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紅山玉龍在此

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館巡禮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孟和套格套簡介:現在內蒙古博物院工作,主要從事內蒙古地區民族民俗文化遺產展覽與研究。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士、內蒙古大學碩士、並修完北京師範大學博士課程。曾訪學蒙古國立博物館、日本學藝大學、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以及日本立正大學等地。

翁牛特旗

翁牛特旗歷史悠久,早在一萬年以前,就有人類生存。新石器時代,繁衍生息在這一帶的先民,創造了的“紅山文化”。

“翁牛特”是蒙古語部落名稱,漢語意思是諸王會盟之地。翁牛特旗歷史悠久,文化淵源流長,是中華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先後有東胡、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多個少數民族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境內被國家考古界命名的原始人類文化類型有距今8150—7350年新石器早期的興隆窪文化;距今7150—6420年的新石器中期的趙寶溝文化;距今6660—4870年的新石器中晚期的紅山文化;距今5300年的新石器晚期的富河文化;距今5000—4870年新石器晚期的小河沿文化;距今4500—4200年新石器晚期、北方青銅器早期的夏家店下層文化。從考古發掘出來的石器、骨器、陶器、青銅器等生產生活器物證明,早在8千餘年前境內的原始先民已經過著原始農耕、漁獵和畜牧的定居生活。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玉龍之鄉

烏丹在1971年出土了“中華第一龍”,那是紅山文化的標識性文物。巨型碧玉龍將中華古文明史向前追溯了一千五百餘年,翁牛特旗因此享有“玉龍之鄉”的美譽。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賽沁塔拉遺址是“中華第一龍”碧玉龍的出土地,距翁牛特旗政府所在地烏丹鎮向北10公里,東面2公里是布日敦湖,南面1公里曾是河流。遺址地勢北高南低,呈不規則長方形,面積2萬平方米。1975年,遼寧省博物館對這裡進行過考古調查,2006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採集有陶片和石器標本。“中華第一龍”經過中國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鑑定,認為是新時期時代的玉器——龍形器,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這一定論,對於中國的史前史是一個巨大突破。

紅山文化玉器具有典型的地域和時代風格.開創了中國新石器時代玉器發展史上的鼎盛時期。由此,西遼河上游地區與長江下游環太湖流域並列成為中國新石器時代兩大雕琢和使用玉器中心之一。C形玉龍,作為紅山文化玉器群中最具代表性的器類之一,目前所知能夠確認出土地點的兩件紅山文化C形玉龍均出土於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境內。

碧玉龍發現於l971年,黃玉龍發現於1949年。兩件玉龍的發現者均已查明,玉龍的出土地點賽沁塔拉和東柺棒溝經考古調查確認為文化內涵較單純的紅山文化遺址,由此可以斷定兩件C形玉龍均應屬於紅山文化時期的遺物。從C形玉龍的造型特徵看,與紅山文化玉豬龍明顯有別。C形玉龍頭部與身體的粗細比例大體相當,吻部較長,雙目呈梭形外凸,身體弧曲呈C形,首尾明顯分開,最顯著的區別在於C形玉龍的頸脊豎起一道飄逸的長鬣。

黃玉雕龍

攝影:龐雷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翁牛特旗博物館

翁牛特旗博物館鎮館之寶毫無疑問是被譽為“中華第一龍”的紅山玉龍。

翁牛特旗博物館展覽以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遼代、元代、明清時期藏品為主,向人們宣傳、展示翁牛特旗大地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基本陳列為《翁牛特旗歷史文物展覽》,展出藏品170件,展覽分為六個部分:歷史的開端——舊石器時代,展示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遺蹟和遺物;中華文明的曙光——新石器時代,展示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興隆窪文化、趙寶溝文化、紅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的遺蹟和遺物,突出展示紅山文化時期的碧玉龍及黃玉龍;草原青銅文明——夏家店上、下層文化,展示四件大型青銅器——甗三鼎,以及青銅短劍等青銅時代文物;絢麗多彩的遼代文物,展示契丹民族創造的精美和珍貴的遼代文物;元代全寧路出土文物,突出展示元代全寧路故城出土的瓷器;明清時期的遺蹟和遺物,主要展示清代晚期的瓷器。

翁牛特旗博物館藏品來源主要為野外採集、有償購買、接受各類捐贈等。藏品最大特色為實物,以各歷史時期的玉器、瓷器、銅器為主。現有館藏文物為6455件(組),其中一級文物21件(組),二級文物95件(組),三級文物155件(組)。1949年在翁牛特旗出土的紅山文化時期黃玉龍、1976年出土的元代釉裡紅纏枝紋玉壺春瓶、1981年出土的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青銅甗等文物,均為館藏精品,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學術價值。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一萬年前原始人生存足跡,翁牛特旗

本文已獲得作者授權發佈,圖文為作者提供

樂藝會主題延伸閱讀

孟和套格套分享《天塹通途—長城歷史文化展》上篇

孟和套格套分享《天塹通途—長城歷史文化展》下篇

回望契丹帝國的昔日輝煌:孟和套格套分享遼上京遺址

孟和套格套:《大遼浮屠:內蒙古地區遼代佛教寺廟遺產》

孟和套格套:社會民俗與生態環境變遷的個案研究—以額勒蘇臺嘎查為例

孟和套格套:《蒙古族的駱駝民俗》

孟和套格套:民間信仰田野調查研究 ——以蒙古族的阿爾山信仰為例

孟和套格套:瞻仰遼祖陵神秘石房子

孟和套格套:中國契丹文字研究中心契丹墓誌拓片欣賞

元代小宋自造鈞窯香爐瑰寶:孟和套格套分享內蒙古博物院鈞瓷藏品

李文龍分享大英博物館《奢華世代:從亞述到亞歷山大》香港展

李文龍:《草原絲路文明:戎狄匈奴青銅文化》

萬馬奔騁如洩雲:無極齋分享陳國公主墓葬馬具

遙想那神獸猛虎的草原:固原博物館草原金銀器上篇

兩千年前匈奴女戰士的青銅牛牌飾們

平民情懷——平山鬱夫藏絲路文物展:無極齋分享造像篇上

平民情懷——平山鬱夫藏絲路文物展:無極齋分享造像篇中

平民情懷——平山鬱夫藏絲路文物展:無極齋分享造像篇下

平民情懷——平山鬱夫藏絲路文物展:無極齋分享青銅金銀篇

大唐風華從何家村開始:無極齋分享國博展金銀篇

從明皇擊球圖捲到大唐婦女妝具:無極齋分享國博大唐風華展

國博《大唐風華》展法門寺精華篇:無極齋分享

流金溢彩—烏克蘭博物館文物及實用與裝飾藝術大展:無極齋分享

秦蜀之路 青銅文明:無極齋分享成都博物館特展

開國內傳統冷兵器展覽先河:《紫電安邦—歷代武備文物特展》

無極遊:中國絲綢博物館《古道新知: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科技成果展》

無極齋分享《物華天寶:朝陽北塔出土文物精品展》珠寶供奉

無極齋分享深博《物華天寶:朝陽北塔出土文物精品展》金銀篇

找樂:《中國古代金飾》三種金飾年代及功用探討

找樂《飛馬不是馬,也不會飛 | 有關浮雕動物、人物紋鎏金青銅腰牌飾》

好你個天皇!

王華東:草原狩獵箭鏃趣談

孟和套格套:《大遼浮屠:內蒙古地區遼代佛教寺廟遺產》

芥子:在誰的路上/誰在歌唱:記西藏古代珠佩的貿易之路

草原瑰寶刀劍:蒙古族圖海中的藏傳佛教元素

草原文化的永恆魅力:鄂爾多斯青銅器

金色中國大展:先秦漢晉及北方草原篇

《京津冀歷史文化展》中的大遼文物

石宏斌:遼印精靈—契丹童子押印紐式初識

老趙:草原上美麗的流星——布魯頭

老趙:八個遼代娃娃之間的美麗故事

大遼,大宋,大元—北京古代佛塔文物展

西京印記:大同遼金文物展

宋遼金流行玩具:從摩合羅到遼金銅人

樂藝會《內蒙古博物院北方及草原文物》壹

敕勒青銅分享《瑰麗的草原青銅藝術—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

小玉米分享:遼寧省博藏北方與草原文明壯碩遒勁: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石雕欣賞

周倜博物館分享系列:《河北省博之不朽的古中山國篇》

契丹字吉語錢“福壽延長”的文化探索

敕勒青銅分享《瑰麗的草原青銅藝術—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

網絡展覽新玩法,十一位藏友合力奉獻《大同博物館》

胡堅:《西遼花錢:充滿神秘未知的領域》

鬼方分享:朝陽北塔博物館

小玉米/狩獵者/鬼方分享:遼博紅山玉器文化藏品巡禮

無極遊:中國絲綢博物館《古道新知: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科技成果展》

山抱叢/東胡:《不解之謎——符咒牌上的契丹字》

悠雲鄉茶舍獒品居:《黑石城 . 珠子 . 物的呼吸》

金鞍銀鞍逞奢豪:多家博物館北方遊牧民族馬鞍飾精彩奉獻

大遼佛寶:彩繪十方佛木舍利塔與鎏金鳳銜珠銀舍利塔

孟和套格套:瞻仰遼祖陵神秘石房子

唐就水《遼金銅人:一手海東青,一手艾草葉》

邊緣人•甲分享:張掖博物館巡禮上篇

周倜分享:上博北方草原青銅牌飾兵器

不戒:藏族土司佩刀

不戒《從藏族冷兵器看漢藏關係之:甲》

不戒《從藏族冷兵器看漢藏關係:具裝鎧》

不戒:從藏族冷兵器看漢藏關係之胄篇

徐開宏古兵器系列:我的骨朵,與骨朵的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