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就是賣,現下機會很多,為什麼會有人守著5000塊錢的工資不敢創業?

重慶侯丞遠


如果真有這麼容易,人人都能賺錢,那就沒有店鋪倒閉了。我在廣州好幾年了,城中村從前幾年的上百家店鋪,到現在幾百家店鋪。都想著開店賺錢,但是村裡人就那麼多,市場就那麼大。好多店鋪都是幾個月就轉讓倒閉,有的才一兩個月就轉讓了。最多的就是小吃餐飲類,最誇張的一個月有十幾家新店開張,都是餐飲類的,現在基本都倒閉了。路邊攤也不好做,早就飽和了,光賣湛江烤生蠔的路邊攤就有十幾家,競爭非常大,除非你做的很好,價格味道都比別人好。

我現在也在上班,也想著做點什麼小生意,但是沒那麼簡單。要能吃苦,很多人都是不能吃苦放棄了。還要有技術,做的比別人好。花錢去學技術買設備,如果不做了,對普通人來說,損失蠻大的。


娛樂鮮播報


我做淘寶的,打工三四年,月收入一直沒有超過5千,工作還不穩定,技術提高的也很慢,後來做的一家店生意不好,老闆要關店鋪,關閉部門,實在是不願意找工作了,拿著僅有的5千元,自已開了一個淘寶店鋪,到處找貨源,一件代發,後來的幾年每年純利潤十幾萬二十萬這樣子,沒有風險,還自由。,因為是一件代發,2018年裝修了一套房子,生了個二寶,錢也花光了,貨源沒有了,一切重頭開始了,還是先找份工作,積累點存款,還會創業的。打工賺不到錢,對於我這種沒一技之長,學歷不高進不了大公司好公司的,只有創業比較現實,當然創業一定要根據自身能力和市場情況來,不要重資產,輕資產來做,進可攻,退可守。


電飯煲小開


沒錯,創業就是賣,可是說起來太容易,賣起來就太難了,並非你所想象的那麼簡單,我對此倒是有非常深的體會。就拿我們家族的創業群體來說吧,看看創業是不是就是賣那麼簡單。

我有兩個舅舅,分別家承了我外公的一門絕學,一個手藝是製作我們當地的特產炕炕饃,都已經上了央視《舌尖上的中國》欄目,在我們當地不愁賣;一個手藝是製作豆製品,包括水豆腐、豆乾、豆腐皮等。這兩項手藝都有幾百年的傳承了,在我們當地都是非常不錯的營生,這是我外公家族一輩輩傳下來的。應該說,技術方面不存在任何問題,口感都絕對正宗,而且質量也非常天然有保障,就這樣的東西,應該不愁銷路吧?

我兩個舅舅也是這麼認為的,然後就分別做自己拿手的生意,其實嚴格說就是創業。他們用自己積攢的錢加上貸款,先後開了兩家食品公司,要技術有技術,要產品有產品,本以為很好賣的,本以為把產品做的好就不愁賣的,結果真是天大的笑話。

我舅舅他們開的公司生產出來的產品,放在當地市場賣,由於量大,只能銷售很少的一部分,但這點錢連人工費都不夠。沒辦法他們就跑到市裡、周邊的外省市以及比較遠的一些地方,到處跑業務,根本就沒人買,知道不,是沒人買,不管你的產品做的再好,人家就是不消費你的。既然外地行不通,只好轉變策略,深耕當地市場。就這樣,我大舅舅撐了三年多,我二舅舅撐了五年多,最後都關門了,還欠下一屁股債,如今六十多歲了還在海上當水手給人家打魚呢!我兩個舅舅現在當水手掙的錢全部用來還債,這就是創業的結果,這就是當初覺得技術好產品好賣的結果。

不僅如此,我們家也在創業,開的酒廠,當地有名的高粱酒和拐棗酒,絕對天然,不添加什麼香精防腐劑之類的,但是無論你怎麼做,你只能在當地開賣,出了這個地,你就是使出吃奶的力氣,消費者都不買賬的。由於都是好糧食,正宗的糧食酒,所以價格稍微貴一點,20元一斤,可是賣不出去啊,所以今年開了打算關門,然後去工商局稅務局辦理銷戶手續。等搞好這一切了,就打算去南方打工。

所以,創業就是賣,我是不會相信了。現在創業的政策環境是很不錯,機會也很多,但說句不客氣的,創業的同質化太嚴重了,你沒做之前,已經有人做的非常的好了,人家已經佔據了市場優勢地位,你再踩進去創業,怎麼拼的過人家呢。如果創業就是賣,就是這麼簡單,那誰都可以隨隨便便的去創業了,誰都可以當大老闆了,還打工幹什麼呢。實際上,創業才是真正的九死一生。

我還沒有說創業過程中的辛苦程度了,只有親身創業過的人才會體會的到,創業的辛苦程度比打工累過十倍,責任和壓力是打工所不可比擬的。創業,結果只有生與死,累和苦,而打工卻簡單、安全的多了。如果能打一輩子工,生活過的小康,那麼我是完全贊同就打一輩子工的,寧願每個月拿那5000塊錢,也比創業弄得自己負債累累強百倍。

所以,不是人家不敢創業,而是創業的風險真的太大了,有一個調出數據統計,幾乎98%的創業者必然失敗,看看,這麼高的創業失敗率,不謹慎能行嗎?現在的社會,各種產品和服務供過於求,單個人此時出來創業,我覺得太難了,因為你會發現,等你搞出東西賣的時候,鬼都不買。

當然,也有創業成功的,那絕對不容易,可是這太渺茫了,機會也太小了。所以這種情況下,就算遍地都是機會,我覺得還是打工強,守著5000千塊錢的工資起碼心安理得,不用擔驚害怕。對於廣大的員工群體來說,如果沒有一技之長,自以為是看著遍地的機會隨意創業,其結果一定是創的快,倒的也快。

那麼,創業失敗之後怎麼辦?還能怎麼辦,趕緊到工廠打工還錢,一分錢都不敢亂花,如果能有5000,一年可以還好幾萬的賬了。教訓和例子太多,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到處都是商機,很多人寧願守著在創業者看來不值一提的5000塊錢而不敢創業的原因。因為創業從來就不是賣,創業怎麼“不死”。


Sir聊HR


創業沒那麼簡單。

我本人一直在國企上班,2010年被朋友拉著一起要創業開間賓館,一時熱血想發財拿著7萬存款就開始滿大街找地段了,因為沒經驗,談攏24萬年租金的在要籤合同時候被房東漲到28萬。因為開賓館少不了和政府打交道,而兩個股東都一直在外地工作,所以在本地工作的我就成了公關主力(辦證需要)賓館裝修期間,要應付消防,城管,工商,稅務,電力,公安各個部門的辦理證件工作,應酬少不了,天天喝酒,所以為什麼說做生意要天時地利人和,政府社會資源很大程度左右了你的實業能否成功。

由於發起人的預估錯誤,從一開始的預算資金100-120萬,到最後裝好開業花了近200萬,最後10萬還是借的5分高利貸才開張。這也說明一個問題,經驗不足,發起人自己沒有籌建過賓館,只在賓館打工,而且是省城的小規模賓館,沒辦法,架上梁山必須上。

好不容易賓館開業了,開了三年利潤還是可以,但是酒店管理,社會關係真的很重要。我們沒管理經驗,股東個人想法又不一樣,三個朋友雖然沒什麼大矛盾也沒賺什麼錢,中間各種混社會的來鬧事就不說了。投資200萬,三年估計賺了100多萬吧,賺的錢吃喝用了不少,本錢還沒回來就扯上房棟的官司問題,到18年官司結束,賓館就這樣沒了,所以給要開實體店的一個忠告,籤合同真是個大學問,不要就信一個律師的話,律師也有靠不住的,能不打官司最好別打,法院套路深。


生活從來不是言情劇


我就是一個月5000元左右的工資,為什麼不敢創業呢?第一,我本人今年27歲,目前還有房貸沒還完,有一女兒今年2歲半,第二,我乾的是廚師這一行業,其它行業沒接觸過,技術比較單一,也想過自己開個小飯店或者乾點小吃的生意。可是幹生意創業真的容易嗎?是真的不容易,有本錢還好,沒本錢的怎麼去創業?像我這種情況創業失敗連後悔的機會都不給你。一旦失敗房貸怎麼辦?孩子吃奶粉的錢都沒有!但是呢我現在也不著急去創業,著急也沒用,畢竟還沒那個資本。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好好工作多學習經驗多攢錢!等到時機差不多的時候 走出去闖出一片天地!即使失敗了也無悔!畢竟努力過,奮鬥過!為了更美好的明天 加油加油在加油!


92年的大兵哥


我的一位很要好的朋友,曾經有過一段關於創業和工作之間抉擇的真實經歷。跟大家分享一下:

那是2002年,我的朋友W在一所普通的大專院校教書,每個月工資還不到5000,大概就是3000的水平。這個時候,W有一位很要好的同學L在一家公司做副總,負責設在本省的一家工廠,公司一共有三家工廠,生產手機配件。同學L邀請我的朋友W到工廠去任職,管理行政事務,加入到他們的創業團隊中去。朋友W猶豫再三,沒有去,仍然守著事業單位這個鐵飯碗,現在工資倒是提高了很多,每個月也過萬了。但是,他的同學L的公司後來出售給了某上市公司,L成為上市公司高管,身家已經過億。

曾經有一個可以實現人生“小目標”的機會擺在面前,W錯過了,真是後悔莫及。

這個真實的故事中,W的心理活動很典型。面對創業中的機會,一般人在看到機會的時候,同時會感覺到風險也一樣很多,權衡再三,如果工作還過得去,都會選擇不創業。這是人之常情。

所以,非有大勇氣者,不敢捨棄穩定工作而創業,哪怕任正非也是如此。非有大智慧或好運氣者,也難以獲得創業的成功。創業是失敗率很高的冒險,這是現實,我們要清醒。


沉默的投資者


創業之前就要做好失敗了流浪大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的準備。

18年第一次創業擺地攤,那時候靠著一個夜市擺了個賣小飾品的地攤,每天收入四五百左右。過了沒三天,城管到處趕得跟趕鴨子一樣。夜市過了沒一個月也關了。

緊接著第二次創業跟朋友合夥賣炸串,靠著兩個小區,夏天還行,每天扣除七七八八一個人還能有個三四百。到了最熱的時候生意做不下去了,八九月份的時候當天賣不完的東西都要倒進垃圾桶裡丟掉,丟了一個月實在撐不住了。兩個人散夥算了算等於白乾了三個月一分錢沒掙。散夥之後一度窮到兩天吃了一頓飯喝水都是去廁所接自來水喝。

第三次創業學聰明瞭,找了份自由點的工作,同時做人力資源,確實掙了點錢,代價是每天凌晨兩點才能睡,凌晨六點就經常有人打電話給我。沒想到過完年之後連續出問題賠了不少錢。但是我還想做下去,不為什麼就是想逼自己一把。希望自己能撐下去。

在這裡奉勸大家一句,如果沒有做好失敗了睡大街的準備就別創業了。


用戶105295903028


簡單點來說,創業就是買賣。這沒錯!但是創業更是賭!

理論上,低價買,高價賣,賺差價這就是創業模式。但是,這個太理想化了!如果您的思維模式還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上,建議您還是不要創業。風險太大。

29歲的時候我辭掉當時1萬多一個月的國企工作,開始創業,第一次,賺了長沙一套房,一輛20萬的車和小几十萬的現金。

第二次、第三次先後失敗,辛辛苦苦十來年,一不小心又回到解放前。但願第四次能有所收穫。

很多人問我創業的看法和經驗的時候,出於良知,我給出幾點自己的切身感受:

一、創業切忌理所當然。不要以為外面的世界遍地是黃金,遍地的黃金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創業前一定要做好評估、設計,要有思路、有方向!

二、創業不能一蹴而就。不要以為今天投資做點生意,明天就有回報,有收入。創業就跟懷孕一樣,要慢慢孕育,就跟熬湯一樣,要細火慢燉,想一鳴驚人,早產兒、提前出鍋,要麼死得快,要麼差味道。

三、創業一定留有餘地。很多人創業喜歡孤注一擲,這樣很不對。你的創業行為前期是不可能完善和成熟的。在創業期間一定要留給自己調整、糾錯的餘地。當你發現自己錯了,卻無力迴天的時候,資金鍊斷了,精神累了,那麼,剩下就是等死了。

四、創業一定要學會自我調整。選擇創業這條路,註定你選擇孤立了自己,需要一個人去面對很多實際困難,如果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和思路,遲早會崩潰。

五、創業一定要有核心內容。所以說創業不是純粹的買賣。如果創業沒有明確的方向和核心內容,那純粹是靠天吃飯的買賣,走不長久。

……

關於創業的感悟很多,選幾點和大家交流一下。創業是門技術活,對行業背景、市場前景、國家政策、潛在客戶、產品規劃、企業定位、文化情懷、法律法規、風土人情、地理位置、人脈關係、行為方式……等等等各方面都要有一定的瞭解和判斷,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資金充足。如果認為只要賣東西就能賺錢。那隻適合擺攤,開個小賣部。只能說是做點買賣。不要上升到創業的高度。

有夢想的人都是可愛的人!但是創業,確實不能衝動,沒有支撐的創業會讓我們與夢想漸行漸遠的。


老易說事


創業的艱難是一般人難以忍受的,我之前有過2段創業經歷,第一次是自己做,開了一家淘寶店,那時候啥也不懂,都是碰到問題再去解決,遇到了好多問題,一共做了2年左右,沒賺到什麼錢,經驗學了不少,第二次創業以為自己啥都懂了,就合夥去做淘寶,開始都很客氣,誰也沒有去約束誰,就在自己家裡開起來了,工作和生活混在了一起,這樣時間一長,馬上問題就暴漏出來了,生意其實也不錯,就是中間意見有了分歧,慢慢的生意就掉了下來。最終也以失敗告終兩次創業總結的經驗。第一,財務報表一定要做好,知道自己的利潤點,第二,貨源一定要穩定,質量一定要好,這樣才能有持續發展的條件,第三,用人一定要用聽話的,那種啥都不懂,而且還有自己思想的提前要開除掉,會影響團隊和諧,第四,團隊部門一定要齊全,分工一定要明確。接下來我還會去創業的,創業的機遇比較多,但是真的比上班辛苦多了,簡直年輕人要去創業,越早越好,人一輩子也就這麼幾十年,豐富多彩的活著還是比較好的


用戶59141015178


創業?沒開始前覺得簡單,開始後你就會發現,那不是平常人能扛的住的。其中的辛酸只有經歷過才知道。

我創業四年,弄沒了兩套房,四年間沒有哪一天能在凌晨兩點前休息的,365天全年無休。

創業之前從不買彩票,創業之後每週都會花十塊錢買彩票。

四年了,房子沒了,存款沒了,還背了一屁股債。

想著創業的朋友,有夢想有衝勁有魄力的,我覺得還是得鼓勵。但不要衝動,三思而後行!5000一月的工作還是挺好的!

最後也祝同在創業的朋友們一路少點崎嶇坎坷,早日達成自己心裡的目標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