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鄉話是怎麼說“廁所”的?

街區42570282


觀點:在我老家廁所叫:“茅缸”。

上廁所叫:“解手”。

小時候也有叫“茅坑”的,普通話稱之為“廁所”的很少。

在我老家有很多土話和方言,不同鎮上都有點差異。

比如:

向日葵🌻:叫做【阿老魁】

八角:叫做【八個】

拖鞋:叫做【吐孩】

洗衣服:叫洗rang

爸爸:叫達達或者阿易

小孩:叫衙門

哥哥:叫鍋鍋

妹妹:叫梅梅

聊天談心:叫刮蛋

你很厲害:叫你好來撕

長得漂亮:叫你好攢

明天:叫麻個

頭腦不靈活:叫不頂龍。

河蚌:叫挖刀子

幹什麼:叫搞什麼東西

鐵鍬:叫洋敲

其實還有很多方言,但一時難以想出來。



也歡迎各位說說你們老家的方言,與大家一起分享!

喜歡的話,點個關注,謝謝!


A果5個點


我們那,廁所叫毛子,上廁所叫解手,拉屎叫屙屎,尿尿叫尿泡。

早晨叫親晨,7上午叫晌午,下午叫哼哼,傍晚叫傍黑天。

爸叫達達,大伯叫大爺,叔叔叫付付,姑姑叫媽媽,姥姥叫老孃。

吃晚飯叫喝湯,饅頭叫卷子。

喝水叫和飛,飯叫fai,豬叫嘮嘮,家禽叫聖靈子,女孩叫妮,男孩叫小。

麻雀叫小小蟲,斑鳩叫咕咕鳥,喜鵲叫馬嘎子,攆兔狗叫敘狗。蛇叫長蟲。

村東頭西頭南頭北頭叫家東家西,家前家北,中央叫當中。

見人打招呼都是,你吃了嗎,

自行車叫洋車子,摩托車叫電驢子,拖拉機叫蹦蹦車。

老丈人丈母孃喊大爺,大娘。

你猜我哪裡人吧?


初三7603


我先不表明自己的家鄉,看看多少人能夠憑口音猜出我是哪裡人。

在我老家,“回家”叫“家去”,“行不行”叫“個照”,平翹舌不分,前後鼻音不分,“牛奶”讀成“劉奶”,“廁所”我們叫“茅廝”,農村的旱廁叫“蹲缸”,“老婆”叫“燒鍋滴”,你們猜出來了嗎。


膠捲記憶


廁所,不同叫法,見證一段歷史。

座標:湖南

八戒70年代,農村人。

小時候上廁所,叫解手。

小便叫解小手,大便叫解大手。

而廁所,彼時的農村,也不叫廁所,通俗叫法叫茅斯。

上廁所就叫走茅斯。


6070年代,農村的茅斯搭建很簡陋。

屋後有自留地,地面開挖一米五到兩米深,四周糊水泥,批蕩,不設排汙口。

化糞池長寬一米五左右。

地面部分,土磚壘砌。

土磚規格60*30*20左右,牆體長寬高2000*2000*2000,入口處開一小門洞,寬80公分左右,移動木門板或木簾擋住,甚至什麼都不用,敞開式。

防止雨水倒灌,水泥化糞池部分一般會高出地面幾十公分。

也有整個化糞池全部水泥預製置於地面的,廁所前面置一小矮梯。

化糞池上鋪設幾塊厚木板,中間留30公分左右空隙,排洩用。

茅斯頂上橫豎架幾根木頭,鋪青瓦,或茅草鋪蓋,遮雨避光。

彼時農村,條件簡陋,也有直接用木頭打製成方桶,方桶內刷桐油,置於地上。

化糞池滿,農村人舀出,挑去菜園地澆菜施肥。



6070年代人口多,一般一戶五六七八個。

一間茅斯,不分男女。

到了早上剛起床,經常鬧出爭茅斯位置,實在憋不住,屋後隨地大小便的笑話。

當然也有茅斯木板打滑,一不小心一隻腳踏入糞坑的。


走茅斯紙也金貴。

有讀書人家的,可能拿小孩讀過的書本撕下來擦屁股。

沒有的就用稻草或樹枝,屁股上一抹了事。

農村還有專用的小便桶,我們老家叫小菸桶。

月黑風高,天寒地凍,解個小手出門不方便,直接將個木桶置於臥房牆角,以備晚上急用。

小時候我家就鬧出個笑話。

早上媽媽叫大家起床吃飯上學,弟弟睡的迷迷糊糊,半夢半醒。

媽媽讓他倒水洗臉,他眼睛半睜半閉,拿個水瓢,直接往小便桶裡舀,狠狠的捱了媽媽幾巴掌。


90年代後,家家都通了自來水,生活條件開始改善。

過去的那種茅斯依然還在。

條件好蓋了新房的,原來的茅斯慢慢開始廢棄不用,全部採用室內的衛生間模式,蹲坑,馬桶,花灑,熱水器,浴霸,一應俱全。

教育的普及,農村的小孩也很少再有人叫廁所為茅斯,普通代之的是廁所的通用叫法。

可以想見,607080這幾代人慢慢老去,農村路邊,屋後的那些茅斯會慢慢消失。

未來的年輕人將不再有茅斯的概念,也不會有解大手小手的說法。

茅斯,將成為幾代人的歷史!


八戒圈欄


哈哈!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小醬是地道的農村人,所以呢有很多土話是很有意思的!!

這裡呢,問的是“廁所”怎麼說…

那麼我就來聊一聊,關於我的老家是怎麼稱呼廁所的!

其實,小醬很糾結呢!因為想了半天,也試著打了半天,都沒能把這倆字打出😂😂

emmm……

我用拼音拼出來吧☞chai shuo☜,好尷尬,找不到兩個合適的字形容!

如果你覺得拼音不能夠表達的很明白,小醬又想了一招,助你讀出這兩個字,那就是“拆說”😂 “拆”讀二聲,“說”讀一聲!連起來讀,就是我們農村對廁所的稱呼!

哈哈哈……是不是感覺有點難啊!

而且,在我們農村,上廁所不叫“上廁所”,叫解手🤔有意思吧!?

小便 我們叫“解小手”,“尿泡”…

大便 我們叫做“大手”“屙屎💩”…

當然在農村,有些地方稱廁所還叫做“茅坑”,“茅房”,“茅缸”……

不同的地方可能叫法不一樣!!

小醬座標河南駐馬店,不知道你座標哪裡呢?!

你們那裡對廁所又是怎麼個叫法呢🤔🤔

評論區走一走,看看還有什麼有意思的叫法呢?!

PS:

農村廁所圖我就不放了,普遍還是很那啥的,怕引起一些人的不適(畢竟農村嘛,廁所也是髒亂差,廁所衛生是不如城裡的)

帶你們瞭解一下農村的房子,生活環境👇👇👇

圖一 家庭條件全是困難的吧,房子很破,我外婆家就是這種房子(不玩笑話俺哈)

圖二 家庭條件一般的,還是住的瓦房,我村裡就不少,我二叔家就是(嘻嘻,窮人家的孩子)

圖三 家庭條件還不錯的,平房,農村普遍都是,不算太好,也不差。

圖四 家庭條件好的,比較有錢,花個二三十萬蓋個小洋樓,別墅啥的!(目前我們村裡就一家)






生活甜甜醬


“今日頭條嬲腮咯油菜籽,我要壓毛屎,木耙賬號搞七屎馬臭場。”哈哈!除家鄉人以外能看懂的就是大神。我來翻譯:今日頭條了不起,我要努力,不要把賬號搞得亂七八糟。

說起家鄉話廁所俗稱“毛廝”

小便:解小手、窩尿

大便:解大手、窩屎

家鄉的土話有時更本就找不到適合的字來代替,看過些能猜出我的家鄉是哪嗎?

我家鄉是一個革命老區,平江 可能你沒聽說過,但是彭德懷平江起義應是知道的。平江話是蠻難懂的方言,經常能聽到這樣一句話:“平宮普通話哇不的野要哇”。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改善,農村老家也得到了很大進步,房屋的改造,廁所也再不像從前和城裡沒兩樣,慢慢也開始改口叫衛生間。




簡單生活fang


刷到這個問題,我真的忍不住要回答一下。

我生活在河北保定,記得小時候在農村生活,那時候廁所都是露天的在院子裡四周用磚牆圍起來,挖個坑在坑的兩遍放上幾塊磚或是木板,我們管這叫茅子或者茅坑。去廁所無論大小便就說上茅子,包括現在好多也是這樣的只不過條件好了有的改成沖水的了。

還有好多方言比如:月亮叫老母亮兒,太陽叫老爺兒,晚上叫黑介,螞蟻叫別蜉,很好是好多多咧,等等。

來個方言笑話感受感受我們的保定方言

有個人去列趟北京,不說保定話列。我問他,你什麼時候回來地耶?他說:昨兒晚上我又問他,你什麼時候回來地耶?他又說:昨兒晚上我上氣給列他個嘴巴你什麼時候回來地耶?列個黑街。哈哈。




屋簷上DE貓


你好!

廁所在我們的家鄉叫魔缸,也叫魔坑,後來叫廁所了。

我的家鄉古代稱為中原,我家住在河南南部靠近湖北,廁所在我們那裡,由於年代的不同叫法也發生了改變,我是八零後。

1,我的老一輩人稱為廁所為魔(mo)坑,由於地域口音問題,我想他們說的魔坑,應該就是茅坑吧。

2,我這一代人多數稱廁所為(mo)魔缸,口音問題。我們說的魔缸就是茅缸吧。後來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這代人因為出門打工的原因,現在都說廁所了,因為和外地人說魔缸,他們不懂啊。

3.現在由於我們這代人都稱魔缸魔坑為廁所了,所以比我們小一輩的人都稱為廁所了

家裡老人經常說,十里一規矩,百里一方言。所以說每個地方的叫法都是不同的。不過我們那的老人還稱廁所為魔坑,他們說的魔坑到底是哪個(mo)字,我是真的不知道。也沒法查證啊!





大表哥記光陰


我的家鄉在南方,那種很古老廁所的叫“糞坑”。

描述一下,挖一個若干平方的坑,面上簡單鋪一層水泥,甚至都沒有,直接搭幾根木棍(一般是樹幹)或者木板橫跨這個坑,木棍或木板中間有個稍大的縫,蹲的時候臭臭往縫下掉。說實話,小時候我去糞坑都會產生心理陰影。

一是踩在那上面搖搖晃晃,生怕墜了,腦子裡每次想著掉下去了咋辦😂

二是實在是味兒,幾乎全程捏著鼻子

三是糞坑裡蚊子,蒼蠅超級多,特別是夏天那種無時不刻光顧你大腿或者PP的感覺真心難忘

四是冬天很多沒有阻擋或者擋著不嚴實,什麼叫風吹pp涼,估計和我一樣經歷的小夥伴才懂

五是底下的蛆蟲蠕動著準時噁心,以前不知道是什麼,還以為會吃人呢,得拿個草片撥開😱




江南西道擺渡人


我們四川把廁所叫“茅屎坑”,也不知道字對不對😂,反正四川方言是這個讀音。

小便叫“解手”,大便叫“窩屎”😂

我們家在農村,小時候家裡比較窮,廁所都做的比較簡陋,一般做在豬圈旁邊,也沒有單獨的門。夏天的時候,茅坑裡的蛆就往上爬,好惡心。

上中學的時候,學校裡的廁所居然也是沒門的(我們那條件夠差吧),每次上廁所都有人在你面前排著隊,等著上廁所,完全沒有隱私,那叫一個尷尬😓。

直到高中,宿舍裡才有了有門的廁所😊,那叫一個開心(可公衛還是跟初中一樣),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的家裡的條件越來越好,家家戶戶的廁所也越建越好,再也不會遇到像小時候那樣尷尬的事了,相信以前讀書的學校廁所也翻新重建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