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息率在股票交易中的作用!

雖然有各種各樣計算股票投資收益率的方法,但我還是喜歡用股息率這個指標。因為其它方法總給人“望梅止渴”的感覺,如果企業不分紅,任何收益率都是預期的收益率。而股息收益率是每年可得到的真實的收益率。

例子

比如說

雅戈爾最近幾年一直是每股分紅0.5元,你10元買入,就得到5%的回報,15元買入,就得到3.33%的回報,像存銀行一樣真實可靠。

所以我非常贊同格老的觀點:公司應該把多餘的錢分給股東,讓股東決定這筆錢的去向。把錢放在自己的口袋裡總比放在公司裡放心,至於明天的事明天再說。

當然,有人會用巴菲特和他的伯克希爾帝國說事,但我實在無法相信在一個缺乏誠信的國度,公司高管們會把屬於股東的利潤用在最有效率的地方。如果我拿出一筆錢入股朋友的企業,我會要求年年分紅的。其它滯付股息的回報方案再優厚,我也不會接受。因為我的智商有限,實在無法預測10年後朋友和他的企業會是什麼樣子。萬一10年後朋友的財產被小蜜卷跑了怎麼辦?萬一企業破產了怎麼辦?那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所以,還是落袋為安、走一步看一步穩妥。

關於論證購買高息票優勢的文章我讀了不少,獲益匪淺。但網上介紹依據股息率出售股票的文章不多。通過對本輪股災的回顧和某些股票的覆盤,我發現如果能在牛市上揚過程中把股息率作為一個重要的賣出指標,對於避免市值大幅回撤、留住利潤是大有裨益的。畢竟“坐過山車”的感覺是相當令人不快的。

以雅戈爾和偉星新材為例

這兩隻股票我都是在2014年上半年完成建倉的。按照建倉成本和2014年的分紅計算,股息率都在7%左右。

在2015年的大牛市中,雅戈爾到了25元,偉星新材到了28元。對應當年的分紅,股息率都降到了3%以內(偉星新材只有2.1%)。從投資理財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收益率和存銀行相比已無任何優勢了,而且風險要遠高於後者,賣出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可能是偏好的緣故,也可能是過於依賴PE的原因,這兩隻股票一直沒賣出。在隨之而來的第一輪暴跌中,這哥倆的股價一口氣跌到了11元!獲利全部回吐!此時我才突然意識到自己的交易策略出了問題——作為購買股票重要參數的股息率,缺席了出售股票的評估過程。這就像一位老者,上山拄拐,下山棄拐,焉有不摔跤之理?

幸運的是,在隨後的一波強勁反彈中(大盤到了3500點),雅戈爾和偉星新材的股價重返20元上方(股息率再次跌破3%),給了我一次“勝利出逃”的機會。

現在回頭看,5000點時的雅戈爾和偉星新材確實應該賣出了。但是,身處那樣的牛市氛圍中,普通投資者很難像巴菲特那樣保持客觀理性的態度。尤其是在創業板幾百倍市盈率的比照下,你會覺得15倍的雅戈爾、30倍的偉星新材一點兒都不貴,甚至是低估了!(就像80多年前的“新時代理論”所宣稱的那樣,不是股價太高了,而是估值標準應該提高了。)如果此時用股息率重新衡量一下它們的價值,或許可以把自己從幻想中拉回現實。

從邏輯上講,股息率既然可以指導股票的買入,那麼它就能夠指導股票的出售,這是我以前忽視的一點。而且股息率所展示的鮮活性是其它任何指標都無法企及的,它確確實實的讓你有種活在當下的感覺,而不是寄希望於不可預測的未來。

當你身處牛市難於決斷時,不妨問一下自己:

(1)我以現價買入,能獲得多大的收益率?

(2)這個收益率是否值得我去長期持有?如果值,就買入(或繼續持有),如果不值,就賣出(或停止買入)。

誠然,股息率也有不足之處,比如像雙匯發展和宇通客車這種把全部收益全部用於分紅的股票,雖然現價買入可以收穫6%以上的收益率,但在預估明年或後年的股息率時就要保守一些,因為再好的企業也不可能年年把利潤都用於分紅。這也算作另一種形式的安全邊際吧。

我相信這樣的一些個例不能從根本上否認股息率在股票交易中的指導作用。在A股市場,至少有上百隻長期高分紅的股票,一位普通投資者從中選出5—10只不同行業的股票構建一個組合,完全可以彌補個別股票分紅變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同時我也相信,對於高分紅企業的股息預估要比對高成長企業的利潤預估要簡單得多,也靠譜得多。

以上就是刀哥為大家帶來的資訊,僅作為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

最後,千萬別忘了:更多幹貨點擊本人頭像,進入我的主頁可查看!歡迎留言討論,喜歡就點贊吧,你的鼓勵就是我發文的動力!喜歡的話,請關注後,點贊、轉發!謝謝支持和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