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能不能学好?

物以稀为阿贵


自学中医是可以学好的!

前提是要有浓厚的兴趣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古代的名医大家之中,也有靠自学成才的。比如清代名医徐灵胎,原名徐大椿,晚号洄溪老人,他因为丧父兄而立志学医,全部都是自学,留下很多著作,比如《医学源流论》,《洄溪医案》等名著。他医人无数,疗效显著,最后被乾隆皇帝封太医院院长。

还有著名的黄元御是眼睛被庸医治瞎了一只,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学医,也是御医。傅青主因妻子病逝,立志学医的,是中医妇科大家。还有近代名医岳美中,也是自学中医的。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学习中医跟师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中医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经验总结,博大而精深,只有真正深入学习并且多年临床过的人才能领悟到它的精髓和博大精深!

所以跟一个老师学习中医是有很大帮助的。<strong>

<strong>


中医科倔老头


个人自学中医是完全可以学好的。我认识一位中医,现在都快九十岁,身体康健,还能给人看病。他二十多患吐血,几乎耗尽全部家产,也没治好。由于他自己有学问,就自学中医,几年下来,他的病好了,有病人找他,有治好,也有治不好的。偶然机会,治好一个名人,这个名人在他村庄给他唱了九天戏。虽然他没有这证,那证,但病人从早到晚就没有间断,吃饭的时间都是硬挤出来的。在我们这方圆几十里,他也是有名的中医。


張庚荏


自学中医不一定能学好,也不一定学不好,我想总有人能学好!有好中医老师教是更好容易入门的,但如果不是好中医,自己的根本知识都不牢靠哪就不行。我记得小时候汉语拼音刚普及时,有的小学教师自己汉字拼音都念不准,自己学生怎教得太好。国家应有绝对正规的好中医,对门对路的科目教学教育人学习会很快很好,但我认为很难做到,不然早就现了许多名医。当然这里的好中医说自己医术一流是前提,自己愿教人也是大前提。再加上学的人的钻劲一定会出现多名名医。但事实很难做到的。自学成好中医也是很难的,但是只要有许多人去学,总有人能学好的,可能是他,可能是她,可能是你们!可能是我们!有句话说得好打仗总要死人的,有向社会奉献的精神就行,打仗打死的军人不一定都立头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只要向人类有奉献的精神才值得学习!人得能力总有大小,不要看不起能力小的人,只要有奉献精神就是好人一位!


李志雷2


能学好!

我国自古自学中医成才者不计其数,

先自学入门,

后拜师跟诊,

我就是这样的学医之路。

2008年经商,因劳累操劳过度,重病住院,

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反复住院一年半,

后来放弃经商开始学医之路。

2009年回湖北老家开始了自学中医经方古典,以《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为教材自学钻研,

2012年在武汉卫校中医专业学医三年,

期间拜访了好多民间一技之长的医生,

2017年考医,

2018年在河南省信阳市开了自己的诊所,

也吸引了许多自学中医的同学,

成立了团队,

成立了交流学会,

学中医是需要条件的,我认为:

第一,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第二,要确立目标,一步步走下去,

第三,社会法制化,一定要执业资格证,避免非法行医,考医需要时间,所以在入门之初一定要规划好。


信阳中医徐春阳


我是简繁,虽不是中医,但我的父亲也是几十年的老中医了,耳濡目染下,多少我也懂一点,于是看到这个问题便不请自来了。


自学中医能不能学好?可以也不可以。

何谓可以?华夏几千年历史,有很多优秀的关于医药方面的书籍,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素问》通篇研读并读懂过后,其实你已经可以知道某些病该怎么治,再比如《本草纲目》,通过其可以知道每味药的药性、作用。


何谓不可?你或许饱览群书,但你没有现实经验,你无法准确的对病情做出判断,对于一些细节无法做到精确,比如一剂小柴胡汤,你知道它的作用是主治伤寒少阳病症,那么请问你如何能够确诊?


有了基础,当潜心拜师,学有所成,当游历天下,方有望成就。

历史上“文人多懂医”,他们看得多,身边的亲人有一些伤风感冒,便可学有所用,但真正想要成为名家,还得拜寻名师才行。


所谓的“游历天下”也并非到处跑,而是多看,自然经验足;多想,自然识病因,再加上自身坚持不懈的研究,自然能够有所成就。


在中国,学医也好,学武也好,甚至学书法也好,需要“悟性”,跟西医不同,西医通过数据来判断,所有学西医的都可以开出想通的方子,给出想同的看法,但中医不行。我记得有一本小说叫《首席医官》,虽是虚构,但主角用另类的方式判断病情,这也是经验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点个人浅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欢迎评论区讨论,打字不易,且看且点赞;分享不易,且读且关注。简繁y社区不仅仅是证券分析师,也是文化爱好者,一起讨论“钱”的问题,一起讨论书法、太极、茶道等传统文化。


易论螺丝钉


公将取之,必先与之。要想学好中医必须要付出行动,空有想法是没有意义的。

什么?不够具体?我们略举几例来看看。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四十岁之前一直致力于经学研究,那年母亲胃病,请了很多郎中都收效甚微,孝心驱使下,朱丹溪开始日夜研读《素问》,后于43岁时拜当时名医罗知悌为师,终成一代名医。


清末民初的著名医家张锡纯,自幼专于功名科举,懂得岐黄之术的父亲希望他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然而二试不第,之后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开始转而研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典籍。自成一派,成为中西汇通学派著名医家,并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流传后世。

古代的国医圣手出师前大都有自学的经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想要学好中医在物质基础和资源方面要明显优于过去。原因如下:

一、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整理出版了大量的中医典籍。而且网络时代,网上有各种名家的讲解视频。足不出户便可坐拥海量资源。比如《王洪图讲黄帝内经》、《郝万山讲伤寒论》、《邓中甲方剂学》、《张廷模中药学》等等。只要你想学总有一款适合你。

二、义务教育的普及让我们在识文断字的水平上明显高于过去。“秀才改医,笼中捉鸡”,新时代的秀才们要想学习中医在阅读方面并不存在多大障碍,即便古汉语功底不好,市面也有带注解翻译的医籍可供阅读。比如《全译全注黄帝内经》、《伤寒论讲稿》、《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等等。而且建议手头常备《古汉语词典》,方便随时查找。

想要学好中医外在条件具备了,内因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信息多元化和物质文明发达同时也意味着诱惑更多。想要有所得,必须先沉下来。在学习中获得经验,然后付诸实践检验,检验之后再次总结,只有这样千锤百炼才能提升水平。

同时,还要有容人的宽广胸襟,各行各业都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医也是,流派众多,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夜郎自大,相反要破除门第之见,走出去多交流,访名师,集百家之长为己所用。


再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悟”。初学中医那会,跟的第一个师父曾经告诉我,学中医不是师父教的,而是自己“偷”来的。做中医的有心人,这点很重要。

对于初学中医不知道该如何入手的同仁,我推荐几本书供参考

《医学三字经》、《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诀》、《濒湖脉学》。

进阶书籍:《全译全注黄帝内经》、《陈亦人伤寒论讲稿》、《医学衷中参西录》。

我是平阳府中医,请各位同道多多指正。

平阳府中医


中医还是得按中基,中诊,中药,方剂,这顺序才能有收获,网红的三剑客的方式试过效果不好。

潘毅的中基讲得真好,中诊朱文锋或马维骐,中药学张廷模,方剂学邓甲中。伤寒论郝万山,刘渡舟,胡希恕。温病学刘景源。内科,妇科,儿科等,也得学。有基础后看原版古籍医书更好。网红的台湾三剑客的东西广告做得最好但不推荐。内容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医高等院教材公认是第五版的最全面!但中药学除外。现在用的是第九版和第十版!缺点内容有调整但有争议!优点是后发优势有视频有录音,概念原理好象解释更为清晰,学起来事半功倍容易上手!这些都是最基础的!

网上那些建议直接读伤寒内经的就不好!没基础那是浪费时间!有人直接读内经十年后才发现上当!没基础你也不会懂!


无极152491362


自学中医很难学好。

给那些想自学中医的人泼几瓢凉水。

要学中医,首先要学习古文化。有一定古文基础,吃透阴阳五行学说。

看和背一些中医,内经,难经,伤寒,温病等

系统学习西医理论,达到西医本科毕业水平。这很重要,中医里面精华和糟粕并存,以现代医学观点去伪存真,必不可少。现在的中医,看西医的病,用中医的法。

学习临床中药学和中药药理,中药毒理,所谓中的无毒副作用是弥天大谎,中药毒副作用多而难知难测,隐蔽慢性而严重,不知毒,莫开药。

学了这些,然后要有思辨的大脑,没有一颗适合中医的大脑,只能是一般的医生。

人不三圣,不能中医。

你脑子夠用,经过努力,一定能学好西医,但是却很少能学好中医,中医不是努力就能学好的。

另外,中医师传很重要,没有师承,如学拳,很难很难

如果你肯下功天,又不怕失败,就学学看,如果消遣,也可以,如果认真,要考虑,拿出学医(包括西医)一半的努力,你别的事会干的更好。

再告诉你一个事实,中医学院出来的,很多干一辈子,还没摸到中医的门在哪。


老不殆


自学中医能不能学好?答案是肯定的,我国历史上一些名医就是自学成才,金代著名医学家刘完素,年轻时阅读过大量医书, 25岁开始读《素问》,他把《素问》作为“终身诵读”之书,一直读到60岁,日日不辍,成为中医“寒凉派”的创始人。明代医学家缪希雍,17岁患疟疾,自查医书治愈。从此搜求医方,研究药道,钻研《神农本草经》30余年,逐条注疏,著作有《神农本草经疏》和《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等。古代这样自学成才的例子很多。所以说,只要刻苦钻研,就能学好中医。

作为现在已经从事医务工作或已在医学院校学医者学习中医,是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的,所处的环境也有很多有利条件,自学中医会进步更快,经过刻苦钻研和实践,在中医方面会有所作为,有的人可能还会成为名医。

对于非医务工作者想学习中医,对其本人是有益处的,中医内容博大精深,会从中体会出很多奥妙,眼界大开,思维也会缜密全面,会学到很多中国古典文化方面的内容。因为古代中医理论中所包涵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好学习中医会打开一个全新的领域。当然,学好中医并非易事,除具备基本的医学理论外,还要精通古文,懂得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作为非医务工作者,学习中医应是一种爱好,是提高自身学问和修养的一条路径。在现实的条件下,非医务工作者学习中医,还不具备行医的资格,更不是谋利的本领,没有行医资质的诊所都在取缔之列。有的人没有资质但已行医多年,远近闻名,依然是非法行医,有的接受大医院都治不了的重症患者来治疗,患者死后家属起诉,非法行医者自然败诉,因为,他的行医就是犯法!

我也学中医,但只学中医史,只写中医史方面的文章,而不介绍具体的方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头条号里看一看,里面有些中医史方面的文章。

还是那句话,学中医可以,也能学好,但应记住,没有行医资质时,不能行医,救死扶伤是医院和医生的事!

我说的是北京的情况,你们那里的事我就不清楚了,也许你还有更好的办法。


趣话历史那些事


自学中医才能学好。有两个优点,

1,自己去学中医,会去访多师,多看书,而不是学哪个师傅的独派,要说中医派目前只有一个黄帝内经派,其他的都是杂派,不成气候。

2,自发性学中医,不管他是为了自己和亲人的健康还是为众生,当然还有的是为了钱(这种人成不了大器,因为内心的正能量不足)。内心自发的总是精益求精,好悟好学好尚,中医不是治病,是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不与自然和谐,就会动乱,人体就会有反自然和谐的症状,中医的目的是帮助你与自然和谐。就如感冒了,中医运用五行的自然运用帮助你恢复了与自然的和谐,并告诫你的生活环境习惯饮食等等,而没有遵循规律,今天好了,不久又感冒了,

下面的人是学不好中医的

1.传承师徒专业的,局限于单一。

2.攻读中医专科教育文化的,局限于文化成就以及就业,有形无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