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清明出行安全手冊,一定要收好

清明節小長假,祭祀祖先疊加遊玩踏青,各地都少不了將開啟“人從眾”模式。節日裡什麼最重要?安全第一!

下面,有一份清明節出行、飲食、遊玩安全攻略,請收好,記得轉發給家人、親朋、同事,表達關心。

這份清明出行安全手冊,一定要收好

出行:清明時節雨紛紛,出門在外要當心

節假日迎來出行高峰,人多車多,加上天氣預報多地將迎陰雨天氣,道路溼滑,事故易發,安全首當其衝。

1、節日期間,交通有兩大特點

一是車多。截至今年2月底,全國小客車保有量2.06億輛,比去年同期增長11%,同時,假期短租自駕需求旺盛,預定量同比增加約四成。重點大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進出城交通流量也將比平日激增,容易發生嚴重擁堵。

二是雨多。未來10天,江淮、江漢、江南北部和西部、華南及西南地區東部等地降雨較多,局部有大到暴雨,對出行安全造成不利影響,特別是雨天高速公路車輛追尾相撞、側滑側翻、山區道路翻墜事故風險加大。

這份清明出行安全手冊,一定要收好

2、公安部預警,五類安全風險不可不防

陵園墓區及周邊道路交通安全風險加大;

春季出遊交通安全風險突出;

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增加、風險增多;

農村地區交通安全風險上升;部分地區面臨雨霧等惡劣天氣不利影響。


這份清明出行安全手冊,一定要收好

3、公安部提示大家:


這份清明出行安全手冊,一定要收好

一、多選擇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二、乘坐正規營運客車或選擇具有正規資質的旅行社和旅遊包車;

三、自駕車出行提前安排好出行時間和路線,檢查、維護好車況,切勿疲勞駕駛、超速行駛;

四、高速公路行車要繫好安全帶,保持車距。

五、不要強行超車、強行會車,注意路側車輛行人。

飲食:病從口入別大意,做個吃貨講究多

節日期間,集體聚餐增多,有時候會在野外就餐。吃貨們要注意了,別胡吃海喝,小心引發群體性食品安全事件!

1、特別提示:“清明蔗,毒過蛇”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出特別提示:民間有“清明蔗,毒過蛇”的說法,這是由於甘蔗儲運不當容易產生3-硝基丙酸毒素,表現為甘蔗肉芯發紅。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嚴重者可導致腦缺血壞死,甚至死亡!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應儘快送醫,作洗胃、灌腸、導瀉等治療。

記好了,黴變的紅芯甘蔗千萬不能食用!

2、小心祭祀食品容易變質

隨著氣溫持續升高,燒肉、燒豬、燒鵝、白切雞、青團、饅頭等清明節祭祀常用食品經過日曬、光化、發熱分解等,極易引起變質。

市民應注意祭祀食品存放的溫度和條件。食用祭祖後的食品需謹慎,食用前必須重新加工燒熟煮透,並儘快食用。

3、外出就餐選擇有資質場所

在外出就餐時,要看餐飲單位是否具有有效《食品經營許可證》或登記證,選擇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動態等級“大笑”“微笑”和年度等級達到B級以上的餐飲服務單位就餐。

若就餐後如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應及時就診,並保存好可疑食品樣品及消費票據、就診記錄等相關證據,及時撥打投訴舉報電話(12315)。

4、購買預包裝食品要仔細檢查

戶外就餐不便,很多人會選擇清明糰子等預包裝食品。應注意查看包裝上的名稱、規格、生產批號、保質期等重要信息是否齊全、清晰,如發現漏氣、食品外觀不完整、汙穢不潔或混有異物則不宜購買。

同時,要索取和保留好相關票據,以備追溯調查。

出遊:春光明媚好踏青,安全文明伴我行

近日,攜程發佈報告顯示,今年清明節小長假預計將有超過1.1億人次出遊。文化和旅遊部提示廣大遊客:

一是做好行前準備。關注旅遊、氣象等有關部門發佈的出行提示,謹防自然災害。合理規劃出遊行程,選擇有正規資質的地接社、酒店、遊樂場所和交通工具。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急救常識,建議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二是注意交通安全。嚴格遵守交通規則,杜絕酒駕、醉駕、毒駕等違法違規行為。乘大巴出遊繫好安全帶,瞭解安全錘、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和逃生門窗的位置。如遇車輛超載、超速、司機危險駕駛等情形,及時提醒司機或報警求助。

三是預防常見流行病。提前瞭解目的地流行病發病情況,及時調整行程。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避免過度疲勞,防止感冒。如遇發熱或有其它不適,及時就醫。

四是警惕火災風險。我國每年因祭祀引起的森林火災約佔全年森林火災總量的40%。清明緬懷祭先人,未必煙火表孝心。建議用鮮花代替錫箔、黃紙,用電子蠟燭代替明火燃燒,鼓勵植樹祭祀、洗墓祭祀、音樂祭祀、網上祭祀等現代祭祀方式。

五是文明有禮出遊。樹立文明出遊意識,愛惜生態環境。遵守公共秩序,不大聲喧譁,不追逐打鬧。保護文物古蹟,愛惜公共設施。遵守旅遊目的地風俗習慣。如遇旅遊服務質量糾紛,及時撥打全國旅遊服務熱線號碼“12301”維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