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變後,美國正式加入反法西斯同盟。此時的希特勒是怎麼想的?

好奇寶寶問歷史


我是小林,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一、世界大戰激戰正酣,美國人被“拖下水”

時間進入1941年12月,世界大戰激戰正酣。


英國被德國重創,尚未恢復元氣。丘吉爾一方面領導英國抵抗德國——戰場在北非,北非不能丟;另一方面,丘吉爾等英國領導人也盼望著儘快讓美國參戰——雖然美國已經明確表示支持英國等民主國家,但是畢竟沒出兵,英國人想反攻歐洲大陸困難重重。

(丘吉爾在美國參戰前,一直不遺餘力鼓動美國參戰)


蘇聯戰場,德國軍隊包圍了莫斯科。德軍的進攻已經無法奏效,拿下莫斯科幾乎是不可能了。蘇聯軍隊開始了戰略反攻,意圖解圍自己的首都,並重挫驕橫的德軍。希特勒此時希望日本軍隊能出手,從遠東進攻蘇聯,為自己緩解壓力。

(斯大林在1941年底,還在為蘇聯的生存而戰。他也希望美國能出兵)


那麼日本人此刻在幹嘛呢?


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主力艦隻正航行在太平洋上,目標是美國的珍珠港。

(日本偷襲珍珠港)

1941年11月22日,日本海軍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與瑞鶴號為核心的航母戰鬥群在擇捉島(今被俄羅斯佔據)單冠灣集結,集合了日本海軍400多架零式戰鬥機和大量精銳海軍航空兵飛行員。


11月26日日本艦隊出發,12月2日日本大本營(最高統帥部)發出了“襲擊珍珠港”的命令(暗語:攀登新高山)。


12月7日,日軍對珍珠港發動襲擊,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成功把美國“拉下水”。

12月8日,美國總統羅斯福正式要求國會對日宣戰。美國軍隊開始動員,奔赴歐洲戰場、北非戰場和太平洋戰場。反法西斯國家的力量空前加強。丘吉爾、斯大林、蔣介石都鬆了口氣,最有力的盟友終於“亮劍”了!


二、希特勒面對美國參戰的想法

美國參戰,希特勒是怎麼想的呢?


有人說希特勒得知日本襲擊珍珠港的消息後,大罵日本人“愚蠢”,不該招惹美國人。


其實這是不準確的。日本軍方高層並沒有提前告知德方,他們會對美國人下手。

(希特勒明白自己遲早會和美國一戰,但是沒想到日本人這麼快就和美國“開幹”了)


因此,希特勒等納粹高層知道消息之後,還是很震驚的。因為他們以為日本人會進攻英國在太平洋上的領地,但是未必會直接和美國人開戰。此外,希特勒其實希望日本軍隊北上攻打蘇聯,緩解自己方面的壓力。因此,一開始希特勒的反映肯定是“意外”,但是沒有證據表明他“罵日本人不該襲擊美國”。


相反,過了兩天之後,希特勒權衡利弊,還是決定和日本人站在一起,對美國宣戰。納粹德國的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曾向領袖指出:按照三國條約的條款,德國並不一定要對美國宣戰,因為日本顯然是侵略者。


出乎意料的是,希特勒的看法和裡賓特洛甫並不一致。“如果我們不站在日本方面,”他說,“從政治上說,條約就不存在了。但這還不是主要的理由。更主要的是,美國已經在向我們的艦隻開火。他們在這場戰爭中一直是一個有力的因素。由於他們的行動,他們早已造成戰爭的局面了。”

(——威廉.夏伊勒 (Shirer.W.L.)《第三帝國的興亡》)


希特勒乾脆豁出去,和日本人站在一條線上,“要死一起死”,12月11日,德國宣佈對美開戰。


當然希特勒以為,日本人可以憑藉自己的海軍優勢很快擊敗美國,沒想到日本人也就在太平洋上囂張了一年半載就焉了。

(日本海軍的零式戰鬥機,在太平洋戰場僅僅“耀武揚威”了一年半載)


總之,希特勒一開始也許對日本人突然襲擊美國不滿,因為他想的是日本人和自己夾擊蘇聯。但是沒過多久,希特勒的戰爭狂人本質就暴露了——美國遲早要打,乾脆現在就和日本一起打算了!


小林品歷史


客觀的說,希特勒是一個大戰略家,從上臺執政開始,希特勒先解決國內失業率高的問題,恢復德國經濟,收拾民心,然後小心翼翼發展軍力,摸準了英法的底牌後率先幹掉了波蘭,在深知拿不下英吉利海峽的制空權後果斷掉頭收拾最大的敵人蘇聯,這一系列決策其實還是非常英明的。


希特勒曾經預言過,如果德國全力以赴是可以擊敗蘇聯的,但前提是美利堅合眾國不能參戰,最起碼也要保持中立。如今我們再看二戰,希特勒的預言其實是有依據的,在德軍兵敗莫斯科後,蘇聯實際上到了最脆弱的時刻,新軍隊還沒有練成,國防工業還沒有全速運轉,而戰爭物資已經消耗殆盡,此時德軍雖然也是元氣大傷,但在1942年至1943年間德軍還具備再次推平蘇聯的實力。



可是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立即開始了對蘇聯和英國的援助,雖然大規模援助是1944年才開始,但小規模援助在1942年就開始了,甚至美國把準備裝備美軍的第一批武器都援助給了蘇聯。在1942年至1943年蘇德軍隊一直都在拉鋸,雙方几乎勢均力敵,而美國的援助是蘇聯的救命稻草。連朱可夫元帥都承認,在蘇聯最艱難的日子裡,美國的援助起了很大作用。

至於希特勒當時在想什麼我不好猜測,但以下幾點應該是肯定的。

第一,希特勒非常後悔和日本結成同盟。

第二,希特勒開始意識到戰爭有可能會輸掉,雖然希特勒對外總是表現的信心滿滿,但這是一國元首必須要展示的自信。但我相信希特勒肯定明白美國參戰意味著什麼。

第三,希特勒一定在想美國參戰後德軍該如何兩面對敵,如何同世界第一工業強國對抗。


毒刺劍客


希特勒從本質上來說,不是一名政治家,是一名軍人,而且是榮譽感爆棚的軍人,他本來就是一名士兵出身嘛,政治家都是兩手準備,目標很簡單,就是取得,勝利,軍人視榮譽感為生命,明知道送死也要榮譽,英雄首發

1941年,法國已經投降,英國,奄奄一息,蘇聯,困獸猶鬥,美國人還在神遊,希特勒正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不知威險已經悄然臨近,英雄首發

日本人就沒那麼幸運了,美國,美國人掐斷了石油和鋼鐵供應,日本人眼看就要玩完了,是投降,還是與美國為敵?,對於日本人來說是個艱難的選擇,投降那是不可能的,怎麼對得起死去的日本人,消滅太平洋艦隊,逼美國人妥協是最佳選擇,英雄手發

意大利是個毫無存在感的國家,他們一直認為自己是打醬油的,勝利與失敗對他們無所謂

說完軸心國再說說同盟國

法國人是典型的西方人,很簡單,打不過就投降,以後再說

英國人都是很頑強,一直在抵抗,但也有心無力啊!

我們中國人最慘,一直在犧牲,還看不到希望,一度老蔣都絕望了,焦土抗戰成了首選,既然打不過,那就自殘,至少能讓美國人看到我們的抵抗意志,英雄首發

蘇聯很迷茫,斯大林是個精明的政治家,日德,如果夾攻蘇聯,我只能投降了

美國人在猶豫,日本人在殘殺中國人,每一天,成千上萬的中國人,(英雄首發)

不是戰死就是被屠殺,這不符合美國人的價值觀,可是日本人是我最大的主顧啊!,我還想發點戰爭財呢

德國人稱霸歐洲,明顯不符合美國人的利益,歐洲可是我的老家呀,可是德國人非常強大,所以,美國人一直在猶豫。英雄首發


百姓歷史


二戰時,美國開始當然不參與,隨著戰爭擴散,美國人開始產生想法了,考慮不伸出手不行了,國會有提議,日本人開始產生了擾慮,又想到日美中間隔著一萬公里的太平洋,自己海軍強大無比與美國能有一拼,想到美國遲早是個威脅,於是不如先下手為強,先打掉美國最強的第七艦隊,那就是停泊在珍珠港的戰艦!

精明的日本人也不想得罪美國,因為對它沒有好處,那是沒有辦法一定要做的事,日本要不是在珍珠港事件中害死了這麼多美軍,先下了手,我相信羅斯福總統不會投它原子彈!

南太平洋戰爭爆發,開始還是日本佔優勢,可見日本海軍有多強,後來才漸漸落敗的!

蘇聯,英國,法國,中國,這些國家,都得到美國人力,物力的支持,二戰中,美國是反法西斯的英雄。

日本被美國狂轟濫炸,到處一遍廢墟,死傷無數,沖繩戰役,被美殲滅二十多萬正規軍,蘇聯從東北入關,一個星期殲滅日本關東軍八萬人,日本人還不投降,被美投兩個原子彈,才投降的。

公正地說,不是美利堅,中國的命運還是個未知數,敬請有人士,不要亂吹了!


雪山藍寶


歷史趣中趣:歷史其實很有趣。

隨著珍珠港事件的爆發,美國正式對日本宣戰。

此刻的丘吉爾喜出望外,因為在這之後美國正式與英國處於統一戰線。


而遠方的希特勒得知後,心情也同樣不錯。

在於戈培爾的對話中,他表達了心中的愉悅。

並在國會會議中聲稱:“東亞的衝突對我們來說是個很好的禮物”。
多數都認為日本此舉無疑打亂了希特勒的計劃,堪稱“豬隊友”。

但實際上,日本這般行為完全符合希特勒對日本的期望!

其一:早在珍珠港事件之前,日德兩國就“對付美國”一事進行了討論。

從1941年11月12日~12月4日,日德兩方就此問題展開過多次的討論。

圍繞中心問題在於:如果有一方與美國開戰,另一方不得實現單邊的和平。

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就向日本駐德大使渡島支廳表示:如果日本對美開戰,德國將會給予幫助,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會和美國存在單邊和平的情況。


當時就此事還準備了一個由德意日三方締結的協定,其中約定:任何一方只要同美國開戰,另外兩方也必須認定自己和美國開戰。

不過,後來日本人襲擊珍珠港時,這個協議還沒有簽署。

其二:日本進攻美國是希特勒一直希望發生的。

1941年春天,這時候還沒有蘇德戰爭。

日本外相松岡洋右在訪問柏林時,希特勒向其表示:如果日本對美開戰,德國將立即承擔責任。

在希特勒看來,日本進攻美國對自己有著三大好處:

1、可將美國拴在太平洋上,無瑕顧及它國。

2、可有效消弱英國的實力。

3、切斷美國對蘇聯的援助。


在對蘇作戰失利時,希特勒有想過讓日本過來幫忙。 但他並沒有抱太大的指望!他認為只要日本能拖住美國,自己完全有能力可以拿下蘇聯。

其三:德美兩國暗地裡早以摩擦不斷!

”解凍蘇聯資產對其進行援助、加大對英國的援助、主動攻擊德國潛艇“等諸多行為。

這一切希特勒都看在眼裡,只不過他一直在等、等一個對美宣戰的最佳時機。

人都有某些害怕的東西,重新面對時若稍有不甚,很容易再次被恐懼支配。

這很適合當時的德國民眾的內心活動。 一戰德國的失敗與美國的參與脫不了干係。

美國就如同德國人心中一道繞不過的坎,貿然對美宣戰無法穩住民心。


希特勒需要機偶,一次可以對美宣戰的機會

而珍珠港事件無疑是最好的機會!

在事件爆發後,希特勒立即令潛艇攻擊美國船隻,並在國會進行演講,對美宣戰。

只不過,希特勒誤判了當時的形勢。

希特勒的演講並沒有提高民眾的士氣,反而使其更加低迷。

而美國也並沒有被拴在太平洋上,“先歐後亞”的戰略方針直接將其推向了深淵!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您聯繫刪除。)


歷史趣中趣


德國當時在蘇德戰場上一路高歌猛進,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正是不可一世的高光時刻,誰也放在眼裡。


沙同文


他想的事情。。不是說出來了嗎


繁星醉心


希特勒和美國早商量好的苦肉計


8578997642aghjk


他都死了這麼多年了,誰知道當時他怎麼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