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陪皇帝读书18年,皇帝死后不被重用,助新皇夺回政权重回巅峰

众所周知,后世人都认为东汉是一个十分奇葩的朝代,东汉的皇帝虽然地位高崇但是也需要看两个人的眼色行事,一个人是太后,另一个人就是皇宫的大管家也是皇帝身边权力最大的太监。在东汉时期,太监行业简直发展到了顶峰,东汉的太监们可以说是真正体验到了翻身做主人的心态,他们既能指挥下属,也能命令朝廷的官员,有的还能抱养儿子,抱养的儿子甚至还能世袭他们担任的官职,这样的权力对于太监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优渥。太监们能够拥有这些良好的待遇,都要归功于一位太监的领头人物郑众。

太监陪皇帝读书18年,皇帝死后不被重用,助新皇夺回政权重回巅峰

郑众是南阳人,关于他做太监的原因史书上一直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揣测,由于太监行业实在是过于特殊,风险和回报都是对等的,太监要承受比正常人更大的痛苦但是也有一手遮天的待遇,于是愿意从事太监行业的大多分为三类人,一类是俘虏,一类是罪犯,还有一类就是穷人。俗话说穷凶极恶,这三类人都是在社会上走投无路的可伶人。在郑众生活的年代,战争已经逐渐停息,就是大臣犯了罪也不会有机会再回到宫中当太监,所以郑众极有可能是自愿进宫当太监的。

太监陪皇帝读书18年,皇帝死后不被重用,助新皇夺回政权重回巅峰

郑众是幸运的,一入宫就赶上了陪太子读书的好差事,这位太子就是后来的汉章帝刘炟,能陪未来的皇帝贴身读书十八年,可以说是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也会是皇帝最信任和说得上话的人。可惜的是刘炟的寿命不长,章和二年刘炟驾崩,因为皇帝是对郑众最好的人,所以郑众哭的十分伤心,自己的官位一直都仰仗皇帝才能节节高升,皇帝一死再也没有人庇护他了。后来年仅十岁的刘肇登基做了皇帝,因为皇帝年幼窦太后于是成为了整个后宫地位最高的人,郑众也不再被重用,被窦太后派去看果园,可谁知后来郑众做了一件谁都没有想到的保皇的事情。

太监陪皇帝读书18年,皇帝死后不被重用,助新皇夺回政权重回巅峰

窦太后虽然掌握后宫,可是古代女人说话的分量很轻,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她想方设法提拔自己的亲信担任高官来辅佐自己,其中能力最强的就是她的哥哥窦宪。在窦太后掌管的皇宫中,年幼的皇帝成了傀儡,窦宪俨然已经如同皇帝。这样的局面不是大臣们希望的,于是遭到了朝中大臣的非议。毕竟窦宪不是皇帝,他生怕窦太后有什么闪失,而此时的窦太后才三十几岁,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在一次藩王进京的时候一眼就看上了梁王刘畅,刘畅是汉明帝的第七个儿子,窦太后的权位也吸引了刘畅,所以两个人很快就搞到了一起。

太监陪皇帝读书18年,皇帝死后不被重用,助新皇夺回政权重回巅峰

窦宪看到这种情形着急了,长此以往,窦太后的权力就会转移到刘畅那里,于是窦宪派人杀死了刘畅,此举虽然保住了权力却惹怒了窦太后,自己的情人被杀,窦太后将窦宪关进了大牢。无独有偶,此时的北匈奴因为缺少食物准备南下抢劫,面对来势汹汹的北匈奴,南匈奴只得向汉朝求援。汉朝却不愿意出兵,因为北匈奴太过强大,出兵的话国力势必受损。因为此事朝堂上议论纷纷,此时尚在大牢的窦宪主动请缨表示可以解决此事,于是窦宪被放了出来,奉命领兵讨伐北匈奴。一时间窦宪的威望又回来了,即使连皇帝他也不放在眼里了。

太监陪皇帝读书18年,皇帝死后不被重用,助新皇夺回政权重回巅峰

面对这种局面,年幼的汉和帝刘肇不甘心屈居人下,想设计夺回政权。于是他找到了郑众私下跟郑众商量。郑众认为窦宪太过猖狂,兴许会产生篡位的念头。他想到了一个良招对付窦宪,那就是在窦宪胜利还朝的当晚解决掉他。没过多久窦宪很快班师回朝了,郑众依照计划将窦家的所有人除了窦太后全部关进大牢,窦太后举目无亲,只得乖乖的交出了权力,这样权力回到了汉和帝的手上,而郑众也因为此事从此跟随在了汉和帝的身边,成为了汉和帝时期位高权重的太监,一时风光无限。

太监陪皇帝读书18年,皇帝死后不被重用,助新皇夺回政权重回巅峰

后来郑众死后,他生前抱养的儿子继承了他的位置,继续留在宫中享受者荣华富贵的生活,郑众因为保皇的功绩得到了汉和帝的重用,但从此东汉也进入了宦官专权的时代,为后来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