還多。至於語言,印度國內各族民眾使用的語言則多達兩千餘種,主流宗教則有印度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錫克教、耆那教和佛教等。如果主體民族不佔據人口絕對優勢,那就很容易導致國家分裂,蘇聯就是前車之鑑,印度建國者們正是看到這一點,才會在民族獨立時沿用歷史悠久的種姓制度以維持國家統一。

▲金廟旁的錫克教侍衛

種姓制度由古代雅利安人所創立。為穩定統治,雅利安人拋開民族成分和語言差異,將全國民眾劃分為等級森嚴的四個階層,英國殖民統治期間,並未在印度全境廢除這一落後制度。因此到印度獨立時,建國者們發現要想統治這一廣袤且擁有龐大民族、語言風俗和宗教習慣各異的土地,必須保留弊端頗多的種姓制度。數千年來,這一制度已成為印度各民族能夠統一和團結的文化基礎,印度人已經習慣種姓制度的約束。

▲古吉拉特邦的印度民眾

不過隨著教育的發展和民主自由思想的日益普及,許多國民對這一落後制度深惡痛絕,存在不同程度的反感,只有一些虔誠的印度教徒和偏遠農村民眾才對種姓制度推崇至極。時至今日,種姓制度能夠在印度發揮出的影響力可以說是微不足道了。隨著種姓制度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如果印度人不能再建立新的文化基礎,失去這一維持統一最基礎的條件,印度必然會走向解體。

▲英屬印度地圖

除文化基礎逐漸崩潰外,維繫印度統一的經濟基礎也在逐漸瓦解。印度獨立前能夠維持統一的經濟基礎,是英國殖民者用槍炮建立起來的經濟體系。事實上,印度在殖民時代前一直不能形成統一國家,就是因為缺乏經濟基礎,英國殖民者在兩百多年的時間裡,以武力逼迫的方式強行將印度各民族間的經濟統一融合起來,以維護統治秩序。印度獨立後,政府也以英國殖民者遺留的工業設備進行分工,發展經濟,但隨著印度經濟開始高速發展後,各地區經濟差異逐漸擴大,區域矛盾不斷突顯。

▲印度“硅谷”班加羅爾

尤其是印度東北部與內地、內地與南部區域之間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原本的經濟平衡被打破後,窮困的東北部民族開始不斷向中央政府尋求高度自治權,有些民族甚至要求脫離印度聯邦,單幹發展經濟。可以說,這兩個死穴正在使印度逐漸走向解體與分裂。雖然印度政府明白危機已經到來,大力推廣印度教,試圖以其為核心替代種姓制度,作為新的文化基礎以整合統一各民族,同時加強中央集權,推進改革以發展各地經濟並縮小貧富差距,但卻收效甚微,並不能有效遏制國內的民族獨立浪潮。

參考文獻:

《列國志:印度》


趣觀歷史


印度有沒有可能再次分解?首先糾正一下印度自從1947年8月擺脫英國殖民地身份以後,就沒有分解過,其實應該是分裂的意思。印度現在的土地面積在獨立建國之後,只有吞併鄰國領土增加面積,並沒有被誰分解過。印度在南亞次大陸上,是人口最多和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沒有哪一個南亞鄰國的體量能夠超過印度,可以說印度在獨立建國之後成為南亞地區一霸。



印度只能是欺凌弱小鄰國,而不可能有那個鄰國能夠威脅印度,喜馬拉雅山北面的大國也不會威脅印度。整個南亞次大陸從來就不是屬於印度一家的,在大英帝國來到之前,存在著眾多的小邦國和土邦王公,數量上有幾百個,互不隸屬各自獨立,完全是一副亂糟糟的景象。而且在這個地區教派林立,有人們所熟知的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以及錫克教等 ,互相嚴重對立。


(印度總理莫迪)

是大英帝國的到來,以歐洲工業革命的先進武器挾著擴張野心,利用堅船利炮輕鬆的佔領了整個南亞次大陸地區。 從17世紀開始,英國利用東印度公司逐步滲入印度,直至1757年全面佔領整個南亞次大陸。從這個時期算起,到印度1947年獨立,印度的被英國殖民歷史達190年。可以這樣說,是英國人幫助南亞次大陸地區實現了統一,英國不僅幫助印度人實現了國土統一,而且還教會了印度人英語,至今成為為印度以及整個南亞地區的統一語言。


在英國人手裡,將南亞次大陸統一起來,並不是說整個南亞次大陸地區都是屬於印度,是印度的領土。英國人因為二戰結束,失去了對大多數殖民地的控制能力。地處南亞次大陸的國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等國,相繼獨立建國。這裡面有一個認識誤區,因為原來巴基斯坦和印度在殖民地時期,屬於一個大印度殖民地。但不等於巴基斯坦是屬於印度的領土,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的分治,是印度教和巴基斯坦的伊斯蘭教民眾不能融合,雙方分開是面對現實的選擇,更不是所謂的印度分裂。


倒是印度獨立之後,利用印度在南亞體量獨大,沒有天敵,非常的自我膨脹。也學著和繼承了以前的殖民者主子英國,對鄰國進行打壓和欺負。印度並且窮兇極惡的在1971年肢解了巴基斯坦,又在1974年吞併鄰國錫金。在這個過程中,印度現在的領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其中7096是侵佔吞併錫金得來的。這也就是說,印度在獨立建國之後,領土面積並沒有減少而是擴張的。

至於說從發展的眼光看印度這個國家,今後也沒有可能發生分裂,從目前印度的現實狀況來看,還不至於分裂。雖然印度表面看上去教派林立,多民族矛盾紛爭很厲害。但是印度經過獨立建國之後的70多年裡,雖然過去經濟發展緩慢,但是印度對民族的融合教化工作,還是做得不錯的。印度既有印度教又有伊斯蘭教,還有錫克教等眾多的教派。確實存在各教派之間的矛盾衝突,而真正的要鬧獨立的教派很少。在民族問題上,除了印度東北地區的小部分地區,確實有聲稱要求獨立的小民族,但力量非常薄弱。



印度在六七十年代發起的“綠色革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一舉解決了糧食大問題。不僅如此,印度因為耕地多,現在還是世界上重要的大米出口國。看新聞報道,印度經常的有教派矛盾衝突,示威遊行,強姦案件高發等等。但是這些矛盾衝突都不至於引起印度分裂,印度各民眾從建國以來基本實現了國家認同。環顧世界發展中國家,經常會有發生軍事政變,軍人參政更改政權的狀況。

但是別看印度雖然經濟不發達,有一點非常了不起,印度自獨立建國後,從來沒有發生過軍事政變更改政權的事件。而印度的鄰國巴基斯坦,幾乎是經常軍事政變推翻民選政權。當然印度這個國家在目前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目前印度的經濟發展速度近幾年在全球算得上是亮麗的,GDP增長率在7%左右,世界一枝獨秀。但是同樣存在的問題也不少,今年美聯儲縮表加息,使得印度通貨膨脹,印度盧比大幅貶值。

綜合多方面的情況來看,雖然印度的經濟總量只有我國的五分之一,算不上強大。印度經濟發展存在著諸多問題,經濟發展不平衡,基礎建設落後等等。被印度欺負的鄰國恨之入骨,最好希望印度解體分裂。但印度這個多民族國家,絕大多數民眾已經完全認同。印度經濟正在快速發展,目前看不到印度這個國家有分裂的可能。


亦新湖


印度有沒有可能再次分解?

先來說一下我的答案,就是基本上沒有可能。

大家都知道巴基斯坦從印度分裂出去,是由於英國殖民者和穆斯林的共同需求,但這種因為民族問題而硬性分裂出去的結果,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到現在都充滿了敵意。

當然,在現代社會,分離主義是在各個國家都小部分存在的一種思想,尤其是在南亞這種思想還是比較常見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現代國家的建設過程中,政府通過護照,身份證等來塑造一個國家公民的認同感,而印度在獨立之後,還是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尤其是在城市建設中,但他們的人口基數和之前的城市建設欠債太多,所以才有今天的緩慢。

而且尤其是在當代世界,和平和發展是主流,所以印度有一些北方小邦,想要獨立的聲音越來越小,也沒有那個能力了。

歡迎大家探討。


本來世界觀


嚴格來說,除了印度建國的時候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這個國家建國以後就沒有分解過,這點和俄羅斯有很大的而不同,所以沒有“再次分解”一說,但是印度分裂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記得前年讀過的《巨嬰國》一書在評價了一些國家的國民心理成熟程度後,這樣評價印度:這個國家簡直還屬於未出生。從歷史上來看,印度從來就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邦國林立,正是大英帝國將這群泥巴捏合成了一個統一國家意義上的印度。所以印度統一的基礎本來就很薄弱。


在我看來,有以下幾個因素可能會讓印度在未來解體:一是地方勢力坐大的一直沒有能夠解決。邦國林立,語言和法律各異,統一的國內大市場沒有能夠建成,維護統一的中央集權力度不夠。和平時期都政令不通,一旦印度在一場中小規模戰爭中被擊敗,這個國家的崩潰是完全可能的,有興趣的可以讀一本戰爭小說《國家意志》。二是地方分裂武裝一直蠢蠢欲動。尤其是印度東北部地區與印度次大陸僅通過狹長的西里古裡走廊相連,阿薩姆、曼尼普爾、特里普拉等邦的反政府武裝一直很活躍,僅在阿薩姆邦就有阿薩姆聯合解放陣、波多民族民主陣線、卡塔普爾解放組織和卡爾比國家志願軍等四支反政府武裝,以獨立建國為目標,已經和政府軍打了幾十年。在西孟加拉邦的薩爾派游擊隊從1967年就開始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鬥爭,控制了該邦薩爾巴里地區,還在西部中央邦等五個邦大範圍機動,現在已經有了幾千人的規模。在克什米爾地區,有穆罕默德軍、虔誠軍、查謨-克什米爾解放陣線以及形形色色的聖戰組織在活動,2005年和2006年在新德里、孟買的大規模恐怖襲擊就是他們策劃並執行的。在旁遮普省的錫克教反政府武裝由於宗教矛盾一直和印度政府武裝對抗,當年的英吉拉.甘地就是被他們暗殺的。在最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還泰米爾納德解放軍。可以說處處是分裂的火星。三是印度的階層對立。很難想象在現代社會還有一個所謂的民主國家還有種姓制度的存在,階層之間流動性很差,甚至還在種姓制度外有上億人的“賤民”,沒有任何權利。這就意味著印度統治階層外還有很多其他階層的精英無法容納到現行體制來,那麼就給推翻這種制度的勢力提供了人力資源。不要以為沉默的大多數可以持續下去,印度的種姓制度是把自己放在火山上!反政府武裝的群眾基礎就在這裡!四是印度的宗教矛盾也很尖銳。印度教和錫克教、印度教和穆斯林之間的矛盾頻發,而印度的莫迪刻意利用這種矛盾,他在古吉拉特邦慫恿印度教徒對穆斯林展開大規模報復性屠殺,以此迎合民族主義而上臺,雖然壓制住了國內的穆斯林勢力,但也埋下了宗教仇恨的誘因。五是印度的人口壓力。印度的國土面積只有中國的1/3左右,而人口卻和中國相當,而國土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我在此前的文章中分析過,印度的人口紅利可能還沒有釋放,人口負擔就已經崩潰了。


印度的分解是完全具有可能性的,只是現在還缺少一個誘因:<strong>一場失敗的對外戰爭、一個經濟危機、一次類似於古吉拉特邦的宗教仇殺都有可能導致印度內亂,國家解體。解體後的印度,將不僅失去非法佔領的他國土地,而且東部各邦將形成一個新的國家,泥娃娃一摔就碎。


雲霄飛翼


【印度有沒有可能在次分解?】印度再次分裂的可能性非常大,甚至說當年英國殖民者撤出印度後,搞出來的一個“印巴分治”,根本就不算是分裂印度,因為印度在英國殖民者來之前的數千年裡,印度從來都沒有真正統一形成一個國家主體,一直以來印度只是一個地理名稱——印度次大陸,或者是古印度文明等。



在印度歷史上一直都是分裂狀態,半島上陳列著大大小小的邦國,真正差一點統一印度的只有兩個王朝,一個是公元前3世紀的孔雀王朝和16世紀蒙古人建立的莫臥兒帝國,絕大部分時間,印度都是處於分裂狀態。可以這樣說,印度從來沒有所謂“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大一統國家”,分裂是常態,反而統一卻是短期行為。

所以對於印度統一,印度人真要感謝英國殖民者,只有17世紀以後英國殖民者從海上到達印度,花了200多年的時間,用高超的統治技術把印度次大陸整合統一起來,最後給印度留下一個統一的國家主體,而印巴分治並沒有本質上改變印度統一的面貌,只不過是印度次大陸上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在英國殖民者撤離後,不願意再跟你印度人一起過了罷了。



如果沒有英國殖民者幫助印度統一印度半島,印度從來談不上被分裂丟掉巴基斯坦,所以印度有今天這個局面就知足吧!如果按照偉大革命導師馬克思對印度毫不客氣的評價,“印度是一個沒有歷史國家,整個國家歷史就是一部不斷被外族入侵征服的歷史”。

就是現在印度國內分裂實力很多,在新聞上經常能夠看到印度多個邦出現反政府遊行示威以及武裝暴亂,這些邦有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安德拉邦、曼尼普爾邦、旁遮普邦、阿薩姆邦、那加蘭邦、米佐拉姆邦、古吉拉特邦等,大規模、小規模的獨立勢力要求脫離獨立印度的很多,但都沒有成氣候。



不過印度也處處防範著國內分離勢力,印度政府不是經常吹牛,可以同時打2.5線戰爭,意思是說印度可以應對巴基斯坦和我們國家打仗同時,還有能力對國內分裂勢力進行鎮壓圍剿,牛皮不是一般的大。

由上述可知,印度再次被分解機會很大,因為國內文化、民眾、語言、宗教等都存在巨大沖突,情況太複雜了,更是加大了分裂的風險,如果有外力使勁推一把的話,分崩離析不是不可能的,因為印度真正形成國家主體沒有幾年時間 還處於融合期。


大正看世界


印度東北各邦事實上就處於準分裂狀態,印度中央政府對其控制很弱,印度的南北部國民要進入印度東北各邦受到地方政府的嚴格控制,地方政府也時不時的和中央政府發生衝突,印度政府一直擔心如果哪一天東北各邦脫離了聯邦後,那投資將會打水漂,因此相比較印度其他各邦,印度東北各邦接受中央的投資更少,印度獨立前東北各邦的發展程度還略高於其他邦,然而由於長期缺乏投入,印度東北各邦的經濟己明顯低於其他邦,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很低,由此導致東北各邦的獨立傾向一直很強,民眾缺乏對中央政府的認同感。印度是一個沒有絕對多數民族的國家,也沒有哪一個民族的語言能成為官方語言,莫迪原本想強推印地語為官方語言,結果遭受其他民族的強烈抵制。印度又是一個負債率偏高的國家,當經濟增長乏力,債務危機失控時,印度的分裂將不可避免,至少東北各邦將會脫離印度聯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