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深夜暴斃的原因是什麼?現代醫學如何通過史料記載解密死因?

菜蟲~


慈安暴斃成為不解之謎,鑑於目前科技手段證實,光緒是被慈禧所害,假如慈安被慈禧毒殺同樣也不意外。

有人說慈安畢竟與光緒不同,慈安基本不問政事,對政事既不懂,也沒有興趣,慈禧沒有殺她的必要。其實忽略了另外一點,即便慈安對權力不感興趣,她本身地位就高過慈禧一頭,是慈禧獨裁路上的絆腳石。

(慈安還是很美的)

縱觀慈安一生,只能用心慈手軟來形容。她是一位好太后,但絕不是一個好的後宮管理者。

慈安太后,姓鈕祜祿氏,是滿洲鑲黃旗人,出生於1837年8月12日。咸豐還是個皇子時,後來的慈安太后已經是他的側福晉。由於咸豐嫡福晉薩克達氏在咸豐繼位之前去世,慈安升遷之路較為迅速,咸豐二年(1852)被封貞嬪,五月又晉封貞貴妃,十月便冊立為皇后。1861年咸豐死後,她被尊為母后皇太后,上尊號慈安太后,與慈禧共同垂簾聽政,眾人稱她為東太后,慈禧是西太后。

慈安出身世代官宦之家,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變相來說她的女德學得不錯,一生忠於大清、忠於咸豐,恪守祖訓,不敢專權,以致於對慈禧毫無掣肘之力。她雖然身份尊貴,是正經的正宮娘娘,被稱為“母后皇太后”,比慈禧的“聖母皇太后”頭銜更高一個級別,給人的印象是忠厚老實,保守本分。但實際上,慈安大智若愚,保持十幾年榮寵不衰,足見她性格的魅力。

只是慈安這個人對權力不怎麼感興趣,日常朝政基本由慈禧處理,即便如此,“慈禧攝於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禮”。安德海依仗慈禧寵信胡作非為,慈安誅殺安德海,使朝廷稱快。所以慈安的存在對慈禧絕對具有震懾作用。

學界基本認為慈禧沒有害慈安的必要,但是不要忽略慈禧為人。

學界認為,慈安對慈禧不構成威脅,同時在很多重大問題上,兩人意見一致,慈禧沒有害慈安的必要。但這只是基於史料的分析。

根據《翁同龢日記》記載:(同治二年)慈安太后自正月十五日起聖躬違豫,有類肝厥,不能言語,至是始大安。(同治八年十二月初四)昨日慈安太后舊疾作,厥逆半時許,傳醫進枳實、菜菔子。

又有慈安自殺一說,主要根據清代掌故、野史集合著作《清俾類鈔》的記載。關於慈禧毒殺慈安一說,更是各種野史趣聞雲集,說得都有聲有色。

第一,慈禧曾經遭到慈安的訓斥,為了報復才害了慈安的性命。

第二,慈禧曾經被慈安捉姦在床,慈禧伺機報復。

第三,慈安訓斥了慈禧身邊太監,二人心生間隙。

第四,是受到大太監李蓮英的教唆。

關於如何毒殺,使用什麼方式,野史中更是描繪得栩栩如生。有說是慈安吃了慈禧送來的糕點後中毒身亡。有說是慈禧送了一碗毒湯給毒死了,此處來自李蓮英口述。有說是慈安得了風寒後,一直用藥卻並未好轉,其實是用了慈禧特意安排的錯藥,以致病情加重。

根據正史記載,只能推出慈安正常死亡的結論,如果觀察慈禧為人,則慈安被害還是有很大可能的。

根據德齡親身經歷撰寫《慈禧太后傳》,慈禧為人城府極深,對人對事揣著明白裝糊塗,陰險毒辣。翁同龢證明慈安不是慈禧所害還有一點,就是在慈禧對慈安葬禮極為重視,給足排場,看上去對慈安很是尊重。試問慈禧如果真得加害慈安,如何能讓外人看端倪,當然是力所能及的維持場面。

其次,在上世紀80年代,一些歷史學家、檔案學家、醫學專家根據清宮檔案中保存的光緒脈案進行研究,都認為光緒死亡沒有中毒或被傷害痕跡,是屬於自然死亡。

但在2003年,中央電視臺、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員、北京市公安局法醫檢驗鑑定中心、清西陵文物管理處等單位的有關專家,組成了一個關於探索光緒死因的專題組,用當時先進的技術和精密的一起對光緒的頭髮、遺骨、衣物,及其表面附著物和墓內外環境樣品等,進行反覆檢驗和縝密研究,用了5年時間,最終得出了光緒是死於急性腸胃型砒霜中毒的結論,宣佈這個百年疑案終於塵埃落定。

如果慈禧真得害了慈安,一定盡最大努力消滅證據,歷史學家能找到蛛絲馬跡極為困難。毋庸置疑,儘管慈安不善權術、不戀權力,然而她被賜予的尊貴身份就高了慈禧一頭,這是不可更改的,除非慈安死去。


莫山主說歷史


公元1881年(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日戌時,年僅45歲的慈安太后暴斃於鍾粹宮,從此兩宮垂簾聽政變為慈禧的一宮獨裁,對於慈安太后的死因,成為138年來的疑案,種種懷疑與猜測,流傳最廣的說法,當屬慈安被慈禧毒殺。



慈安太后受咸豐帝寵愛

慈安太后,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她雍容華貴,容貌俊美,溫柔善良,對人比較隨和,一生無子女。她比慈禧年輕兩歲,無論長相還是人品都勝慈禧一籌,史書記載,“妃嬪偶遭譴責,皆以中宮調停……”在咸豐帝對嬪妃發脾氣時,慈安總能以溫柔通情達理化解。咸豐帝對她非常信任和寵愛,她16歲進宮,被咸豐帝直接封為貞嬪,短短几天后就封為貴妃,一個月後被擬為皇后,四個月後被隆重立為皇后母儀天下。晉升皇后的速度如此之快,這在清朝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咸豐帝對她恩愛有加,未曾冷淡過。



慈禧母憑子貴登上聖母皇太后之位

慈禧和慈安都是1852年同時進宮,慈禧只是被封為貴人,比慈安初封時低一級。慈禧當時長啥樣,大家可參考她近70歲時的真人照片。


從照片上看,晚年的慈禧根本談不上美,這長相在眾老太太中也就一般以下,如果根據照片猜測的話,她年輕時也美不哪去。那麼她怎麼會受寵呢?根據史書記載慈禧擅長魅惑,會勾引咸豐,嗓子好會唱小曲,她勾引咸豐成功後,生了咸豐帝唯一的兒子載淳,母憑子貴,逐步高升,後來被咸豐封為貴妃。無論權勢和地位都在慈安之下。

1861年咸豐帝病死,慈禧的親兒子6歲的載淳繼位,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因嫡庶有別,簡單來說她倆一個是正室一個是小妾。所以慈安是母后皇太后,慈禧是聖母皇太后,慈禧無論身份還是權勢仍然在慈安之下。慈禧對於年紀比自己小兩歲的慈安輕聲稱呼“姐姐”。遇到朝政大事,慈禧不敢擅做主張,仍要徵詢慈安的意見,慈安對慈禧有一定的震懾作用。



慈安和慈禧多次衝突,慈禧有殺慈安的動機

慈禧對慈安一向是面和心不和。慈禧自從懷孕就一來就多次挑釁慈安,二人衝突不斷直到慈安去世。

一,1880年慈禧和慈安一同去東陵祭拜咸豐,因為次序禮節的事二人撕破臉大吵,慈安警告慈禧,咸豐活著時自己是皇后,慈禧只是貴妃!你慈禧全靠兒子爬到太后之位。這戳到慈禧痛處,犯了慈禧忌諱。


二,特別是最厲害的一次衝突,慈安誅殺慈禧的心肝寶貝大紅人安德海。安德海“以柔媚得太后歡”,並贏得慈禧的器重,當上了總管太監,成為慈禧的特別內侍。他依仗慈禧的寵信,胡作非為,培植黨羽,干政擅權,勢焰熏天,不把朝臣和皇帝放在眼裡。朝中大臣,甚至連同治帝都恨他入骨。清朝有“太監出都門處死”的規定。1869年無法無天的安德海向慈禧申請去江南購買龍衣,獲慈禧批准,他一路招搖,禍害地方,當他來到山東巡撫丁寶楨的地牌被捉,丁寶楨上報朝廷,慈禧屢屢袒護請求慈安,慈安“立命誅之”。朝野上下無不拍手稱快,對慈安的決斷力深表佩服,唯有慈禧惱羞成怒,顏面盡失,卻無計可施。



三,1872年,在同治帝的立後一事上,慈安看中品貌皆佳的阿魯特氏,慈禧看中俏麗聰明富察氏。二人爭執不下讓同治決定,同治卻選了慈安看中的女孩,慈禧心中不快,自己親生兒子竟然和對手聯合,作為母親的心情可想而知。

四,慈安和恭親王是一個團體,慈禧要想獨攬朝政必須走打壓恭親王這個路子,如果不除去慈安,打壓恭親王也就是個笑話。所以慈禧有殺慈安的動機而且很大。

五,慈禧爭奪地位的野心太大。慈安死後她都沒有放手,在慈安喪事上她下令減殺禮儀,不以正宮之禮厚葬慈安,慈安的棺材雖然用了楠木,但厚度和歷代皇后相比相差甚遠。慈禧命人用厚度不過一寸七八的多塊木頭拼成,這與慈安的正宮地位根本不符。她還違背祖制亂改降低慈安的諡號,否認慈安的正宮之位,在遭到大臣極力反對的情況下,慈禧只好作罷。

對於慈安的死有幾種說法

1,第一個版本被慈禧刺激、逼死。

有一次慈禧大病,慈安一人掌握全部的權利,《清稗類鈔》記載:慈安與慈禧共同垂簾聽政。慈禧權力慾極大,慈安基本不怎麼處理朝政,不和慈禧爭權,二人相安無事。光緒七年初,慈禧病倒在床一年多,眼睜睜看慈安獨攬朝政,慈禧大為不悅,“誣以賄賣囑託,干預朝政,語頗激”,慈安老實,言語笨拙,氣不過就“吞鼻菸壺自盡”。“鼻菸壺”一般有玉石、琺琅、水晶、瑪瑙、瓷、等製造,裡面放一些磨碎的菸草,樟腦、冰片等有的配兌上香料和名貴的麝香等藥材。慈安被逼“吞鼻菸壺”自盡這種說法被大多數人不認可。



2,第二個版本病死及現代醫學解密死因

光緒的老師翁同龢,在慈安死後記下了慈安的發病情況,包括脈案、藥方。在《翁同龢日記》記載:慈安一共病了三次:

第一次,慈安26歲時發病,病症“有類肝厥,不能言語”。醫學醫學判斷,慈安此時有輕微中風先兆,恢復快。

第二次發病是1870年,慈安33歲時,她再次病倒,“厥逆”,供血不足腦中風,及時醫治病好。醫學上根據記錄判斷,慈安患有腦血管疾病。

第三次犯病是1881,據史載,三月初九日晨,慈安依然召見軍機大臣,處理軍國大事,未見慈安身體異常,只是“兩頰微赤”。次日早,“東太后感寒停飲,偶爾違和,未見軍機”。晚間即暴病身亡。

“晨方:天麻、膽星;(脈)按雲類風癇甚重。午刻一(脈)按無藥,雲神識不清、牙緊。未刻兩方雖可灌,究不妥云云,則已有遺尿情形,痰壅氣閉如舊。酉刻,一方雲六脈將脫,藥不能下。戌刻(晚八時前後)仙逝。”如此之急,令人難以接受。

從以上記載現代醫學專家診斷出,慈安死因多半為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所導致。臨床表現:“神識不清”慈安有意識障礙;“牙緊”、“有遺尿情形”醫學上的牙關緊閉和尿失禁。

在《宮女談往錄》中,描述慈禧精通養生之術懂藥理,對於食物之間的相剋,慈禧瞭如指掌。如果慈禧引誘慈安吃肝陽上亢的食物或者將慢性毒藥放進食物,天長日久“自然病死”這也很有可能。

3,第三個版本慈安被慈禧毒死

據《崇陵傳信錄》載,在咸豐帝死前,他深知嗜權如命的慈禧會對與世無爭的慈安不利,他留下密詔保護慈安,密詔中給慈安隨時處死慈禧的權利。慈安看到慈禧驕橫跋扈時,忍無可忍就把密詔拿給慈禧看,以示警告。從此密詔成了慈禧的催命符和緊箍咒,讓她日夜難安。有一天,慈安生病了,慈禧實施“苦肉計”,把自己手臂上的肉割掉給慈安當藥引子,慈安感激涕零,毀掉了密詔,慈禧的催命符被毀,慈禧可以任意妄為了,她命人在慈安的點心裡下毒,毒死了慈安。

毒死慈安後,慈禧召集大臣入宮,翁同龢的住處到皇宮至少得3個小時左右,這個時間段老謀深算的慈禧早做好了準備,給慈安化妝整理遺容,清理現場。

慈安暴斃時,軍機大臣左宗棠剛到北京不久,他昨天才得到慈安召見,他聽到慈安病逝的消息直跺腳,公開宣稱:“昨天太后召見我時,她還好好的,和往常沒有什麼不同,言語有力,我不相信她是壽終天年的。”這一句話已經明說,慈安應該是被害死的!這讓大家更加認為慈安死的蹊蹺。

對於慈安太后的死亡,以上是根據多方面的史料記載推測出來的,也有部分人認為慈安是正常死亡有所爭論,想知道慈安之死的真相,開棺驗屍也許是最準確的方法。

參考《清史稿·孝貞顯皇后傳》《清宮遺聞·安德海》等


小姐姐講史


慈安太后的死因,是清宮謎案中非常有名的一個。

慈安太后還不到44歲,正值盛年,卻突然毫無徵兆就去世了。那麼,她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慈安劇照)

關於慈禧太后的死,目前有兩種說法:一是被慈禧太后害死,二是得了腦心血管突發疾病死亡。

認為慈安太后是被慈禧太后害死的,主要有三個理由:

一是慈禧感到了危機。之前慈禧和慈安相處得很好,是因為慈安不攬權,同時,畢竟是慈禧的兒子當皇帝。很多事情,都是慈禧在做主。因此慈安雖然是正宮,但對慈禧並不構成太大的威脅。但後來同治皇帝去世,光緒皇帝上臺後,慈禧沒有了同治這種兒子的依靠。隨著光緒越來越大,慈禧的權力空間將越來越小。另一方面,在慈安去世的前一年,慈禧生了一年的重病,因此事情就交由慈安去做了。雖然後來慈禧病好了,但是慈安並沒有要把權力再交回給慈禧的意思,因此,慈禧感到了危機。

二是慈禧沒有了顧慮。慈禧之前一直顧慮慈安,據《崇陵傳信錄》這樣的史料記載,是因為咸豐去世前,害怕權力慾望很強的慈禧干政,專門下了一個密詔給慈安。讓慈安在關鍵時候,把密詔拿出來,鎮住慈禧。但是,後來由於慈禧不斷地討好慈安,甚至採用介子推對晉文公的方式,終於感動了慈安。慈安為了表示和慈禧的親密無間,把那個密詔拿出來燒掉了。正是由於慈安燒掉了密詔,她也就沒有什麼可以鉗制慈禧的。慈禧害死慈安,也就有恃無恐了。

(慈禧劇照)

三是慈禧厭倦了共權。從辛酉政變開始到慈安去世的二十年時間裡,一直都是慈安和慈禧共同執政。而且在大是大非上,主要還是慈安做主。比如開辦“洋務運動”,就是慈安支持奕訢幹起來的。比如同治選皇后,最後同治選擇慈安太后喜歡的阿魯特氏。隨著年紀變大,慈禧並不喜歡這種兩宮共同做主的模式,她想要獨自做主。尤其是要在光緒皇帝親政之前,實現獨立做主的目的。等光緒皇帝親政後,如果光緒和慈安太后聯合起來,就沒有慈禧什麼事了。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想法,因此,慈禧才害死了慈安。

但是,以上這些說法,大都只是記載也野史中,或者出自學者們的可能性分析,正史中並沒有相關記載。而且,就算慈安真是慈禧害死的,那麼,慈禧採用什麼方式害死慈安,誰是幫兇,都完全沒法確定。所以,慈禧害死慈安的說法,並不可靠。

認為慈安是得了腦心血管突發急病而死的,也有以下三個理由。

(光緒劇照)

一是《翁同龢日記》曾記載,慈安太后在同治二年及同治八年得過兩場病。根據翁同龢對慈安太后病情的描述,慈安太后所得的這兩場病,很有可能就是腦心血管疾病。也就是說,這個腦心血管疾病是慈安太后的老毛病,慈安太后又發病,可能性是很大的。

二是同樣根據《翁同龢日記》對慈安最後得病的病情描繪,以及慈安太后用藥的情況,她也非常符合腦溢血等急症的症狀。慈禧可以對慈安太后用毒,但是並不能讓她得腦心血管疾病。

三是慈安太后去世後,根據《翁同龢日記》以及《德宗實錄》的記載,慈禧並沒有任何隱瞞,整個安葬過程也非常透明,同時也讓王公和大臣們瞻仰了慈安太后的遺容。如果慈安是被毒死,或者是其它非正常死亡,那麼,慈安的遺容肯定是不能給所有人看的。既然慈禧把慈安的遺容給大家看,就說明不存在慈禧害死慈安的問題。

當然了,之所以大家總是懷疑慈安是慈禧害死的,既有慈禧獨裁專權及做事狠毒的本性,讓人們不得不懷疑;同時,也是因為慈安太后去世後,清政府走上慈禧獨裁時代的同時,也走上最終滅國的命運,讓後人諸多的感慨唏噓。

(參考資料:《翁同龢日記》《德宗實錄》《崇陵傳信錄》)


張生全精彩歷史


138年前的三月初十晚間,與慈禧一起垂簾聽政近20年之久的東宮太后慈安暴斃於鍾粹宮。然而天不假年,慈安太后在執政的20年間經歷過許多大風大浪,擁有豐富的理政經驗,而且是素無疾病身體強健。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竟使得這位身體強健的45歲女人三天時間就一命嗚呼了呢?關於慈安暴斃的原因眾說紛紜,死亡過程可謂是撲朔迷離。有清史專家在拋開陰謀論的前提下,給出了結論是慈安死於腦溢血。

光緒六年(1880年)慈禧大病一場,在光緒七年一月慈禧又病了一場,在此期間,慈安獨自一人出來處理朝政。清史專家認為慈安患有腦血管疾病,加之勞累過度,最終使得慈安在體力上難以支撐,從而引發腦溢血死亡。

這種說法雖然也說的過去,但也屬於推斷猜測類型的,並沒有真正的檢驗報告,因此也不能達到服眾的效果。除此之外,關於慈安太后死亡原因的說法共有三種,分別是病亡說、毒殺說和自殺說。

第一種病亡說

慈安的病亡說是清廷的官方說法。據《清實錄》記載,慈安開始只是偶而的小病,但誰都沒有想到,身體素強的慈安竟被這點小病致死。而《清史稿》只記載了慈安的死,而並沒有說明其死因。由此可知,慈安死因不明,清史採用了含糊其辭的寫法。

據《述庵秘錄》中記載:“三月十日晨,慈安召見軍機大臣,御容和怡無疾色,但兩頰微赤。軍機退,午後四鍾,內廷忽傳孝貞崩。”這段記載說明慈安死亡是突發之事。給慈安診病的御醫薛福辰在聽聞慈安死亡後,驚呼慈安不可能是病死的。

在慈安初感身體不適時,薛福辰診斷後認為是小病不須服藥,沒想到當晚就聽說暴斃的消息,大為詫異,他大戚曰:“天地間竟有此事,吾尚可在此?”還有左宗棠,他當時參加了御前會議,在聽說慈安身亡後,也是驚愕不已。

從當時的兩位當事人的神態和說法中,可知大家都比相信慈安是病死的。

第二種毒死說

這種說法顯然與慈禧分脫開關係,關於毒殺的手法也是有很多種,比如毒餅說、毒湯說和錯藥說等版本,這種說法主要來源於野史和私人筆記。據《慈禧外紀》載,慈禧乘向慈安進獻點心之機,暗自偷下毒藥,毒死了慈安。

另據《崇陵傳信錄》載,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慈安午睡起來後,正在悠閒的欣賞魚缸中的魚,太監報告說慈禧讓人送吃的來了。送來的是幾塊非常鮮豔的玫瑰蒸糕。蒸糕香味撲鼻,慈安拿起一塊放入口中,細細品嚐起來。

過了一會慈安忽然覺得頭昏眼花,跌跌撞撞。等御醫到來後,發現慈安在床上肚子疼得直打滾,口鼻都流出了血。御醫還沒來得及診斷,慈安便駕鶴西去了。還有一說是,慈安發現慈禧與人私通懷孕,慈禧為保全自己而毒死了慈安。

但毒死說多與當時情況不符,慈禧當時也是自顧不暇,沒有毒害慈安的動機。

第三種自殺說

在《清稗類鈔》中,慈安太后被說成是一個笨嘴無能之人,因鬥不過慈禧而自殺,其死亡的禍根是在慈禧身上。書中有曰:孝欽實證以賄賣囑託,干預朝政,語頗激。孝貞不能容,又以木訥不能與之辯。大恚,吞鼻菸壺自盡。

這種說法似乎更是與事實相去甚遠,白天召見軍機大臣,晚上就去自殺?可能性很小。

慈禧與慈安間的過節

慈安之死,很多人認為與慈禧有莫大的關係,這主要是源於這兩位太后之間結成的“樑子”。那麼,兩宮太后究竟有何樑子?事實上兩宮太后確實是有一些嫌隙的,主要是體現在同治帝皇后的選取上,還有咸豐給慈安留有密詔,這些都讓慈禧寢食難安。

還有就是慈安誅殺了慈禧的心腹太監安德海,這事也是刺激了慈禧,既使慈禧失去了心腹,又使慈禧喪失臉面。光緒六年,也就是慈安死亡的前一年,兩宮太后與光緒帝展謁東陵。舉行儀式時,慈安用皇后的口氣教訓慈禧站在後邊行禮。這也使慈禧在大臣和侍衛的面前丟了面子。

這些都說明,慈安與慈禧是有嫌隙的,慈禧的心理一直不服氣,但慈安之死是否與這些有關聯,卻不得而知。並沒有直接的證據或者證人能證明慈安的死一定與慈禧有關,正因為這樣,才有這百年來的各種猜疑。

如果拋開這種推論,單從現代醫學角度來說,根據史料中對慈安死亡的記載,可能正如那位清史專家得出的死於腦溢血的結論。但無論如何,慈安的真正死因迷霧重重,她的死導致了大清帝國的大權全部落入慈禧之手,這是慈禧願意看到的。


野史也是史


1837年,慈安出生於滿洲鑲黃旗,比慈禧小兩歲,比咸豐小六歲。慈安入宮後,可謂平步青雲,短時間內就從剛開始的嬪晉升為中宮皇后,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慈安的形象、素質都是出類拔萃的,並且深受咸豐寵愛。

咸豐去世後,慈安與慈禧一起參與了辛酉政變,打破了大清後宮不得干政的傳統,兩人共同垂簾聽政。

歷史記載,慈禧“優於才”,負責處理宮廷的日常事務;慈安“優於德”,享有大事決策權。慈安的存在,對慈禧是一種補充,也是一種制衡。然而,1881年三月初十,慈安在鍾粹宮突然去世,享年四十五歲。

慈安去世前並沒有明顯徵兆,三月初九身體稍微不舒服,第二天晚上就昇天了。事發突然,朝野震驚,連光緒也大為驚訝:

“初九日,慈躬偶爾違和,當進湯藥調治,以為即可就安。不意初十病情陡重,痰湧氣塞,遂至大漸,遽於戌時仙馭升遐。”

慈安平時身體健康,死得突然,再加上從病危通知到後事處理也有不合理之處,種種疑點讓人滿腹狐疑。即使朝廷宣佈慈安是因病去世,但各種說法還是不絕於耳,主要有“慈禧害死說”以及“自盡說”。

“慈禧害死說”

這種說法還分為三種:

第一,湯中下毒。慈禧聯合李蓮英,授意傳膳太監,讓他們在慈安進膳時下毒。等到慈安去世的當天夜裡,這兩個太監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此說法有漏洞,不足為信,因為清朝帝后吃飯時,會先將飯菜擺好,並不是直接動筷子,而是先看放在碗中的小銀牌是否變色。如果飯菜中有毒,銀牌就會變黑。同時,在帝后吃飯前,會讓太監先“嘗膳”。

第二,慈安吃了慈禧送的糕點後中毒去世。此說法為民間野史所記載,與可信度很高的《翁同龢日記》相矛盾,所以,也不足為信。

第三,“錯用藥物說”。《清朝野史大觀》記載:

“或曰慈禧命太醫院以不對症之藥致死之。”

這種說法,沒有確切證據,尚且存疑。

“自盡說”

這種說法記載於《清稗類鈔》,主要是說慈安與慈禧關係不和,但是又辯論不過慈禧,只能生悶氣,最後自盡。

這種說法,晚清學者張爾田與金梁已經證明,純屬無實文人編造。

慈安與慈禧一起垂簾聽政二十年,她們的共同利益是一致的,並沒有你死我活的矛盾。慈安無論在政治上還是生活上,對慈禧都不構成威脅,所以慈禧沒有害死慈安的必要。

民間將慈安去世的責任強加於慈禧,一是因為大家十分討厭慈禧,將惡名按在慈禧頭上是為了故意噁心她;二是“陰謀論”推導,慈安的去世對慈禧最有利,她因此能夠大權獨攬。

關於慈安的真正死因,清史專家做了大量考察與論證後,得出結論:慈安身患腦血管疾病,極有可能是腦出血。這種病的誘因之一是過度疲勞。

光緒六年,慈禧大病一場,次年正月又臥床不起。在這期間,朝廷政務由慈安代管。慈安不管是從政經驗還是才幹,都不如慈禧,突然身負重任,極有可能在精力上吃不消,因此造成過度疲勞,引發病症。

慈安的去世,是她的不幸,是慈禧的大幸,從此,兩宮太后聯合垂簾聽政的大戲落下帷幕,大清王朝徹底進入慈禧的寡頭時代。


秋媚讀史


慈安太后暴斃的原因按照野史的說法是被慈禧太后下毒所致。

野史記載:咸豐帝當年臨終之時,怕寬厚的慈安不能制衡慈禧,秘密留下一份遺詔,內容是如果慈禧不能安分守己,就可以召集大臣傳遺命除了她。但是慈安和慈禧經過長期相處,信賴了慈禧沒有什麼不安分的地方,當著慈禧的面將此遺詔燒掉以安慈禧之心。慈禧表面感泣不已,實際上覺得以後在慈安面前抬不起頭來,遂借給慈安分享點心(克食)之機,暗下毒藥謀殺了她。

但是這個故事見於惲毓鼎的《崇陵傳信錄》,惲毓鼎相對來說和反慈禧的陣營關係密切,從中聽說此種傳聞的可能性比較大,真實性很難說,比如金梁就認為,惲氏筆記中所記載的慈禧暴崩是虛假的,他的理由是:既然說咸豐帝的手詔被慈安焚燬了,其中的內容旁人怎麼知道?食盒從外面進來,又有誰確切見到?

按照翁同龢在日記中的記載,慈安的疾病『類風癇甚重』,具體症狀表現為『神識不清』、『牙緊』、『遺尿』、『痰壅氣閉』,所謂『風癇』、『癇證』指的是癲癇一類的疾病,這裡只是從昏厥的表面來看相似,根據症狀,慈安的病症應該是腦卒中一類的心腦血管疾病。

慈安去世時候只有45歲,年齡不大,但以清宮錦衣玉食的環境,有這類富貴病也不足為奇,這類疾病現代醫學也不能完全妥善處置,在當時無法及時搶救,也是非常自然和合理的。

總之,慈安比較大的可能是自然死亡,被毒死的可能性不大。


談古論金




慈安一生賢惠善良,美豔高雅,一身華貴氣質是大清有史以來未曾出現過的天生麗質。比慈禧小兩歲的慈安,和慈禧同時入宮,咸豐皇帝一見鍾情,後宮佳麗之中,慈安的大氣厚重,宛如鳳舞九天,很快被咸豐冊封為皇后,是咸豐一生尊重和寵愛的皇后,慈安成為咸豐的最愛。



慈禧與慈安比較大,也只是土雞與鳳凰的距離。咸豐皇帝一生唯愛慈安,也許天意弄人,咸豐一生無i子。1861年,咸豐帝駕崩之前,通過朝中大園,寫下聖旨,【大清朝廷與後宮,凡不敬慈安者,格殺勿論。慈安母儀天下,重如大清江山】。



咸豐帝之死 ,讓慈安心灰意冷,痛哭七夜,欲殉情咸豐,朝中大員,長跪不起,願皇后安康。慈安看到大臣如此執著,為了大清江山,慈安以淚洗面,強忍悲痛,支撐著大清山河。



在咸豐帝的執政過程中,每當咸豐情緒不穩,施罰大臣,慈安總是好言勸阻。根據【清宮秘史】記載,慈安曾在刀下救出19名朝中重臣,為大清的發展,可謂盡心盡力。當咸豐聽到大臣齊贊慈安是史上最賢德的皇后時,咸豐為有這樣的妻子而幸福。



慈禧早年的宮中生活,並沒有她的後半生風生水起。慈禧貌不驚人,心計惡毒,雖然挖空心思,咸豐仍然視若無睹。為能見到咸豐,對慈安極盡巴結。慈安看到可憐的慈禧,常常勸咸豐接受她。咸豐實在無法改變對慈禧的惡感。



慈禧人宮十年,始終沒能與咸豐上手。慈禧覺得自己再無出頭之日,咬牙心生一計,背水一戰。慈禧通過心腹太監李蓮英的牽線,把當時京城第一美男孫殿傑引進宮內,孫殿傑是京城名角,代表作【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飾演白骨精。根據清宮記載,孫殿傑乃孫殿英的親爺爺。



孫殿傑身高180cm,美如楚留香,溫情儒雅,慈禧一見,牡丹花開,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初夜,3小時23分鐘內,直接從初夜給到十八夜。李蓮英把孫殿傑偷偷帶出宮時,孫殿傑說【慈禧猛於虎也】。



也許天助慈禧,慈禧懷孕了。慈禧完成了第一步計劃,每天去慈安宮中,終於慈禧有了機會,咸豐醉眠於慈安宮中。慈禧瞬間裸身咸豐身邊,慈安走進來,看到如此情景,以為是咸豐旨意,轉身離開。



酒醉醒來的咸豐,並不知道做過什麼,就這樣慈禧移花接木,讓咸豐百口莫辯。一個月後,慈禧宣佈了自己的懷孕,居然生下一子。後來成了咸豐唯一的兒子載淳。



慈禧讓李蓮英秘密派人殺了孫殿傑,那年,孫殿傑的兒子剛剛兩歲。長大後,生子孫殿英。孫殿英盜慈禧墓,也是為了報仇。載淳作為咸豐唯一的兒子,六歲上位 。咸豐對載淳一直不能接受,自己明明沒有碰慈禧,卻被慈禧碰瓷,只能啞巴吃黃連,知道有可能被綠了。



剛開始慈安反對垂簾聽政 ,朝中大臣一定讓慈安聽政,慈安覺得載淳是慈禧所生,給了慈禧面子,讓慈禧也參與垂簾聽政。野心勃勃的慈禧,在1882年3月10日夜,慈禧在李蓮英配合下,買通慈安身邊宮女,在慈安的茶中投下鶴頂紅劇毒,年僅45歲的慈安太后被慈禧害死。



慈禧害死慈安的第七天夜裡,天降暴雨,慈禧如鬼使神差,自脫衣裙,自批其頰,裸跪雨中,自言自語【我乃娼婦,不守婦道,私孕皇子,綠死咸豐,天將降雷於斯人也,必先作惡,然後禍國。蒼天諸神,公平無私,天若有雷雷應劈,別留慈禧禍害人……】。慈禧至此,夜夜在宮中披髮奔跑,鬼哭狼嚎,御醫無藥可救,確診為【良心被狗吃子夜瘋】。不過現在神經科專家看了史料記載,認為慈禧是【神經衰弱】,屬於喪盡天良害人害己。


白這個顏色


慈安太后死的非常突然,也非常蹊蹺,成為了清朝一大謎案。關於慈安的死因眾說紛紜,有下毒說,有腦梗說,還有自殺說。慈安到底因何而死呢?

慈安死後,誰受益最大?慈禧太后無疑。所以,先來看慈禧和慈安關係如何吧。

慈安是正宗鑲黃旗人,姓鈕鈷祿氏。鑲黃旗是大清最為親近的族系,居上三旗(鑲黃旗、正黃旗和正白旗)”之首;鈕鈷祿氏也是非常了得的姓氏,這個姓氏出了很多皇后,最為大家熟知的便是甄嬛娘娘了。



慈安相貌出眾,才思敏捷,性格溫柔,她十五歲選秀入宮,一年之內,獲得火箭般的冊封,二月入宮,五月冊封為嬪,十月冊封皇后。可見,咸豐對其寵愛非同一般。

可惜的是慈安天生不育,始終未能留下子嗣。而咸豐皇帝三十一歲就駕崩了,他只有一個兒子,即年僅六歲的同治皇帝,生母是慈禧太后。

咸豐皇帝為了讓同治獲得更好的照顧,臨終前同時立了兩個太后。一個是東太后慈安,一個是西太后慈禧。古代以東為尊,慈安太后地位是高於慈禧的。



按理說,母子連心,同治應該與親媽更近才對,但同治不然,他更喜歡慈安太后,因為慈安溫柔體貼,不像慈禧那般嚴厲。

慈禧雖然比慈安大兩歲,但慈禧還得叫慈安一聲姐姐。據說,咸豐皇帝臨死前,給了慈安一道密諭,如果慈禧胡作非為,可以把她交給宗人府處置。慈禧知道密諭後,自是誠惶誠恐,不敢造次。

慈安為了敲打慈禧,還曾誅殺安德海。



這安德海是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監,倚仗慈禧的寵信,張揚跋扈,無法無天。後來,安德海在慈禧的默許下,私自下江南購買龍衣。安德海倚仗特殊身份,一路招搖,吃拿卡要,結果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拿獲了。

按照大清律例,太監是不許出宮的,一旦出宮,殺無赦。丁寶楨將此事迅速上報,慈禧顧及面子一再袒護,但慈安主張殺掉安德海以儆效尤。結果是,慈禧主動服軟。




所以說,慈禧太后表面上對慈安恭恭敬敬,客客氣氣,但內心還是頗為不滿的,而且慈禧權力慾望極強,慈安是她專權路上的絆腳石。慈安不死,她難以大權獨攬。

那麼說,慈安之死,慈禧懸疑最大了?也不盡然。

慈安家族勢力龐大,根基深厚。在慈安之前,鈕鈷祿氏光皇后就出了五位,分別是康熙的孝昭仁皇后、雍正的孝聖憲皇后、嘉慶的孝和睿皇后、道光的孝穆成皇后和孝全成皇后。

反觀慈禧,在慈禧之前,葉赫那拉氏皇后就出了一位,努爾哈赤的孝慈高皇后。

所以說,慈禧的家族勢力根本比不上慈安家族,慈禧更是不敢動慈安。



那慈安太后怎麼死的呢?死於腦梗塞。

《翁同酥日記》中有關於慈安三次病史的記載。第一次,慈安二十六歲時:

慈安皇太后自正月十五日起聖恭違豫,有類肝厥,不能言語,至是始大安。

這是典型的腦供血不足的症狀,屬於中風先兆。

第二次,慈安三十三歲:

昨日慈安太后舊疾作,厥逆半時許。傳醫進枳實、萊服子。

這是腦供血不足的再次發作。

第三次,慈安四十四歲:

午刻一(脈)按無藥,雲神識不清、牙緊。未刻兩方雖可灌,究不妥云云,則已有遺尿情形,痰壅氣閉如舊。酉刻,一方雲六脈將脫,藥不能下。戌刻(晚八時前後)仙逝。

這次沒能搶救過來,慈安死了。



慈禧因與慈安來往甚密,為了擺脫嫌疑,她第一時間召大臣入宮,安排後事。同時,令人摘掉慈安臉上的“面冪”,令大臣一一瞻仰遺容,絲毫沒有遮遮掩掩。

可見,慈禧內心是坦蕩的!同時還是竊喜的!


一半秋色


慈安是咸豐帝的正宮皇后,咸豐駕崩後,同治帝繼位。慈安聯合慈禧、恭親王奕訴發動辛酉政變絆倒以肅順、端華為首的顧命八臣,政變成功後,慈安與慈禧“兩宮垂簾聽政”,光緒七年(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突然去世,年僅45歲。




慈安,鈕鈷祿氏,屬滿洲鑲黃旗人,她是廣西右江道穆揚阿之女,咸豐二年(1852年)15歲的慈安以秀女入宮,封貞嬪,同年6月被立為皇后。慈安作為咸豐的皇后,地位是非常穩固的,雖然她並沒有為咸豐留下子嗣。咸豐死後,太子載淳繼位,慈安被尊為“母后皇太后”,慈禧雖然“母以子貴”,但也只是被尊為“聖母皇太后”,地位依然在慈安之下。辛酉政變成功後,慈安與慈禧共同垂簾聽政,並改年號為“同治”,慈安是個寬柔沒有什麼野心和權利慾望的老好人,她不管是當皇后還是當“母后皇太后”,都保持了身為一國之母所該有的“母儀天下”的國母風度。慈安死的非常突然毫無預兆,45歲正當盛年,卻不明不白的死去,在當時,因為兩宮太后並立,慈安之死不免讓人浮想聯翩,矛頭也是直指慈禧。




與慈安的恪守國母職責不同,慈禧是一個權利慾望非常強的人,咸豐駕崩,臨終前指定端華、載垣、肅順等顧命八大臣輔佐新君,慈禧不安於現狀,不想受這些人擺佈,於是聯合恭親王奕訴發動政變,逮捕顧命八大臣,將統治權利牢牢掌握在手上,慈禧有政治手腕,但是她畢竟不是正宮皇后出身,論地位根本無法跟慈安比,慈安的存在正好可以抑制慈禧權利慾望的膨脹,慈安在世時,慈禧始終不敢公開染指皇權,慈安,成了慈禧走向政治舞臺的最大障礙。慈安之死,最大的受益人實際上是慈禧。那慈安到底是怎麼死的呢?是真的像野史、筆記所影射的是慈禧所害死的嗎?




時任光緒帝師傅,毓慶宮行走的翁同龢是當時清朝的重臣,他親自參與了慈安的葬禮儀式。在他自己寫的《翁同龢日記》裡,對慈安之死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記載,可信度和權威性都非常高。

慈安太后感寒停飲,偶爾違和,未見軍機,戈什愛班等皆請安,餘等稍遲入未及也……夜眠不安,子初(23時許)忽聞呼門,蘇拉李明柱、王定祥送信,雲聞東聖(慈安)上賓,急起檢點衣服,查閱舊案,倉猝中悲與驚並。

從這一段記錄可以看出,慈安發病非常突然,初十日,慈安身體略感不適,所以沒有召見軍機大臣,但是慈安當夜即猝然而逝,在這中間,太醫搶救了整整6個多小時依然是迴天無力。慈安逝後,慈禧大大方方的率領所有在京王公大臣前往鍾粹宮瞻仰慈安遺容,如果心中有鬼,慈禧如何還能表現的如此落落大方?更何況慈安慈禧二人從未有過不睦傳聞,兩人近乎姐妹的感情,更何況慈安無心政治一昧退讓,對慈禧根本構不成威脅,慈禧又何必加害於慈安呢?




那麼慈安到底是死於何因呢?根據《翁同龢日記》所載,慈安患有比較嚴重的慢性病,病勢發作時“不能言語”,“厥逆半時許”。翁同龢懷疑慈安得的是“肝厥”之病,厥症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症。輕者昏厥時間較短,自會逐漸甦醒。重者則會一厥不醒而導致死亡。但是慈安這次發病非常突然毫無預兆,可以被認定為“猝死”。從當時御醫所開五個藥方看,慈安的病十分嚴重,“風癇甚重”、“神識不清”、“遺尿情形”、“痰壅氣閉”,等等。這些症狀說明是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噤拳握、呼吸氣粗的典型的氣厥症。據專家對這三次發病的綜合分析,他們認為,慈安患的是心腦血管疾病,很可能是腦出血。腦出血即使現在,也是不治之症,何況100多年前呢!


大國布衣


慈安太后的暴斃之謎,是清廷的又一樁謎案,由於慈安太后的去世太過突然,導致朝野上下一片譁然,再加上其去世之後慈禧獲利最大,故而大量野史將慈安之死的矛頭指向了慈禧。而根據史料記載的慈安發病症狀推論,慈安很有可能死於心血管疾病,而且是發病極為迅速的腦中風或腦出血。

△慈安太后

慈禧害死慈安之說大多見於野史

根據《清碑類鈔》的記載,對於慈安的暴斃,朝野上下完全沒有準備,就連當時的軍機大臣左宗棠聽說之後,也不禁生疑的說道,“昨早對時,上邊(慈安)清朗周密,何嘗似有病者?即去暴疾,亦何至若是之速耶?”也就是說,昨天慈安太后還好好的,根本不像是生病的樣子,如果是因疾病而死,怎麼會這麼快呢?

△左宗棠對慈安的突然去世也很疑惑

於是,朝野上下對於慈安太后的死因產生了各種猜測,人們憑藉著少之又少的“線索”,想象力猶如脫韁的野馬一般,“還原”出了各種版本的事件“真相”,而大多故事都將矛頭指向了慈禧。而其中最為吃香的觀點有兩個,一個是慈禧逼死了慈安,另一個則是慈禧毒死了慈安。

1、慈禧逼死慈安之說。這種說法記載於《清碑類鈔》,按照其中所載,咸豐帝死後,慈安與慈禧共同執掌朝政,不過慈禧權力慾極重,而慈安卻很少直接參與政事,並不與慈禧爭權,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內雙方都是相安無事。直到光緒七年(1881年),慈禧由於身患重病而臥床不起,不能管理政事,於是這段時期內朝政大事主要由慈安負責,這令慈禧大為不悅。病癒之後,為了重掌朝政,慈禧便“誣以賄賣囑託,干預朝政,語頗激”,慈安對此異常氣憤,但因木訥不能與之辯,憤恨之下,逐“吞鼻菸壺自盡”。

△慈安、慈禧兩宮太后

2、慈禧毒死慈安之說。這種說法記載於《崇陵傳信錄》,按照其中所載,當年咸豐帝彌留之際, 由於深知慈禧權力慾望極重,於是給慈安留下一份遺詔,要其監視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則已,否則汝可出此詔,命廷臣傳遺命除之”。但老實的慈安卻將此事告知了慈禧,慈禧自然懼怕無比,於是謹小慎微,百般討好慈安,最終導致慈安當著慈禧的面將這份遺詔燒燬,而陰險毒辣的慈禧雖然表面對慈安感激不盡,卻實際上已經起了殺機,不久後便趁著向慈安進獻點心的機會,將其毒死。


△兩宮太后垂簾聽政

雖然各種版本對此事記載都極為詳細,似乎如親歷者一般,然而這恰恰成為了最大的疑點,這種宮中秘聞外人是根本無法如此詳細探知的,例如遺詔內容、燒燬遺詔、暗中下毒這種事情,外人如何知道如此詳細?再加上這些多為民間傳言或野史記載,可信度實在不敢恭維。

慈安很有可能死於心腦血管疾病

如果慈安不是被人所害死,而是真的死於疾病,那麼無論是何種重病,總會事先有徵兆才對,那麼慈安有沒有患病的徵兆呢?答案是有的,根據《翁同龢日記》的記載,慈安發病於光緒七年三月十日(1881年4月8日),這一天“東太后感寒停飲,偶爾違和,未見軍機”。

△翁同龢

更難能可貴的是,《翁同龢日記》中記載了慈安太后的脈案、藥方和病發情形,“晨方:天麻、膽星;(脈)按雲類風癇甚重。午刻一(脈)按無藥,雲神識不清、牙緊。未刻兩方雖可灌,究不妥云云,則已有遺尿情形,痰壅氣閉如舊。酉刻,一方雲六脈將脫,藥不能下。戌刻(晚八時前後)仙逝。”如此詳細的記載,給我們分析其病因提供了極大便利。

現代醫學專家從這段記載分析出,慈安的病情特點表現為“起病急驟,進展迅速”,如此快速的病情發展多見於心腦血管疾病;而慈安病症的臨床表現則為“神識不清、牙緊”,“有遺尿情形”,可見已經產生了意識障礙、牙關緊閉和尿失禁。

△慈安太后

根據病情特點和臨床表現,醫學專家認為這是典型的心腦血管疾病,且應該是“腦中風”,這與《翁同龢日記》中記載的“類風癇甚重”相吻合。


而且,根據《翁同龢日記》的記載,慈安的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是舊疾,之前便已經出現過兩次病史:

第一次是在同治二年二月九日(1863年3月27日),慈安二十六歲時,“慈安皇太后自正月十五日起聖恭違豫,有類肝厥,不能言語,至是始大安”,此次犯病共計二十四天,而根據有類肝厥,不能言語”的表現,依據現代醫學解釋,應當屬於中風前兆,不過病症較輕,加之慈安年輕,因此恢復較快。

△慈安太后曾有兩次病史

第二次則是在同治八年十二月四日(1870年1月5日),時慈安三十三歲,“昨日慈安太后舊疾作,厥逆半時許。傳醫進枳實、萊菔子”,這其中說的“厥逆”依然是由於腦供血不足引發,不過由於及時治療,因此沒有造成後遺症。

從《翁同龢日記》的記載來看,慈安太后應當有腦血管疾病的病史,而根據《述庵秘錄》記載,慈安太后發病前一天“兩頰微赤”,已經是高血壓的表現,再加上病發突然且迅疾,最終誘發腦中風,甚至是腦出血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