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沒有正規軍隊嗎?為何老是老百姓跟以色列打?

愛好是巧克力棒棒糖


2012年11月29日,聯合國以138票贊成、9票反對、41票棄權通過決議,決定給予巴勒斯坦非會員聯合國觀察員國地位。由此,巴勒斯坦由聯合國“觀察員實體”地位升格為“觀察員國”地位。聯合國觀察員國並非聯合國會員國,不享有投票權。只有主權國家才有資格成為聯合國會員國,因此,巴勒斯坦的政權性質依舊是非主權國家,只是政權實體,巴勒斯坦自稱是巴勒斯坦國,只是自我定位,一種鬥爭策略,以及長遠的目標,並不被聯合國承認。

因為巴勒斯坦只是一個自治的政治實體,而不是一個主權國家,因而無權建立正規軍。

沒有正規軍的巴勒斯坦也並不是沒有武裝力量的,主要是警察部隊與準軍事組織的武裝力量,主要由軍事警察(負責蒐集以色列的情報工作)、民事警察(負責治安的警察)、邊境警察(邊防部隊),以及負責保衛領導人安全的精銳武裝“17旅”,總規模約為4萬人。另外,還擁有不受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節制的哈馬斯下屬武裝卡桑旅、傑哈德的下屬武裝聖城旅、人陣(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的下屬武裝穆斯塔法旅等。

這些武裝力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主要作用,是維持治安,指望他們去和以色列正規軍正面對抗,不現實。他們戰鬥過很多次,都失敗了。態度上永遠是激進的,然而於事無補。唯一的對抗方式就是不對稱作戰,如恐怖襲擊等。但是現在以色列國內安防力量很強,這些武裝力量為了國際國內影響也不想把自己定位成恐怖分子,因此就只能暫時性偃旗息鼓了。




貓在盪鞦韆


軍隊是建立在國家機器上的高級產物。巴勒斯坦沒有建立起穩定的國家秩序,稅收和財政收入不能反哺到國家軍隊建設,正規軍隊就是空中樓閣般的存在。

艱難的建國曆程

1947年11月,聯合國分別建國的方案出爐,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土地上,巴勒斯坦獲得43%的土地,以色列獲得57%的土地。這對於在巴勒斯坦地區人口占絕大多數的阿拉伯人感覺該方案是在偏袒猶太人。而且在阿拉伯世界佔主體地位的伊斯蘭教徒,不能容忍異教徒在此建國,矛盾不可調和下,最終爆發了中東戰爭。

在歷次的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不僅掠奪了巴勒斯坦的領土,就連參戰的埃及,敘利亞,約旦等阿拉伯國家的領土都被以色列佔領。埃及的加沙地帶和西奈半島,約旦的耶路撒冷舊城和約旦河西岸,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共6.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埃及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收復了西奈半島,以色列在隨後的幾十年裡用土地換取和平,陸續歸還了約旦和敘利亞的土地,但是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居高臨下,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阿拉伯國家很容易以此發動對以色列的進攻,因此以色列不肯放棄對戈蘭高地的控制。

阿拉伯國家在經過5次的中東戰爭後,被以色列打服了,為了防止國土再度被淪陷,逐漸減少和以色列的大規模正面軍事衝突。只有這樣像伊朗和少數的阿拉伯國家不承認以色列的存在。

巴勒斯坦成了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軍事衝突的犧牲品。國家間的戰爭,戰敗的一方領土被佔領後就成了既定事實,除非戰勝方主動歸還,不然喪失後的領土是很難通過外交途徑失而復得。巴勒斯坦地區是上帝對猶太人的期許之地,出於忠貞的宗教信仰,想讓以色列再把勝利果實歸還給巴勒斯坦確實很困難。巴勒斯坦被阿拉伯國家託大的鼓動給帶入坑,沒有土地的滋養下,很難哺育出正規軍隊這顆參天大樹。

巴勒斯坦內部的分化

巴勒斯坦在面對以色列的蠶食,分化成了兩派意見,一派以法塔赫(巴解)為首的溫和派,主張與以色列和談,和平建國;另一派以哈馬斯(伊斯蘭抵抗運動)為首的激進派,主張以武力手段抵抗以色列,將以色列徹底驅逐出巴勒斯坦地區建國。

法塔赫的核心成員多以流亡在海外的知識分子組成,總部長期在海外,在多年的流亡過程中,先後輾轉約旦,埃及,黎巴嫩等阿拉伯國家。在海外流亡過程中,知識分子清高的毛病發作,看不慣阿拉伯國家的獨裁政權,進行顛覆當地政權,干預別國內政的行徑。多次與當地政府爆發留血衝突。不受阿拉伯國家歡迎,勢漸衰微。

法塔赫最重要的貢獻是曾經讓巴以和解看到曙光。阿拉法特和拉賓在美國白宮的世紀握手,促成了《奧斯陸協議》的簽署。該協議允許巴勒斯坦擁有,用於維護巴勒斯坦在加沙和約旦河西岸難民營的社會穩定秩序和內部安全的警察部隊。

該協議最大的意義在於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互相承認其合法主權,但是協議將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劃分為三個區域,共同分別管理的決定,都被雙方激進派認為是屈辱條約,刺激了雙方激進派的強烈反對。協議簽訂後流血衝突不斷,隨著拉賓被以色列右派刺殺,以色列右派上臺,巴以和談破裂。

阿拉法特逝世後,法塔赫的支持度逐漸被哈馬斯取代。哈馬斯以街頭武裝暴動起家,其成員多為在以色列炮火下滋生出來的激進份子。哈馬斯迎合了巴勒斯坦民眾對猶太人的仇視,也獲得了海外阿拉伯國家的支持。很多阿拉伯土豪的資助和海外的人道主義救援使哈馬斯不斷成長。

長期以來沒有正式軍隊的編制下,哈馬斯的兵源來源只能是巴勒斯坦難民。哈馬斯以煽動仇恨籠絡成員,仇恨成為了巴勒斯坦難民參軍入伍的動力,很多巴勒斯坦難民踴躍加入了武裝反對以色列的哈馬斯陣營。以仇恨聚集起來的哈馬斯成為了抗擊以色列的主力武裝,但是其鼓動巴勒斯坦難民進行“人肉炸彈”的自殺式襲擊,引發國際爭議,很多國家將其列為恐怖組織,這也讓巴勒斯坦加入聯合國造成了負面影響。

互相掣肘

由於法塔赫和哈馬斯在巴勒斯坦建國的方案上存在根本性的分歧,致使其內部在爭奪巴勒斯坦最高權力的過程中,經常發生互相殘殺。巴勒斯坦在內鬥中損耗,更加難以實現建國的理想。

法塔赫是以色列承認的唯一巴勒斯坦合法代表,也是國際社會承認的準政府代表。但是法塔赫由於長期流亡海外,直到《奧斯陸協議》簽訂後才回到加沙和約旦河西岸活動,缺少群眾地氣,沒擁有武裝力量。反抗以色列主要以和平抗議為主,這在殘酷的巴以衝突中確實太過不切實際,其控制的警察部隊和維安人員確切來說不是軍事力量,只能維持正常的生活秩序。而且一旦爆發巴以衝突後,警察和維安人員的維穩被認為是阻止巴勒斯坦武裝抵抗的阻力,被巴勒斯坦難民視為以色列的幫兇。

哈馬斯對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法塔赫沒有辦法配合,也沒有辦法勸阻。而每次哈馬斯對以色列的軍事行動,都會被以色列軍事報復。哈馬斯被法塔赫認為其影響與以色列和談,法塔赫被哈馬斯認為其影響與以色列戰鬥。兩者在建國路上互相拉扯,彼此限制,造成巴勒斯坦建國方案始終無法達成共識,原地踏步。

在巴勒斯坦內部沒有達成共識下,巴勒斯坦都是名義建國。從鬥爭的殘酷性上講,和平建國恐怕是鏡花水月,從巴以實力的懸殊上講,武裝鬥爭建國恐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這種困境沒有任何一個巴勒斯坦人能解決,國家機器沒有正常運行,巴勒斯坦就只能以老百姓為武裝鬥爭的主要力量,這是人民的悲哀,也是國家的悲哀。


梓蕤


1993年美國主導、巴以簽署《奧斯陸協議》,阿拉法特與拉賓實現歷史性握手,“土地換和平”原則得以確認,巴以互認對方合法權利。巴勒斯坦在加沙和傑里科共7個城市及附近村莊實現自治,巴以未來將就被佔領土最終地位,包括耶路撒冷、難民、定居點、安全、邊界、鄰國關係等談判,並以聯大有關決議為基礎最終解決。

根據該協議,巴方擁有一支用於保障西岸和加沙巴勒斯坦人社會秩序和內部安全的警察部隊,屬於準軍事力量。包括以下組成:

國家安全部隊:約1.5萬人的警察部隊

軍事情報警察:負責內部安全與收集以色列情報

民事警察:維護治安與社會秩序

總統安全部隊:500多人

另有海岸警備、民防聯隊、空中分隊(只有直升機和小型運輸機)、海關人員等配備武器的組織

坦齊姆:巴解政治組織法塔赫手下的準軍事組織(高於民兵),人數約3000

哈馬斯:加沙地帶政治軍事組織,成員2萬人以上

傑哈德:地下準軍事組織,成員數千

阿克薩烈士旅:地下準軍事組織,人員上千

1947年11,聯合國大會181號決議將這塊2.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按43%和57%的比例(176平方公里的耶路撒冷不計在內)分配給兩個未來之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1948年5月以色列建國,並在1967年六·五戰爭中奪取由約旦控制的西岸和東耶路撒冷。可憐的巴勒斯坦沒有疆土,家園淪落,“建國”比以色列整整晚了40年,至今“身軀”被以色列鉗制而不展,“名分”受美國杯葛而不揚,得到150多個國家承認,卻難入聯合國(2012年成為次於成員國地位的觀察員國)。放眼全球,國而不國,唯有巴勒斯坦!

作為地理單元,巴勒斯坦如今只控制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兩塊相隔40多公里的土地,合計約2500平方公里。

2004年阿拉法特去世後,巴以衝突侷限在加沙哈馬斯對以色列本土的火箭襲擊和自殺式爆炸,上面提到的巴方軍隊性質警察組織沒有參與,若它參加,巴自治地位將不復存在......


ruixuezhaofeng


巴勒斯坦其實並不是一個主權國家,並不是說他們沒有機會成為主權國家,而是因為曾經國際上給過巴勒斯坦成為主權國家的機會,只是巴勒斯坦方面沒有珍惜一意孤行,導致了在長期的爭鬥中漸進的失去了成為主權國家的可能性,而這裡面其實有大國較量造成的結果,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只是大國干預下的衝突情況。


巴勒斯坦這個地方猶太人比阿拉伯人更早生活在該地區,只是由於猶太人建立的王朝覆滅,猶太人開始流浪在世界各地,而後不久阿拉伯人進入該地區與當地人融合形成現在的巴勒斯坦原住民,自從阿拉伯人進入該地區以後,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都是阿拉伯人居住在該地區,直到二戰結束後,各國為了安置猶太人,就在世界各地給猶太人找定居點,而猶太人選擇了回到自己民族的輝煌故土,巴勒斯坦地區,而美國西方國家也有意讓猶太人在中東立足,從而通過以色列的存在控制中東,從而跟居住在當地的阿拉伯人產生了流血衝突。


1948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國家因為猶太人建國侵佔了自己的土地而排擠猶太人國家以色列,畢竟猶太人進入這裡西方美國為主的國家偏袒以色列,把這個地方的土地55%分給以色列猶太人,而阿拉伯人只獲得45%讓阿拉伯人非常的不滿,後來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在幾十年的時間裡面發生過五次戰爭,最後阿拉伯國家聯軍戰敗,100多萬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被驅逐,成為了流浪的難民,隨後的許多年以後美國出面跟以色列達成協議讓部分巴勒斯坦人獨立自治。


而巴以衝突一直斷斷續續的持續多年未結束,裡面的原因還是因為巴勒斯坦做為阿拉伯世界的一份子,一直是想靠其他阿拉伯世界的國家共同建立政權,只是由於巴勒斯坦在英國放棄該地區主權管理和以色列進入後,巴勒斯坦自己本身內部派系之間的不和睦和相互之間明爭暗鬥,導致巴勒斯坦內部政權勢力達不到聯合國認定的合法政權的標準所以一直沒有能成功建國。

而還有原因是因為巴勒斯坦內部的派系不團結以及搖擺不定,即想跟敘利亞共同建立一個國家,又想跟埃及建立一個阿拉伯世界國家,而且內部派系的意見不統一,不夠團結到形成不了一個完整的穩定的政權,再加上美國等國家的從中作梗,導致巴勒斯坦建立主權政權困難重重,畢竟巴勒斯坦內部的派系相互不服,在內戰和跟以色列的衝突中相互消耗,導致了巴勒斯坦內部的武裝力量減弱,以及以色列的強硬導致了巴勒斯坦建國蒙上陰影。

再者阿拉伯國家自己之間內部的矛盾也非常突出,由於阿拉伯國家之間並不團結,導致了內部爭鬥,而巴勒斯坦內部的武裝力量的援助來自不同的國家,援助國之間的矛盾也影響到了巴勒斯坦內部武裝力量之間的矛盾,派系之間的爭鬥不斷和美國的干預和偏袒,導致了巴勒斯坦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完整的政權,而在跟以色列的不對沖突裡面,巴勒斯坦的領土和勢力越來越小越來越弱,已經失去了建國的條件。

應該沒有合法政府的不完整國家,裡面存在的只是派系之間的爭鬥,沒有合法政府的存在自然就沒有合法的正規部隊了,而跟以色列交火的是巴勒斯坦的武裝力量,並不是合法的軍隊,因為這個武裝力量並不是巴勒斯坦的合法政權擁有者,所以只能稱為武裝力量並不是正規政府軍隊 ,巴勒斯坦根本沒有政府也沒有正規部隊,所以只能稱為民間武裝力量。


無法超越的足跡


從國際法來說,目前巴勒斯坦所持有的領土均是與以色列存在爭議的爭議領土,以定居點的形式存在,沒有形成正規軍的條件。所以依照聯合國和與以色列的相關協定,僅擁有維持治安的準軍事組織,並沒有成建制的正規軍。



正常來說,成立一隻正規軍隊,首先是需要成為主權國家,存在固定領土,擁有穩定的財政與兵役制度,擁有一定的武器製造與貿易能力,且具備重武器,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軍隊。

但是對於巴勒斯坦來說,一開始聯合國在1947年提出成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的181號決議,不過由於當時阿拉伯國家基本不同意,所以導致以色列建了國但巴勒斯坦沒有,最後巴方反倒成為以方的自治地區,從法理上低了一節。




阿拉伯國家雖然不同意,但是四次中東戰爭卻沒打趴下以色列,不但輸了而且導致巴勒斯坦領土範圍越來越少,最終以零散的定居點的形式存在,這就使得巴方控制地區的基礎設施供給和進出口口岸不得不依靠以色列,受制於人。

而巴勒斯坦現在既沒有固定領土,也沒有穩定的軍工製造與貿易能力,且連固定的軍事支出都極其有限,不得不依靠外部國家的資金援助,所以根本就沒有能力打造一隻具備重型武器與兵役制度的正規軍隊。



不過由於巴勒斯坦在1964年成立了巴解組織,並且成立的民兵武裝,而且在1988年承認聯合國當初以巴分治的181號決議,所以出於地區穩定雙方1993年在挪威的奧斯陸舉行秘密會談,達成了部分和解協議,比如巴方承認以色列國,而以方承認巴解組織,並承認巴勒斯坦的自治權。

基於這個基礎,雙方在1993年9月13日簽署了《巴以關於巴勒斯坦臨時自治安排原則宣言》,協議確定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和約旦河西岸傑里科地區實行自治,並可以組建2.4萬人的治安部隊維持治安。



根據以色列前外長佩雷斯在2001年的表態,以方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巴勒斯坦國是隻擁有治安部隊的非軍事國家,對外口岸和領空由以方控制,且不能同以色列敵對國家簽署協議,受到以軍的保護。

所以以色列希望巴勒斯坦成為國中之國,且控制著巴方的對外貿易口岸與後勤供給,決定了巴方能力上和法理上都缺乏建立正規軍隊的基礎,而這也就是目前巴勒斯坦存在“法塔赫”“哈馬斯”等民兵組織,但不存在正規軍的原因所在。


馬克觀察


巴勒斯坦事實上並沒有真正的獨立建國,雖說前幾年成為聯合國觀察員國,也僅僅是名義上的,基本上獨立主權國家的標誌幾乎沒有,也就是說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國家,甚至都不能說是地區自治,當然就不會有什麼正規軍隊了。



巴勒斯坦人是比較悲催的,在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是外來者,上世紀初巴勒斯坦人陸續的出售土地給猶太人,讓其逐漸的紮下根來。猶太人移民到一定規模的時候與巴勒斯坦人的衝突開始顯現,這個過程中猶太人也曾接連針對巴勒斯坦人發動恐怖襲擊,據說人肉炸彈就是猶太人那時發明的。

隨著二戰後聯合國的成立,一九四七年美英法蘇等國支持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猶太人、巴勒斯坦人分別以百分之五十五和百分之四十五的土地建國。巴勒斯坦人及阿拉伯國家不能接受西方國家偏袒以色列給予它多數的土地,發動了對抗以色列的第一次中東戰爭,由於美國等西方國家支持以色列,阿拉伯國家戰敗了。接著的幾次中東戰爭同樣阿拉伯國家戰敗,至此巴勒斯坦人的悲劇不斷上演,土地被以色列歷年來的蠶食僅僅只剩下兩千多平方公里。


其中加沙地帶被以色列建立隔離牆形同一個超大型監獄,而約旦河西岸呢也是被以色列的猶太人定居點、隔離牆分割成若干個封閉的區域(也算是監獄吧),無法連成一片,完全碎片化了。如今阿拉伯國家出於自己的利益或者現實的考量,對於以色列的存在給予默認,大幅度的減少了對巴勒斯坦人的支持。缺少阿拉伯國家支持的巴勒斯坦人逐漸邊緣化,並且只有少量輕武器的準軍事人員,對抗以色列還不是雞蛋碰石頭。


更何況現在的巴勒斯坦人控制區被以色列封鎖得和監獄差不多,一旦其軍事人員及裝備在與以色列的衝突中受到損失,恐怕補充裝備損失的途徑都沒有。再加上軍事人員與以色列對抗的話就是戰爭性質,很難爭取到國際上的支持。而老百姓走在對抗以色列的前沿,不僅可以在國際上刷刷存在感,爭取國際社會的同情和關注,尋求國際社會對以色列施加壓力,或者尋求國際社會的援助,這也凸顯了巴勒斯坦人的無奈。


眾流成海


巴勒斯坦是個很悲催的國家,長年被以色列按在地上摩擦,其實它還不算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但目前為止,巴勒斯坦在聯合國還只是觀察員國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勒斯坦被一分為二,西部分給了猶太人,建立了以色列國。東部成立了阿拉伯國。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佔領了整個巴勒斯坦,並解散了巴勒斯坦軍隊。直到1988年,巴以簽署和平協議後,以色列允許巴勒斯坦成立了兩隻警察部隊,一隻維護治安,另一隻在邊境上使用行使軍隊的職能。

這兩隻部隊簡稱巴解組織武裝,人員編制只有16000人,武器主要也是一些衝鋒槍類的輕型武器,是根本沒辦法對抗以色列軍隊的。


巴勒斯坦還有一隻武裝,就是經常朝以色列發射火箭彈的哈馬斯武裝。哈馬斯是以消滅以色列為目標,思想非常激進,所以被以色列和歐美國家視為恐怖組織。

哈馬斯目前正規編制大概6000人左右,武器也十分低劣。哈馬斯被以色列視為非法武裝,大規模集中就會遭到以色列打擊,所以基本都是分散打游擊戰。

這兩支武裝都不能同以色列軍隊進行正面對抗,所以只能靠普通民眾通過遊行示威,同以色列爭取權益,畢竟,以色列軍隊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會對手無寸鐵的老百姓下手。


但也經常會發生武裝分子躲在老百姓後面,向以色列軍隊放冷槍,不過這個時候往往最倒黴的還是普通民眾。

總之,巴勒斯坦人民的抗爭之路還任重而道遠,雖然他們無比渴望擁有自己的國家,可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他們的願望好比水中月、鏡中花,虛無縹緲。


花木童說史


——嚴格意義上說,巴勒斯坦目前還沒有軍隊,根據巴以雙方簽署的協議,巴勒斯坦只允許成立武裝警察部隊來維持巴勒斯坦內部治安,人數大概維持在2.4萬人,但是,巴勒斯坦武裝人員的實際數量一定會在2.4萬以上。由於以色列對加沙地區的封鎖和武器禁運,巴勒斯坦武裝人員的裝備水平極差,他們沒有海軍和空軍,主要武器就是卡式衝鋒槍等輕武器,再就是我們都知道的用來襲擊以色列的自制火箭彈。

——巴勒斯坦認為以色列的領土是他們的,他們是被以色列強行趕出自己的故土,流落到阿拉伯各國,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迴歸故鄉的念頭。這次發生衝突是因為巴勒斯坦人在反以色列遊行的時候與以色列邊防軍人發生衝,巴勒斯坦人向以色列方向投擲石塊,以色列發射催淚瓦斯和開槍射擊將巴勒斯坦人趕得四散奔逃。隨後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以色列則以空襲回以顏色。這次衝突,巴勒斯坦武裝分子向以色列發射了近600枚火箭彈,以色列則進行260次的報復性空襲,至少造成巴勒斯坦23人的死亡。



——因為巴以軍事實力相差懸殊,所以每次巴以衝突都是巴勒斯坦方面付出慘痛代價,被以色列猛揍一頓後,巴勒斯坦就開始以弱者的形象譴責以色列濫殺無辜,並呼籲國際社會來保護巴勒斯坦。拋開是非對錯不論,巴勒斯坦既然敢挑釁,就應該扛得住以色列的報復,不要認慫,如果扛不住來自以色列的報復性打擊,趁早就不要去挑釁。國家之間比的是拳頭,不是看誰可憐,巴勒斯坦只想回到自己的“故土”,卻不反思為什麼被趕了出來,想回去,就應該先給自己創造一個和平發展的環境,用上幾十年發展經濟,等自己強大了再說,而不是用無謂的犧牲來換取國際社會的同情。


三號二


哈馬斯的別有用心的頭頭們,為了刷存在感,為了得到國際援助,所進行一系列動作,自己躲在防空洞,煽動青年,婦女,兒童去邊界生事,拿他們的生命來換國際同情,這是一群害百姓的畜牲,巴勒斯坦的毒瘤。


李先生38533


拿老百姓當“人肉盾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