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本是汉高祖陵寝的守墓人,上了一道奏疏后,火箭似升迁为丞相

在我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和升迁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和流程,朝廷的重臣任命更是国家大事,但是在汉武帝时期,有一个为汉高祖刘邦守墓的官员却因为一道奏疏触动汉武帝,汉武帝感悟他的奏疏,擢用他为大鸿胪,数月后又任命他为丞相,可以说开启了官员火箭似的升迁事例,此人就是汉武帝时期的最后一任丞相车千秋。

此人本是汉高祖陵寝的守墓人,上了一道奏疏后,火箭似升迁为丞相

车千秋,原名田千秋,是战国时期田齐的后裔,到了他这一代家道衰弱,没能力没背景的他只得到汉高祖刘邦的陵寝谋些差事,因工作勤恳被任命为高寝郎。本以为在这个工作岗位尽职到老的他,却因为一道奏疏改变他的命运。汉武帝执政后期,身体状况逐渐的愈下,在常人看来生老病死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是汉武帝本性多疑,认为这是有人诅咒他,于是他就派宠臣江充去调查,看看究竟是谁在诅咒他。由于江充与太子刘据有旧仇,于是他索性就把主意打到太子头上,污蔑太子刘据诅咒皇帝以泄心头之恨,汉武帝听后勃然大怒,命令抓捕太子,太子无奈之下只得举兵自保,随后兵败被杀,于是除了刚出世的孙子幸免于难,其他人都死在了这场有名的巫蛊之祸。

此人本是汉高祖陵寝的守墓人,上了一道奏疏后,火箭似升迁为丞相

朝中的大臣明知太子冤枉,却不敢站出来为太子申辩,此时尚在高祖陵寝的车千秋很同情太子的遭遇,于是就站出来为太子伸冤,车千秋没有多少文化,也说不出像那些朝廷重臣一样高深的道理,在奏疏中他为太子伸冤这样写道,按照大汉律令,太子私自调用军队罪不至死,处以鞭刑就够了,就算太子没有陛下的命令杀死了江充,那也构不成什么大罪,在奏疏的末尾他还声称,自己梦到了一位白头翁,是那个白头翁让他这么说的。当时的汉武帝已经觉得自己对不起太子了,明白当初是太子由于惶恐不能自保才举兵的,很后悔自己当初鲁莽的做法,一看到车千秋呈上的这样一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奏疏,汉武帝更是感触良多,于是汉武帝立马召见了车千秋。

此人本是汉高祖陵寝的守墓人,上了一道奏疏后,火箭似升迁为丞相

一见到车千秋,汉武帝就觉得此人身材魁梧,一表人才很是欣赏,他告诉车千秋,我和刘据的矛盾是父子俩的矛盾,他们这些人都不愿意也不敢掺和进来,只有你不这样认为,这一定是高祖皇帝显灵了,特地派你来开导我,我一定会重用你的。当即汉武帝就任命车千秋为大鸿胪,几个月后,因为左丞相刘屈氂因罪问斩,车千秋又得到了擢升,此时的车千秋升任为丞相,并被封为富平候。短短几个月火箭似的升迁,很多人就对车千秋看不顺眼了,认为他没有什么功劳,给皇帝一封奏疏就能做到丞相,这可是汉朝开国以来都没有的事,放到哪朝哪代都是说不通的事情,特别是匈奴的单于听到车千秋上书言事合了皇帝心意从而擢升的事情,还嘲笑汉武帝任命丞相像小孩子玩游戏一样随便,汉家威严受到了大大的损害。

此人本是汉高祖陵寝的守墓人,上了一道奏疏后,火箭似升迁为丞相

​不过车千秋并没有让汉武帝失望,反而让那些轻视他的人对他刮目相看,即便自己没有朝臣们的学问深,更没有他们的功劳大,车千秋依旧凭借着自己的精明能干和忠厚在丞相职位上干得风生水起,不仅汉武帝看到之后对他很是满意,其他的朝臣也对他竖起了大拇指。直到汉武帝晚年残暴多疑的时候,车千秋也没有受到牵连,还利用自己的职权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善事。在汉武帝去世后,八岁的汉昭帝继位,车千秋因为汉武帝的重用,也理所应当的成为了辅政大臣之一,当时的大将军霍光手握重权,有着汉家天下最高的权力,在朝堂上是谁也不敢得罪的一把手,霍光却唯独对车千秋毕恭毕敬,希望这位和自己一起接受汉武帝遗诏的辅政大臣给自己提提意见,自己的政治工作能够在车千秋的建议下有所改进,但是车千秋一直表现得谨慎谦虚,同时车千秋也慢慢地开始远离朝政,表示朝廷有霍光就足够了。

此人本是汉高祖陵寝的守墓人,上了一道奏疏后,火箭似升迁为丞相

在此之后,霍光因为车千秋不贪念权位,非常看重他,还经常表彰他的功劳,车千秋最后的结局也是不错的,善终于丞相的职位之上,汉代丞相因为皇帝多疑,或者中央集权的需要,在位的时间都不长,大多死于非命,然而车千秋却一直安安全全的做了十二年的丞相,这在汉代是很难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