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装后的"辽宁"舰首次公开亮相,新在哪?

兵工科技(微信ID:binggongkeji)

改装后的

在庆祝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阅舰式上,"辽宁"号航母压轴出场。虽然此前很多人预想的"双航母"编队并未出现,但经过大修后"辽宁"舰,首次以焕然一新的姿态出现,还是非常具有看点的。

2018年8月,"辽宁"舰按照年度计划,进行了例行性的返厂维修改造。经过数月的改修之后,"辽宁"舰的外形和各个系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辽宁"舰此次优化改造,主要针对前期在运行和训练过程中,所发现的一些不相适应的装备进行改进,包括航空保障系统、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和生活保障系统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变化。

经过改装之后的"辽宁"舰,在外观上最大的变化就体现在舰岛上。首先,舰岛上一些多余的平台和支架都被拆除了,整个舰岛的外观变得更加干净简洁。此外,舰岛里面的飞行指挥控制塔台,窗口不仅面积更大,使得观察视野更宽阔,而且还增加了雨刮器和加热、除湿的功能。

改装后的

此前,"辽宁"舰斜角甲板跑道中线为白色虚线、滑跃起飞跑道线为黄色虚线;此次改装后,斜角甲板跑道中线、滑跃起飞跑道线均使用黄白相间的标志线。而为配合这一改动,舰艉跑道末端的着舰对准垂直标志线线也从白色改为黄色。在外型上更加醒目,更加容易识别,有利于飞行员目视观察。

改装后的

此外,仔细对照改装前后的图片,我们还能发现辽宁舰甲板的面积有所增加。飞行甲板两侧舷位置有了一定程度的扩展延伸,虽然增加面积不大,并不能增加停机位,但是甲板作业面积增加了,舰载机在舰上进行开车、暖机、自检、挂弹等作业的位置更加多了,"辽宁"舰保障效率也得到了有力的提升。

改装后的

"辽宁"舰上的拦阻装置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着舰拦阻索使用了新的材质,变得缓冲力加强,使用寿命更长。我们知道,航母阻拦索,用于将舰载机在高速的情况下拦停下来,是舰载机真正意义上的"生命线",我们在"辽宁"舰研制过程中,突破了拦阻索研制的技术难关,目前国产航母使用的拦阻索都是自己生产的。从现有资料看,国产拦阻索直径35毫米,以麻纤维为核心,围绕其以高强度钢丝多次扭结编织而成,钢丝绳和麻纤维平时以润滑油浸润,以保证韧度和润滑性能。"辽宁"舰大修过程中更换了新型材质的拦阻索,证明我国在这项技术方面又取得了新的进展,舰载机的"生产线"更加安全了。

其次,在这次改造中,"辽宁"舰甲板上还增加了一个新的设施,就是阻拦网的支架,通过连接,使网支架带动阻拦网升起,这样的话,飞行甲板就形成一道安全网,使舰载机在应急情况下可以实现阻拦着舰。"辽宁"舰大修过程中增加了拦阻网的支架,等于为"辽宁"舰又增加了一道安全保障。

大体上来看,改造之后的"辽宁"舰仍然保留了之前以346型有源相控阵雷达与382型双面三坐标雷达构成的主要对空探测雷达系统,并没有采用国产002航母平板型的346A型雷达天线。"辽宁"舰主要的改变体现在舰岛两侧的电子战天线部分,它的舰载电子战系统采用了全新天线,对系统进行了升级和提高,以便能够对抗更加严重的威胁。

改装后的

这次改造还对舰体内部的多种管路进行了分色处理,有利于在应急情况下迅速确定相应的系统管路,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全舰的冷热水管路由以前的普通不锈钢更换成食品级不锈钢,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饮用水品质,同时加装了两台海水淡化深度处理装置,这样就极大地改善了大家的生活保障设施条件;全舰的动力系统和电力系统也进行了数十项的优化和改进,使动力系统和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效率发挥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改装后的

此次结束大修,首次公开亮相的"辽宁"舰,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辽宁"舰副舰长陆强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辽宁舰正在"由一艘训练舰试验舰向一艘打仗的舰艇转变"。这些改进,正是"辽宁"舰在此前多作战科目试验和训练过程中积累下的经验。"辽宁舰"从训练舰试验舰向战斗舰的转变,也标志着中国海军已经基本建立相对完善的航母战术体系,未来航母战斗群将成为中国海作战体系的核心。

更多精彩,请关注兵工科技微信公众号(微信ID:binggongkej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