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白水写对联公开骂慈禧,慈禧为什么不抓他?

福垊


中国近代史上,慈禧是被深度妖魔化的政治人物。民间野史和影视剧出于不同之目的,把中国近代史上丧权辱国、卖国求荣的事件都摁在了慈禧身上,同时对她个人的私德也大加臆造和挞伐。

1860年9月,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咸丰帝决定逃往热河避暑山庄避难。可懿贵妃极力谏阻,请求咸丰坐镇北京,继续抵抗。为此,差一点引来杀身之祸。奕䜣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后,懿贵妃深以为耻,劝咸丰废约再战。

1870年,中亚浩罕汗国(乌兹别克…)入侵新疆;1871年,沙俄占领伊犁。1875年,慈禧启用左宗棠出兵新疆,于1878年-1881年收复新疆及伊犁大部地区。

1906-1908年,慈禧通过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女儿艾丽斯的感情联络和照片外交,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改变了对大清及慈禧的印象,并极力推进和签署退还“庚子赔款”法案。其后,英、法、比利时、意大利、荷兰等国相继效仿美国,退还中国之“庚款”近亿两。

1905年,慈禧派五大臣出洋考察、1906年宣布预备君主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08年11月15日慈禧病逝,临终遗旨:“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上述史实可不是本人杜撰,而是来自于正史和相关资料。刚开始接触这些记载时我也疑惑,这是慈禧嘛?……

如果慈禧和影视剧与民间传说中的那么不堪,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名臣会对她俯首帖耳、死心塌地吗?伤亡了上亿民众的太平天国等起义会被平定吗?两宫太后听政时期会被史学家誉为“同治中兴”吗?

慈禧垂帘听政和训政期间,中国有了第一家银行,第一家保险公司,第一条铁路,第一家发电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支现代化军队,…… 那第一多了去了。按皇权政治的政绩观也堪称伟大了。

史学家的私心是影响历史走向的。吕后“人彘”戚夫人;武则天诛杀亲子,都被谓之政治需要。慈禧坑杀了一个珍妃,便遗臭了青史。原因不就是人家不是大汉子民吗!

慈禧另一家喻户晓的罪名是六十寿辰挪用海军经费,导致“甲午战争”失败。那么,1931-1945年的“抗日战争”我们真的赢了吗!号称“战斗民族”的俄罗斯,没有挪用军费的事情吧?日俄战争老毛子赢了吗?

面对华夏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语),面对冷兵器和火炮的对抗。把这一切归咎于一个女人身上,也不爷们儿,更失我大汉民族之风范,面对朝野上下的重重压力,人家慈禧在宁寿宫委屈的过了个60岁生日。这事要摊在康熙或乾隆皇帝身上,你丫给个“重重压力”试试。不就欺负人家一女人嘛。

慈禧听政和训政期间,不搞文字狱,从谏如流,也是中国三千年来言论最自由的时代。据不完全统计,大清晚期民间报刊达20多家,这在皇权时代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林白水先生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在《警钟日报》上发表了“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每逢万寿必无疆!

当时的舆论环境和时政形势,抓捕林白水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清政府不会辣么笨。至于是不是慈禧的宽容就不得而知了。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能写出如此人性化诗句的慈禧太后,能是影视剧里那样冷酷无情、人面兽心的女人嘛!

基于论证之需要,这里就不复述慈禧负面的东西了。



琴岛牧风


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

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每逢万寿必无疆!

在清政府筹为慈禧筹办万寿庆典的时候,林白水写了这样一副对联。辛辣的讽刺了慈禧丧权辱国又奢侈腐化的生活。当时这幅对联用词精妙,寓意深刻,所以在当时流传很广。但是如此的讽刺大权在握的皇太后,作者林白水为何会安然无恙呢?


其实如果你要清楚林白水干啥的,也就不会有这种疑问了。1903年林白水和蔡元培在上海创办了《警钟日报》,林白水任主编,林白水被誉为“中国新闻学第一人”。《警钟日报》的原名叫做《俄事警闻》旨在提醒人们关注一下经常被遗忘的东三省,俄国人在那里犯下的滔天罪行。后来更名为《警钟日报》强烈抨击各国列强的侵犯我国疆土,并且揭露他们在各地犯下的罪行。

作为《警钟日报》的创始人之一,讽刺清政府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你要问为啥清政府没有取缔呢?其实当时清政府对南方控制已经非常弱了,当时的上海道台袁树勋对清朝也谈不上有啥忠心。1905年,也就是林白水写这幅对联的后一年,袁树勋表示支持地方自治运动,后来还主张建立国会。这样的人你要说他忠于慈禧鬼才会信,更何况会为了一副对联就办了文化名人林白水?


蔡元培在1905年创办了光复会,其宗旨是“光复汉室,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这是一群文人组成的暗杀团体,他们多次策划暗杀慈禧的活动。其中秋瑾,林白水,徐锡麟,章太炎等人都是其中成员。后来在同盟会成立后,光复会并入同盟会。人家暗杀活动都组织了几次,何况一副小小的对联?即便慈禧想追究,人家必定也有一定的自保的手段。光复会还策划了安庆起义,安庆新军中有大量的光复会成员,甚至包括新军中的炮营管带熊成基也是光复会成员。


后来《警钟日报》揭露德国在山东密谋侵略行径,迫于德国的压力,上海方面封禁了报刊,并且逮捕了编辑人员,《警钟日报》被迫停刊。在《警钟日报》停刊后,林白水辗转去了日本入早稻田大学主修法政,在辛亥革命后回国。

对于讽刺清政府人家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就连暗杀清政府的朝廷大员,甚至慈禧的活动都策划了几次了,别说一副对联了,根本都不算事儿。


渔耕樵读


1904年11月16日,慈禧七十大寿,大肆操办。

(慈禧)

上海一份报纸上出现了这么一副对联: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每逢万寿必无疆。

这大白话说的,明显就是骂慈禧呢!到底谁这么大胆子,敢写这东西?

这个人名叫林白水,晚清著名的新闻人,报界先驱。他一直致力于爱国宣传,创立各类报纸和杂志。上面所写的这副对联,确实出自林白水之手,但是原文用词上有所不同(意思相近)。上面这副对联应该是后来有人做了修改,讽刺意味更足,也更容易让人理解。


林白水敢公开讽刺慈禧,是有原因的。

(林白水)

就在慈禧太后七十大寿前一年,也就是1903年10月,沙俄军队占领了奉天,清政府软弱无能,毫无作为。1904年初,日俄战争爆发。沙俄和日本在中国的土地上大打出手,争夺利益,这样当时很多有识之士非常痛心。

于是,蔡元培等人开始四处宣传,希望唤醒国民的爱国情怀。对清政府的讽刺和反对,一时间沸沸扬扬。此前创办的《俄事警闻》也很快改版,成为《警钟日报》,宣传反侵略、反对清政府统治。

而林白水,就是《警钟日报》的主笔,那副讽刺慈禧的对联,也是刊登在这份报纸上。

慈禧为什么不抓林白水呢?

首先,晚清的报业管理没有系统,办报纸的成本低。大量的爱国人士都通过这一渠道表达不满,讽刺清政府的事情时有发生,想抓也抓不完。

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报纸都在租界中刊发,清政府害怕洋人,也不敢多说什么。


但是,林白水在《警钟日报》上这么明目张胆的讽刺,也引起了慈禧的不满。1905年清政府就和上海租界联系,希望能迫使《警钟日报》停刊。

(《警钟日报》)

但是讽刺的是,后来导致这份报纸停刊的原因,并非林白水讽刺慈禧。清廷之前也拘捕过报纸的相关人员,但是对这份报纸没有办法。后来,《警钟日报》发表了一些德国在山东的一些“密谋”,抨击列强对我国的侵略。

这些内容让德国人相当不满,于是,他们主动出面,于1905年3月在上海租界查封了《警钟日报》。

而林白水,也在《警钟日报》被查封之后,直接去了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法政和新闻,远离了清政府的势力。此时慈禧就算想抓林白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七追风


1904年月,日俄为争夺东北和朝鲜在中国交战,“库储一空如洗、无米何能为炊”的清廷在英美等列强的压力下被迫宣布“局外中立。”两个国家交战,战场却是中国,如此荒唐之事,真是千古奇闻。

可就在这时,清廷毫不理睬社会上的舆论,耗巨资为慈禧太后70岁生日筹办“万寿庆典”。面对此情,当时候担任《中国白话报》主笔的林白水愤而写下一副对联:

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

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每逢万寿必无疆!

此联可谓字字辛辣,无不拍案,一时广为传诵。

按照慈禧的风格和清王朝的作风,写下这样的署名文字,无疑只有死路一条。但林白水不但没有被杀,反而什么事也没有。着实的奇怪。笔者试着分析,得出以下几种可能。

其中可能性最大的是,慈禧太后老佛爷可能完全就没有看到这份报纸,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对联的存在。那时候70岁的老太太周边,并没有几个真正的谏臣,再加上慈禧平时好杀人的习惯,没几个愿意去担风险让慈禧知道此事。

而且那个时候,清朝的官场已经腐败的非常厉害了。有腐败就有造假。林白水的对联尽管在这个时候传的非常的广。但是,当时候林白水的名气已经非常的大了。没有那一个当官的愿意得罪这样的著名报人,除非他嫌自己的日子过的太安逸。

此外,那个时候清政府要亡的留言已经四起,准备明哲保身的官吏们,唯一做的就是“各人自扫门前雪。”每个官员入朝,全是灶王爷的办法,“上天言好事”依照搞定。满朝文武黑压压地跪成一片、齐喊“为太后请安”的时候,陶醉于70大寿喜悦之中的慈禧怎么会有精力顾及其他。哪怕是,有这样的东西进入了宫内,能被慈禧看见也非常的不容易。就这样,整个华夏人都知道的对联唯独她成了局外人。



郑羽觉


1904年月,日俄为争夺东北和朝鲜在中国交战,“库储一空如洗、无米何能为炊”的清廷在英美等列强的压力下被迫宣布“局外中立。”两个国家交战,战场却是中国,如此荒唐之事,真是千古奇闻。

可就在这时,清廷毫不理睬社会上的舆论,耗巨资为慈禧太后70岁生日筹办“万寿庆典”。面对此情,当时候担任《中国白话报》主笔的林白水愤而写下一副对联:

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

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每逢万寿必无疆!

此联可谓字字辛辣,无不拍案,一时广为传诵。

按照慈禧的风格和清王朝的作风,写下这样的署名文字,无疑只有死路一条。但林白水不但没有被杀,反而什么事也没有。着实的奇怪。笔者试着分析,得出以下几种可能。

其中可能性最大的是,慈禧太后老佛爷可能完全就没有看到这份报纸,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对联的存在。那时候70岁的老太太周边,并没有几个真正的谏臣,再加上慈禧平时好杀人的习惯,没几个愿意去担风险让慈禧知道此事。

而且那个时候,清朝的官场已经腐败的非常厉害了。有腐败就有造假。林白水的对联尽管在这个时候传的非常的广。但是,当时候林白水的名气已经非常的大了。没有那一个当官的愿意得罪这样的著名报人,除非他嫌自己的日子过的太安逸。

此外,那个时候清政府要亡的留言已经四起,准备明哲保身的官吏们,唯一做的就是“各人自扫门前雪。”每个官员入朝,全是灶王爷的办法,“上天言好事”依照搞定。满朝文武黑压压地跪成一片、齐喊“为太后请安”的时候,陶醉于70大寿喜悦之中的慈禧怎么会有精力顾及其他。哪怕是,有这样的东西进入了宫内,能被慈禧看见也非常的不容易。就这样,整个华夏人都知道的对联唯独她成了局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