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宝宝总在半夜哭闹不休?婴儿肠绞痛

每到半夜,宝宝就像是小恶魔般,无头绪的开始哭闹;到了白天,却又恢复成小天使,正常的与他人互动、玩乐,爸妈始终搞不懂,宝宝究竟怎么了?其实这就是肠绞痛的典型征兆,约在宝宝3个月大后就会逐渐消失,日常照顾多留意喂奶方式及适度按摩,使得肠绞痛不再是爸妈们的恶梦。

为何宝宝总在半夜哭闹不休?婴儿肠绞痛

从前对于肠绞痛的治疗方法,大多是给予宝宝专用的镇定剂,让宝宝能睡得安稳。但现今医生改变做法,希望从日常生活中着手,如:喂奶方式、拍嗝、腹部按摩改善。若症状严重者,则在儿科医生的建议下,服用益生菌、消胀气药等等。

有些父母希望宝宝好睡,应请教医生是否可以给予治疗流鼻水、过敏的抗组织胺药物,但在服用时,用量上须多加留意,若不小心服用过多抗组织胺,将过度促进肠蠕动,肠绞痛的症状会更加严重。

肠绞痛该如何分辨

肠绞痛常发生于0~3个月大的宝宝身上,出现症状的时间较为固定,通常是在吃晚餐后、半夜或是清晨。而宝宝会哭闹以表达身体的不适,且哭闹时间较持久,约为半小时到一小时,哭声多很凄厉,较难安抚。若要确定宝宝是否因肠绞痛而苦,建议父母可先检查身体状况,排除需要换尿布、被蚊虫叮咬、肚子饿、起红疹等因素后,如果宝宝仍然持续哭闹,是肠绞痛的机率就很高,应适时寻求医生协助。

333准则

除了通过上述所提及的征兆,在临床上,要评估婴儿是否为肠绞痛,医生大多会通过333准则判断,其标准为:每天哭闹超过3小时、每周超过3天、症状持续超过3周,爸妈可先在家依循这些标准,判断宝宝的身体状况。

约3个月大,症状会渐渐消失

当肠绞痛发作时,会发现宝宝的手脚伸得很直,且变得僵硬,脸也会因长时间的哭闹而胀红。其实肠绞痛大多因腹胀所引起,有时宝宝排气后,肠绞痛的症状就会改善许多。但常常宝宝哭闹时间长,多数新手爸妈不知所措,就会选择带到门诊咨询,肠绞痛并不算是一种疾病,约在宝宝3个月大后就会慢慢消失,建议爸妈多以耐心陪伴以度过这段时期。

为何宝宝总在半夜哭闹不休?婴儿肠绞痛

常见的发生原因

肠绞痛的发生原因,多与生理性有关。有着乳糖不耐症、对配方奶中的奶蛋白消化不良,都可能导致宝宝肠绞痛,建议妈妈更换具有水解蛋白配方、低乳糖或是无乳糖配方的奶粉,大多数宝宝能因此改善症状,也可减缓未来发生异位性皮肤炎的机率。

至于纯母乳的宝宝,医生则建议妈妈继续喂养,但方式要留意。事实上,喂母乳的宝宝不太容易胀气,可能是因为妈妈哺喂的方式不对,宝宝的嘴巴无法完全贴合乳房,或者部分妈妈会先挤出再瓶喂,宝宝就可能因此吸入太多空气,而造成肠胃不适。

另外,有时肠绞痛发生的原因,与宝宝的气质有关。个性较为固执的宝宝,一哭起来,就会停不下来,在哭的过程中吸入太多空气,因而发作。

肠绞痛VS肠套叠

时常听到妈妈讲,容易将宝宝的肠绞痛症状与另一种症状肠套叠搞混。肠套叠主要发生在6个月以上,3岁以下的宝宝,当病情发作时,不仅仅是晚上,任何时间都会哭闹,还会伴随呕吐,哭声也会越来越凄厉。当小肠与大肠套得越紧,哭得就会更严重。

当套住的时间越长,被套住的肠子附近黏膜会开始出血,这时宝宝可能排出像是草莓果酱般的大便,更严重的话还会出现一摊血便,必须赶快就医,以气体或钡剂等灌肠复位,万一套住时间太久,可能导致肠缺血坏死,需要进行紧急手术。灌肠处理后48小时内得住院观察,且后续半年内复发机率高。然而,肠绞痛则不会出现以上类似的病状,爸妈应学习分辨宝宝的肠胃症状可能非同小可,以免延误就医。

减缓不适的方法

因肠绞痛来看门诊的宝宝,通常会先解决腹胀问题,同时教导妈妈多运用平常宝宝不哭闹的时间,进行腹部的圆周式按摩,方式为:以肚脐为中心,大圆周或小圆周的顺时钟方向按摩,也可以握住宝宝的双腿做踩脚踏车运动,不仅能暂时减缓宝宝的不适,也能借此增进亲子关系。时间得挑选在宝宝空腹时,否则易加剧吐奶及腹胀情况。

在饮食方式上,市面上有相当多奶瓶奶嘴的款式及功能,提供给爸妈们挑选,要特别留意的是,口径大小与宝宝的嘴巴是否相符,不要因追求特殊功能而忽略了这点。另外,多数妈妈认为喝母奶的宝宝不需要拍嗝,但其实母乳喂养与瓶喂一样,宝宝都有可能不小心吸入过多的空气,因此拍嗝动作不可少。

而对于喝配方奶的宝宝,医生通常不会一开始就建议爸妈们更换奶粉种类,除非肠绞痛状况一直无法缓解,排出的便便质地也不太正常,才会建议适时更换,试试看能否减缓症状。

为何宝宝总在半夜哭闹不休?婴儿肠绞痛

提前预防,必要时使用安抚奶嘴

夜半时分,宝宝因肠绞痛而不停哭闹,相信是许多爸妈头痛的问题,不知如何才能让宝宝稳定情绪,通过吃饱饭或是白天的时间,趁着宝宝还没开始哭闹,与宝宝多互动,玩一玩、按按摩,有助于晚上的失控。

若是宝宝已哭闹不止,建议爸妈使用安抚奶嘴,暂时让宝宝安静下来,奶嘴也要定时清洁,避免长出霉菌。也可通过其他方法安抚,像是:听音乐、抱着宝宝散步、缓慢摇晃宝宝等,可根据宝宝的习惯选择适合方式,达到安抚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