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力氣比現代人大嗎?為什麼?

905214897


悟空問答上有人涉力氣古人與現代人力大嗎,答如下:

當然古人比現代人力氣大,古時幾乎步行,若攜帶重物也是肩扛.背背.肩挑.手提的,爬山.越嶺.上坡.下坎.過河都步行,有錢權的坐轎.騎馬.駕車,也半體力的,坐久很累人的,須步行一會緩解困疲受顛振的。牲畜車都如此。

1980年前人力畜力風力水力是主要動力源,機械動力極少。

因而農村人收莊稼的曬乾後的糧食,裝原糧的袋子可裝糧二百市斤,一般男子17歲就可扛起揹走,行幾百米送倉庫裡的。

挑擔子也二百三百市斤的,好挑夫兩肩長兩肉瘤小兒拳頭大,是肉墊,擔子一壓墊在扁擔下成扁肉墊了。自幼騎馬的羅圈腿,轎伕抬人還抬轎總重不下三百市斤,一抬小半天。這都山鄉普通農民,並不是專練力氣力量的練家子。

練家子石鎖石擔,由十斤二十.至二百斤,用於提.拉.甩.拋.投.扔舉。

力大的有徒手摔牛,抓豹,雜技底坐人可肩上肩立五六個人。在農村麥場上石滾碾子單個百多斤,有人可疊加六層高。

在看各國孤峰上建的城堡,巨大材料咋運上去的,目前仍沒人知道,埃及金字塔巨石,即便如現代科學家解釋鈄坡拉上去,滾木減重量,但百米多高拉上去,擺好砌齊,無挪移細微調節的巧力,不可能規規矩矩整齊的,撬動法至今不明咋弄的。印伽在高山上運徹巨石且大小不規則,仍嚴絲無縫,咋力用砌齊整至今不明斜坡法肯定用不上,又無畜力,山道狹窄,沒法用斜坡法的。而巨石几十噸是可確定的。


味哎兒


這其實是一個有沒有長期艱苦工作和訓練的問題。一個挑夫可以挑70公斤的物資,相當於蒙古馬六成的馱載運力。如果是長途行軍,隨軍的挑夫可以挑25至30公斤的物資。

泰山上的挑夫甚至可以每天挑著50多公斤的擔子,步行往返幾十公里替人送貨。在2013年,黃山挑夫運輸了1200多萬斤貨物,平均一天運輸4萬多斤貨物。一名挑夫可以挑起120斤貨物,在黃山險峻的地形,連續徒步行進8公里山路。

當地的挑夫黃大忠,已經57歲,他說:“科技這麼發達,誰還願意讓孩子再吃這份苦?我兒子估計連20斤都挑不上去。”這實際上就說出了根源,現代人極少從事體力勞動,實際力量是在下降的。

現在有多少人可以無論寒暑,每天,負重120斤,在黃山爬山8公里,還要5個小時完成任務?恐怕只要一次,剛剛走出去500米,絕大部分人就要累癱了。

恐怕絕大部分人就連,當一個搬家公司搬運工的能力都沒有。也沒有背起一部冰箱,走上6樓的力量。在西安,4人搬運工小組一天要卸貨上百噸,每噸勞務費10元錢,根據分工不同每人能分到200多元。生意差的時候,扛一袋50斤的大米掙0.25元。

這裡的搬運工可以扛起200-300斤貨物,平均一天一個人可以卸車25噸貨物。在古代,絕大部分工作,都是依靠人力,因此,古人絕大部分都比現代人有力量,也是一種正常狀態。再比如現代人一天走路2萬步,就已經是很多的了。但是,近代在各個大城市裡的人力車伕,每天拉黃包車,一天在外面奔波超過12個小時。現代又有多少人可以承受這種運動量?


深度軍事


今天趁著寶寶睡得早,有些空閒,我也來回復一下這個問題。


我小時候也愛看一些歷史小說,對裡面的書膽,動輒就手託千斤的行為,也很不解。後來聽父輩乃至更大一些的人說起他們年輕的事情,我感覺,古人的力氣是比現代人要大的。下面分享我聽來的一些軼事:


騎自行車賣糧食。

這事距離不太遠,主角鄰居二伯。現在70歲出頭。事情發生在六十七年代。他有一臺二八自行車。聽說天津那邊的黃豆比較貴,二伯用自行車馱著六百多斤的黃豆,一天一夜騎行300多公里到天津賣黃豆,然後再從天津買高粱回來。說裝黃豆的都是用的粗布布袋,一人多高。把兩袋子黃豆綁在自行車後座兩側。然後把乾糧裝在自行車大梁上的褡褳裡面,餓了就啃幾口饅頭,一路不停蹬到天津。

我一個朋友是自行車愛好者,曾經用28天從北京騎行到深圳。我問他能不能用一天一夜騎行300公里,他說做不到。

從這點看,以前的人力氣和耐力比現代的人要大。


豌豆米粒兒


這個問答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說。

古人與現在人有本質上的區別,這區別是說身體和心智上。

古代的人應該是個尊貴,優美與健康的。

我們先來看看古代的遺蹟,巴比倫空中花園,埃及金子塔,瑪雅曆法與建築,祖國長城與京杭大運河,秦陵,青銅工藝,陶瓷工藝等等遺蹟。

我們的歷史足以說明從前的人與現在人的區別,許多事蹟是告訴我們,古人的智力與體力遠在今天的人以上。

那我們今天的處境是什麼呢?

很簡單,我們不應該否認,我們繼承了祖宗的基因,這基因已經是幾千前的更迭了。

不可否認今天我們能探月,能潛海,掌握核能,但這一切不是建立在古人的實踐上嗎?

我們現在的人面對的是社會的大環境,與各種策劃和習慣的不同,我們是不是真的在退化?

我們今天所有的大工程,(葛洲壩工程,三峽工程,)都離不開液壓設備用不著人海戰術了。一臺機器的一天工作量是古人所難以企及的。

今天的題目是古人的力量,但我個人認為心智更帖切,因為人的腦雖小,但是幾千年來傳承的都是寶貝,至於古人與我們的關係,我個人感覺,我們今天真正需要的是突破,因為世間萬物都在改變,如果不是向上那就是向下。

許多專家都深入不毛之地,或藏於密室都在尋找世界的鑰匙,都希望發現新的知識與方法,但願他們早日如願

我們的時代,已經是二十一世紀,太空時代,已經不在是從前那個得了傷寒就放棄治療的亂世了。

最後我個人祝願,我們的祖國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舉世無雙的國度。一一配圖是古人歌利亞的骨骼。





寬容110376366


古人的力氣比現代人大嗎?不能一概而論,只能用職業比較。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即使同處一個時代,都要因人而異,有的人天生體制強壯,經過後天的訓練,力氣比普通人要大。但像小說或傳說中描述的項羽力舉千斤,李元霸的錘一隻就有400斤,兩隻800斤,這都是文學描寫中的誇張描手法,而關羽的青龍偃月刀82斤,魯智深水磨鐵禪杖62斤,也許有,但肯定不是用於作戰。迄今為止,考古學家還沒有發現民間遺存或在古代墓葬中發現過古代很重的兵器,沒有考古發現,就沒有歷史依據,絕不能信。

這是個邏輯思維問題,就算古人力氣很大,冷兵器時代作戰也不是比手中武器重量,而是比武器的精巧鋒利和使用武器的技巧,殺人無需千斤力。如果一員大將不但有爆發力,還有耐力,再使一把稱手的兵器,作戰的效果不言而喻。如果一員大將,以為自己力氣大,非要逞強,使一款很重的兵器,光拿兵器就耗費了大半力氣,打起來輝幾下,就會累得氣喘吁吁,怎麼可能取勝呢?

那麼,古代練武之人是否也有一些較重的器械呢?當然是有的,但這並非用於作戰,而是用於平時訓練肌肉或耐力。實際上,古人和今人幾乎都一樣,今天的部隊士兵,平時也有一些耐力訓練,但這些訓練的器械並不能拿到戰場上去使用。

其實,力氣大小的比較,不該用今人和古人比,只能用人群與人群之間比,一個幹體力活的和一個坐辦公室的比,幹體力活的就比坐辦公室的力氣大,這是鍛鍊的結果。古代整天為考功名而苦讀的書生就手無縛雞之力,如果拿今天的大學生和他們比,大學生一定比古代書生力氣大,因為大學生都有體育鍛煉。

也不能說古人天天勞作力氣就大,畢竟那時候的生活水平比現在差得多,普通人家能吃飽飯就不錯了,力氣再大又能大到哪兒去?我們今天也有力氣大的群體,舉重運動員就比普通人力氣大,如果你把他們派去打仗,卻沒有取勝的把握。因此,人的力氣大小,不能分古人還是今人,而是分群體和職業。


若愚趣談


基本上不可能,因為現代的醫療條件還是飲食條件都要比古代人好的太多了。

從生物方面來講,進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即使文明最為古老的蘇美爾和埃及文明距今不過5000多年,這在進化史上完全是可以忽略的存在,但是在更早的時候,尼安德特人的確有著更健壯的體格,但是其不屬於智人,也就是說,界門綱目科屬都是一樣的,但是種不同,也屬於人屬。不知道所謂的古代人是智人這一人種,還是人屬。

在地理大發現時代以前,中國的人口基本上只能維持在幾千萬左右,後來由於美洲作物的傳入,在康乾盛世時期,中國的人口才開始全面的增長。,但是死亡率依然很高。吃牛羊肉的草原民族往往比農耕民族更加強壯,而今天我們的無論糧食還是肉都比古人充裕多了,所以平均而言,自然也應該要比古人力氣大。

但是由於工業革命後,現代人的體力勞動量越來越少,由於鍛鍊的缺乏,可能會導致身體不如鍛鍊的人健壯,但考慮到古代人並不優越的條件,現代人還是要總體要更加健壯的。

但是史料中常常有誇大的成分,比如說力能扛鼎, 一個人拉九條牛啊。首先,這種記載中誇大的成分很大,即使有這樣的一些人,大多也是王公貴族,屬於生活條件優越的一類,並不能代表一個時代的平均水平


熙寧看歷史


古人的力氣現在的人絕對是比不了的,很多人認為現代人的力氣肯定比古人大,他們認為現代人吃的喝的用的都要比古人好,所以人的身體素質肯定要強於古人,實際上這是錯誤的想法,古人的生存環境和現代可是不同的,咱們先不說古代,即便是現在,如果有歲數年長的應該知道,在鄉下很多老實本分的人他們的力氣一個比一個大。

要知道,他們吃的穿的可沒有大城市的人好,那麼力氣為什麼那麼大呢?簡單地說就是生活環境導致的,他們要從事大量的體力勞動,長此以往身體素質就成了這樣。古人更是如此,拋開那些達官貴人不說,剩下的基本都在牢牢的綁在田地上,他們的身體個個都很強壯,如果幹不了太累的活早就被淘汰了。

再說說古時候的士兵,眾所周知在古時候有很多出名的武將,他們的兵器都是非常重的,甚至是有幾百斤的武器,當然古人喜歡用誇張的寫法,這些武將肯定沒有用那麼重的武器,但是實際重量也是絕對不輕的,能拿幾百斤武器揮舞戰鬥的武將基本很少見,至於普通士兵的負重量其實是和現代士兵的負重差不多的。

一個現代士兵的裝備,如果讓一個普通人整日揹著,並且還要去訓練,估計這個人沒一會就累的趴下了。古人的力氣比現代人非常正常,簡單的解釋就是,現如今社會越來越發達,很多事情完全不需要靠體力,有機械可以去幹,可是古人不一樣,古時候無論做什麼都要有人力,環境導致古人的力氣更大。

古代士兵的武器也都很重,這也都是被逼的,在戰場上如果你沒有足夠的力氣,上去可就是找死了,而且古代的士兵也會去訓練,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青龍偃月刀,實際上這把武器可不是關羽的武器,這把武器非常重,他真正的作用就是給士兵鍛鍊身體,用現在的話說就叫做健身。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今天有空,咱們閒聊聊。

關於古人力氣的問題,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古人經常勞作,幹體力活,力氣應該比現代人大。也有人認為,現代人營養好,個子高,鍛鍊方式科學,力量更勝於古人。

如果按照我自己的體驗,我覺得古人力氣大。

我家裡原先存著兩個水桶,那是沒有自來水時代的生活必用品,是爺爺輩傳下來的,用木條箍成,還有鐵圈。如果在盛滿水的狀態下,我用扁擔能夠勉力把他挑起來。但是,也僅限於能挑起來。

按本山大叔的要求:沒毛病,走兩步嘛?

實話實說,我是一步也邁不開,感覺實在是太重了,邁一步就會閃腰岔氣。

我祖先生活過的舊院子我也去過,他們當年是從河裡去挑水回去吃用。那條河現在也流著水,離我老家院子大概有將近兩公里的樣子。家裡院子屋簷下面有個大缸,這樣的缸用桶往裡盛水,大約是五六桶的樣子。也就是說,爺爺年輕時候,每天要擔著這樣的重量至少來回三次。

這樣的工作量以我看來,是想都不敢想的。

我小時候還見過村裡人蓋房子,那時節的牆不是現在的磚牆,而是用膠泥土築版一層層地硬砸出來的。

怎麼個幹法呢?就是用兩塊厚木板立起來,中間用實土填充,然後用方形的石塊砸實。

具體是這樣乾的,方石塊上有繩子繫著,兩邊各站著兩個壯漢,側面也有繩子,有個人拉著糾正石塊落下的方向。兩邊的壯漢抖動繩子把石塊悠起來在半空中,然後落下砸在泥土上,咣、咣、咣,一下接一下,把膠土夯實。

壯漢幹這活要吃糕,吃窩窩頭扛不住,村裡都知道。

現在工程都不這麼幹了。但如果回到村裡,大家有時候還可能看到那塊夯石,你可以試試,能不能挪動它一下。


還有一種器具,叫做碾子,也是石頭做的,用來將糜子和穀子碾碎皮殼。平時就在碾盤上放著,用的時候,推著在碾盤上咕碌碌地轉動。

這我是親眼看見,有人能夠把從碾子從地上抱起來,放在碾盤上。用完以後,又抱下來立在一邊,防止別人濫用。

有興趣的朋友有機會了可以去村裡看看,經常能看到這種東西。也可以嘗試一下,看能不能把它抱起來。當然,別和秦武王一樣,砸了腿,那就太贏蕩了。


我是這樣認為的,如果論爆發力的話,現代人有一定優勢,能超過古人的紀錄。

比如說舉重,古人能舉二百公斤,現代人能舉二百二十公斤,這就比古人要強。

但如果同臺較技,都舉二百公斤,大家都舉起來了,古人發話了:“咱們都不要放下來,就這麼舉著,一齊走到體育館外的操場上。”

現代人就徹底傻眼了。


饞嘴肥貓鏟史官


大猩猩力氣大,正好說明古人的力氣比現代人大:因為大猩猩屬於古猿,與人類基因接近到98%,人類由古類人猿進化而來,進化成現代人以後,力氣逐步減小,智力不斷增長。所以古人的力氣應該比現代人大,而智力比現代人要低。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應該出現在宋朝以後,而漢唐時期的文人是要求“文武雙全”的,邊塞詩人都是文人,一直在軍隊服役,面對強敵勇敢作戰,而且寫出的是“馬革裹屍誓不還”的壯麗詩句。


宋朝以後的文人就溫柔了,但是政治手段更險惡(智力更發展了?),如秦燴,他可是寫得一手好字的文人宰相哩——宋體字,岳飛是武將,同樣寫得出好詩——滿江紅,不比現代的文人差吧。


歷史上關羽不使大刀,應該是用長矛一類的東西。三國志裡提到關羽斬顏良時只說:“刺良於馬下。”,請注意是“刺”而不是“斬”。


15速食


古人的力氣比現代人大嗎?

關於史前的古人,一方面缺乏資料可供比較,另一方面漁獵時代對絕對力量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因此,既沒法直接比較,比較的意義也不大。

因而,我們只能對歷史上有記載的古代大力士與現代的大力士進行比較;以及對古人和現代人整體上的力量進行推測。

舉(扛)鼎的秦武王和楚霸王

舉(扛)鼎是古代顯示力量和霸氣的“規定動作”。

現存重量最大的古鼎是商鼎,重量800多公斤,無論任何人都不可能舉或扛得動它們。

而且,根據時代,秦武王和楚霸王所舉(扛)的應該是周鼎或秦鼎。

目前出土的最重的周鼎是西周大克鼎,重為201.5公斤。

如果秦武王所舉的鼎與該鼎重量相若,秦武王卻因此致嚴重受傷而亡。

可以說,秦武王無力舉起重量達到200公斤的鼎。

當然,由於舉重最重要的一點是需要維持重物的平衡,現代舉重的槓鈴製造精密,可以根據運動員雙臂力量進行很好的平衡。而舉鼎,必須有超過重物很大的餘力來維持平衡。

這樣,舉鼎可以舉起的最大重量會大打折扣。秦武王舉不起200公斤的鼎,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而目前現存在最重的秦鼎是秦始皇陵百戲俑陪葬坑的青銅大鼎,重212公斤,與前述西周大克鼎相若。

但是,根據史記“項籍身高八尺,力能扛鼎”的記載,項羽所能僅是抗鼎而不是舉鼎。

我們知道,舉和扛,時完全不同的兩回事。說項羽能扛動200公斤的鼎或有相當的可信性,大概能反映那個時代最強大力士肌肉力量到底有多大。

2018年世界最強人,權力的遊戲中的“魔山”,冰島強人Hafór Júlíus Bjrnsson

冰島的大力士Hafór Júlíus Bjrnsson ,也是扮演美劇《權力的遊戲》魔山的演員,2018年連奪多項世界強人頭銜,是2018年世界第一大力士。

特別是,2018年3月3日,他以472公斤的成績一舉打破了468公斤的強拉世界紀錄。

早在2015年1月,於挪威舉行的世界最強維京比賽中,Hafþór扛著一根長10米、重達650公斤的原木走了5步,打破了該項賽事保持了1000多年的紀錄。

重要的是,Hafþór原本是一位職業籃球運動員,直到2008年因傷退役後才轉投世界強人比賽,進行力量專項訓練僅有10年。

現代人另一項大力士記錄是2004年希臘奧運會上伊朗運動員拉扎扎德創造的263公斤的挺舉成績。

可見,當代人,在精心設計的現代科技設備幫助和保護下,可以負載的重量超過古代大力士可以達到的。

然而,這仍不能說明是古人還是現代人力氣更大。因為,由於技術手段的介入,兩個時代根本無法直接比較。

因此,多數答主採用的選取個別代表來“直接”PK的方法沒法給出答案。

科學怎麼說

既然沒法直接比較,我們還是求諸於科學研究。

事實上,關於一個人力量大小決定因素,科學家已經進行了很好的研究。

概括起來,主要決定於三個因素:

體重:有句話叫“給你一個支點你可以撬起地球”。體重就是你撬動地球的支點,如果體重輕,相當於給你一個乒乓球作支點,不要說地球,恐怕連個卵球也撬不動。

民間也說,“身大力不虧”,是很有道理的。

骨骼和肌肉的形態學:就是骨骼的強壯程度,肌肉的塊頭大小。根據生理學原理,肌肉的塊頭大小決定可以達到的最大力量

以上兩點都非常容易理解,不需要過多解釋。

神經肌肉的適應性: 這個所謂適應性,就是指平時訓練可以達到的最大力量。

就是說,肌肉塊頭決定肌肉蘊含的最大力量;而適應性決定可以使出的最大力量。

如果是為了增肌,目前幾家主流的運動科學和運動醫學組織的建議都是,應該使用相當於最大力量的60-85%的負荷量反覆訓練。

但是,研究發現,如果為了增大肌力,使用更大負荷進行訓練效果可能更好。

比如,2017年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一項研究中,研究者招募了26名男子,隨機分組分別以最大負荷的80%或30%進行腿部伸力六週訓練。每週訓練3次,每次都訓練到不能重複下一次動作為止。

結果,兩組受試者肌肉塊頭增大情況相似。

但是,80%負荷組可以使出的最大肌力平均高出10磅(4.5公斤)。

研究者用電流刺激股四頭肌獲得生理上肌肉可以釋放出的100%的肌力數據。然後,讓受試者自主使出最大力量,就可以計算出可使出最大力量能達到其生理性最大肌力的百分比。

經過3周訓練,低重量負荷組可以使出的最大肌力由90.07%增加到90.22%,但是高負荷組從90.94%躍升至93.29%,增加幅度達2.35%。

在另一項測試中,研究者要求兩組參與者在3到6個星期訓練後以10%到100%10個百分位數釋放出自己的力量(就是通常說的使出幾分力道)。如果高負荷訓練確實比低負荷訓練提高了肌肉的力量,那麼他們升起同樣的重量應該使用更低百分位數的肌力。

結果,低負荷組自主肌力激活略有下降,從基線平均約56%下降到6周後的54.71%。但高負荷組幅度下降更大,從57%降至49.43%。

結果充分顯示,以更大的負荷來進行訓練,可以使出更大的力量。

如果根據這個理論來評價古代和現代勞動力人群整體的力量大小,很顯然,古代無論是勞動者還是軍隊,他們面臨著更高力量強度的勞作和訓練,整體上力量更大;而當代人,由於科學技術的高度發達,機器化、自動化已經極大限度替代了人們的體力勞動;即使軍隊的訓練,與冷兵器時代相比,當代對戰士體能力量的要求也要低得多;整體上的力量要小得多。

因此,顯而易見,古代人整體的力量要遠高於當代人。

有人說,現代人營養更好。事實上,進入農耕文明後,穩定年代,人們並不會普遍存在營養不足問題。


當然,如果以純追求力量的頂尖大力士而論,由於科學技術的助力,當代最強人的力量應該會高於歷史上的大力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