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納若是“烤煙書記”,是“農民教授”,學生愛他卻遞辭退書

2018年6月29日,這是和學光在雲南民族大學上課的最後一天。

和學光,納西族知名學者,曾任中共雲南省委黨校導師,今年74歲,金山鄉文化村人。

他有很多稱呼,農民學者、烤煙書記、和教授……然而,他最喜歡的,還是學生們給的稱呼——“阿羅”。在納西語中,這是爺爺的意思,更是一種尊敬。

滿頭銀髮,膚色黝黑,儘管年過7旬,和學光依舊健壯,操作起電腦也絲毫不含糊。

這位納若是“烤煙書記”,是“農民教授”,學生愛他卻遞辭退書


教書15年,學生想給他遞“辭退書”

和學光在雲南民族大學教了15年的書,學生曾想擅作主張地給他遞“辭退書”,讓他好好休息安享晚年。因為,他真的太辛苦了。

為了給學生上課,和學光每週往返於麗江和昆明兩個城市。那時動車還沒開通,坐火車一趟行程需要10多個小時。到站後再坐地鐵,輾轉才到呈貢的大學城。為了給孩子們講述納西文化,他甘願受這折磨。

上完課,他又馬上坐火車返回麗江,一刻都不停留。因為家裡養了70多頭的野豬,原本請了工人管理,後期工人走了,和學光只能和老伴一起打理。

這位納若是“烤煙書記”,是“農民教授”,學生愛他卻遞辭退書


課堂上,他是學識淵博又親切的教授。下了課回到家,他捲起袖子餵豬、種藥材,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學者”。

每次上課,和學光的老伴都是全程陪同。他上課,她就坐在最後一排聽他講,十年如一日。在學生眼中,他們就是幸福的模樣。

這位納若是“烤煙書記”,是“農民教授”,學生愛他卻遞辭退書


這位納若是“烤煙書記”,是“農民教授”,學生愛他卻遞辭退書


有學生上課玩手機,她就反饋給和學光。和學光也不罵,也不說教,而是用身邊的真實案例進行教導。

每週10多個小時的火車,還要坐1個多小時的地鐵。沉悶逼仄的車廂裡,兩個老人相互依偎,彼此攙扶。

這樣的堅毅和不辭辛苦的付出,換來的是學生們發自心底的尊重。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起,去地鐵站接和學光夫婦成了納西語班學生間的默契。

這位納若是“烤煙書記”,是“農民教授”,學生愛他卻遞辭退書


備好一壺熱水、臉盆、毛巾和香皂,給用粉筆寫板書的和學光洗手。送老兩口去食堂用餐,下課後送他們去地鐵站坐車,這些“傳統”在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中自發延續。

和學光的課在週二,每到那天,這樣“前呼後擁”的陣仗在校園裡很是引人注目,而學生們則早就習以為常。

雲南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納西語方向)大三學生和曉東,聽過很多關於和學光的“傳說”:年事已高的學者、豐富的學識、接地氣的授課方式、還有那些學長們尤為順從的“傳統”……都讓和曉東特別好奇。

這位納若是“烤煙書記”,是“農民教授”,學生愛他卻遞辭退書


見到和學光的第一眼,是在清晨的地鐵站,他們去接老兩口的時候。一頭銀髮的和學光步伐輕盈,手提一摞自己編寫的納西語教材,差不多有20多斤重,然後親切地和學生們打招呼。“阿羅比我想象的還要帥,雖然他是教授,但我感覺就像自己家的爺爺一樣”。

最讓和曉東佩服的,是老人守時的習慣。但凡有課,和學光總會提前20分鐘就到教室,沒有一天晚到。學生想請他吃碗麵條都很難,因為他心疼學生,從來不讓他們掏錢。

在一年的評選活動中,全校2萬多學生投票,和學光被評為了“我最喜愛的老師”。獲得過眾多榮譽的和學光說:“這是我一生當中最得意的榮譽。”

這位納若是“烤煙書記”,是“農民教授”,學生愛他卻遞辭退書


38歲參加考試,從農民成為公務員講師

1964年,18歲的和學光考上大學,但介於當時特殊的階級原因,他沒能如願上大學。然而,愛看書愛思考,尤其喜愛哲學的習慣,卻從未間斷。

1984年,38歲的和學光參加了麗江地委宣傳部講師團的招聘考試。

當時參加考試的有50多人,他是唯一一個“泥腳杆”。結果,他考了90分,是唯一一個及格並取得高分的人。原計劃錄取4人,由於分數差距太過懸殊,他成了唯一一個被錄取的人。

考試前,他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和妻子要種20畝地,家裡一共有8口人要供養。被錄取後,和學光成了給公務員上課的講師。

他主講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第一節課就一鳴驚人。他用實際案例結合理論講述,聽慣了陳舊說詞的學員問:“這個課還能這樣講?”

2年後,和學光被破格提拔為麗江地委黨校副校長。

這位納若是“烤煙書記”,是“農民教授”,學生愛他卻遞辭退書


不抽菸的“烤煙書記”

1987年,和學光調任華坪縣委副書記,兼政法委書記。1990年8月,任麗江縣委副書記,兼政法委書記。

在麗江任縣委副書記期間,和學光擔任烤煙領導小組的組長,狠抓烤煙生產。

在他上任前,麗江的烤煙規模在200畝左右,還未形成烤煙產業。工作第一年,麗江的烤煙種植規模達到1萬1千多畝,第二年又翻了一倍。烤煙產值從幾萬元到5千多萬元,創稅2千多萬,佔當時麗江縣財政收入的近一半。

他也因此被老百姓稱為“烤煙書記”,而且還是個不抽菸的“烤煙書記”。

這位納若是“烤煙書記”,是“農民教授”,學生愛他卻遞辭退書


觸底反彈的46歲

1992年11月,和學光被外調到中共雲南省委黨校雲南行政學院當老師。

那年他46歲,此前雖然課講得好,也有從政經歷。但由於沒有正式職稱,且履職時間短,和學光被要求先試用一年。

試用期的工資每月48元,當時家裡四個孩子要上學,和學光一家的生活極為困難。

這位納若是“烤煙書記”,是“農民教授”,學生愛他卻遞辭退書


“以前大手一揮,習慣了前呼後擁,那會兒遭受這樣的待遇,心裡確實是很失落。”和學光說。

坐以待斃不是和學光的風格。第二年,他開始積極申報國家課題。由於資格不夠,他四處找人尋求幫助。

“沒有正式職稱,當時有很多人看不起你,但我必須要打破這些看不起的眼光,奮發努力。”

最後課題終於申報成功,實現了該校40年來國家課題申報的零突破。由於表現出色,和學光被破格提拔為副教授。

這位納若是“烤煙書記”,是“農民教授”,學生愛他卻遞辭退書


“即使沒有基礎,他們還是非常喜歡學”

2003年,在中共雲南省委黨校雲南行政學院當老師的同時,雲南民族大學聘請和學光為本科生教授納西文化課程。

其實早在1999年,和學光就已經開辦過納西文化班。但正式為本科生上納西語專業課程,卻是一次全新的挑戰。

由於此前沒有口語考試,第一屆納西語班的學生僅為8人。他們來自不同的民族,漢族、白族、藏族、壯族、哈尼族等。2009年,該專業的招生條件進行了調整,加入了納西語口語考試,學生增加到如今的40多人。

這位納若是“烤煙書記”,是“農民教授”,學生愛他卻遞辭退書


在學納西語的學生中,有很多孩子令他記憶猶新——

刻苦好學的大理白族女子戴燦宵,研究納西文的法國博士米柯,當上飛行員的迪慶州小夥陳子墨,自主創業辦幼兒園的和國俊,畢業後當邊防武警的李紅喜……他們擁有不同的背景,來自不同的民族,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對於學習納西語的堅持和熱愛。


這位納若是“烤煙書記”,是“農民教授”,學生愛他卻遞辭退書



“即使沒有基礎,他們還是非常喜歡學。”這讓和學光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上天賜予我們什麼樣好的條件,我們都要珍惜

2006年,和學光退休後,把更多精力放在了納西文化的宣傳和推廣上。

他跟老伴兒在古城四方街科貢坊後側的天地院住了近30年。在這個三坊一照壁的納西院子裡,和學光主導培訓開辦了59期納西語文培訓班。學員來自世界各地,19年來,培訓人數超過5000人次。他還參與和策劃了納西樂舞大賽,至今已成功舉辦了18屆。

這位納若是“烤煙書記”,是“農民教授”,學生愛他卻遞辭退書


他說,人生不能白過,因為生命只有一次。無論上天賜予我們什麼樣好的條件,我們都要珍惜。上天賜予你有學習能力、工作能力的條件,那麼我們就該努力地學習,努力地工作。這種條件不是用來為自己吃喝玩樂,而是要在這個人類社會發揮一定的作用,不論大小,都要去發揮作用。

這位納若是“烤煙書記”,是“農民教授”,學生愛他卻遞辭退書


無論是青年時期不服輸做出的選擇,還是晚年仍舊在納西文化事業中奮鬥,在和學光老人身上,我們看到了納西族堅韌、謙虛、勤奮等等優秀的品質。

生活如同砂礫,總是磨鍊著那些從不輕易屈服的人。最後,這樣的人會收穫最為珍貴的禮物,那是生命的厚重,更是最讓人驚歎的精神力量。

這位納若是“烤煙書記”,是“農民教授”,學生愛他卻遞辭退書

這位納若是“烤煙書記”,是“農民教授”,學生愛他卻遞辭退書

這位納若是“烤煙書記”,是“農民教授”,學生愛他卻遞辭退書

人的生命有兩層價值,一層是自在的價值,一層是他在的價值。作為我個人來講,我從小就是講對他人、對社會的價值。我活到74歲,一直都是這樣的觀念,要對社會有好的作用,努力成為正能量,這個就是我的追求。

——和學光

麗江讀本全媒體記者洪雪蓮 吳鵬 和雪婷攝影報道 楊莉娜編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