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武漢房企趕走年輕人,那家武漢房企年輕人跑光了

最近,武漢一家本地房企,批量解約19屆管培生

據說在國內HR屆引起小轟動

很多獵頭/人力資源人士表示

他媽的地產公司真不靠譜

批量解約管培生,在HR屆很忌諱

有HR分析,這家房企能招“管培生”

很大原因在於“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名號

不少學生一搜是百強,覺得可能還行,就貿然去了

這就犯了經驗主義錯誤

實際上,這家開發商去年銷售不足百億

他憑什麼進地產企業百強?

稍微有點行業常識的人,都明白是怎麼回事

但涉世不深的應屆生,哪裡知道這行水有多深?

這家武漢房企趕走年輕人,那家武漢房企年輕人跑光了

哥看到這些管培生的學校,不乏985、211

就跟這些HR說的一樣

學生們錯估房地產行業的生存能力

年銷售不足百億

恐怕已經是這個行業的“高危動物”

這件事作為個案

其實沒什麼好說

但基本在同一時間

武漢另一家房企,發生截然相反的一件事

他家的管培生,差不多都跑光了

“去哪裡了?”哥問

考研的比較多,還有很多開面包店、奶茶店,自己當老闆吧,爺不伺候了。家裡都不差錢,經歷過這行加班的節奏,他們都發誓不回地產

這家武漢房企趕走年輕人,那家武漢房企年輕人跑光了

說實話,聽到這個答案,哥非常啞然

因為這家開發商,絕對在國內是明星般的存在

以這家房企管培生身份入行,簡直是含著金鑰匙出身啊

為什麼不珍惜?

這一代年輕人,真的跟過去不一樣

01

10年後,這個行業會消亡嗎?

不會。

這個行業養活不了人嗎?

不會。

這個行業會淘汰很多人嗎?

會的。

但我不能被淘汰。

一般在朋友圈發這種“雞血”的,都是80後70後。

90後尤其是95後,根本不是這種思維。

昨天,有個開發商高管講親身經歷。

他問一個95後小朋友,你的業績為什麼這麼差?

別人回答:老闆,我其實還可以更差……

這家武漢房企趕走年輕人,那家武漢房企年輕人跑光了

這個現象確實存在。

哥2017年市場最火爆的時候,加過很多置業顧問微信。

現在吧,大概70%左右轉了微商。

時間點,就是去年底今年初,行業最冰封的時候。

所以很多中老年人,非常看不慣現在的年輕人。

怎麼一點挫折都經歷不了?

當年老子賣知音湖,是怎麼從大坑裡爬出來的……

好了,打住,好漢別提當年勇。

用現在的流行詞叫,喪,佛系。

都是一種生活態度。

說實話,這種情緒比較負面,但對自己確實有用。

至少在996、007橫行霸道的今天,可以保命。

這家武漢房企趕走年輕人,那家武漢房企年輕人跑光了

家庭經濟狀況良好,獨身子女,全民創業……太多太多的底氣和機會。

都讓一些年輕人可以理直氣壯做“廢物”,這確實是發達經濟體的一大特徵。

現在,早就不是父母雙下崗的80後,全靠自己的時代。

所以很多中老年人,完全不能理解。

武漢一家本土房企的營銷總,聽置業顧問彙報什麼六個荷包買房,非常驚訝——

買個房子還要靠父母???

大哥,武漢早就不是你月薪3000,房價也是3000的時代了,好嗎?

02

除了人群心態、境遇有很大不同,有的房企解約管培生,有的房企管培生當逃兵,折射的是整個行業的全新生態。

喪這種文化,據說誕生在日本。

我們很多人小時候愛看日本漫畫。

那哥印象中,日本漫畫應該是這樣——

這家武漢房企趕走年輕人,那家武漢房企年輕人跑光了

沒想到,現在最流行的漫畫,是這樣——

這家武漢房企趕走年輕人,那家武漢房企年輕人跑光了

這畫風轉得實在太猛。

一個從小哈日的朋友告訴哥,灌籃高手是所謂日本漫畫界最後一代“昭和男兒”。

後來,日本當紅的都是“平成廢物”。

“你印象中所有積極向上的,江口洋介、反町隆史啥的,早就被一眾娘娘腔吊打。”

喪,在時間線上,跟日本經濟失去的30年吻合。

至少在房地產這行,大致時間點,也比較吻合。

哥舉個身邊的例子。

當年哥畢業的時候,同屆最優秀畢業生,去了一家廣東叫不上名字的房地產公司。

很多同學都不理解,以人家實力,完全可以去事業單位、央企,最屁也是寶潔,怎麼去這種不入流公司?不入流的行業?房地產幹啥的?工地搬磚嗎?

時間啪啪打了我們所有人的臉。

這公司挺過2008後,像熱氣球一樣膨脹,制霸宇宙。

他們那一批新員工,都跟著公司開疆擴土,全國到處派駐。太有錢了,地太多了,項目刷刷上,員工完全不夠用,進公司不過5、6年,很多年輕人,都開始擔綱城市總,區域營銷負責人,項目總。

這位同學,大概入行不過7、8年,就成為這家超級集團子公司一把手。

這家武漢房企趕走年輕人,那家武漢房企年輕人跑光了

選擇真的比努力更重要。

搭上國運這趟快車,命運迎來天翻地覆改變。

哥想問的是,現在,你們在這個行業,還有這種機會?

你們還能在有生之年,再碰上一次房地產波瀾壯闊的崛起?

沒有。

再沒有這種百年一遇的超級紅利。

03

所以說,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喪,本來就是常態。

每天鬥志昂揚當奮鬥狗,攢點錢就惦記買房沉澱資產,孩子剛剛變成胚胎就琢磨階層跨越,反而是不正常的現象。

很多早期出國的人,都說法國人、意大利人,甚至整個歐洲人,都好懶。

沒啥,估計我們馬上也會進入這個狀態——

不奮鬥、不生娃、不買房

這家武漢房企趕走年輕人,那家武漢房企年輕人跑光了

美國能一直牛逼,可能因為美國人是相對最勤奮的西方人,因為上升通道沒堵塞,蓋茨喬布斯馬斯克一茬接一茬出。

只有在國家、行業非常非常罕見的快速發展期,拼搏才會成為主流價值觀,因為機會就在向你招手啊。

一旦高速發展的勢頭停滯,機會越來越少,上升通道被堵死,大部分人都會進入得過且過的常態。

現在武漢市面上這些開發商,常態一家公司1塊地,1個項目吧?

好點的2個項目,N盤聯動的開發商,越來越少見,不是地方巨無霸國企就是央企。

想想5、6年前,武漢本土房企,都有3、4個項目同時操盤。

在這種情況下,你有多少晉升機會?

從小策劃成長為策劃主管都難,還得別人讓位。

機會,不再有增量,只剩存量的洗牌。

不想喪,都不行。

這家武漢房企趕走年輕人,那家武漢房企年輕人跑光了

尤其現在武漢,很多項目都在4環,甚至4環外。

項目周邊,除了農田就是水塘,20多歲的青春天天跟這些打交道,換誰都受不了。

要麼每天坐2小時公交上班,很多年輕人還沒買車;

要麼在旁邊租農民房住;

就像某宇宙最大房企年輕員工說的,雖然掙錢,但開銷基本上就是買菸,實在沒地方消費。

哥是管培生,哥都要跑。

04

說到底,房地產已經進入平穩發展期的常態化,很難再為年輕人創造一球成名的機會。

就好像中國的新首富,可以做手機,可以做互聯網,但恐怕很難再是做空調出身了。

前段時間,批判996非常流行。

最義憤填膺的就是年輕人。

當時,哥就有兩個疑問:

1、很多老闆也996,他們為啥沒猝死?

2、地產行業也普遍996,他們為啥不抱怨?

當時地產圈也在轉一篇爆文,但大家心態都是相互調侃,完全沒有互聯網的苦大仇深。

是加班不夠猛,還是盒飯更好吃?

都不是。

哥分析,房地產,大概更接地氣。

這家武漢房企趕走年輕人,那家武漢房企年輕人跑光了

思想保守的哥,完全跟不上節奏,實在無法理解共享單車、打車、送餐這些業務模式。

虧到那種程度,還能幾十億幾十億燒錢,一分錢不賺,老闆、技術骨幹個個身價上億,這在房地產行業,簡直不可想象。

房地產這行,再怎麼說,至少銷售收入減去各種成本,還是正數。

互聯網,賺大錢的都是VC、風投、估值、燒錢,站在風口,想窮都難。

也因為站在風口,心態不太一樣。

房地產,是實實在在的行業支撐,帶動行業上下游、創造城市化,財富積累/資產沉澱。

幾千億的銷售額,說起來只是數字,都是一套房子一套房子賣出來的,作為常規實體行業,從業者早就習慣拼接點、搶時間、推進度,控制成本、追求利潤。

只有銀行放款,實現銷售節點,佣金/分紅才會到賬。

從來沒有說,市場認為你房價該漲了,開發商賬戶就能自動入賬。

所以有地產人調侃,習慣被各種壓制市場的政策博弈,行業寒冬是不是對互聯網太陌生?加個班都要大驚小怪。

但是請注意,這也是房地產“老人”的思維。

何以解憂,唯有暴富。

這家武漢房企趕走年輕人,那家武漢房企年輕人跑光了

既然這行業都沒有暴富的機會,連“百強”都隨時處於危機四伏的境地,年輕人對他的依戀,獻身,又從何而來?

有一句老話說,沒有人永遠18歲,但永遠有人18歲。

年輕人不掀桌子,比中產階級的財富可以傳承,還不正常。

注:文中所使用圖片均源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