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清明出行安全手册,一定要收好

清明节小长假,祭祀祖先叠加游玩踏青,各地都少不了将开启“人从众”模式。节日里什么最重要?安全第一!

下面,有一份清明节出行、饮食、游玩安全攻略,请收好,记得转发给家人、亲朋、同事,表达关心。

这份清明出行安全手册,一定要收好

出行:清明时节雨纷纷,出门在外要当心

节假日迎来出行高峰,人多车多,加上天气预报多地将迎阴雨天气,道路湿滑,事故易发,安全首当其冲。

1、节日期间,交通有两大特点

一是车多。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小客车保有量2.06亿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1%,同时,假期短租自驾需求旺盛,预定量同比增加约四成。重点大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进出城交通流量也将比平日激增,容易发生严重拥堵。

二是雨多。未来10天,江淮、江汉、江南北部和西部、华南及西南地区东部等地降雨较多,局部有大到暴雨,对出行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雨天高速公路车辆追尾相撞、侧滑侧翻、山区道路翻坠事故风险加大。

这份清明出行安全手册,一定要收好

2、公安部预警,五类安全风险不可不防

陵园墓区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加大;

春季出游交通安全风险突出;

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增加、风险增多;

农村地区交通安全风险上升;部分地区面临雨雾等恶劣天气不利影响。


这份清明出行安全手册,一定要收好

3、公安部提示大家:


这份清明出行安全手册,一定要收好

一、多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二、乘坐正规营运客车或选择具有正规资质的旅行社和旅游包车;

三、自驾车出行提前安排好出行时间和路线,检查、维护好车况,切勿疲劳驾驶、超速行驶;

四、高速公路行车要系好安全带,保持车距。

五、不要强行超车、强行会车,注意路侧车辆行人。

饮食:病从口入别大意,做个吃货讲究多

节日期间,集体聚餐增多,有时候会在野外就餐。吃货们要注意了,别胡吃海喝,小心引发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

1、特别提示:“清明蔗,毒过蛇”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出特别提示:民间有“清明蔗,毒过蛇”的说法,这是由于甘蔗储运不当容易产生3-硝基丙酸毒素,表现为甘蔗肉芯发红。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严重者可导致脑缺血坏死,甚至死亡!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应尽快送医,作洗胃、灌肠、导泻等治疗。

记好了,霉变的红芯甘蔗千万不能食用!

2、小心祭祀食品容易变质

随着气温持续升高,烧肉、烧猪、烧鹅、白切鸡、青团、馒头等清明节祭祀常用食品经过日晒、光化、发热分解等,极易引起变质。

市民应注意祭祀食品存放的温度和条件。食用祭祖后的食品需谨慎,食用前必须重新加工烧熟煮透,并尽快食用。

3、外出就餐选择有资质场所

在外出就餐时,要看餐饮单位是否具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或登记证,选择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动态等级“大笑”“微笑”和年度等级达到B级以上的餐饮服务单位就餐。

若就餐后如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保存好可疑食品样品及消费票据、就诊记录等相关证据,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

4、购买预包装食品要仔细检查

户外就餐不便,很多人会选择清明团子等预包装食品。应注意查看包装上的名称、规格、生产批号、保质期等重要信息是否齐全、清晰,如发现漏气、食品外观不完整、污秽不洁或混有异物则不宜购买。

同时,要索取和保留好相关票据,以备追溯调查。

出游:春光明媚好踏青,安全文明伴我行

近日,携程发布报告显示,今年清明节小长假预计将有超过1.1亿人次出游。文化和旅游部提示广大游客:

一是做好行前准备。关注旅游、气象等有关部门发布的出行提示,谨防自然灾害。合理规划出游行程,选择有正规资质的地接社、酒店、游乐场所和交通工具。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急救常识,建议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二是注意交通安全。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杜绝酒驾、醉驾、毒驾等违法违规行为。乘大巴出游系好安全带,了解安全锤、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逃生门窗的位置。如遇车辆超载、超速、司机危险驾驶等情形,及时提醒司机或报警求助。

三是预防常见流行病。提前了解目的地流行病发病情况,及时调整行程。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过度疲劳,防止感冒。如遇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

四是警惕火灾风险。我国每年因祭祀引起的森林火灾约占全年森林火灾总量的40%。清明缅怀祭先人,未必烟火表孝心。建议用鲜花代替锡箔、黄纸,用电子蜡烛代替明火燃烧,鼓励植树祭祀、洗墓祭祀、音乐祭祀、网上祭祀等现代祭祀方式。

五是文明有礼出游。树立文明出游意识,爱惜生态环境。遵守公共秩序,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保护文物古迹,爱惜公共设施。遵守旅游目的地风俗习惯。如遇旅游服务质量纠纷,及时拨打全国旅游服务热线号码“12301”维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