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陰影?父親行為會影響女兒擇偶觀

-

"你想要你女兒嫁給什麼樣的人,

你就先要成為那樣的人。"

-

在網上看到一篇新聞,權威期刊《Developmental Psychology》發表的論文:父親行為會影響女兒未來的擇偶觀。權威研究,相比缺少陪伴,父親的行為不端會讓女兒對異性的期待更低,更容易陷入短暫的戀愛關係,而母親行為對女兒擇偶的影響不大。

對於這一研究的觀點,真的是舉雙手舉雙腳同意。

與其說是父親的行為會影響女兒的擇偶觀,倒不如說是原生家庭的影響。說到原生家庭的影響,看到這個熱門關鍵詞,腦海第一浮現的,就是《都挺好》裡面的蘇明玉了。

追劇的時候,總是想不明白,從小爹不疼(慫)媽不愛(要強)的蘇明玉,最後為什麼選擇了石天冬而不是共事多年的柳青。現在想想,大概就是因為在石天冬身上感受到了溫暖和愛。

蘇明玉從小缺愛,一刻也沒有感受過家的溫暖,最終卻選擇了讓她感受到愛和家的溫暖的石天冬,由此可見,父親的行為對於女兒的擇偶觀是有一定的影響。

原生家庭陰影?父親行為會影響女兒擇偶觀

一個處處令人失望的父親,讓任何異性的任何一個缺點都會放大,都覺得和他一樣,簡直都異性難以保留希望。

老家的堂妹,就因為她的父親我的叔叔,年近三十,依然母胎單身。不是因為沒有合適的,而是因為不敢開始一段感情,怕最後的結果像她的父親和母親一樣。

在堂妹的印象裡,父親對於她來說,只是養育了她,但從未給過她愛和關心。從小遭受父親脾氣不好,和母親動輒打架吵架,經常吼家裡人的傷害,堂妹自小就很獨立自強,高中一畢業就離家去外地讀大學,除了偶爾放假回一趟家,其餘時間都用在學習,打工賺生活費上。

堂妹溫柔和善,大學裡自然少不了追求者,但每逢遇到追求者告白,堂妹總是一本正經的說自己現在只想學習,不考慮談戀愛。

原生家庭陰影?父親行為會影響女兒擇偶觀

從學校到工作,堂妹總是用著學習,工作諸多的藉口,來回絕追求者,但也不見她對任何一個異性有過好感,為此有一段時間,我深為她擔憂,問過她為什麼,為她介紹過朋友,得到的結果是萬年不變的官方回答,為此我還以為她不喜歡異性。

後來年齡越來越大,家裡開始催婚,堂妹實在受不住,就開始和一個對她有好感的朋友談起了戀愛。家裡人見此,也不逼著她了,但不曾想,這段戀情不過三月草草結束。

聽及此,當時我還曾猶豫不決的問她,是不是不喜歡異性。她只是怪異的笑著說:我是不敢談戀愛,不敢結婚,怕最後自己的婚姻跟我爸媽一樣,內心恐慌,沒有期望就不會失望。

原生家庭陰影?父親行為會影響女兒擇偶觀

因為叔叔的行為,堂妹從小天長日久的精神折磨,內心埋著恐懼的種子,也對未來產生不好的看法,厭世,自卑。

不只是父親,包括身邊的所有親近的男性長輩們,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影響著孩子未來的擇偶觀,但影響最大的還是父親,德行不好脾氣差的父親是兒女的災難,積極樂觀陽光富有責任感的父親則是兒女的太陽,而充滿愛的家庭是孩子觀念的原動力。


文 | 章裳

圖 | 花瓣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