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和清末,历史惊人相似,北京遭难,南方观望

明末和清末,历史惊人相似,北京遭难,南方观望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人类总是没有吸取教训,坐观历史一遍又一遍的重演。

在明末清末,都有一个奇观,即北方遭遇危难的时候,南方总是观望北方遭难,却丝毫不勤王。虽然说细节略有不同,历史背景也不尽一致,但大致情况却惊人的相似。

古人说,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但是在明末清末勤王穿云箭上天之后,却毫无响应,甚至密谋造反。

明朝末年,崇祯勤王令下,南方却坐而不动

明朝末年,李自成逼近北京,崇祯号召天下大军来北京勤王,但让人惊奇的是,应者寥寥无几。最明显的是南方地区,毫无动作。

如果说山东地区遭遇清军屡次烧杀抢掠,已经毫无抵抗力量了,那么南直隶地区,却很少遭遇战乱,史可法督师扬州多年,练兵几年,难道果真没有精兵北上勤王?

实际上,当时南方未必没有兵,只是东林党人当时已经抛弃了崇祯,积极转向拥立新帝,造崇祯的反。所以,崇祯的作用就无所谓了,只要新帝能确保家族利益就行。最终,南方勤王兵马可谓丝毫都没有,崇祯在绝望中自杀殉国。

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侵华,东南互保不勤王

1900年5月28日,八国联军侵华,开始总兵力为3万余人,各国凑起来的,非常杂,可以说其中精锐很少。大清只要有抵抗意识,依靠巨大兵力数量优势至少不会输,况且清兵的武器装备并不差。

在慈禧向万国宣战之后,就开始发布全国抵抗令,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向万国开战的勇气。并且,积极号召各地军队前往北京勤王。

然而,在慈禧万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史称东南互保。

更惊奇的是,和明末一样,一旦天子遇难,南方会拥立新帝一样。清末东南互保的势力还曾密议,一旦北京失守,光绪慈禧归天,那么将由李鸿章出任总统主持大局,典型的做好了造反准备!

当时北京的精锐八旗,早已经腐败无能,一点战斗意志都没有。因此,在中国汉人精锐部队都没有参与的情况下,八国联军势如破竹,几乎毫无抵抗,轻松攻入北京。

题外话,鸦片战争之后,曾经的八旗就没有战功。太平天国是湘军淮军平定的,打败法国的是冯子材的萃军,保住新疆的是左宗棠,甲午战争也主要是李鸿章的淮军对抗日军全国,后来维持大清的是袁世凯的新军。

列位看官,对于明末清末的这种惊人相似,你有什么高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