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一種零食,證明你老了?

彬哥野釣


😄,做為一名70後,我最懷念的美食是油鹽醬醋茭殼窩窩~∧∧~,有誰吃過請舉手哦?

小時候,農村物質缺乏,上一天的學,等於瘋玩了一天,哪有什麼沒完沒了的作業啊,放學後,肚子都會餓的咕咕叫,吃什麼,吃什麼?每家都會有一鍋高梁面窩窩,找出醋、醬油倒窩窩殼裡,酒點鹽,把放小油罐裡精貴的胡麻油滴那麼一點,邊瓣邊沾總吃,站在風呼呼的街口,那個香,那個過癮,風中的美味啊!

吃什麼?柳芽丶楊葉菜、地皮菜包子丶小蒜窩頭,還有,跟著奶奶專門做著吃過穀糠窩窩,挺回味!

特別是雨後撿一大盆地皮菜,像吃涼粉一樣過癮,多年沒體驗過了,懷念,突然間思潮翻滾啊……


滿姿滿色


很高興與大家分享小時吃過的這些東西,不知道能否證明我老了呢😄!可能現在00後見都很少見。

高粱杆子,雨米杆子,小時候上學時有同學家裡種的,再拿到學校去賣給同學,我們家鄉話叫甜杆,很甜5分錢倆節。

茅根,放牛的時候拔幾根沒事就爵爵。

刺泡,桑椹,每年四五月的時候熟吃的滿嘴嘿黑黑的連舌頭也是黑的。

野蘋果,我們家叫救命糧。聽老人說戰爭時候沒有吃的都吃這個充飢。馬桑果,紅紅的很誘人,但有毒,吃多了會吐。

八月果,我們家叫八月炸,是一種野生帶藤的植物接的果實,八月成熟,熟了就炸開口所以叫八月炸。








安漯


真是老了嗎?我翻遍全網的有關糖的圖片都沒找到我兒童時期最想吃的零食之一“根根糖”

我們小的時候,因為條件艱苦。一般走親戚送禮大多都是“兩包糖”,不管是看生病的人也好,還是拜新年探望長輩,都是送“兩包糖”。一般情況就是一包“白砂糖”,一包“冰糖”或“根根糖”。而這“根根糖”正是我們小孩子最愛的。

“根根糖”長約十一,二公分,食指粗細,顏色呈乳白色狀,面上稍軟裡面芯堅硬,味甜,用類似於裝白糖樣子的塑料袋包裝,一包一斤

那時候,因為物資條件不好,大人們一但有了糖,就悄悄地把它藏起來,好留到“走人戶”時用。而我爺爺則是這“藏糖人”中的“絕世高手”。只見他趁我“熟睡”之際,躡手躡腳的來到一個裝滿麥子的罈子面前,輕輕地揭開蓋在罈子上面的石塊,然後把麥子挖開一個深坑,再把糖埋在下面,蓋上收工。且不知我等這機會已經好久了,故意裝睡。正所謂“一山還比一山高”,我掏出心儀的“根根糖”,從一個不易察覺的袋口角落,摳開一個小洞,取出一根再把它放好。細細的“品嚐”起來!不知是故意“炫耀”,還是確實是抵抗不了“根根糖”的美味誘惑。一包糖沒到幾天就“癟”了下去。剩下幾根長的充充場面

但這能難得住“聰明”的我嗎?我把另一包白糖撐得鼓鼓的墊在下面,然後把“根根糖”碼放整齊一根一根鋪在上面,雖然有點“平”倒還像是一包呢!接下來幾天靜靜地觀察“動靜”。

這老頭興許是年紀大了吧!居然沒有“發現”,因為我沒有被“罵”!又或許他老得來忘記放了包“根根糖”吧!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連根拔起,毀屍滅跡,(吃完後連袋子都給扔了)。時隔兩月我再次翻開罈子……

想“檢查”到底被發現沒有時,驚喜再次出現!又一包“根根糖”來到了罈子裡,不由分說“照單全收”。嘿嘿!😝!我爺爺真“傻

”,真“傻”!居然一次都沒“發現”,而我也太“聰明”了。古有“大聖偷桃盜丹,今有傻哥偷糖”。而我的童年伴隨著一包包的“根根糖”漸漸地離我遠去……

的確找不到“根根糖”圖片,僅為代替,如果朋友們有,可以發來看看。圖片來源於網絡




第219個傻哥


出生於70年代的人,許多人小時候的零食,大都來自自然界。在我的記憶中,我的零食包括了各種野果甚至野草。比如下面這種紅紅的蛇泡果。

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和我一樣吃過這種果子。在那個年代,小朋友可以吃的東西很少。雖然家裡的長輩說這種果子是蛇流的口水,但是還是忍不住經常去摘來作為零食享用。感覺味道甜甜的,果子外面的小秄嚼在嘴裡嚓嚓作響。在那個沒有零用錢的日子,聊勝於無。後來長大了才知道,這種紅果子的學名叫蛇莓,可全身入藥,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的功效,並可治療蛇毒和疔瘡的作用。

還有就是這種田間地頭被稱為酸唧唧草的野草,其實它還有一個名字叫酸咪草。據說也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味道也和它的名字一樣,酸溜溜的。現在在很多地方看到它們也成為城市綠化植物。


真正好吃的零食是下面這種植物的果實,名字叫做香地瓜。過去在丘陵山坡和田埂上很多。成熟的果實香氣濃郁,糯軟香甜。可惜現在已不多見了。


北路5號


很多偶然發生的事件會打開我記憶的閘門,回憶便像洪水一樣傾瀉而出。這兩天,由於一個很偶然的原因,無意之中,我將前一天的剩菜:一條清蒸魚放在冰箱裡,結出了一層薄薄的魚凍,惹得我食慾大動,一下子就引發了我對40年前的往事回憶。



魚凍是我小時候最喜愛的食品之一,這很大程度來源於一個小孩子對那個赤貧年代的一些記憶,文革期間,所有的肉類食品都是要憑票供應的。能偶爾買到鮮魚,那真是珍品中的珍品了。所以,在全家吃完魚後,媽媽總是要把剩下的一點魚湯汁留下來,在冬天的時候,很快就能結成一層魚凍,我就最愛吃這個魚凍。那個時候,中國還沒有冰箱,所以,只有冬天才能吃到真正的美味魚凍。



我猜想:我對魚凍的熱愛恐怕與今天小孩子們對果凍的熱愛不相上下。就味道而言,我認為魚凍更勝一籌,較之果凍,魚凍有一種莫名的鮮味,妙不可言!很多年之後,我一直有一種惆悵:為什麼有那麼多商家制造果凍,卻沒有人制造魚凍,看來,有我這種愛好的人還是少數。


臨時客


回想小時候吃過的零食,一串串記憶浮現在腦海中……

小時候拿著一毛錢去小賣店買根辣條,吃在嘴裡感覺整個世界都美美噠,提著袋子到地裡這頭找到那頭尋找酸不溜的情景歷歷在目,如今才知道所謂的酸不溜叫燈籠草和龍葵,那時候田野里長得到處都是,小夥伴爭著搶著,尤其喜歡吃。拔毛根、吃唐僧肉、吃冰棍等成了小時候最美好的回憶,現在想起來感覺自己小時候真幸福,在農村,無憂無慮,自由自在,跟大自然親密接觸,體驗城裡人體會不到的農家樂……



相逢笑臉


飯後來茶語!我是一名90後,應該說80、90現在都不年輕了!我相信這兩代人也基本上是最有資格懷舊的!除了大家所說的零食,我倒覺得有必要說說一種跟很多懷舊零食相媲美的飲料,絕對足以證明咱們不年輕了!那就是:冰袋!

說起冰袋,我相信絕對能勾起大批8090的無限回憶!在上世紀90年代末、21世紀初,在那個大家對礦泉水還不狂熱或者只有哇哈哈一家獨大的年代,“冰袋”絕對是所有8090熱衷的飲料!

在那個錢很值錢的年代,夏季就是冰袋暢銷的季節!1毛錢一個冰袋,1塊錢能買10個冰袋,如果老闆不錯,買1塊錢的還能多送你一個。那時候我們正值小學,哇哈哈對於我們來講,簡直就是一種奢侈,但是1毛錢的冰袋就顯得太地道了!那時候,小賣部在校門外,每每一到下課鈴聲響起或者放學,蜂擁而至出教室的往往不是去操場做遊戲,而是拼命往校外的小賣部跑,爭強著買冰袋!生怕晚一個健步,冰袋就賣完了!

那時候,冰袋其實有很多種顏色的,有紅色的,有綠色的,有黃色的,甚至還有黑色的,其實我們都知道那是因為有色素。每次回到家,家長都會教育一番:冰袋裡面都是色素,喝多了對身體不好!但就是喜歡,沒辦法!所以,依然偷著買!尤其是到了六一兒童節的時候,那時候六一兒童節在我們眼裡堪比“春節”,因為每年逢“六一”就會有很多個小學的學生集中到一箇中心學校參加兒童節!我們不僅關心誰誰誰能戴上紅領巾,更關心守在後面的一排零食攤主,這其中就當屬賣冰袋的攤位最熱鬧,1毛2毛,1塊2塊,大袋小袋!那個時候,如果我是做生意的,我相信我能靠著冰袋賺錢,發家致富!

童年過完了,也就意味著冰袋也慢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現在琳琅滿目的各種新奇飲料!但不得不說,能讓諸多8090產生共鳴,共同追憶的一款飲料,“冰袋”絕對佔有一席之地,它陪伴了眾多8090年代人的童年時光,那個味道絕對讓人回味無窮!假如今天還有冰袋,應該是1塊,2塊,但應該還是會有大批8090去買!小夥伴們,你們覺得呢?!這種已經消失在你我童年記憶裡的跟眾多夢引起回憶的零食的讓人已經覺得不再年輕的飲料,你們會去懷念嗎?!





飯後來茶語


看了一眼朋友們的回答,大家都很年輕。我才是深山老林白鬍子滿臉褶子彎腰駝揹走起路來一步一搖晃的神仙老爺爺。

哈哈,且聽我說說我吃過的零食,現在那些零食全網圖片都難找。

小時候零食有炒川豆,一分錢可以買七八粒乾硬如石子炒豆。滿山遍野採野草莓,覆盆子,栽秧果,野山楂,還有青盆籽

(閩南語方言)果實如米粒大小,成熟後成灰色透亮。先百度一下看能不能找到圖展示一下。青盆籽找不到,抱歉。下圖中黑乎乎的野果不知叫什麼,小時候也吃過,吃得滿口烏黑髮紫,夠嚇人的,像武俠片那些人中了三步倒劇毒似的,哈哈,好好玩。爆米花只有過年才爆幾罐,除夕夜分壓歲錢分零食才有機會吃,好歡喜的童年趣事。








果非2018


作為一個七十年中期出生在農村的人,小時候最願意去的地方是代銷點,我們這邊叫合作社,喜歡去哪兒並不是非著買點好吃的東西,那時候的孩子哪兒有零花錢啊,每家都是窮得叮噹響,除非逢年過節或自己感冒發燒了才能吃點好吃的,平常沒錢愛去的原因是愛聞代銷點裡餅乾、月餅和一些糕點的味兒,反正沒錢買,聞聞也不花錢。

八十年代初期,農村施行包乾到戶,村集體的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每家都有了餘糧,都吃上了一風吹八五面做的好饃了,我記得分地頭一年的小麥收成不錯,我娘用新麥磨的面做的好饃,我一口氣吃了仨,還不用就菜,那時候感覺好饃比以前吃的玉米或高粱做的黃饃好吃多了。上學時,特別是冬季,每天晚上在大人封好煤火後,把饃切成片,圍著煤火爐口依次擺開,膜片經過一晚上爐口溫度的蒸烤,就變成了焦黃酥脆饃饃幹,每天早上天不亮起來,挎上書包,把烙好的饃饃幹塞滿襖兜,在街上碰到一塊上學的好友,掏出饃幹相互交換著,在凜凜的寒風中邊走邊吃的邁向學校的大門。




麒麟129818651


米梗,一種大米做的零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我農村老家能吃到的一種零食,一般都要逢場趕集才能吃到,川渝地區不少70、80一代人肯定吃過。

在那個水果糖都要放到化了才能吃的年代,甜食是最受歡迎的零食,科學也證明甜食可以讓人有愉悅感。即便當年賣5分錢一根,一毛錢三根,我也很少有機會能吃得上,畢竟最嘴饞的時候是家裡經濟狀況最不好的時候。



我還記得在七八歲的時候吃過兩次,還是父母跟商販砍價後6分錢買的三根,還記得當時吃得特別開心,程度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隨著年紀的增長,讀書工作,也正是中國商品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小吃、零食琳琅滿目。米梗這樣的傳統零食逐步被淘汰,當然還是可以吃到,只是可遇不可求罷了。


去年在重慶一遊樂場門口遇到有商販在賣米梗,柴油機機器轟鳴,也是第一次曉得米梗是這樣做出來的。不過是按斤賣的,二十幾塊錢一斤,買了兩斤,發現沒小時候的味道,可能並不是因為它本身味道變差了,而是現在物質豐富了,沒了童年的那種渴求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