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全球投资者最关心的5个问题,高盛给出了答案

加入全球宏观市场实时解读群,掌握市场资讯最新动向,和WEEX一起交易(本群已破百人,添加群管理员微信:WEEX_Miya,发送入群申请)

年初以来,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与日俱增,尽管近期的数据表明,全球经济增长有望“回暖”,不过投资者仍然密切关注其中的风险点。不仅如此,“日本化”的欧洲同样成功引起了投资者的注意。

针对这些问题,高盛在近期一份报告中给出了答案。

1. 对全球经济前景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从2018年到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显著放缓。对此,高盛列出了三个主要原因。

1)去年第四季度,受美联储政策的影响,金融条件明显收紧;2)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进而加剧了欧洲及亚洲的经济疲弱状况;3)全球经贸紧张局势悬而未决,进而影响到全球贸易及商业情绪。

高盛指出,以上三因素目前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进而支撑经济增速将在2019年剩余的时间内稳定在当前的水平。具体来说,美联储从此前稳定加息转向鸽派政策立场,令其他发达国家的央行“跟风”转鸽。中国推出系列措施来支持经济增长,令欧洲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外部压力减弱。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停止恶化而向好发展,市场预期相关协议将会在未来数月达成。

综上所述,高盛认为全球经济正从一个高速增长、快速吸收富余劳动力的阶段,过渡到一个稳定增长、减缓吸收富余劳动力的阶段。同时,健康的经常贸易帐和强劲的劳动力市场,令消费持续驱动经济增长,在此背景下,经济衰退的风险非常低。

2. 通胀有可能在2019年加速上升吗?在高盛看来,2019年将是通胀平淡无奇的一年,通胀很可能从2019年温和上涨到2020年。风险点可能在于过于温和的通胀情况。从以下多个方面来看,高盛认为已出现了通胀缓和的迹象:核心CPI,调查及基于市场的指标,PPI,商品价格,富余劳动力,以及货币供给和信贷的增长。在当前的环境下,市场已开始担忧央行有限的货币政策工具,而若日本、欧元区通胀预期出现进一步恶化,将会加剧市场对未来通缩的担忧。

3. 在此背景下,对国债的影响如何?美国国债的名义利率有两个关键驱动因素:短期货币政策预期和期限溢价(对投资者长期持有债券的溢价补偿)。高盛表示,作为第一个驱动因素,央行鸽派前瞻指引降低了国债收益率进一步走高的动能。同时,经济增长和通胀的低波动性,和已经反映在价格中的通胀预期,使得期限溢价保持低位,即便美联储开启量化宽松。

在高盛看来,压抑的通胀——更重要的是——暗淡的通胀前景,是美联储和欧央行今年采取鸽派政策的重要原因。

基于此,高盛预期美联储和欧央行将保持耐心,直到通胀压力出现。但高盛所谓的“保持耐心”是指维持政策利率不变,但市场似乎已将央行降息预期反映到了价格当中。因此,高盛略下调美债的短端利率预期,并认为相较其他发达国家利率,欧洲利率占有优势。

4. 怎么看欧洲以及欧央行政策的前景?高盛表示,欧洲经济增速在2018年达到峰值,并已转向1%-1.5%的这一长期增长趋势水平。这一增速放缓比市场调查预期来得更快,这引发了市场对于增速进一步放缓的担忧。但高盛认为欧洲经济增速将很快保持稳定。其中,意大利经济当前处于技术性衰退,这仍然是未来欧洲经济最大的风险点,但高盛认为短期这一风险已有所下降。

从政策角度看,欧洲越来越像日本。尽管欧央行政策越来越贴近市场,但仍未能达到其提升通胀的目标。

除非有更大灵活性来获得政治支援,欧央行似乎已近于“无计可施”。欧央行似乎也已承认了这一点,在三月的会议中其下调了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期,除了将利率指引时间延迟到2020年以外,并未采取其他更进一步的宽松措施。

现在的问题是欧央行是否会在本轮周期中跳过紧缩政策阶段?欧央行政策是否会保持“常态化”?以及为应对通胀提升,欧央行会采取什么额外措施?高盛认为,最可能的情况是欧央行将持续当前政策。由于欧央行是一个协议组织,这令其在采取极端或积极措施以达到通胀目标方面的能力非常有限。假如经济稳定增长,高盛认为欧央行会将利率政策常态化,并在2020年温和加息。但高盛也强调,存在延迟加息或不加息的风险。

5. 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风险点在哪?对于当前全球经济前景的风险点,高盛认为主要在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悬而未决的全球经贸紧张局势则是另一个风险点。欧洲易受新政治动荡的影响,这很可能开始于意大利。

在高盛看来,目前中国对全球经济前景的影响最大。

中国经济本身是全球占比很重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欧洲和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都强烈依赖于中国的需求状况。美国相对来说更加独立一些。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高盛预期中国经济企稳的迹象将反映在第二季度的高频增长指标中。此外,信贷政策宽松的规模与之前相比较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滞后,并受到经济何时能去掉杠杆的影响。高盛表示,当前市场价格已反映中国增长稳定的预期,应当警惕未来增长不及预期的这一风险。

对于全球贸易紧张局势,高盛认为这对中国及其他易受中国需求影响的欧元区及亚洲开放经济体的影响较大。但目前来看,加征汽车关税的风险非常有限,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在2020年美国大选之前,将有望继续缓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