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自曝定期刪除微信好友:高質量的社交,需要主動去“篩選”

“當朋友圈人數達到一百多時,我就覺得有些可怕,要把一些沒有意義的,全都刪掉”。

當你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一定會覺得說這句話的人他的社交一定做得很差。畢竟,在我們眼中,朋友圈就是一個人社交水平的代表。很多人寧願加了不聊也與不願意定期清除朋友圈。

但事實卻恰巧相反,說這句話的人,卻恰恰有個“人脈王”的稱號。

與丹麥女首相談談家常;與丹麥王儲一起去觀看丹麥地標建築;親自被捷克總統接見,繼續談家庭話題。除了外國政要之外,他也認識各行各業的人。他就是汪涵。

汪涵自曝定期刪除微信好友:高質量的社交,需要主動去“篩選”

有如此廣闊的人脈資源,為什麼要定期清除微信裡的人呢?

還是那句話,“把沒有意義的,全都刪掉”

加了200個好友,卻只想和20個人好好聊聊;

點開好友列表,卻無人、無話可聊

點開朋友圈,只能選擇飛速瀏覽,因為大部分都是廣告。但當你真得遇到自己想要交流的人時,你的好友數可能達到了上限。忙於奔波,卻無功而返。低質量社交就是這樣消耗你的。

但如果你選擇定期篩選呢?

從一個很擁擠的交友環境中走出來時,你會感覺你的世界都發生了變化。“你的所有時間都變成你的,自在的一塌糊塗”。讓你覺得自由與高興,才是社交的終極前提。

汪涵自曝定期刪除微信好友:高質量的社交,需要主動去“篩選”

的確,社交本不是一件很累的事,但我們總是容易把它往累裡走。從互加微信到誰也不理,再到好友人數達上限但卻無人可聊,我們與人脈,差的就是“定期清理”的距離。

想要變優秀,就要更會挑

信息爆炸時代,不怕信息少,就怕你不會挑。

美國作家凱文·凱利曾在他的作品《必然》中寫過這樣一句話 “每年,我們生產出800萬首新歌,200萬本新書,1.6萬部新電影,300億個博客帖子,1820億條推特信息,4萬件新產品。我們來到了一個無限大的大廳裡,在每一個方向,都堆砌著無數種可能的選擇。為了不迷茫,我我們只能不斷地去篩選”。

因此,能夠迅速做到“篩選”的人,擁有絕對的最核心的競爭力。

而現在的我們每天都會讀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和新聞,自然也會接觸到無數交友信息。“搖一搖”、“漂流瓶”甚至是附近的人,都可以幫助我們實現“廣泛交友”的願望。

只要你需要,你想要的社交會像潮水一般向你湧來。但卻很容易迷茫。

一位推銷員,因為工作性質的原因,需要經常的互加聯繫方式。他也經常在一天的繁忙過後,計算過自己一天加過多少人、有多少人對他的工作是有幫助的,當然也計算過哪些已經是無法為自己提供幫助的客戶。

但出於“推銷員就是需要廣交朋友”的言論,他放棄了定期清理計劃。當然,也沒有為這些客戶做重點標註。然而,當他在未來的某一天內需要快速找到一位客戶的聯繫方式時,他犯了難。即使他知道自己早已經加了他的聯繫方式,但就是找不到。在他忙著排除的時候,他的競爭對手已經迅速找到了對他又需要的人脈。搶先一步,贏得了勝利。

汪涵自曝定期刪除微信好友:高質量的社交,需要主動去“篩選”

不會“篩選”的社交,就是這樣給你“下絆子”的。

想要你的“努力”有所收穫,你需要這3類人

當然,做到這點的前提必須是你真得很想做出改變。

如果你只是單純為了讓別人激勵你才選擇和他們交朋友的話,你絕對會在未來的某一天覺得對方與你三觀不合。即使是當前你與他很合得來,但也很容易相忘於江湖。這種麻煩事,是從一開始你就要知道的。

經常有人和我吐槽所謂“志同道合”的人,向我吐槽著他的不解風情、不知進取。每次說到最後一句時,都會用簡單的三觀不合來概括。戲劇性的是,最後,他們依舊要一起做著表面上的“努力”工作。

“面子上有多努力,背地裡就有多痛苦”。這樣的社交是沒有意義的,也是最容易讓你沉浸其中的社交形式。這一點,必須警惕。

汪涵自曝定期刪除微信好友:高質量的社交,需要主動去“篩選”

第一類人:懂得“努力”價值的人

埋頭苦幹的人一定很優秀?

其實並不是,但優秀的人一定很努力。這個關係,你能明白嗎?

《我的前半生》裡的老金,老好人、做事兢兢業業,每年都可以得到“優秀員工稱號”。但這樣一位埋頭苦幹的優秀員工,卻在後來爆發出一系列的問題:

缺乏對於未來的規劃,只知道埋頭苦幹,混著日子,甚至還想把別人拉進自己“安靜平穩”的圈子裡。但最後,他努力奮鬥的面子還不如別人的一句話。

埋頭努力,沒有明確的規劃,結局只能是輕易的被碾壓。

汪涵自曝定期刪除微信好友:高質量的社交,需要主動去“篩選”

我們會陷入在這個怪圈裡的原因,其實與我們大腦的思維誤區有關。在我們大腦的思維方式裡,有一種對我們的決策影響非常大的一個誤區。正是因為它讓我們對於一些事情總是容易產生偏見。科學家把他們稱之為“刻板印象”

“小姑娘就應該穿粉色衣服”、“老好人就應該什麼忙都幫”、以及“很多人都買的東西一定很好”。這些都是我們平常經常容易產生的“刻板印象”。換句話說,我們總是會“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總會習慣性給別人貼上一個標籤。

正是因為這個,我們總會輕易地相信“努力的人一定很優秀”。而實際上,有些努力卻是徒勞無功的。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判斷我們的努力是否有價值呢?

汪涵自曝定期刪除微信好友:高質量的社交,需要主動去“篩選”

1、有長遠規劃和短期規劃的人

如果你閱讀過很多名人傳記,你一定會發現所謂“名人”,他們總在一個時期確定幾個目標,即使中間有偏差或者是意外,他們也總能制定出新的規劃。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想要做什麼、要怎麼做的人,才是最會運用自己努力的人,也是最容易取得成果的人。

與這樣的人交談,你會很快的明白自己的不足與短板。比起一昧埋頭苦幹但又不見成效,我更希望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可以去點醒你。讓你知道你的不足之處。

2、擁有客觀的評價能力

如果把感情比作烈馬,那我們的大腦中必須擁有可以掌控著烈馬的馭車人。而決定著馭馬水平高低的,就是我們的客觀評價能力。

汪涵自曝定期刪除微信好友:高質量的社交,需要主動去“篩選”

“不怕人笨,就怕人愛感情用事。”一位資深HR曾這樣說道。但比較現實的一點是,人是感性的,即使是最冷靜的人,也有不冷靜的時候。但擁有客觀的評價能力,依舊是衡量一個人水平高低的標準。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意思就是這樣。我們經常會在和自己的事情上犯糊塗、看不明白。但如果你用局外人的眼光來看待,事情和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第二類人:敢於跳出“舒適圈”的人

很多人都知道一個心理學概念。即舒適區,講得就是我們很容易被一段習慣或者是一段經歷困住,即使知道它已經不適合自己,但依舊沉迷其中的一個狀態。我們之所以念著過去,很大程度上就是舒適區在作怪。

記得一位朋友曾和我說,自己的朋友越多,自己越覺得孤單。但即使是這樣,他也依舊還想不斷地認識新朋友,即使現在他已經和很多人失去了聯繫。明知道自己是在浪費精力,但卻樂此不疲。

舒適圈就是這樣一步步的消耗你的。

“沉浸在過去某種情感裡,無法走出來。”是我們什麼都知道,但依舊不想改變的根源問題。因此,如果想要突破舒適區,你必須要一個真正可以做到“放下過去、不畏將來”的人。當然,他們的存在並不是為了點醒你、激勵你,而是為了向你證明“跳出舒適區”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汪涵自曝定期刪除微信好友:高質量的社交,需要主動去“篩選”

第三類人:瞭解彼此的優缺點,懂得尊重的人

高質量的社交,不僅要有“寬度”,更要有深度。想要跳出“交友不深,難以深交”的怪圈,光靠廣泛交友一條,你是做不到的。你還需要運用到包容的力量。還是那個問題,如何與性格各異的人好好相處,甚至是打成一片?

韓國電影《sunny》給你答案。主人公任娜美文靜不愛說話,卻偏偏與性格各異的6個人,組成了一個小團體。你很難想象一個文靜、不愛說話的女孩與擅長打架、很會罵人以及有些傲慢等諸多性格各異的女孩相處,甚至還處得很好。

汪涵自曝定期刪除微信好友:高質量的社交,需要主動去“篩選”

不問年齡、不問性別、甚至不問經歷。只要能看到別人的優點、懂得尊重彼此差異的人,才會讓社交既有廣度,又有深度。

社交選擇並不等於社交絕交

懂得挑選朋友,就等於與別人絕交?

《火星情報局》裡,與汪涵搭檔多年的錢楓曾吐槽過汪涵,“自己有一天被涵哥刪了微信”。而汪涵卻淡定的說,范冰冰、陳坤我也都刪了。

在很多人的眼裡,刪除微信好友是一件很嚴重的事,甚至很多人把刪除微信當成一種絕交的證明。但實際上,刪除等於絕交,並沒有實質性關係。如果我們在現實生活裡聊得很開心,但回到微信上卻無話可聊。這也算是絕交的信號?

並不是。比起加了200多人卻無人可聊,我更喜歡定期刪除一些不必要的人。因為我知道,我內心深處的孤獨感並沒有因為我加好友而得到緩解。反而是人加的越多,自己越孤單。

連質量都沒有的社交,根本算不上社交。

誠如汪涵所說,“妥善管理一下自己的朋友圈,讓它成為我們真正意義上的朋友交流的好地方。”而如何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好好的努力一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