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五代(4):生子當如李亞子,李存勖扛起父輩的旗幟

公元907年,朱溫滅唐自立,終結了已經日薄西山,苟延殘喘的大唐王朝,從此,中國歷史正式拉開了五代更迭的大幕。而分別作為後梁的創立者和後唐的奠基者,朱溫和李克用不僅是一生的仇敵,更是這世上最瞭解對方的人。在鬥爭的前期,朱溫將李克用桀驁不馴,四面樹敵的性格弱點鑽研地極為透徹,並處處佔據上風。到了李克用含恨而終之時,北方大地十有八九,已經落到了朱溫的掌控當中,李克用的河東和他的封地晉,岌岌可危。而在朱溫竄唐後的第二年,李克用在太原逝世,在和老對手的較量中,他沒有等到最後的結局,把一個千瘡百孔的河東和三個遺願,留給了兒子李存勖。

初露鋒芒

這時,擺在李存勖面前的,是一個內憂外患的局面。對內,他的叔父李克寧和李克用的養子李存顥、李存實等人掌握著軍中實權,他們對年僅二十四歲的李存勖非常輕視,意圖取而代之,而對外,朱溫的大軍已經圍困潞州許久,一旦潞州丟失,太原將直接暴漏在梁軍的兵鋒之下。

大話五代(4):生子當如李亞子,李存勖扛起父輩的旗幟

面對這種局面,年輕的李存勖表現出了超人的英雄氣概,在大將張承業、李存璋等人的支持下,他先發制人,一舉誅滅李克寧一黨,掃清了內部隱患。待內部穩定之後,李存勖趁圍困潞州的梁軍毫無防備之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撲梁軍的夾寨,在漫天大霧的配合下,晉軍勇猛異常,殺得梁軍血流成河,徹底解除了潞州之圍。

聽到潞州之圍被解的消息,朱溫驚訝無比,對周圍的人說道:“生子當如李亞子,我的這些兒子,都像蠢豬一樣。

飲馬黃河

潞州之圍解除後,讓朱溫對年輕的李存勖感到了深切的重視和擔心,或許在此時,他就已經預感到,自己和李克用一生的爭奪,或許得由下一代決定,而自己的兒子們,是遠不及李存勖的。

為了儘快統一,在自己有生之年掃清障礙,公元910年,朱溫派軍進攻成德、義武兩鎮。面對來勢洶洶的梁軍,兩鎮節度使匆忙向李存勖求救。此時的河東剛剛在李存勖的治理下恢復元氣,百廢待興,終將疑心有詐,反對之聲不絕於耳。

關鍵時刻,李存勖力排眾議,他親率大軍東征,並在柏鄉大破梁軍精銳,生擒梁將陳思權以下二百八十五人,斬首兩萬餘記。

柏鄉之戰的勝利,不僅粉碎了後梁對於河東的進攻,更一舉扭轉了雙方的實力對比,自此,梁軍精銳盡喪,被迫轉為守勢。

三箭之誓

李克用在臨終之時,曾交給李存勖三之箭,分別代表著劉仁恭、契丹和朱溫。在穩住局勢後,李存勖暫停了對實力雄厚的後梁進攻,轉為經略幽燕。

燕王劉仁恭曾是李克用的部將,並被其委以重任。但在李克用和朱溫交鋒之時,劉仁恭卻擁兵自立,背叛了李克用,是為李克用的第一大恨。而此時的幽州,燕王劉仁恭被兒子劉守光篡位囚禁,正是收拾他們的最好時機。為了麻痺短視的劉守光,李存勖先是命六鎮節度使集體向劉守光稱臣,驕狂的劉守光不顧眾人反對,悍然稱帝,使燕被各方勢力孤立。

大話五代(4):生子當如李亞子,李存勖扛起父輩的旗幟

隨後,李存勖開始了對燕的討伐,在大將周德威的率領下,晉軍勢如破竹,很快將劉守光包圍在幽州城中。

對於此時的後梁和朱溫來說,一旦讓李存勖剿滅劉守光,那麼實力的天平將會進一步傾斜。於是,朱溫親率大軍北上,進行了他人生中最後一次戰役。但在河北蓚縣,縱橫疆場數十年的朱溫再度被晉軍所敗,在羞憤之中,朱溫退回洛陽,隨後被朱友珪弒殺,一代霸主,落得個淒涼下場。

梁軍退去後,李存勖親率大軍攻破幽州,生擒劉仁恭父子,將其處死,以祭奠李克用的在天之靈,完成了三箭之誓的第一誓。

成就帝業

公元916年,李存勖再度在元城之戰中大敗梁軍,將後梁勢力徹底趕出了河北。次年,壽州刺史盧文進投降契丹,契丹軍趁機入寇中原,被晉軍擊退。

耶律阿保機曾和李克用結為兄弟,相約共同扶助唐室,但隨後,因為形勢的變化,耶律阿保機背叛了誓約,轉為支持朱溫,這便是李克用的第二大恨,此時雖然擊退了契丹軍,但並沒有對其造成足夠的打擊,並不能算完成李克用的遺願。

隨後的六年中,李存勖南征北討,一步步蠶食著後梁的勢力範圍,建立了起了巨大的優勢。此時,義武節度使王處直勾結耶律阿保機,再度引契丹軍南下。在望都交戰中,李存勖親率五千親騎衝擊契丹軍主力,契丹軍抵擋不住,敗退百里。當時正值寒冬,連日大雪,契丹人馬沒有吃的,死者相屬於道。此後十年,契丹軍再也無力南下,李存勖終於完成了三箭之誓的第二件。

大話五代(4):生子當如李亞子,李存勖扛起父輩的旗幟

公元923年4月,李存勖在魏州稱帝,仍沿用唐為國號,史稱後唐莊宗,這年他三十八歲,雄姿引發,不可一世。

劍指天下

稱帝之後,李存勖並沒有因為眼前的大好形勢而停滯不前,反而馬不停蹄地開始了滅亡後梁的戰役,是年十一月,經過7個月的激戰,唐軍攻破汴州,後梁末帝朱友貞自殺。至此,持續了近四十年的晉梁爭霸,終於以李克用父子的獲勝而告終,而李存勖及他的後唐,也得以一統北方。

大話五代(4):生子當如李亞子,李存勖扛起父輩的旗幟

在平定北方後,李存勖很快又把目光投向了群雄割據的南方,面對不肯臣服的前蜀,李存勖派六萬大軍南下,將其剿滅,南方諸國人人自危,而李存勖建立一個大統一王朝,看來只是時間問題。

盛極而衰

但就在一切形勢大好,劍指天下之時,李存勖卻開始盲目驕狂。滅亡前蜀後,李存勖的勢力和個人聲望達到了頂峰,而他也幾乎在一夜之間變了模樣,開始縱容後宮干政,疏遠將士,屠戮功臣,寵信伶人,並任命其佔據要職,引來全國上下的不滿。

公元926年,發生了一次巨大的饑荒饑荒,洛陽府庫空竭,連軍糧都無法發出,流言四起,形勢非常不利。但李存勖此時卻被矇蔽了雙眼,任由皇后和伶人胡作非為,最終眾叛親離,在兵變中死於流矢,時年四十三歲。

百年之後,歐陽修作《伶官傳序》,其中”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之語,充分概括了李存勖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