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修建陵墓為何不移開孫權墓?


明孝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位於鐘山風景名勝區內,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后的合葬陵墓。

因皇后馬氏諡號“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


其佔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於應天府崩殂,遂啟用地宮與馬皇后合葬。至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整個孝陵建成,歷時長達30餘年。

孝陵原是開善寺寶公塔遺址。開善寺是南朝梁武帝為寶誌禪師所建。

寶誌法師就是濟公的原型。 獨龍阜是個風水極好的地點。


當年為了建造孝陵,寶公塔被移走,塔內寶誌法師的金身端坐在一口缸內,“指爪繞身數匝”,多少人都搬不動。

朱元璋親自焚香禱告,許建靈谷寺安放大師金身,方得以開工。

朱元璋是比較重視死後陵墓的選址和建設的。他當年家裡窮,父母死後都是草草安葬的。

據《翦勝野聞》中記載:

“父母兄弟相繼死,貧不能具棺,與仲兄謀草葬山中……忽風雨,天大晦,比明視之,則土裂屍陷,已成墳。”

他當上皇帝后,對自己葬在老家的父母的墳墓大加修建,才形成了現在鳳陽明皇陵的規模。

朱元璋給自己修陵的時候,發現三國孫權的陵墓就在不遠處。


手下人建議朱元璋,將孫權的墳遷走。朱元璋卻說:

“孫權也是人傑,讓他在這裡給我看門守墓吧”。

朱元璋真的是禮讓為先的“仁人孝君”嗎?當然不是。他這麼做是有原因的。

好的墳墓風水應該是前有案山,後有祖山,孫陵正是這個風水局中的“案山”。

如果移走孫權墓,案山的風水也就破了。孝陵整個陵區暗合呈北斗星狀,孫權墓正在斗杓內,斗柄正是朱元璋的孝陵。

這個風水局明顯是朱元璋精心設計的,他不可能去破壞它。

明孝陵為了尊重“陰陽五行”的說法,認為“明”是陽,然而陵寢是墓地,是“陰”,所以當時就在“明孝陵”的“明”字上加了一橫,變成“眀”,這樣就不違背風水了。



就朱元璋本人來說,他對孫權也還是有好感的。這可能是孫權墓得以保留下來的另一個原因。

老朱在和謀士朱升聊天時聊到過這位東吳大帝,他說:

“君臣之間,以敬為主。敬者,禮之本也。故禮立而上下之分定,分定而名正,名正而天下治矣。孫權蓋不知此,輕與臣下戲狎,狎其臣而褻其父,失君臣之禮”。

意思就是孫權和大臣們沒有上下之分,沒有帝王的尊嚴,推動了君臣之禮,這是孫權的短處。但老朱借用王恭之的話說:

“於是而知先主之知人而能任,不及仲謀遠矣。”

意思是要論起知人善任,劉備不如孫權。所以朱元璋沒當皇帝之前,自封為“吳王”,就是想和孫權一樣。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把張士誠和陳友諒當成曹劉一樣的對手,提醒自己大業未成,仍須努力。

近年,有專家通過考證後得出結論,都埋在紫金山的孫權和孫中山,竟然是一家人。看樣子這裡真如朱元璋所選,是一塊有龍脈的風水寶地啊。


剛日讀史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寢,就在南京東郊的紫金山,叫明孝陵,據史書記載,此墓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合葬墓。修建此墓時,朱元璋遷走了開善寺寶公塔,但是唯獨把孫權墓給保留了下來,非常相信風水山地的朱元璋這麼做是為了什麼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朱元璋陵寢,明孝陵建造在寶善寺寶公塔(梁武帝為寶誌和尚所建),這裡可是塊風水寶地,這裡陽光充足,和風冉冉,生機勃勃。再者,山勢平緩,地基堅實,易於施工。為了營造朱元璋的孝陵,寶公塔被遷往紫金山東麓。

這裡大家可能心中都有個疑問,既然寶公塔都遷走了,對面的孫權墓為什麼要保留呢,明孝陵的風水寶地為什麼還要孫權墓地共同佔用,這個似乎不符合朱元璋的邏輯。



其實,這一切都在朱元璋的預謀之中,寶公塔風水寶地之處,必遷。而位於孝陵南邊正對孝陵大門的孫權墓,朱元璋認為正好可以是自己陵寢的拱衛,他大度地說,“孫權也是一條好漢,留著給我看門吧”。

不單單如此,朱元璋還將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岐陽王李文忠等人統統“賜葬”他們於“鐘山之陰”,即今紫金山北麓蔣王廟一帶,也是作為一種對明孝陵的拱衛,這樣一來,正面,側面,對明孝陵成拱衛之勢,朱元璋的原意就是,世世代代替他看家護院,這才是沒有遷走孫權墓的原因,你想,古寺包公塔朱元璋都敢遷,一大摞的開國功臣都敢殺,區區孫權墓沒有好處利益,朱元璋會不遷嗎?


唯戀無名


明孝陵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馬氏諡號"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

明孝陵承唐宋帝陵"依山為陵"舊制,又創方墳為圜丘新制。將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達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直接影響明清兩代五百餘年20多座帝王陵寢的形制,依歷史進程分佈於北京、湖北、遼寧、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寢,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營建,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

明孝陵正南300米前有座土丘,是三國時吳大帝孫權的葬地,史稱蔣陵,又名吳王墳,也稱孫陵崗,孫權是葬於南京的第一位帝王,同時也是葬於鐘山的第一位帝王,他開啟了此後歷代定都南京的帝王或政治家傾情鐘山作為陵址的先河。

主持建陵工程的中軍都督府金事李新,曾想慶孫權墓移開,朱元璋說:“孫權也是一條好漢,就讓他給我守門吧”。這樣在建孝陵時,孫權墓沒有被破壞,僅將孫權墓前的一對石麒麟遷移,遷往何處無考。而明孝陵的神道只好繞過孫陵崗,這就是明孝陵的神道為什麼不是筆直的原因。

古代帝王都非常迷信風水,在登基不久就會命風水師為自已選擇墓地,建造陵寢,比如武則天百年之後的吉地就是著名的星象學大師李淳風和袁天罡共同選取的,朱元璋自然也不會脫俗,他不敢貿然移動孫權墓,也是怕風水會影響朱家千秋大業。


美麗青春您真痘


南京的紫金山南麓沉眠著歷史上的兩大帝王,一個就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一個就是建立起了石頭城的孫權大帝。明孝陵和梅花山緊緊相連,就是到了現在你買一張明孝陵的票,順便就參觀了東吳大帝紀念館。那麼為什麼當初朱元璋在建立明孝陵的時候,單單保留了孫權的大墓,而不把它遷到另一個地方,讓自己獨佔一方風水呢?



朱元璋陵寢所在的地方叫做獨龍阜,是南京最具汽運的風水寶地,這個地方原來就是一個直徑約為300~400多米,高達70多米的一個臺平臺,十分適合修築帝王的陵墓。但是這裡原來本來就有一個墓穴,是南北朝時期寶誌和尚的陵墓。寶誌和尚就是南北朝時候濟公和尚的原型,據說他當時有許多預言都一一實現。受到了當時梁朝皇帝的尊敬,她死後梁朝皇帝就親自給她建立寺廟,將他的陵墓安在了獨龍阜。從這個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得出,這個地方只能建一個陵墓,見多了就會影響風水,由盛轉衰。


所以當時朱元璋就決定將寶誌和尚的陵墓遷到他處。據說當時在搬家的時候,寶誌和尚的靈魂壓著寺廟院裡大缸,士兵們搬都搬不動。後來還是朱元璋親自謝罪,並決定厚葬寶誌和尚,這樣才安安穩穩的遷走了寶誌和尚的墓給自己的明孝陵騰地方。當時就有人建議把相距不遠的東吳大帝的陵墓也給牽走,生怕另一位帝王的氣運也影響了明朝的風水。

朱元璋聽取了這位大臣的建議以後,思量片刻說了“孫權也是個好漢,就留著他為我們看門吧。”朱元璋的一句話保下了現在東吳大帝紀念堂。朱元璋是明朝的一代帝王,他作為農民起義的領袖,從貧苦出生最後打敗了一個個的競爭對手,登上了帝位。紫發碧眼的孫權在父親孫堅哥哥孫策的基業上面努力富強江東,最後建立了能夠與曹操,劉備分權的東吳政權。後人更是有言,“生子子當如孫仲謀。”兩人可以說都是我國封建歷史上的大帝王,有大氣魄者。




紅雨說歷史


可以說再沒有哪座帝王陵如朱元璋的明孝陵那般了,一個地方兩位帝王百年之後屈居,按照正常來說朱元璋在為自己營建陵墓時發現之前還有一位帝王在此埋葬過,正確的做法要麼是再選新址要麼是將之前的帝王墳墓移走,可惜這兩種選擇朱元璋都沒有選取,他是如何選擇的呢?



朱元璋在得知孫權墓出現在了他中意的位置時,大度的說了一句:孫權也是一條好漢,就讓他給我守門吧。就這樣朱元璋的陵墓與孫權的陵墓成了鄰居。

其實從深層次來說朱元璋不移孫權墓,不僅僅是他大度,而是這裡面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風水,帝王陵不是說定就定的,帝王選擇自己的陵墓之前,必定有風水大師為他尋找百年吉地,比如武則天百年之後的吉地就是著名的星象學大師李淳風和袁天罡共同選取的。



朱元璋的陵墓之地也必是如此,既然是大吉之地,一旦選取必不能隨意更改,現如今出現孫權墓這種帝王陵,若是貿然移動,風水會受影響,朱元璋為了不影響他們老朱家的運勢,只能大度的不移開孫權墓了。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蔣陵屬於帶有傳說性質的帝王陵墓。

蔣陵是三國東吳孫權的陵墓,位於南京明孝陵內。但關於孫權是否真的埋葬於此,學術界仍存在定義。

在南京民間存在這樣的傳言,朱元璋建明孝陵時,有人建議遷走孫權的陵墓,但朱元璋念及他不僅是三國東吳政權的創建者,也是三國英豪,為此表示“留他為我看守墓道”。僅將陵墓前的一對石麒麟遷移。

如今,勘測蔣陵正對欞星門,前後相距100米,和守墓說法比較吻合。


五味社


孫權是公元221年受曹丕封號為吳王,建都建業(現南京),享年71歲。朱元璋自公元1363年擊敗陳友諒,次年自立為吳王,建都應天(現南京)享年71歲。原因是不是兩位都是吳王,建都南京的巧合?朱元璋出殯時是十三座城門同時打開。出殯的十三口棺材是否預示明朝以後會有十三陵?


楊先生9827


明孝陵我去過,步道由全國貢獻石板鋪就,其中就有幾塊雲南麗江的五色石板,在梅山(內有孫權墓)拐了一個大彎讓開,這是惺惺相惜吧?也是對歷史偉人的尊重!沒有博大的胸懷?怎能贏得天下?由此也可看出朱元璋偉大的人品,決不是被滿清編篡的明史抹黑的朱元璋。


西南三生15198736948


劉權並沒有成就大業偏安一隅,對朱皇上來說只能算個地方豪強,今天蔣陵也叫孫權墓,老朱為張顯自己的功績叫孫權給丫的看大門,也算個話題,但正宗一統的國家那有挖人家墓的道理。


無知者無畏1


朱元璋表揚說孫權也是一條漢子。揀個好漢守陵門,是天作之美。吳大帝孫權死後也有用,千年後應聘為朱明皇陵作了守陵君王。也不愧是"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讚歎。由此也應了只要是黃金,在哪裡哪朝都會閃閃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